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703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

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秦统一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师生共同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并初步学习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来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通读阅读文献史料,解读商鞅变法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重点与难点】

秦统一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总体来说,此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社会大转型:

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变革。

这次社会大转型。

何时终告完成呢?

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BC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终告完成。

李白《古风》中写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朝是如何能够统一六国,又是如何巩固统一局面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出示:

PPT战国地图

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中)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对持了200多年,为何最终走向统一?

在战国七雄中,为何唯独秦国能统一天下呢?

有其历史必然性吗?

讨论:

你认为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来看,统一是大势所趋。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客观因素:

(1)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据《荀子·王制》篇记载:

北方的马和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皮颜料,东方的海鱼海盐,西方的皮革羊毛织品牦牛尾,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

可见当时的交通是相当便利的,非如此,商品流通不会这样集中。

这样便利的交通沟通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人民希望统一,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在大国兼并过程中,华夏族与四周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许多小国和部族渐次合并、融合,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从而再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向心力增强。

且各族人民在经历了500多年的分裂割据、战乱后,有强烈的统一愿望。

(3)七国争雄,对周边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促成了社会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4)各国内政改革,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问:

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实行了哪些著名的变法?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齐威王任用邹忌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问:

这些变法都从哪些方面入手?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废黜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废除井田制,实施耕战并用,发展封建经济。

这些措施使得各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主观因素:

(1)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提供了条件。

让学生阅读课文22页,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影响。

重点分析内容:

课文23页文献选读——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分析: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什伍连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奖励农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废除世卿世禄,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军功爵制)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统一度量衡)

其他:

建县制

(2)秦国的其他优势:

任用人才等。

阅读课文23页名家史论。

练习与测评:

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顺应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任用人才、改革内政、开拓创新、富国强兵等

2、秦统一的经过:

BC230-BC221兼并六国。

可让学生讲述秦运用怎样的策略逐一兼并六国的经过

教师总结: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3、秦统一的结果:

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解释大一统。

大:

重视、尊重,一统:

原指天下诸侯皆服从于周天子,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中国古代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有:

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秦用了前后十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诸侯割据混站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曾说过:

“如果不能摆脱封建分散和诸侯混乱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有可能确立自己的独立。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二、秦朝的暴政

问题:

秦朝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主找出答案。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领导人、影响

2.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答案。

【板书设计】

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1)客观条件:

A.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B人民希望统一,民族融合

C七国争雄,促成了社会区域性的统一

D各国内政改革,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2)主观条件

A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提供了条件

B秦国的其他优势

2、秦统一的经过:

BC230-BC221兼并六国。

3、秦统一的结果:

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

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

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

刑法严苛,焚书坑儒

2.影响:

秦末农民起义,秦朝速亡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2。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

[训练设计]

1.你认为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第五课和第六课内容,进行归纳。

2.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年

上海

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5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年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

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

论述:

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

2、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

3、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

4、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5、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

6、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观点: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

论述:

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

1、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2、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

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

【解析】

【详解】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部分或者整体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本题可从历次代表大会得出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按照逻辑论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

同治时期

留学美国

官费

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

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唐绍仪等

清末光绪年间

留学日本

官费自费各半

1896年到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

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民初五四前后

留美、留法、留苏

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

代表人物有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

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

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

代表人物有李彦宏,张朝阳等。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评述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这一现象。

【答案】

阶段

信息

分析

 

第一阶段

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

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

影响:

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

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

 

第二阶段

留学日本,主要是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

自费留学人数大增。

留学逐渐成为风尚。

背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剧。

清末新政。

科举制度被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

距离日本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

影响。

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第三阶段

主要是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

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背景:

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

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

 

第四阶段

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

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

规模空前,双向。

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因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思想解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全球化潮流。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影响: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

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和沟通。

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总论

 

【解析】

【详解】

分析结合每一个阶段特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比如:

第一个阶段可从“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

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

”分析,背景从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等角度分析,影响从近代教育、工业、国防等角度分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化进程简表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答案示例:

