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233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docx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内蒙古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总则

1.1为促进全区国家沙漠公园事业健康发展,规范我区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在我区建设的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1.3国家沙漠公园面积应在200公顷以上,其中公园中沙漠面积应占公园总面积的60%以上。

1.4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在对沙漠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该沙漠公园的范围、规模、性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设重点、植被保护与恢复措施等,并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实现合理利用沙漠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管理。

1.5编制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科学规划原则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沙漠公园建设规模、建设重点,使沙漠公园布局合理,建设水平适当。

1.5.2保护优先原则是指充分认识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对当地生态造成新的破坏。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沙漠资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避免对沙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1.5.4持续发展原则是指要以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

沙漠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考虑荒漠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促进国家沙漠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

1.6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防沙治沙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区域发展、旅游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1.7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

2术语

2.1沙漠

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物稀疏的区域。

2.2沙漠公园

沙漠公园是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

2.3国家沙漠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认定的国家级沙漠公园。

2.4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指以有效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通过开展沙漠生态保护和恢复、沙漠科普宣教、沙漠科研监测、资源合理利用等活动,促进沙漠公园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性文件。

2.5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区沙漠资源特征、分布情况和程度,为实现规划目标将公园划分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地理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建设方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基本规定

3.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补充调查

基础资料是开展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规划编制的实际需要,提出基础资料和数据清单,并向有关单位获取准确、可靠并能够充分反映现状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对欠缺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规划编制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补充调查,以

满足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

编制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如下表。

表:

基础资料和数据表

分类

资料名称

资料描述

备注

测量资料

地形图

比例尺1:

10000〜1:

100000。

必备资料

专业图

遥感影像图(航拍图片或卫星图片),分辨率在2.5〜10米之间。

必备资料

自然资源资

气候

温度、降水、湿度、日照、风力、蒸发量、降水量、沙尘特殊气候现象等。

必备资料

水文

所在地区域水文资料。

必备资料

地质土壤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质灾害情况;地下水现状;土壤组成、类型和分布

必备资料

荒漠和沙漠

区域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不同类型、程度的分

布及变化趋势。

规划区所在地沙漠主要特征。

必备资料

野生动植物

及其繁衍地

或栖息地

野生植物的区系、类型、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演替变化等。

野生动物的区系、种类、种群、分布、活动规律、变化趋势等。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其变化等。

必备资料

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资料

当地社会经济现状资料。

必备资料

区域和规划区与沙漠有关的人文、管理、历史、民俗等非物质遗产资料。

必备资料

现有基

础设施

资料

市政基础设

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电信/污水/雨水/热力

/燃气/网络等基础设施与规划区的接口位置

及容量资料。

必备资料

环境处理设

包括对规划区产生影响的内部及周边现有污

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设施

资料。

必备资料

规划资料

土地规划

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土地利用规划。

必备资料

城镇规划

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资料。

可选择性

环境呆护规划

批准的和正在执行的环境保护规划,及

各专项环境保护规划资料。

可选择性

旅游发展划

已批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等。

可选择性

经济发展划

已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可选择性

其他资料

编制总体规划需要的其他资料。

3.2现状分析与评价

分析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准确,符合实际

3.2.1规划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陈述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多样性,分析其特点和保护价值等,其中重点陈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数量、类

型、分布、程度、特征。

分析评价荒漠生态系统的丰富度、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

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3.2.2分析评价规划区内地质遗迹、古生物资源情况、沙漠文化、历史人文情况、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趋势。

3.2.3分析评价规划区居民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对建设沙漠公园的意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情况。

3.2.4分析现有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对建立沙漠公园的支持程度和政策措施。

3.2.5规划区所在地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包括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面积、行政区域和隶属管理,周边旅游资源等。

3.2.6存在主要问题和建议

3.3建立国家沙漠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利弊分析

一是从建立国家沙漠公园对于保护沙漠地质遗迹、生态文明建设、荒漠植被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发展旅游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国家沙漠公园的必要性。

二是从区域沙漠景观资源种类、数量和品位,区位条件,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和优势,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管理机构、人员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建立国家沙漠公园的可行性。

