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142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

 

附:

1、陕西清水河湿地植物名录(附录Ⅰ)

2、陕西清水河湿陆生脊椎动物名录(附录Ⅱ)

3、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布局示意图

4、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1)

5、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分年度投资估算表(附表2)

6、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资金来源表(附表3)

7、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法人证书

8、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法人代码证

9、延安市桥北林业局各林场林权证

10、配套资金承诺函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延安市林业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

延安市桥北林业局

§1.1.4项目法人代表

孟中华(桥北林业局局长)

§1.1.5项目性质

新建

§1.1.6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子午岭山脉陕西境内富县西南部,清水河流域,延安市桥北林业局范围内,距富县城70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径108°30′--108°56′,北纬35°45′---36°01′,隶属于桥北林业局直罗、药埠头、槐树庄林场。

南北宽27公里,东西长41公里。

拟建湿地保护项目区总面积105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50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2.3%。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杨树、柳树护岸林带100公顷,湿地种草(芦苇、香蒲)180公顷,封山(滩、湖)育林(草)200公顷,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植被85公顷;建设直罗、药埠头、蒿地沟保护点三处,每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每处辅助建筑面积100—120平方米,每站配备管护车一辆、管护摩托车两辆,每站配备办公设备各一套;巡护道路50千米;瞭望台两处,配备防火指挥车一辆,风力灭火机24台,扑火装备12套,2、3号扑火设备90件/把;配备科研档案管理设备一套,生态监测、水文监测设备各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各一套;设立固定样地20个;设置固定样线25千米。

§1.1.8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3年(2007-209年)。

2007年主要建设内容为药埠头保护点建设,湿地恢复工程,能力建设,科研与监测设备购置等。

2008年主要建设内容为直罗保护站、蒿地沟保护站建设,巡护装备、防火设备购置等。

2009年主要建设内容为巡护步道、观察台、瞭望台建设以及野生动物救护、疫源疫病监测、水文监测、生态监测设备购置等。

§1.1.9项目投资规模

经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2929.78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2621.77万元,占总投资的89.5%;其它费用176.92万元,占总投资的6.0%;预备费131.09万元,占总投资的4.5%。

按投资构成:

建安工程2029.34万元,占总投资的69.2%;设备购置592.43万元,占总投资的20.2%;其它308.1万元,占总投资的10.5%。

§1.1.10项目资金来源

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国家投资2340.17.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0%;地方配套589.61万元,占总投资的20.0%。

§1.1.11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提供旅游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通知》(国办发[2000]50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10)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司局函计建函[2006]10号)

(11)《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本)

(12)陕西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林护发[2000]280号)

(1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1]53号)

(14)陕政办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06号)

(15)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抓紧做好申报湿地保护项目的通知》(陕林字[2006]57号)

(16)《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17)《陕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年)

(18)《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20)《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0号])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600-900元/平方米

●界桩500元/个

●宣传牌2000元/个

●界碑15000元/个

●围栏50000元/千米

●防火指挥车200000元/辆

●管护车100000元/辆

●管护摩托车10000元/辆

●了望塔200000元/座

●护岸林带12000元/公顷

●湿地种草10500元/公顷

●封山(滩、湖)育林(草)3000元/公顷

●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湿地50000元/公顷

§1.4可性研究结论

项目区湿地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保护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符合国家湿地建设发展规划的资金投入方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得力,项目建成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明显,应早日批准立项,尽快付诸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湿地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均化洪水、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降解污染物、保持小气候等功能,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清水河发源于陕甘边界子午岭上,项目区内以陈家河、老虎沟为中心构成放射状水系,大的支流溪水为桦树沟、杨家河、陈家河、石灰沟、老虎沟、大南沟、小南沟、麻子沟、南沟等均汇集于清水河(又称川子河),流经直罗镇南川注入洛河最大支流——葫芦河后再向东在黄陵县交口河汇入洛河。

因流域内植被茂密,常年水流清澈而得名。

清水河流经沟谷、川台平缓地段形成湿地。

清水河流经37公里,流域总面积6.4万公顷。

桥北林业局境内的清水河湿地一年四季,流量均匀,清洌甘甜,灌溉着沿河两岸万亩农田,是下游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保障。

由清水河灌溉产出的大米曾一度被纳为供米。

茂密的森林孕育出的清水河清澈见底,涓涓流水,长年不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河水宽处水流平缓,岸边芦苇丛生,水鸟翻飞,呈现湿地景观;窄处水流湍急,水姿水色,溪声涛韵,十步有别,百步迥异。

