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114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婴儿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婴儿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婴儿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婴儿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儿心理学.docx

《婴儿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心理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儿心理学.docx

婴儿心理学

婴儿心理学

实践教学手册

第二章婴儿感知觉发展

1、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1

项目名称:

三岁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特点的实验

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1)托幼机构进行实际观察

(2)通过观察感知觉反应,以了解三岁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观察内容(部分稿):

感知觉观察部分

观察内容

感知觉

具体指标

观察方法及工具

通过标准

通过与

视觉的注视与追随

把拨浪鼓放到视线内能引起注意

成人将红球(不发声的鲜艳玩具)放在距宝宝25厘米左右的距离,观察宝宝是否能关注,并持续3秒以上。

在五次观察中宝宝有两次出现上述行为即为通过。

眼睛跟随悬环至中央线;

(横向0-90度)

成人手拿直径为3厘米左右的红球放在距宝宝眼前25厘米左右的距离缓慢左右移动,从中间移动到身体一侧,

观察宝宝是否能关注到红球。

在五次观察中宝宝有两次出现上述行为即为通过。

颜色

视觉

认识黑色

成人手指黑色的物品询问宝宝“这是什么颜色的?

”观察宝宝是否能回答。

在三次询问中宝宝均能

正确回答即为通过。

能正确配对黄红橙绿蓝色(能把相同的颜色

找出来)

准备黄红橙绿蓝色五种颜色的相同形状卡片各两张。

成人随意拿一张卡片,让宝宝找岀相同的卡片。

3次测试中宝宝均能正确配对黄红橙绿蓝色五种颜色的卡片即为通过

当成人问哪个物体是红

(黄橙绿蓝)色的时,

孩子能正确指认3种以上

成人问宝宝“家里什么是红(黄橙

绿蓝)色的?

”,观察宝宝是否能指岀红(黄橙绿蓝)色的实物。

3次观察宝宝都能正确指对3种颜色以上即为通

过.

视觉辨另U与记忆

对人脸的消失、出现做出高兴反应

准备一张手帕,成人在宝宝的面前,用手帕遮住自己的脸5秒钟,拿开手帕5秒钟。

反复几次

在手帕拿开或遮挡时,五次观察中有两次宝宝的表情,岀现笑容即为通过

会辨认生人熟人(孩子面部表情有差别)

准备一张妈妈的照片和一张陌生女性的图片,分另U放在宝宝的面前。

三次观察中有两次宝宝在看到不同照片时有不同表情即为通过

区别人脸图形差异:

认岀抚养人的照片

准备一张妈妈的照片和一张陌生女性的图片,分另U放在宝宝的面前。

问宝宝“妈妈是哪一个”,三次测试中有两次能指岀妈妈的照片即为通过。

学时数:

2学时

2、实验

“视觉悬崖实验”

装置:

一块长方形的玻璃,而在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两种平面,一边是浅的,一边是深的。

过程: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

面或深的一面。

观察:

1、婴儿是否会爬向母亲?

2、0-3岁的宝宝都会爬向妈妈吗?

3、案例讨论

【案例1】有人说,幼儿的视力比成人好,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分析要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视敏度不断提高。

我国现有的研究指出:

1〜2岁的儿童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以达到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

有测验表明,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案例2】许多孕妇报告,自己的胎儿(6个月以上)常对诸如汽车喇叭之类的大声响做出某种动作反应,如翻身、踢腿等。

国外有报道:

把母亲心跳的声音录下来,经过扩大,当其新生儿烦躁不安或大哭时播放给他听,新生儿很快就

会安静下来。

以上事实是否说明胎儿已具有听觉能力?

分析要点:

以上现象只有一种解释:

胎儿已经有了基本的听觉能力,而且

有了听觉性记忆。

因而在听到母亲的心音时,有一种回到自己熟悉环境了的感觉

【案例3】6个月以后的婴儿,看见了东西,往往抓住,放进嘴里;1〜2

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也要往嘴里送。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分析要点:

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口腔触觉都是婴儿认识物体的重要手段,是对手的探索活动的补充。

【案例4】

1、游戏活动中,小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们说“举起右手”,小朋友们都不知所措。

然后王老师说“举起拿勺子的那只手”,小朋友们都做到了。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六、一”节快到了,教师正在中班给幼儿排节目,可是有的孩子分不清左右,老师就不断地责怪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连左右方向都分不清”。

你怎么看待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态度?

