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935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docx

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2017年的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落(liáo)解剖(pāo)显宦(huàn)长歌当哭(dàng)

B.莅临(lì)创伤(chuàng)拍摄(shè)迥乎不同(jiǒng)

C.屠戮(lù)桀骜(ào)箜篌(kōng)殒身不恤(yǚn)

D.喋血(dié)蓟北(jì)激亢(kàng)步履稳健(lǚ)

【参考答案】一、1.D(A剖pōuB创chuāngC殒y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景仰弥漫租赁左右顾盼

B.浸渍菲薄洗涤暗然泣下

C.编缉作揖和蔼广有羽翼

D.噩耗宏亮淋漓光茫四射

2.A(B暗--黯C缉--辑D茫--芒)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①球风实用,心态静如止水“不知道自己还能找到多少当时青涩和稚嫩的感觉,那种带着动力的压力,那种金蝉脱壳般的焕然一新和豁然开朗……”吴曦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出了一名年轻球员在成长中的矛盾心理,但他也大可不必如此忧愁,因为如今的他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

②在北京大学最近举行的“东方红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沙龙”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也表达了对目前经济的忧虑。

③第28分钟,里贝里中路突破,里特将其绊倒,拜仁获得禁区正面定位球机会,范比滕重炮轰门遭封堵,而球被踢爆!

范比滕的这一脚直接把球的球胆踢了出来,让场上球员目瞪口呆,比赛也被迫中断。

A.简捷形势居然B.简洁形势竟然

C.简洁形式居然D.简捷形式竟然

3.A(“简洁”偏重于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形势”指事物发展的状况。

“居然”与“竟然”都表示出乎意料,但是前者比后者程度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10年树业,太平人寿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稳健,依靠的是专业的产品开发技术。

B.那一刻,我心里的嫉妒好像一条窸窸窣窣出洞的蛇,左右顾盼着前进,无法控制那种占有的欲望,随时都能咬住什么东西。

C.于震因在《一个鬼子都不留》扮演的男一号比较成功,因此光芒四射,被称为“山东荧屏第一硬汉”。

D.虽然道路漫漫,虽然夜深人静时她也曾黯然泣下地哭起来,但面对众人的永远是她坚定、乐观的笑容。

4.D(A项,“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B项,“左右顾盼”有犹豫的意思,有东张西望的意思,有很精神的意思。

C项,“光芒四射”指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引申为一个人的影响力大。

D项,“黯然泣下”指由于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而眼泪流下来。

与后面“地哭起来”重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京、沪、广、深四大城市房屋销售明显回暖,是因为在年底回笼资金的压力下,打促销折扣牌的楼盘增多,且促销力度加大形成的。

B.会议要求大家,务必在4月21日前去参加庆祝本校建校80周年文艺庆典活动。

C《猎野人》转战横店,远赴森林深处取景,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武侠片方式拍摄“野人”朱一龙和“美女”杨净如穿越森林当中不的美丽画面。

D.由周董、谢霆锋挂帅的贺岁片《逆战》已订于2012年1月19日春节档放映,期待与《让子弹飞》一样上映仅两天半票房就过亿的好消息。

5.D(A.杂糅;B.歧义,可理解为“4月21日之前去参加庆典”或者“4月21日去参加庆典”;C.搭配不当,“出动”不能和“物力”“财力”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悬棺”之谜解

朱友昌

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

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

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

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

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

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

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

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

可以设想:

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

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遍布于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

到解放前,长江下游江湖中的渔民还有这种情况。

山溪中的渔民上是天,下是水,两边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能把棺柩安到哪里呢?

除了溪中就只能选择山崖了。

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

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

(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论文选》,有改动)

6.下列关于“悬棺”或“崖葬”习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布在各地的悬棺和崖葬都是古越人所为,他们到哪里就把葬俗带到了哪里。

这是有人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得出的结论。

B.渔民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地方恰是发现悬棺或崖葬的地方,所以,可基本排除悬棺或崖葬为农耕民所为。

C.人们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且大都在溪流的悬崖上。

D.研究一种风俗,不去研究该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不科学的。

早期渔民的生活环境,就是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

二、6.D(A.以偏概全。

“都是古越人所为”错,原文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信息见第3段。

B.曲解原文。

“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错误,原文说“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信息见第4段。

C.原文的信息是“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信息见第4段。

D.符合本文的立意,相关表述见第3段。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是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

人类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

这里的“自然”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条件”。

B.早期在山溪中生活的渔民,由于山溪两边是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他们只能把灵柩放在溪中或者山崖上。

C.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

这“地”指的是葬身之地。

D.山体崩塌,形成悬崖,塌下的泥石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过世后只要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这些棺木就自然会成为后人所见的悬棺。

7.D(A、B、C三项理解的依据分别见4、6段,B项分析不够准确。

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悬棺的形成还有“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的地质变化条件。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棺”的形成有着难解之谜,作者从民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局部地质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特殊葬制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要弄清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就应该弄清闽越人的生活习俗与“悬棺”这种崖葬方式的必然联系。

C.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需求对棺材作了特殊处理外,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很平淡,与山间小溪早期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符。

D.我们不能以农耕文明时的状况去设想早期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先民的这种葬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无需奇思妙想。

8.C(A、B、D三项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概括和推论都正确。

C项有的说法无中生有,“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原因将棺材作特殊处理外”,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

“潜也何敢望贤?