清水河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种子植物59科181属237种;鱼类17种、昆虫53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金钱豹、金雕、黑鹳、东方白鹳四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燕隼、红脚隼、红隼、灰鹤、大天鹅、鸳鸯、纵纹腹小鸮、长耳鸮、毛脚鱼鸮等16种。

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麻鸭、绿头鸭等13种,省级保护动物60种。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省陕北为数不多的湿地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项目区内及周边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秦直道、直罗战役旧址、石泓寺石窟、鄜西革命委员会旧址等。

秦直道遗址至今清晰可见。

还有后唐丞相任圜墓,相传“西府侵地者盗踣碑记,以减其迹,至今土人尤能言之”。

直罗镇战役遗址现保存有当年的土寨子。

在直罗镇北的宝塔山上(因山上建有柏山寺塔而得名)南麓,建有直罗战役烈士陵园。

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蓊郁。

1986年,“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陵园内落成,杨尚昆亲笔题字。

直罗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石泓寺位于项目区中部,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泓寺建于东西长约70米的山崖上,分布着大小7窟。

开凿年代最早为公元625年,在唐、后周、金、明、清各代均有雕凿。

石窟雕有大小造像1947尊,大者高1.86米,小者只有数厘米高低,或盘坐,或斜倚,有闭目深思者,有谈笑风生者,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为了有效保护清水河这块重要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司局函计建函[2006]10号)精神,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拟建陕西清水河湿地保护项目,使区域内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受延安市桥北林业局委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对拟建项目区的湿地资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编制了陕西清水河河湿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保护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水域共同与大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

湿地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命转运站”。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边缘效应的特征。

这种边缘效应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虽然湿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特别是濒危珍稀鸟类季节性“飞行繁殖的基地”,科学界至今对这一点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却为约50%的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是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

因此,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缺乏必要的栖息繁殖地而灭绝。

由此可见清水河湿地在陕西黄土高原的重要地位,因此,项目建设是保护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2.2.2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拟建湿地自然保护项目范围现有各类湿地面积约5500公顷,其中河流湿地7875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75%;人工湿地((稻田、养殖塘等)1365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3%;其他湿地(水库、沼泽、沼泽化草甸等)126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2%。

湿地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种子植物59科181属237种;鱼类17种、昆虫53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金钱豹、金雕、黑鹳三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燕隼、红脚隼、红隼、灰鹤、大天鹅、鸳鸯、纵纹腹小鸮、长耳鸮、毛脚鱼鸮等16种。

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麻鸭、绿头鸭等13种,省级保护动物60种。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因此,项目建设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2.2.3是保护优质水稻产基地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要

陕西清水河湿地范围内有榆林、蒿地沟、小河子、杨家河等中小型水库4座,总蓄水量达200多万立方米。

这些水库和清水河是当地农业灌溉和富县直罗镇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在清水河流域产出的大米,做出饭来,香气宜人,色泽光亮,而且口感清香。

曾一度被征为贡米。

在近年来,随着直罗镇的旅游开发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保护清水河湿地,是保护优质水稻产基地和城乡生活用水水源地。

§2.2.4是遏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是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类型,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对江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等多种功能;湿地是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生长栖息着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湿地还是具有特殊风韵的生态旅游资源,亦是教学、科研不可多得的试验基地。

湿地资源保护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业,也是各级林业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保护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5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

清水河湿地项目区内茂密的森林孕育出的清水河清澈见底涓涓流水,长年不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河水宽处水流平缓,岸边芦苇丛生,水禽姿态幽雅,争奇媲美,百鸟齐鸣,清脆悦耳,飞翔觅食,阿娜多姿,呈现出清水河湿地独特的景观;窄处水流湍急,水姿水色,溪声涛韵,十步有别,百步迥异。

在其周边山坡的白桦林、油松林及满山红映衬下,姹紫嫣红,景色十分迷人。

除此之外项目区内及其周边的子午岭山脉因气候条件使这里春季见云成雨,细雨饴润,山花烂漫,万紫千红;夏季朝辉夕阴,气象万千,群山碧翠,气温凉爽;秋季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河水碧透,万山红遍;冬季飞雪飘舞,冰冻河封,群山莽莽,冰凌倒垂。

呈现出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

青山秀水的完美结合创造出这丰富多彩、令人如痴如醉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生态旅游价值。

