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987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docx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连连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小雅》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

(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

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

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

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

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

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

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

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第1页共5页

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丁卯()繁碎()拖延()简明().....

扼要()规矩()鞠躬()搀合()执笔().....冗长()惟德是辅()半儒半释()...

(2)释词语: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

晦涩: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3)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①第一部分第段,写的是。

②第二部分第段,写的是

③第三部分从第段到第段,详写叶圣陶先生的方面。

④第四部分从第段到第段,从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

⑤第五部分第段,写的是的思考。

【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叶先生的特点。

(2)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的是:

(3)第四、第五自然段较为简略的叙述了:

(4)第六自然段讲述的是:

2.研读第七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文中

第2页共5页

原句回答)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主要选择了那些材料?

2.文章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品行?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填空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家、家。

3.《流年碎影》的是,《顺生论》的是。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

7.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散文。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赏析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

推荐阅读

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

叶至诚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

第3页共5页

处替他人着想。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

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

妻子取笑我说:

“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

”还跟小孙女讲:

“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

”我就接着说:

“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

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

“又得出一回洋相了。

”好不容易毕恭毕敬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

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

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

“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

”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

“怕把尾巴夹着了吗?

”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

“尾巴,尾巴!

”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

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吧。

【收获·反思】

第4页共5页

导学案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预习·交流】

4.

(1)给加点字注音:

shèmǎosuìyánjiǎnèjǔjūhézhírǒngfǔ

(2)诲:

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即:

接近,靠近;离:

疏远,离开。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流畅,不易懂。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3)语出《论语·述而》。

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语出《论语·述而》。

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语出《论语·雍也》。

意思是: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是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自学·合作】

1.①第1段,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②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

③第3段到第6段,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方面。

④从第7段到第10段,语文方面律己严。

⑤第11段,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研读·赏析】

1.

(1)待人厚,律己严。

(2)修改文章。

(3)送客和复信。

(4)会上发言。

2.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注重简洁。

4.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不成问题”。

从现实看,“写话”是切中时症的。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篇纪念文。

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待人宽,律己严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1.叶绍钧,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2.当代知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

3.待人宽,律己严。

4.写话,简洁。

5.行为,充当。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记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注重利用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2.课后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细节问题,课后有必要进行补充。

2.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