分析要点:

根据儿童的方位知觉发展特点回答

第三章婴儿动作发展

1.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项目1

项目名称:

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记录

项目目的和任务:

通过观察儿童手的动作和行走动作的发展,了解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项目内容:

(1)三岁前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特点

(2)三岁前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特点

学时数:

1学时

观察记录项目2

项目名称:

三岁前儿童下肢动作发展特点的观察测评

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1)托幼机构进行实际观察

(2)通过观察感知觉反应,以了解三岁前儿童下肢动作发展的特点观察内容:

见0-3岁儿童心理发育指标(附评定方法)下肢动作测试部分

观察内容

动作

具体指标

观察方法及工具

通过标准

通过与否

下肢

动作

匍匐爬行

当宝宝俯卧在床上时,成人用玩具在前方逗引宝宝,观察宝宝是否能够用手臂支撑身体,并向前爬行。

(可以腹不离地)

平时观察中宝宝岀现上述

行为一次即为通过。

手膝爬行

当宝宝俯卧在床上时,成人用玩具在前方逗引宝宝,观察宝宝是否能够向前爬行,爬行时腹离地悬空.

平时观察中宝宝岀现上述

行为一次即为通过。

宝宝能扶物站立

宝宝扶墙或拉着成人双手能否站

立10秒以上

在三次观察中宝宝有一次出现上述行为即为通过。

独自站立10秒上

观察宝宝是否能在无任何外物帮

助的情况下,独自站立10秒以上

三次观察中有两次宝宝能

站立10秒以上即为通过

宝宝3次中能有2

次独足立5秒钟

观察宝宝能否在不借助任何外物的情况下,独足站立5秒钟.

3次观察中有2次宝宝出现上述行为,即为通过。

扶着走

观察宝宝是否能扶着墙、栏杆或沙

发独自行走10步以上

平时观察中宝宝岀现上述

行为一次即为通过

能独自行走5步以

观察宝宝是否能在无任何外物的

帮助下,独自行走5步以上

平时观察中宝宝岀现上述

行为一次即为通过

学时数:

2学时

2、案例分析

【案例1】

东东会走路了,可是还不会爬,但是爸爸妈妈仍然特别高兴,觉得爬不爬无所谓。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分析要点:

爬行动作发展的意义。

【案例2】

玲玲8个月了,爸爸为了让玲玲尽快学会走路,每天让玲玲练习1个小时走路。

爸爸的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要点:

婴儿动作发展规律及核心经验。

【案例3】

一般说来,在一岁左右能掌握行走技巧。

两个在其他方面相似的儿童学习走路的时间却很不相同,一个在10个月时就开始走,另一个到18个月才开始走,二者的运动发展正常吗?

分析要点:

婴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案例4】

某调查表明,我国大城市婴儿中有一部分没有经过明显的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会了行走,为什么?

分析要点:

影响婴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案例5】

小宝快1岁了,妈妈买了个学步车给小宝学习走路,但是爸爸却反对用学步车。

小宝到底该不该使用学步车呢?

分析要点:

影响婴儿动作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婴儿语言的发展

1.观察与记录

项目名称:

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实验

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1)托幼机构进行实际观察

(2)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三岁前儿童发音或说话,并观察他们对言语的反应,以了解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

观察内容:

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水平(部分稿)

观察内容

语言

具体指标

观察方法

通过标准

通过与

.言

哭叫、发细小

喉音

当宝宝清醒时,将其置于仰卧姿势,家长观察宝宝是否能发岀细小柔和的喉音。

在三次观察中宝宝岀现两次上述现象即为通过。

模仿发字音

当家长对宝宝发“ba”、"ma"、"la"

等音时,观察宝宝能否模仿。

五次观察中两次宝宝能模仿两个单字音即为通过。

动作表达

伸手要抱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宝宝是否伸手要成人抱自己。

平时观察中宝宝能主动要成人抱即为通过。

会用手势语

成人对宝宝说“再见”,“欢迎”观察宝宝是否能招手“再见”、拍手“欢迎”,或宝宝能用手指向玩具或食物表示需要。

平时观察中有一次宝宝出现上述行为即为通过。

用身体姿势表

达意愿

成人手持宝宝喜爱的玩具问宝宝"

要吗?

"观察宝宝能否以点头表

示“要”,摇头或摆手表示“不要”。

五次观察中有两次宝宝岀现上述行为中的任一行为即为通过。

学时数:

2学时

2.案例分析

【案例1】

有家长可能遇到下面的情况:

隔壁家的孩子1岁不到就会说好几个词了,们家宝宝1岁两个月了还不开口。

为什么?

