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340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

拉萨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牛奶专店订购的鲜牛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鲜牛奶进行罐装前,必须对鲜牛奶进行的处理是()

A.添加防腐剂

B.高温灭菌

C.发酵

D.冷藏

2.真空保鲜盒(如铁皮罐头),其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是()

A.可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B.与冰箱储存食品的原理相同

C.缺氧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3.如图所示青霉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孢子,呈青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

B.青霉主要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4.下列关于蝗虫形态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咀嚼式口器

B.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C.身体的表面有坚韧的外骨骼

D.身体分头、胸、腹和尾四部分

5.请依据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无成形的细胞核,不能独立生活

B.③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C.④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D.⑤是植物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6.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生活

C.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适于陆地主活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7.腐乳是传统美食,口感好、营养高,深受百姓喜爱。

制作腐乳的原料是豆腐干类的“白坯”,给白坯接种霉菌后不久就会长出了白毛,对长毛的白坯进行搓毛、盐渍处理,就成了腐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所用的霉菌细胞里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B.白坯上长出的白毛即为霉菌的菌丝

C.霉菌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高腐乳的营养价值

D.霉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8.下列不是河蚌外套膜的作用的是

A.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的珍珠层

B.分泌石灰质、珍珠质形成贝壳

C.包裹柔软的身体

D.使贝壳开闭

9.有的人脚癣病严重时,痒痛难忍,导致脚癣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酵母菌

10.小球藻、噬菌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遗传物质

11.下列食品加工过程没有采取发酵技术的是

A.制酱

B.制酒

C.制豆豉

D.制腊肉

12.农业上用来防治病虫害的灭瘟素是以下哪种微生物的产物()

A.酵母菌

B.放线菌

C.乳酸菌

D.青霉菌

13.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行为的生物群体都有通讯

B.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

C.春天鱼的生殖洄游是社会行为

D.一个白蚁群体只有一只雌蚁

14.骨的成分使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B.有机物约占2/3,无机物约占1/3

C.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

D.有机物不到2/3,无机物超过1/3

15.草履虫、蚯蚓、珊瑚虫、涡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根据特征仔细辨别,它们分别属于()

A.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原生动物、扁形动物

B.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生动物

D.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16.一只失去小狗的母狗在喂养动物园中的小虎,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后天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群行为

D.防御行为

17.下列关于病毒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可以独立生活

C.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D.没有细胞结构

18.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9.细菌和部分真菌形体微小,“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织”。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结构简单,比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性要低

B.细菌有氧无氧都可以生活,但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细菌和真菌都可以通过芽孢的形式度过不良环境

D.真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20.据报道,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面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⑤是繁殖行为⑥是社会行为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21.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B.杜鹃把卵产在画眉的巢中

C.火蚁群形成“蚁团筏子”过河

D.宠物狗见到主人摇尾巴

22.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营养和分裂生殖

B.分裂和孢子生殖

C.孢子和出芽生殖

D.菌落和有性生殖

23.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②内含有滑液,由③和⑤共同围成

C.骨绕关节活动离不开肌肉细胞的能量转换

D.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24.不属于扁形动物特征的是()

A.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C.背腹扁平

D.体表有刺细胞

二、填空题

25.动物在生物圈中可以帮助植物________如蜜蜂,可以传播_______如松鼠。

三、判断题

26.与辐射对称相比,两侧对称的体形运动能力更强。

(_____)

四、综合题

27.下面是五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它们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最终分解成________。

(2)图中_____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该生物必须______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它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

(3)以上生物中可以通过产生图D中的a来繁殖后代的还有____(填序号)。

(4)制作馒头、甜酒时要利用上图中的___(填序号)。

(5)当人们发现一箱水果中有一两个腐烂时,要尽快将其拣出来,这与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的______环节正好相反。

28.杜鹃(俗称布谷鸟)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

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蛋,并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蛋,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

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

那么,杜鹃为什么要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

鸟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

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首先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蛋。

有研究显示,杜鹃雌鸟每年3月至7月要在不同的鸟巢中陆续寄生10多枚蛋。

其次,寄生在其他鸟巢中的蛋繁殖成功率更高。

杜鹃一般在一个鸟巢中只寄生一枚自己的蛋,由于杜鹃的蛋孵化期很短,往往最先孵出。

出于本能,杜鹃雏鸟会将同巢的亲鸟生下的鸟卵和幼雏推出巢外,留下亲鸟独自抚养自己,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食 物,有更高的成活率。

