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243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更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背诵题(更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拉丁美洲和印度反抗殖民统治的领导人:

拉丁美洲:

玻利瓦尔、圣马丁

印度:

章西女王

2.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民族英雄是:

玻利瓦尔、圣马丁

3.拉丁美洲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是:

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殖民者是:

西班牙和葡萄牙

5.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殖民者是:

英国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

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

封建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4.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和局限:

作用: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局限: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

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8.这场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也被称为1861年改革,它有什么积极影响?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9.1861年改革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0.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拓展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目的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

③影响不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根本原因:

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美国内战任务: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3.美国内战导火线:

1860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4.美国内战矛盾焦点:

奴隶制的废存

5.美国内战战争转折: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7.美国内战性质: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林肯的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9.林肯的贡献: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10.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拓展

1.“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分别指南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半奴隶:

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制度;半自由:

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都是美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不同点:

①原因不同:

独立战争起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战争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革命任务不同:

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内战废除的是黑人奴隶制度。

方式不同:

独立战争采取对外战争;

南北战争是内战。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是:

幕府的封建统治

2.日本明治政府改革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

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

4.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措施:

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5.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6.明治维新的不足:

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白炽灯泡(爱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内燃机、现代炸药(诺贝尔)等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必背)

(2)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4)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列举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进步变化

①人口迅速增长;②劳动力结构变化;

③大众教育的普及;④城市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①贫富分化加剧;②环境污染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的三大成就?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

2牛顿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是:

《物种起源》

4.提出了进化论观点,打破了千年以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的著作是:

《物种起源》

5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及经典著作是:

小说集:

《人间喜剧》

著作是: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6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列夫·托尔斯泰

7.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是: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8.贝多芬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同时也标志着贝多芬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的交响乐作品是:

这一作品是为谁创作的?

《英雄交响曲》拿破仑

3.荷兰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品是: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和事件: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的: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7.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

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退出一战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

列宁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措施中最得人心的是: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标志: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5.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目的性质结果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目的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苏维埃俄国(苏俄)。

7、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拓展:

1.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不同: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

启示: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3.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过程

(1)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俄国(苏俄)。

4.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3)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1949年新中国建立。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巴黎和会三巨头: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2.巴黎和会的实质:

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实质的是:

德国的殖民地被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4巴黎和会损害了中国什么利益?

有什么影响?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5.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什么?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说明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启示:

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6.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美国没参加)

7.《九国公约》的影响和实质

影响: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九国公约》实质:

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性条约

8.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建立的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怎么评价这个体系?

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

使世界迎来了短暂和平,形成了“一战”后的世界基本格局;但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拓展:

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战后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都是大国操纵。

都损害中国主权。

不同点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围绕德国问题,明显的分赃性质。

华盛顿会议是战胜国之间相互协调的会议,围绕中国问题,具有争霸性质。

两会确立秩序的地域不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者:

列宁

2.领导苏联人民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

3.苏联成立的时间:

1922年

4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新在哪?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发展商品经济。

5.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6,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7.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的作用: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1928--1937年

9.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的运动:

农业集体化运动

10.“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

11.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

1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

拓展:

13.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积极: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14.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

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15.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要从实际出发,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激化了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2.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意义:

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拉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4.如何评价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动员了广大群众。

(2)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3)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5.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

扎格鲁尔

6.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英国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

7.卡德纳斯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

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改革

作用:

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这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生产相对过剩

2.这场经济大危机最先在何时何地爆发的?

波及到哪些国家?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任后是怎样面对经济危机的?

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能够刺激消费和解决扶贫、就业一举三得的措施是:

推行“以工代赈”

6.罗斯福新政有什么意义?

新政期间,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3)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7.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是什么?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2.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3.日本法西斯专政是何时建立起来的?

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天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4.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5.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6.列举德意日法西斯政权侵略的事件: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德国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7.列举经济危机背景的法西斯政权:

德国和日本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在何时?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有什么意义?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5.诺曼底登陆战发生在何时?

有什么影响?

(1)时间: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2)影响: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攻克柏林指日可待。

6.出席雅尔塔会议的三国首脑:

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8.雅尔塔会议内容: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16课冷战

1.冷战是指二战后发生在哪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2.,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4.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事件是:

德国的分裂。

5.着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

6.结合本课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出美苏冷战的表现?

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经济方面:

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军事方面: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先后建立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国家先后成立的组织: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

3.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的国际组织:

欧洲联盟

4.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全球化和信息化

5.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日本

6.1948年起先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的有:

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

7.20世纪50年代,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美国

8.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9.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繁荣,他们都得到了美国的扶持。

10、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1、都得到了美国的帮助

2、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3、都利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11.二战后美国扶持西欧国家和日本的根本原因

1、扶持西欧是为了加快欧洲复兴,进而控制西欧各国,联合对抗苏联。

2、扶持日本是为了遏制中国,进而控制亚洲,称霸世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成立的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2.斯大林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4.20世纪50--80年代实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5.东欧剧变指的是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6、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是:

80年代末

7、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戈尔巴乔夫

8、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1991年底

9、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事件是:

苏联解体

10、苏联解体的根源是:

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填空

1.体现出万隆精神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

万隆会议

2.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3.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4.1952年纳赛尔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5.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6.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7.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8.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后来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9.1999年底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列举(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国家)

1、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

2、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对象:

法国

3、古巴和巴拿马斗争的对象:

美国

第20课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3.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4.联合国成立在何时?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5.联合国有哪些主要的机构?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6.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7.安理会是由哪两部分国家组成的?

常任理事国有什么权力?

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当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的安全。

3、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要有哪些表现?

(1)美国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

(2)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4.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新形势下美国有什么野心?

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5.有哪些国际力量在制约着美国?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者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比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6.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时间及意义: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7.不结盟运动的目的:

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计算机问世在何时?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