分析要点: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案例2】一位妈妈问“我们家的语言环境很杂,爸爸跟宝宝讲普通话,奶奶和宝宝讲宁波话,我跟宝宝常常讲四川话,请问这样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吗?

有什么方法帮助宝宝的语言发展达到正常水平?

分析要点:

语言环境复杂导致语言发展缓慢,创设有利的语言环境。

【案例3】男孩子说话比女孩晚吗?

宝宝比同龄孩子说话晚怎么办?

分析要点:

男孩和女孩在语言发展方面各有千秋,成熟速度导致差异出现。

对策:

多与孩子交流,累积语言素材。

不要强迫宝宝开口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第五章婴儿思维发展

1.观察与记录观察记录项目1项目名称:

皮亚杰守恒实验项目内容及方法:

(1)液体质量守恒把液体从一个高而窄的杯倒向矮而宽的杯中,或从大杯倒向两小杯中。

问儿童大杯和小杯中的液体是否一样多?

或高窄杯和矮宽杯中的液体是否一样多?

用以观察儿童理解长5高=宽5矮这一相逆补充关系的水平。

(2)对应量守恒

杯子与鸡蛋是对应的关系,八个杯子旁放着8个鸡蛋。

儿童知道杯子和鸡蛋的数目相等。

但破坏这种知觉对应而把杯子或蛋堆在一起时,再问儿童杯子和鸡蛋是否一样多?

或是鸡蛋多杯子少、杯子多鸡蛋少?

(3)重量守恒

先把两个大小、形状、重量相同的泥球给儿童看,然后其中一个作成香肠状,问儿童;大小、重量是否相同?

(4)长度守恒

两根等长的棍子,先两头并齐放置,让儿童看过之后,改成平行但不并齐放

置问儿童两根棍子是否等长?

(5)面积守恒

两个等面积的纸板表草地,有一只牛在上面吃草。

草地上盖有牛舍14间。

在一个纸板上牛舍是建在一起的,而在另一纸板上是散居的。

问儿童,分别在两块草地的两头牛是否可以吃到一样多的草?

(6)体积守恒

把一张纸片假定为湖,上面的不同大小的方形是小岛,要求儿童在这些不同面积的小岛中建筑体积相同的房子。

研究儿童是否想到要以高度的增加来补偿面积的减少,从而达到体积的守恒(房子一样多)。

观察记录项目2

项目名称:

三岁前儿童思维发展

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1)托幼机构进行实际观察

2)通过观察,以了解三岁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观察内容:

见0-3岁儿童心理发育指标(附评定方法)思维测试部分

观察内容

思维

具体指标

观察方法及工具

通过标准

通过与否

时间

时距

当成人说“停止”(或“开始”)时,孩子知道停止(或开始)一项动作

宝宝跳舞时,成人说岀”停止"或

“开始”。

观察宝宝能否出现相应

行为。

成人发岀三次指令,宝宝两次能配合指令即为通过。

能按成人要求做“快快的

动作或慢慢的动作”

在日常的活动中,成人对宝宝发岀一定的指令“宝宝,快快的走。

或“宝宝,慢慢拿的走。

三次测试中宝宝均能按成人指令正确完成即为通过。

时间媒介认知

自发表达“到吃饭的时间了”或“到睡觉的时间了”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宝宝在快睡觉时,能不能说岀"睡觉了(睡觉觉)”、”吃饭了(吃饭饭)“。

平时观察中只要有一次在睡觉或吃饭的时候能说出来,即为通过。

能根据早、中、晚照片的内容提示判断岀早、中、晚

测评工具:

带有明显标志的早中

晚图片

成人准备三张早中晚的图片,分别问宝宝这是什么时候。

三张照片宝宝能用动作或简单的语言表达正确即为通过。

能按成人口头指示取出相应形状的事物(如大人说

“圆东西”,知道拿小皮球)

成人对宝宝说:

“在家里找出圆球状的东西”。

找出两种以上球状物的东西(橘子、西瓜、皮球、乒乓球、地球仪等)即为通过。

方位

能准确地说出小丸是在瓶子里面还是在瓶子外面。

准备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玻璃珠。

将玻璃珠放在瓶子里,询问宝宝

“珠子在瓶子里面还是外面?

