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382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docx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哲学王: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2、双城论:

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3、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4、阿奎那: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此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和有关法的问题。

阿奎那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5、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

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6、霍布斯: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

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

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

《利维坦》是其代表作。

7、洛克: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

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8、社会契约论:

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

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社会契约的理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近现代的西方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9、孟德斯鸠:

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论法的精神》一书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

在这本书中,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政治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的分权制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10、空想社会主义:

欧洲19世纪有影响的政治思想,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设想了理想社会制度。

他们试图取消资产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私有制,建立理想化的社会。

但他们都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途径来实现,主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和平改造,以过渡到理想社会。

11、边沁:

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边沁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

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12、道家学派:

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也是代表人物之一。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关于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国方面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道家学说在先秦诸子之学中显得颇有特色。

13、法家学派: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法家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等。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在当时成为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14、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以“仁”、“礼”为核心的、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

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论语》是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15、韩非:

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

韩非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拜在荀子门下读书,极为刻苦。

他看到韩国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他发愤著书,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

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纳。

后来韩非到了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但却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最后冤死狱中。

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55篇传世。

16、贾谊:

我国西汉初期有影响的思想家,政论家,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贾谊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

贾谊对秦兴亡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写出了著名的政论文章《过秦论》。

他继承和延续了先秦以来礼的思想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实行礼治,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

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7、董仲舒:

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

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

董仲舒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18、独尊儒术:

西汉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并为汉武帝采纳的旨在用儒家学说统一当时思想文化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

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王通:

字仲淹,隋末唐初促进儒学复兴的主要人物,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

王通的思想代表了儒家政治哲学由秦汉以后的天人感应论向天道自然论的转化,他的王道理想及其复兴儒学的努力影响了一代人,同时也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根基。

20、王安石变法:

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

王安石前后共执政几年,在任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王安石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影响巨大。

但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在实践中也有不少负面影响。

21、李贽:

明朝时期的思想家,著作很多,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他因思想罪被捕入狱,自杀于狱中。

李贽提出“童心说”和自己的是非观。

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威性,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

李贽强调个性、主体性、自由思维,主张多样化,对于打破束缚、解放思想有积极意义。

22、龚自珍:

我国晚清时期的思想家。

龚自珍爱国忠君,头脑清醒。

他震惊于深重的社会危机,于是针砭时弊,鼓吹改革。

但由于种种局限,他既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也找不到实现改革的社会力量。

他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革,社会影响很大。

龚自珍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此后中国社会和政治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简答、论述

第一章

1.古希脂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决定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

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

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希腊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首先是政治共同体,但它同时也被理解为血缘的共同体和宗教的共同体。

每个公民紧密地结合于城邦中,离开了城邦,公民就失去了公民身份。

所以,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能力,都不是私有的,都属于城邦。

公民非常自然地具有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

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

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治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

神话采取的形式是故事,而科学的形式是抽象的原理和精确客观的叙述。

希腊人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才能够对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作出最早的说明。

他们以城邦生活为背景,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城邦是古希腊时代独特的国家形式。

后世的政治学正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在前几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柏拉图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了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

这些都使希腊政治学具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学科划分。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

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希腊政治思想中有关政体的分类、政体的形式、政体的治理方法、不同政体的比较、理想政体的特征等内容十分突出。

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了解释。

此外,希腊政治思想家也在探讨政治问题时广泛涉及了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阐述了政治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希腊人最早作出的论述和说明,经过后世政治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书的主题就是:

什么是理想的国家?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善是城邦的理念。

这种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实现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它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城邦都不同。

柏拉图称这个理想国是天上才有的“神圣的原型”。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

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它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

这又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

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

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3.亚里土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对城邦的考察和分析是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

“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

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本性,就必须成为城邦的成员,过城邦生活。

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

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社,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

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

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的本质和目的。

他把城邦比作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身。

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以充分显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虽然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但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他认为,公民的本质就是平等享受政治权利。

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

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

在论述城邦本质时,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城邦与家庭及东方君主制国家的不同:

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

城邦政治家的权威是对自由人的治理,是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嘱托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包含着很深的公民偏见,它完全否定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权利。

第二章

1.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教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是教权与俗权各自的依据、界限等问题。

人们很少对政治问题进行单独的研究,对政治问题的讨论,无不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

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法律、臣民、服从、义务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的。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并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

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

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因此,西欧人的基本观念是“基督教世界”,各个世俗国家只在人们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

由于中世纪国家以分封和私人占有为基础,国王与臣民之间的联系以分封时的契约为保障;并以此形成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中世纪的人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

因此,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

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

“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858—867年在位)。

尼古拉一世是西方教会史上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理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得以发展成熟。

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

因此,教皇不仅在教会内部事务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其地位也超过了任何世俗国王。

教会从未犯错误,也将永远不会犯错误。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

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

政治思想既体现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人们的政治行为中,也体现在宗教仪式和礼仪上。

政府和政治家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和运用政治思想,以法令和官方文告的形式表述政治思想;教会领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政治思想加以应用。

这个时期虽然出现过大量论战性的著述,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许多新的内容,但却大多没有升华为理论形态。

所以,中世纪虽然在政治思想上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但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2.简述阿奎那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阿奎那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人的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此,人在本性上注定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

但是,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

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社会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构,即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构。

在这里,阿奎那承认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

在他看来,国家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

阿奎那提出,道德的社会生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社会必须融洽无间、团结一致;二是这种团结起来的社会必须以行善为目标;三是必须保证过有道德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丰裕的物质条件。

对国家的作用,阿奎那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证。

他认为,既然人需要过合群的生活,就需要有管理人群的国家权力。

这是因为:

一是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

共同生活的人群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才能找到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捷径。

国家权力就起这种指导者的作用。

二是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

人们既然过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社会团结的纽带。

为了过好社会生活,就必须有人照顾公共福利。

国家权力就是为此而设立的。

三是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

任何统一体都需要控制力量,否则便无法统一行动。

如同人体受大脑支配,宇宙受上帝支配一样,社会共同体也需要受国家政治权力的支配。

在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中,对政体问题的阐述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阿奎那认为,随着国家的建立,也就产生了统治权。

统治权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奴隶的统治权,这是神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是对自由民的治理和管辖权。

后一种性质的权力归属问题就是政体问题。

在政体理论上,阿奎那也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他首先根据其宗旨把政体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然后又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将前者各分为三种,即正义政体中的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和非正义政体中的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阿奎那认为,在合乎正义的三种政体中,君主政体最好。

为了给君主政体作进一步的论证,阿奎那还说,国家只有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这是最符合上帝的本竟的。

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也总是掌握在单一的个体手中。

阿奎那主张建立的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度。

他认为,这种政体是神法所规定的一种政体,最符合上帝的竟志。

他指出,在国家权力的安排上,有两点必须加以考虑:

一是大家都应当在某一方面参与政治;二是一个国家应该由一位德行高超的人来治理,其手下要有一些有德行的人参与治理。

人民有选举统治者的权利和被选举为统治者的资格。

可见,阿奎那并不是要建立纯粹的君主专制政体。

第三章

1.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进入14世纪后,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兴起,工商业有所发展。

在意大利一些城市国家中,早期艺术家创造了文化上的繁荣,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从时间上来看,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新工具)和笛卡儿发表《方法论》,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就文艺复兴的发展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队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

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又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第二阶段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

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走向繁荣。

第三阶段主要是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了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学科,而且还深刻地推动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对近代西方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欧洲政治思想的传承来看,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又开辟了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