另一方面,在多个巢中寄生,也避免了常言所说的“将所有的蛋

5月份的田野,回荡着进入繁殖季节的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

“布谷、布谷,种豆播谷.”这句古老的农谚将杜鹃鸟跟豆、谷联系到了一起。

下面让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完成下列各题。

(1)杜鹃鸟的繁殖与豆、谷的播种在同一时节进行,这不是偶然事件,影响这两者共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

(2)杜鹃鸟这种巢寄生的繁殖行为是经过长期_____不断进化形成的适应性行为。

豆、谷种子中的胚由_____发育而来,这说明杜鹃鸟与豆、谷的生殖方式都是_____生殖。

(3)在豆子、谷子田中,杜鹃鸟以蝗虫等昆虫为食,是害虫的天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4)杜鹃鸟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京地区。

这种行为属于_____(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9.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

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是__________作用。

(2)引起炭疽病的炭疽杆菌是一种细菌,它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它靠________进行生殖,而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

(3)细菌和真菌并不是只能引起动植物患病,如: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大豆_______的根瘤菌,能为大豆提供含氮物质。

30.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

制作泡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为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具体做法是:

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

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并在第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变化趋势可知食醋能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当食醋浓度为______时抑制作用最强。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31.北京四中的同学们普遍在校食堂用午餐,但是饭前洗手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和洗手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用具:

装有培养基的1号、2号和3号培养皿(均已高温灭菌)、放大镜。

提出问题:

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一样吗?

(1)作出假设:

_____。

制订计划并实施:

(2)打开1号培养皿,将未洗过的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5秒,这就是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过程。

在洗手后,打开2号培养皿,重复上述过程。

3号培养皿不作处理。

(3)把3个培养皿放在适宜的_____下培养,24小时后用放大镜观察菌落数目并记录。

每个菌落是由一个大肠杆菌经过繁殖形成的,细菌进行_____生殖,繁殖速度快。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4)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起对照作用的培养皿是_____。

(5)在1号、2号培养皿的操作中,先采样后开盖的原因是_____。

(6)本实验的设计中,可以进一步_____,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7)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同学们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粘稠,可判断是_____(填“细菌”或“真菌”)增殖的结果。

后续培养中,同学们又发现1号培养基上长出了一个“独特”的菌落,该菌落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有毛绒绒的丝状物,这个菌落可能是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8)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

(9)通过这个实验,你给同学们的建议是_____。

32.下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以及机械杠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骨骼肌都是由[3]________和[4]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一块骨骼肌两端的[4]是否会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____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__。

(2)当[2]________接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时收缩,这时[1]________舒张,从而产生屈肘动作。

(3)肘关节与机械杠杆活动方式有相似之处,在杠杆活动中,支点、杠杆、施力分别相当于肘关的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肘关节既牢固又灵活,请你列举使肘关节牢固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

(5)当完成屈肘动作时,施力的器官是________;完成伸肘动作时,施力器官是______。

33.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三部分。

(2)蝗虫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包括3对__________、2对____________,都着生在_________部。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_________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34.西玛津是一种除草剂,在我国的很多河流中都检出过较高浓度的西玛津。

为探究不同浓度西玛津对两栖动物生存和发育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蟾蜍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

配制浓度为0.1、1、10和100微克/升的西玛津溶液。

步骤二:

挑选生长18天的蝌蚪720只分组,分别放入玻璃缸中进行培养,每2天换水1次。

步骤三:

实验期间,每天观察蝌蚪的形态改变和健康状况,取出死亡和濒死的蝌蚪。

步骤四:

汇总数据如下图。

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应注意将720只蝌蚪_____分成_____组,并且每组换水和投喂食物的时间_____(相同/不同)。

(2)步骤三中,每天对蝌蚪的情况要做好观察和_____,以便后续的分析。

(3)如图结果显示,西玛津浓度超过10微克/升时,蟾蜍死亡率_____。

根据如图推断,高浓度西玛津通过对蟾蜍_____的影响,从而_____ (缩短/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高浓度西玛津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