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211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八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八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腐败C.滴水成冰D.干冰升华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过滤

C.

量取液体体积读数D.

称量NaCl固体

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物体受热膨胀:

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金刚石、冰水混合物、大理石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河水

C.铜、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D.液氧、氯化钠、洁净的空气

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

NaSO4B.四个氮原子:

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

3CO32-D.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2↑

7.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8.以下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2

C.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B.核电荷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10.元素X原子序数为m,该元素的离子X2+的核外电子数为()

A.mB.m+2C.m-2D.m+8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不相符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玻璃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D.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12.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H2OB.Na2CO3C.CaOD.CaCO3

13.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氧化物

B.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2:

6

C.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1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3C.+5D.+6

15.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其中氧元素与R元素的质量比为40:

31,则R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10B.142C.78D.108

16.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填空题

17.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3)铁离子____________(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______

18.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电解水时产生气体质量较大是______(负极,正极),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

(2)用______可除掉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要知道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检验,生活中用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19.如图所示,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若Y=2,该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2)若Y=8,该微粒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离子;

(3)若X=16,用化学符号表示出该元素的离子________。

20.甲、乙两小组按下图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已知甲小组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乙小组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1)甲小组反应结束后观察到铁钉表面生成一层______色物质;

(2)反应结束后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___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3)最终_____(填甲或乙)小组能达到实验目的,另一小组若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反应放在________容器中进行。

三、推断题

21.A、B是两种黑色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如下图所示转换关系(某些反应条件略去)。

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名称_______;

(2)气体C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中被氧化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生成水和CO2,写出甲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________;

(4)下列燃料燃烧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__

A.煤B.汽油C.乙醇(C2H5OH)D.氢气

五、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用以下仪器进行实验。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②是_______④是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上述仪器有_____(填序号),写出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3)如需在制取过程中控制气体产生速率,可将上图中仪器___(序号)改为___(仪器名称)。

六、计算题

2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7g制取氧气,将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6g。

(1)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的知识。

2.C

【详解】

A、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不正确;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同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免液体溅出,不正确;

C、量筒读数视线跟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且氯化钠必须放在纸上,不能直接放托盘中,不正确;

故选C。

3.D

【解析】A、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故B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C正确;D、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变大的缘故,原子的大小本身并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A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是同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河水中含有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铜是铜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错;D、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是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睛: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5.C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C

【解析】A、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故A错误;B、四个氮原子4N,故B错误;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故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

7.D

【解析】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说法错误;B、用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无法检验,故B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C说法错误;D、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形成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C

【解析】A、由上图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上图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

2、8、2,故错误;C、由上图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故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由上图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该元素的种类、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9.B

【解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故选B。

10.C

【解析】设离子X2+的核外电子数为n,根据题意可得:

m=n+2,所以n=m-2。

故选C。

11.D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的刀头,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故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故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相符;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

故选D。

12.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

CaCO3。

13.D

【解析】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12):

(16×6)=6:

1:

8,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12):

(16×6)=6:

1:

8,由此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钠的常见化合价为+1,氧的常见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1)+X+4×(-2)=0,所以X=+6。

故选D。

15.B

【分析】

【详解】

由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氧元素与R元素的质量比为40:

31,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16×5):

(2×x)=40:

31,x=31,则R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5×16=142。

故选B。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该实验没有将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无法说明二者的密度大小。

此项不正确。

②该实验1中的现象是不变色,而实验2中变色,要说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色,此项正确。

③实验1中不变色,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此项正确。

④该实验没有进行二氧化碳是否燃烧的实验;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B项。

考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控制变量法

17.N2AlFe3+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

N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化学式为:

Al;(3)铁离子的符号为:

Fe3+;(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

18.正极氢元素和氧元素活性炭肥皂水煮沸

【解析】

(1)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所收集的气体为氢气且质量相对少,正极所收集的气体为氧气且质量相对多,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掉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要知道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9.Mg不一定S2-

【解析】

(1)若y=2,则x=2+8++2=12,该微粒是镁原子,其的化学符号为Mg;

(2)若y=8,该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原子;(3)若x=16,则是硫元素,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

S2-。

点睛:

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红右边甲密闭

【解析】

(1)根据甲小组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可知铁钉表面生成一层红色物质;

(2)根据乙小组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左盘质量反应后减少;(3)由于甲小组用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变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方法是:

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装置。

21.氧化铜CO2+Ca(OH)2===CaCO3↓+H2OCO2+C

2COCO

【解析】

A、B是两种黑色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生成红色固体D,D是铜,则A为碳,B是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F是碳酸钙,由此可推知:

E是一氧化碳:

(1)B是氧化铜;

(2)气体二氧化碳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高温2CO;(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由此可知被氧化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气体E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则E可能为一氧化碳,A为单质,能与C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可能为碳,C可能为二氧化碳,B是氧化物,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色固体D,则B为氧化铜,D为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22.化石燃料燃烧(其它答案合理即可)CH4+2O2

CO2+2H2O植树造林D

【解析】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的来源有:

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燃烧等;

(2)甲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CH4+2O2

CO2+2H2O;(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4)煤、汽油、乙醇(C2H5OH)中都含有碳元素,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氢气燃烧生成水。

故选D。

23.长颈漏斗锥形瓶①⑥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如果熄灭则满②分液漏斗

【解析】

(1)据图可知:

②是长颈漏斗,④是锥形瓶;

(2)仪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不需要②酒精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也不用⑥;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如果熄灭则满;(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气体产生速率。

24.

(1)2.4

(2)87.5%

【详解】

解:

(1)由题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为:

7g-4.6g=2.4g;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2.4g

x=6.125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100%=87.5%,

答:

(1)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2.4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