论题: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论述: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他们冲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愚昧思想束缚,积极主动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的君主立宪、进化论引入中国,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以挽救民族危亡。

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覆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过程。

若学生从救亡图存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思想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道路等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

对论题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要依据表格信息,围绕“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来提取观点,论证结合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回答,要结合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想萌发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角度论证即可。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4.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面对现实,回顾历史,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结合史实,“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结局和影响”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评论短文。

(要求:

有题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00字左右)

内容提示:

滔天罪行、战争进程、战争意义等,也可以谈谈中日关系。

【答案】

(1)有论文题目。

(2)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3)过程:

局部侵华,全面侵华,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认识:

①教训:

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尊重历史,反对篡改历史;

②和平: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③发展:

面向未来,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日友好往来,增进中日互信,合作共赢,共同繁荣。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学生以抗日战争为主线拟定题目,主要从抗战的结局和影响等方面围绕展开,审题时必须看准题干的要求,即内容提示的信息,从“滔天罪行、战争进程、战争意义等,也可以谈谈中日关系。

”这些方面加以展开说明。

要求学生对史实要清楚,列举相关史实从战争的中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战争的经过,胜利的意义和启示等方面加以阐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未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

“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

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要求:

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一:

赞同。

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印刷术在雕版印刷之外出现了活字印刷,加速了印刷业和文化传播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普及,为市民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同时印刷术的外传,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当时的航海贸易,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有利于中外的文化交流;指南针传人欧洲,在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北宋科技发展在推动文化下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若学生答出火药的成就及作用、天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成就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

反对。

北宋的科技与文艺复兴近代科技有着巨大差异。

北宋科技属于古代传统科技,实用性强,重经验总结,且主要分布在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农业、天文历法等领域。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注重实验,注重总结科学定律,且主要集中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与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宋代科技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最终没有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助推了西方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在科技范畴、社会作用等方面均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存在很大的差异,故不能等而视之。

【解析】

【详解】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应当表明立场,即对材料观点“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持赞成或者反对意见。

然后结合史实说明自己的立场。

本详解以赞成为例:

观点一:

赞同。

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印刷术、指南针对宋代和世界的影响进行说明,来体现其意义所在。

如印刷术在宋代有所创新,出现了活字印刷,从其对宋代文化事业、市民阶层以及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展开说明即可。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生化观点,即北宋的科技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大致有以下可寻的特点:

其一,中国近代港埠都市自开始即为列强交涉之成品。

其二,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动力,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

其三,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与新港新埠之开辟,多由外人扩张工商之欲望所推动。

其四,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充分代表外人特权势力在华之扩张。

其五,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代表帝国主义扩张之结果。

其六,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形成复杂之二元体制或多元体制之行政系统。

其七,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发展,十足表现其国际化之意义。

即凡此都市,除绝大多数之中国人口外,无论政治、经济、金融、市政、社团、宗教、教育、新闻,以至上流社会分子,均以复杂之外国各国人士为主体。

一切活动,亦以在埠之外人为首脑。

——王尔敏《五口通商变局》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则材料或整体进行阐述。

(要求: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答案】评分说明:

一等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例文:

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

阐述:

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欧美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外扩张进程加快,力图寻求更大的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自1840年以来,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多次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沿江沿海各地先后被迫开关,列强以此攫取通商贸易等各种权益,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近代化亦由此艰难起步。

总之,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动力乃是西方列强侵略下被动发生。

【解析】

【详解】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材料进行论述,因此要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形成一个观点或者选取材料作为一个的观点进行论述。

注重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如从材料“中国近代港埠都市之形成与发展动力,起于西方工商业国家经济力量之扩张与对外市场之需求。

”可以选取一个观点:

中国近代港埠的发展是西方列强市场扩张的需求。

从西方工业革命后急需市场和原料,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通过一系列条约强迫开放中国的一些港埠都市,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再辅以材料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