三是分析建立国家沙漠公园的利弊分析。

4总体布局

4.1国家沙漠公园规划范围和面积的确定

确定国家沙漠公园规划范围主要考虑:

荒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沙漠形态的独特性;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关联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有明确的沙漠地形标志物等。

国家沙漠公园面积的计量以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为依据。

4.2国家沙漠公园的定位沙漠公园的定位应依据沙漠的景观类型分布及特征、自然条件、区位、功能区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要凸显该国家沙漠公园的特色,及其在当地、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

4.3国家沙漠公园的发展目标

沙漠公园的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制定目标应充分考虑保护、教育、培训、科研和游憩等生态公益功能;充分考虑历史、着眼当前和谋划未来;充分考虑政府支持程度、周边群众的认知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应程

度。

规划应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布局、工作重点、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保障措施等。

4.4功能分区

4.4.1沙漠公园应依据规划对象的类型、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实施分区施策和分区管理。

4.4.2根据功能不同,沙漠公园主要包括沙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沙漠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

(一)沙地保育区:

主要是利用现有人员和技术手段开展沙漠公园的植被保护工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建立必要的保护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建设成果,同时对具有植被恢复条件的和可能退化并对沙漠公园整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可以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持续提高沙漠公园的生态功能。

(二)宣教展示区:

主要开展以沙漠生态系统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展示牌及科普教育设施等。

(三)沙漠体验区:

开展以不损害沙漠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游憩活动,建设必要的旅游装备设施和景点。

(四)管理服务区:

主要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5规划内容

5.1保护规划

5.1.1一般规定沙漠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原生沙漠、水资源、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或栖息地、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及自然遗迹文化等。

沙漠公园保护规划内容应根据功能分区的具体特点,对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沙漠景观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或栖息地保护、文物古迹及自然遗迹文化保护、保护能力建设等提出具体措施。

保护规划内容应明确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保护项目的位置、规模、技术措施、管理办法、建设期限等内容。

5.1.2荒漠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分析沙漠公园内荒漠生态系统现状,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适度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樵、禁牧、禁垦等“三禁”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

5.1.3沙漠景观资源保护规划分析沙漠公园内沙漠景观类型、分布、特征,针对沙漠公园沙漠现状,提出保护和防控的技术措施。

5.1.4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或栖息地保护规划

针对沙漠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或栖息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制度建设,繁衍地或栖息地恢复,有害生物的监控与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等,以增加沙漠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沙漠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5.1.5文物古迹及自然遗迹文化保护规划调查分析沙漠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渊源,挖掘文物古迹及自然遗迹文化及其内涵,提出保护和弘扬沙漠文化的具体措施。

水资源保护规划

5.1.6能力建设规划

确定沙漠公园能力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具体任务,提出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5.2科普宣教规划

5.2.1一般规定

科普宣教规划是以宣传沙漠功能价值、弘扬沙漠文化为主要目标。

根据沙漠公园的自身特点和宣传教育对象,明确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建设重点和展示布局。

宣教内容应以沙漠公园自身特色、普及荒漠化防治知识和荒漠化防治技术措施、展示荒漠化防治成效等为主要内容。

5.2.2科普宣教展示设施和宣传材料

5.2.2.1沙漠公园应配备相应的科普宣教设施和宣传材料,针对不同群体,设定相应的宣教设施和宣传材料,向公众宣传沙漠功能价值,普及沙漠科学知识,唤起和提高全社会荒漠生态的保护意识。

5.2.2.2沙漠公园应建立沙漠宣教展示区作为沙漠科普教育基地或青少年教育基地,宣教展示区宜建于交通便利、场地充裕且具有实际野外教学资源和特色景观区域。

5.2.3科普宣教展示解说系统

5.2.3.1国家沙漠公园解说系统包括荒漠科学知识解说、区域环境解说、生态旅游解说。

解说体系建设包括音像图文展示与播放系统、牌示系统、出版物解说、导游图及导游解说体系等。

5.2.3.2牌示标志主要用于出入口、功能区、景区、重要景点、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以示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科学解释,提示警告。