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参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种秫谷,曰: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印绶去职。

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

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

每日,必酣饮至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属:

读zhǔ,连接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

亲自

C.妻子固请种粳固:

顽固

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

通“邀”。

三、9.C(固:

坚持。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②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B.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②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①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即便就酌,醉而归

D.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②辄抚弄以寄其意

10.B(A都是代词,代陶潜;B前者连词“用来”,后者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修饰;D都是代词,代陶潜。

11.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③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⑤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⑤

11.B(①说明陶潜的才华;⑤说明陶潜率真。

12.下列各句对选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陶潜志向高远,热爱田园生活,但是由于身体羸弱,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B.陶潜曾经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做《归去来》辞官回家。

C.陶潜虽然不热衷官场,但为人率真,他用客人的头上戴的葛巾滤酒说明如此。

D.陶潜自幼志向高远,才华出众,虽然在官场上旅进旅退,但是朝廷依然想征召他做官,可惜他却死了。

12.(B“州主簿”、“著作佐郎”陶潜为就职。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

(2)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答: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答:

13.

(1)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2)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3)王弘想要邀请他再坐一会,因第二天(以后)就不能得到(这种享受)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是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2)“但使愿无违”这句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4分)

答:

14、

(1)这首诗语言平淡古朴,有汉魏风格,有些字重复出现,但没有累赘之感,反觉亲切朴实。

(2)作者宁愿“劳形”,不愿“为官”,流露出诗人厌恶官场,不追求功名利禄,崇尚自然,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6分)

(1)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记念刘和珍君》)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5.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五、(共12分,每小题4分)

16.认真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原创题)

(1)请给上面一幅漫画拟个题目。

答:

16.

(1)鲁迅作品大撤退

(2)漫画中的蜡烛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答:

(2)喻指鲁迅的作品如同点燃的蜡烛,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1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对应,句式相近,语意关联。

(4分)(原创题)

个性是一种魅力。

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夺人耳目,昭示于人。

华山以险,黄山以奇,引人流连;洞庭以涌,钱塘以潮,诱人驻足。

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们的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答案:

14.牵挂天下寒士的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放翁生当作人杰的易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18.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4分)

水,形态多样,含义丰富。

李煜眼中,它是无限愁苦的象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白眼中,它是狂放不羁,充满活力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在毛泽东眼里,水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敌对势力。

在政治家看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或者水“可以载舟,”。

当代人说:

“请珍惜水吧,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答案:

18.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之水天上来柔情似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亦可覆舟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最后的沐浴

方叶

(1)为母亲洗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木床上,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作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松开蓬松的发髫,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

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劳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

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香木热水,掺和着飘柔香波。

轻轻搓揉着,漂洗着,涤尽发际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鬓上每一粒砂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她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加峥嵘如古松了。

渔家女出身的母亲,3岁丧父,9岁失慈,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讨海为生。

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与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

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

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是睁眼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

”母亲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

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

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

我忍不住跟了去。

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登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轻轻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解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

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

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

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

“古来父母多痴心!

”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子女。

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

我小时候吸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得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

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

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

没有花花绿绿的供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

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

眼前唯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心泪。

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

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都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

母亲即将去那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9.第

(2)段的肖像描写表现了母亲临终时怎样的心态?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

(4分)

答:

答案:

19.表现出母亲临终时非常坦然平和、欣慰无憾的心态(2分),突出了母亲奉献无限而索取甚少的伟大精神(2分)。

20.文章是以什么为主线来穿插组织各种材料的?

第(4)第(5)两段写为母亲洗发,其中有个句子运用象征手法概括了母亲生命的历程,这个句子是(4分)

答:

答案:

20.作者围绕“最后的沐浴”这根主线,将能表现母亲品格的有关材料作合理的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分)

这个句子是:

“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2分)

21.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何深刻的含义,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予以简要的赏析。

(4分)

答:

答案:

21.这句话运用生动的比喻(1分),表达了作者回顾伟大母爱时难以尽述的巨大的心灵震颤:

既有对母亲无私的爱的刻骨铭心的感谢,又有回顾母子共同度过的艰难时代的难以言说的苍凉感喟。

(2分)这句话在文中,引出了对母亲往事的详细的回顾(1分),实现了由概括性叙述到详细描写的自然过渡(1分),把对母亲的怀念、感谢以及对艰难岁月的感喟逐渐推到高潮(1分)。

22.从全文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6分)

答:

答案:

22.艰辛一生,她自幼失去双亲,在孤苦与艰难中长大,又在艰辛的劳作中度过了一生(2分);非常节俭,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2分);万分慈爱,我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她却忍者痛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2分);富有责任感又深明事理,她再苦再累也不肯耽误我们的前程(2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和—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

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译文】

陶潜,字渊明,有的人说是名渊明,字元亮。

浔阳柴桑人,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聪明脱俗,不同于一般的人,性情率真。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实录。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去探望他,他已经瘦弱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

檀道济说:

“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

“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

”道济拿粱肉送他,渊明扔掉了。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

“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

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

“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

”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

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

年终,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当日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作了《归去来》。

  义熙十四年,应征著作郎一职,没能入用。

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

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等他。

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他的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抬着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休息下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

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

以前,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浔阳和陶潜交情很好。

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

每次来都畅饮喝醉。

弘想要邀请他再坐一会,因第二天就不能得到这种享受了。

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

曾经有一年,九月九日没有酒了,走出家来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恰逢王弘送酒来,当即就开始饮酒,喝醉了才回去。

陶潜不懂音律,但是收藏了一把素琴,没有琴弦,每当喝到高兴,就抚弄一番抒发心情。

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

“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

”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郡将拜访陶潜,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让他戴上。

 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

死时年龄已经六十三岁了。

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