因此,项目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

§2.2.6是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关键。

桥北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是陕西省重点林区之一。

由于其在黄土高原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黄土高原地区保存较好的次生林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

区内植被在森林草原带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所处的气候区、地貌、土壤及植被等相似,并且经人为破坏和恢复后成为“森林岛”。

同时其落叶阔叶林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还表现在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破坏后难以恢复或发生逆行演替,成为灌丛或草原。

湿地资源是桥北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资源保护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保护湿地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项目建设是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2.2.7是开展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需要

清水河河湿地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又为中、小学生和城、乡群众普及湿地科学知识,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另外,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完成,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作用和开展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让广大群众认识和理解实施保护的积极意义,从而提高全民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而且,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强湿地保护可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理想的基地。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生态环境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延安市富县县西南部,子午岭山脉中段,清水河流域。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30~109°19,北纬36°10~35°40。

涉及桥北林业局直罗、药埠头、槐树庄三个林场。

总面积105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50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2.3%。

§3.1.2地形地貌

富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主要是三大地层系统:

下伏层为巨厚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岩性由砂岩、泥岩、页岩、砾岩构成;中伏层属古近系红色粘土、亚粘土,半胶结砾岩;上层为120-150米厚的第四纪更新统风积洪积黄土或黄土。

项目区所处地域为子午岭山脉陕西段,山脊多为东西走向,西高东低,略呈倾斜。

绝大部分被黄土覆盖,控制着现代地貌发育的骨架,是黄土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项目区所处地域为子午岭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梁峁状丘陵区的过渡区,境内群山绵延,沟谷纵横。

海拔900-1600米之间,相对高一般为250-350米。

§3.1.3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及中纬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4~9.3℃,一月平均气温-5.9~7.4℃,七月平均气温20.7~23.1℃,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22.7℃,年日照时数2159.4小时,年总辐射量133.4千卡/平方厘米。

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相对湿度65%~70%,6~8月常多冰雹危害,无霜期124~140天。

该区气候属暖温带湿润气候类型,由于受地形、森林植被的影响,呈现出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冬冷夏凉,温凉湿润的气候特点。

区内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是林木生长的有利因素,年降水量基本可以满足林木生长需要。

但是由于降水量季节性差异较大,雨季降水流失量大,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水分亏缺现象普遍存在。

项目区气象灾害主要有春旱、冰雹、雷暴及霜冻。

(1)春旱:

通常发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这段时间正是小季作物生长旺盛和大季作物播种的需水时期,这个时期如冷空气刚北退,暖湿空气北上势力较弱,温度回升快而降水很少,常发生干旱。

(2)冰雹: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加强了气流的上升运动,因此,山地易发生冰雹。

项目区中,冰雹多出现4~10月,而6~7月频率最高,平均每年发生冰雹1.8次。

(3)雷暴:

项目区虽然地处黄土高原,但区内植被覆盖度大,空气湿度高,雷暴出现较频繁,项目区初雷始于4月24日,结束于9月28日,年雷暴日数32天。

(4)霜冻:

霜冻是因植物表面温度降低到0℃或以下,植物细胞间隙和细胞内结冰而引起的冻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在各类地形中,霜冻危害以盆地、谷地最为严重。

因为盆地、谷地地形闭塞,大量冷空气流入积聚在底部,使温度显著偏低。

此外,北坡迎着冷空气,加上白天受热少,温度低,霜冻在北坡向中最为严重。

项目区内的霜冻包括秋霜冻和春霜冻。

秋霜冻是秋季作物正趋成熟时发生的霜冻,它使作物生长停止,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9月中、下旬出现初霜冻。

春霜冻发生于春季,它使拔节的冬小麦、喜温作物玉米、蔬菜及经济林受冻,此时,大部分果树正值开花期,如苹果、梨、杏、核桃、花椒等果树的花期遭受霜冻后,使花瓣干枯脱落,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终霜冻。

§3.1.4水系、水文

陕西清水河湿地项目区水系属渭河水系。

发源于子午岭山脉的清水河流经37km在直罗镇南川汇入葫芦河后继续东流在黄陵县交口河汇入渭河最大一级支流洛河。

项目区内以陈家河、老虎沟为中心构成放射状水系,大的支流溪水为桦树沟、杨家河、陈家河、石灰沟、老虎沟、大南沟、小南沟、麻子沟、南沟等均汇集于清水河(又称川子河),流经直罗镇南川注入洛河最大支流——葫芦河后再向东在黄陵县交口河汇入洛河。