5.2.3.3牌示标志系统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揭示内容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解说标志牌宜采用中、英两种文字说明,动、植物名称应注明拉丁文;公共设施标志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

5.3科研与监测规划

5.3.1根据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要,在建设期内优先规划设置管理急需、成果实用的基础性科研项目,确定科技支撑单位。

5.3.2根据管理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合作与国内外交流的一揽子计划。

5.3.3为全面掌握沙漠公园内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为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规划应提出沙漠公园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技术方法、监测设施设备建设、监测档案和信息系统建立等。

5.4合理利用规划

国家沙漠公园可开展与沙漠保护目标相协调的合理利用项目。

合理利用方式以沙漠生态旅游为主。

5.4.1规划原则

沙漠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展,以不破坏沙漠生态系统为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沙漠公园的景观和文化资源。

5.4.2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沙漠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优劣势分析、环境容量、游客规模预测、游憩项目、服务设施、旅游路线、组织管理等。

5.4.3环境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坚持可持续发展、舒适、便捷、安全、卫生的原则,科学分析旅游现状,包括旅游项目、资源区位、人文、景观、政策等优势,客观分析发展旅游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5.4.4旅游项目规划

沙漠公园生态游憩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科普宣传、市场导向的原则,规划项目以沙漠认知、体验、探索、野生动植物观赏、冲沙、滑沙、骑骆驼、滑翔翼、沙疗、地方特色文化欣赏为主。

5.4.5游览线路规划沙漠公园内部游览线路组织应依据景观特征、游赏方式等因素,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主要游线和多种专项游线,以及游线的级别、类型、长度、容量等。

游览线路应便捷、安全、可选择性强,使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较多的景观及其精华,并与主要游览设施有便捷清晰的联系,避免重复游览。

5.5.6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5.6.1规划应根据环境容量、旅游需求、交通状况和景观游偿需要,合理布置服务设施,科学规划服务网点档次、规模。

服务设施包括游览、医疗、应急、管理等相关设施。

沙漠公园内不得规划饮食、住宿和大型娱乐等设施。

5.5.6.2结合沙漠公园主入口布局应规划建设,为游客提供帮助、信息及综合服务的功能建筑—访客中心。

5.5.6.3管理服务设施宜设置于主要出入口或交通便利的区域,并与游览区域适当隔离。

5.5.7沙漠景观资源规划

5.5.7.1沙漠景观规划应以现有沙漠植被为基础,对于规划范围内具有沙漠植被景观典型性、完好性和珍稀性的区域,应尽量保留其原生性。

5.5.7.2对于生长不良、生态效益低和景观视觉欠佳、不利于野生动物栖息的区域应进行生态修复及改造。

在景观修复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合理布局,在树种选择上应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以近自然配置方式,同时要与区域景观相匹配。

6基础工程规划

6.1一般规定国家沙漠公园基础工程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

规划单位应在调查掌握基础设施现状的情况下,详细规划出各项基础设施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规模、布设地点、造价等。

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和沙漠景观,要满足安全、卫生、节约、便利等要求,同时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

6.2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内外部交通现状分析,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规划目标,公路和旅游步道规划,交通工具和设施等。

根据沙漠公园的规模、各功能分区的活动内容、环境容量、服务性质和管理需要,综合确定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

道路布设必须满足管理、应急、保护、生产、生活、安全等多方面的需要。

内部交通方式应鼓励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交通。

6.3电力规划

电力规划包括供电现状分析、用电负荷预测、规划目标、设施设备建设、建设地点布局、规格要求等。

沙漠公园电力规划参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规定。

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应优先考虑自建小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