项目区内由于受大面积森林植被的保护,极少水土流失的现象,一年四季,河水清澈透底。

自古以来人称“清水河”。

区内有榆林、蒿地沟、小河子、杨家河等中小型水库4座,总蓄水量达200多万立方米。

区内降水较少,河谷深切,梁峁沟壑发育,地形破碎,很不利于黄土中地下水的补给和蓄存,水量贫乏。

黄土下伏的中生界砂石、页岩为向西北缓倾的单斜层,裂隙不发育,基岩裂隙水分布极不均匀。

区内以河谷冲积砂层中潜水和浅部基岩中裂隙水水量较富。

埋藏较深的基岩裂隙水因循环交替作用差,径流缓慢,水质一般较差。

黄土塬第四系风积黄土层中潜水:

含水层为黄土状亚砂土。

水位埋深30~150m,塬边深,中部浅。

水量较贫乏,泉水流量一般5~40m3/日。

水质较好,在塬面的洼地中水量稍丰富。

白垩纪厚层砂岩、页岩中裂隙水:

地层为厚层砂、页岩互层,其中洛河组以砂岩为主,是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地下水分布较普遍,泉水流量1~150m3/日。

矿化度一般小于1g/L或稍高。

深部有高矿化度的承压水。

侏罗纪厚层砂岩、页岩中裂隙水:

地层为厚层砂、页岩互层,其中延安组以砂岩为主,是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泉水流量1~100m3/日。

水质一般良好,局部地段矿化度1~3g/L。

深部有承压水,水质差。

§3.1.5土壤

项目区属灰褐土地带,是灰褐土地域分布的南缘,由于自然地貌、植被、气候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比较丰富,土壤钙化、粘化不甚明显,适宜林木生长。

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者统一的发生学观点进行土壤分类,项目区可分为四个类型:

分布在阴坡、半阴坡的天然林与人工林林下的石灰性灰褐土;分布在阳坡、半阳坡中下部的坡黄绵土;分布在阳坡、半阳坡的中上部及岩石出露的梁、峁的灰褐性土;分布在植被稀少、坡度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阳坡、半阳坡及沟坡,岩石裸露、滑塌处的红粘土、紫色土类;分布在沟谷川台地及河道的川台黄绵土。

§3.1.6矿产资源

项目区内,山上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

中石炭纪、三迭纪、侏罗纪的气候变化,陆相沉积,形成林区内约10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和银矿资源。

稀有元素有六位锗(GC)、镓(Ga)、铀(U),镓、锗、铀等。

勘探证明,区内有石油和天然气迹象。

区内有白色泥岩(又称煤矸石),自古以来,是当地用作制陶工业原料。

林区有丰富的石、沙,供建筑使用。

§3.1.7植物资源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及东亚海洋季风所能及的西部边缘,属湿带半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据调查资料,项目区共有种子植物59科181属237多种。

项目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为蔷薇科、菊科、禾本科、毛茛科和伞形科。

它们是温带地区植物区系和植物组成的特征科,显示了项目区植物区系和组成北温带性质。

项目区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

1、植物区系在地理上和发生形成上受多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区系成分丰富,呈现出多种成分汇集、相互渗透、交错混杂现象,具有过渡特征。

2、植物区系的优势科、优势属、优势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其中又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温带特别是北温带性质,热带亚热带成分少。

3、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成分为主,其次是华中成分和黄土高原成分,还有少量蒙新旱生成分和唐古特成分。

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

§3.1.8野生动物资源

项目区有陆生脊椎动物地理区划为古北界、东亚亚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陕北黄土高原省、南部黄土塬及土石山地梢林洲。

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59科161种,鱼类17种,昆虫534种。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黑鹳、东方白鹳、金鵰、豹等4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大天鹅、鸳鸯、大鵟、红隼、长耳鸮等1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麻鸭、绿头鸭等13种,省级保护动物60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富县辖15个乡镇,233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

项目区周边涉及直罗镇的12个行政村及自然村,农户200余户,人口500多人。

直罗镇川道宽阔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富县水稻主要产地,唯项目区内的小河子最佳曾一度被纳为供米。

直罗镇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有煤、银、石油、天然气;稀有元素有六位锗(GC)、镓(Ga)、铀(U),镓、锗、铀等。

而且辖区内分布着许多历史遗迹如秦直道、直罗战役旧址、石泓寺石窟、鄜西革命委员会旧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