供电线路敷设,原则上不得采用架空线路。

沿路敷设,不得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尽量不穿越沙漠保育区。

高压线路不得穿越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和活动区域。

6.4给排水工程规划

给排水规划包括生活、生产、生态和消防用水的供给、用水质量、给水管线的规模、规格、布设,以及生活污水、雨水的排放系统。

沙漠公园给排水工程应满足《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的相关内容。

沙漠公园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等。

6.5燃气规划

燃气规划包括气源、输气管线和燃气灶具。

沙漠公园燃气工程规划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2)的相关内容。

燃气供应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管道供气或气瓶供气。

管道禁止穿越重要功能区。

燃气供给必须安全,消除隐患。

6.6灾害防御应急规划应急规划主要包括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

6.6.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调查掌握有害生物的情况,规划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的设施设备,以及具体方案。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6.6.2气象灾害规划气象灾害主要指浮尘、扬沙、沙尘暴的宣传,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的设置等。

6.6.3火灾防治

防火规划包括防火宣传、火灾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安全防火设施设备等。

防火设施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预警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站等工程建设。

建立防火了望台,可结合观景台建设。

访客中心、宣教展示、管理办公用房,以及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6.6.4应急救援和安全规划

沙漠公园管理部门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开展的程序和内容。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规划主要包括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规划提出监控设备的数量、分布、监控信息采集等

6.7区域协调规划

6.7.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包括土地资源综合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

土地资源综合评估是对土地资源的用途、功能或价值进行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现有土地权属、土地保护、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沙漠公园土地利用需求预测与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标明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用地范围。

土地利用规划应突出沙漠公园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色,保护沙漠、野生动植物繁衍地或栖息地、林地、草地等,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6.7.2社区经济调控规划国家沙漠公园规划编制原则上不得将居民点划入沙漠公园范围。

因极特殊原因,不能将居民点全部划出沙漠公园的,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

居民点调控规划包括居民点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规模与分布,对居民点提出控制、搬迁的具体措施建议,如涉及居民搬迁情况,需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居民外迁的承诺文件。

严禁在沙漠公园内规划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项目、高尔夫球场、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有碍景观的农牧业生产用地等建设项目。

6.7.3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由于部分公园的建立在客观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短期内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基于保护的社区经济发展项目和联合参与式保护的社区共管项目。

选择和确定社区共管项目要在全面了解问题与威胁,掌握相关方面的现状,系统分析影响资源保护和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梳理相关利益者关系,正确选择和确定社区共管项目。

6.8管理机构规划分析沙漠公园管理机构现状,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规划提出国家沙漠公园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机构性质和级别等。

沙漠公园可规划成立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成员参加的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委员会,下设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的国家沙漠公园管理机构(处),在沙漠公园内设置管理站和点。

对已建机构的,规划中应附具当地政府成立沙漠公园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对未建机构的,规划中应附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管理机构的承诺文件。

6.9保障措施规划根据当地实际,规划提出拟建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议,包括法规政策、项目组织、资金、工程管理、科技人才、宣传等保障措施。

结合本沙漠公园的实际,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和颁布《沙漠公园管理办法》,做到依法管理。

6.10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内容包括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以及对策、措施。

7投资估算及效益评析

7.1投资估算

列出投资估算依据,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分建设期进行估算,分述投资估算结果与构成。

规划提出资金来源与额度。

7.2效益评析沙漠公园建设工程效益评价,应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8规划成果

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8.1摘要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8.2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规划主要内容(摘要)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

第2节自然资源条件(气候、水文、地质、土壤、荒漠和沙漠,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第3节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现状,人文、历史、民俗等非物质遗产资料)

第4节历史沿革

第5节沙漠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三章沙漠资源

第1节沙漠形态、面积、分布

第2节沙漠生物多样性(包括野生动物种类)

第3节沙漠景观与文化资源

第4节沙漠生态系统现状与分析评价

第四章沙漠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1节沙漠公园的资源条件

第2节沙漠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第3节建设沙漠公园的管理条件

第4节沙漠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1节沙漠公园范围

第2节沙漠公园性质定位

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

第4节规划原则

第5节规划依据

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第7节功能分区

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第六章保护规划

第1节沙漠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第2节沙漠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第3节野生动植物及其繁衍地或栖息地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

第4节文物古迹及自然遗迹文化保护规划第七章能力建设规划

第八章科普宣教展示解说规划

第1节科普宣教展示设施

第2节科普宣教解说系统

第3节科普宣教展示标识标志

第九章科研与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