三次测试中宝宝均能回答岀

“里”即为通过。

按成人语言指示做岀身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动作

成人对宝宝发出指令:

“向前进或向后退”,观察宝宝的动作。

三次测试中宝宝均能根据口令正确完成相应动作即为通过。

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将方木

放在椅子的上或下

准备一个皮球,成人发出指令,让宝宝将皮球放在椅子上或下。

三次测试中宝宝均能摆放正确即为通过。

学时数:

2学时

2、案例分析

【案例1】

妈妈平时很注重对婷婷的启蒙教育,当婷婷一岁半时,妈妈就开始利用糖果,水果、小玩具等教婷婷数1-10.可是教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婷婷每次数数时,都会漏掉几个数,或者将数的前后顺序颠倒,妈妈纠正婷婷数的地方,然后叫婷婷数,但是婷婷仍然数错,妈妈看是担心了。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分析要点:

儿童对于数的掌握过程分析

【案例2】

一岁八个月的小小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缠着妈妈讲故事。

一天,妈妈讲了“三只熊”的故事。

小小听得眼睛都不眨,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

“大熊、中熊、小熊”,妈妈一看,就找出三只熊玩具,对小小说:

“小小你看,你也与大熊中熊小熊,你给三只熊排队好吗?

”小小高兴地抱起三只熊亲了又亲,然后将大熊放在第一个,小熊放在中间,中熊放在后面。

妈妈说:

“小小,你给

熊排的队伍有点不整齐,应该怎么排啊?

”小小不理会妈妈,指着熊玩具自言自

语:

“熊爸爸、熊妈妈,带小熊去玩……”妈妈又催促说:

“小小,给三只熊排队。

”小小仍不理会,妈妈见状,自己动手将小熊和中熊的位置调了一下,说:

“你看,

大熊排第一个,中熊排中间,小熊排最后。

三只熊多整齐。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分析要点:

儿童的排序能力发展情况分析

【案例3】

2岁10个月的苗苗晚上洗澡,忽然抬头对妈妈说:

“妈妈,早上好。

”妈妈笑着说:

“傻孩子,现在是晚上,不是早上,你应该说晚上好。

”苗苗一脸疑惑:

“那什么时候是早上?

”“等苗苗洗完澡,睡着了,一觉醒来,天亮了,就是早上了。

”苗苗喃喃重复:

“睡觉……天亮……是早上。

妈妈早上好。

”妈妈又说:

“现在天黑了,大家要睡觉了,是晚上,苗苗晚上好。

”苗苗学着妈妈的样子说:

“妈妈晚上好。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分析要点:

儿童的时间知觉发展特点

第六章婴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镜像实验: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实验

目的:

通过观察婴儿对鼻尖红点的感知,发现婴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准备:

3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5-10名

过程:

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观察婴儿是否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

2.观察记录:

项目名称:

13-24个月儿童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水平

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1)托幼机构进行实际观察

(2)通过观察,以了解三岁前儿童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水平。

观察内容:

13-24个月儿童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测试参考标准(部分)

月龄

情绪与社会行为

具体指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通过与否

13个月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

家长在背后叫他的名字

听到后知道自己走过来,不会走的孩子会扶住家具想法走到大人身边。

14个月

完成指令“捡起玩具”

在宝宝的的玩具掉在地上时,大人要他吧玩具“捡起来”

能完成大人的指令

17个月

会替大人拿东西

吩咐宝宝去拿东西,如小汽车、球、小板凳

会按大人吩咐正确拿来三种东

西

3.案例讨论:

【案例1】不听话的宝宝

当宝宝2-3岁时,父母会发现,从前听话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

他可能变得很固执,甚至有些自以为是。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

”他便好似不

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

有个家长说:

“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

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

”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有这样的抱怨一一“宝宝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

”“我们家

孩子顽皮得要命!

一点也不听话!

”“是啊,不管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

”“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

”请分析宝宝“不

听话”的原因,并为家长提出建议与对策。

分析要点:

这是宝宝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家长

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

【案例2】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一岁九个月。

今天在外面,我女儿又在地上耍赖,趴在地上,要不就跪在地上,我很生气,大叫她起来,发火。

旁边的人帮忙扶起她,她就开始狂哭,我更生气,一边告诉路人她不喜欢其它陌生人碰她,一边更大声地训斥她,在她就不起来的情况下,我离开了。

她在后面声嘶力竭的叫我,我没办法回去要求她起来,她还是不听,我再次走开。

最终我扶起她,拉着她离开。

我感觉很无奈。

真头痛!

面对任性的孩子怎么办?

请给家长一些建议。

分析要点:

一是满足孩子合理要求;二是孩子提不合理的要求,并以大哭大闹作为手段时,家里的大人要统一思想,坚持原则,不娇惯,不溺爱;三是用新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所谓“下台阶”,改善孩子的情绪。

最后,对于处于任性发作中的孩子,可以采取冷处理,即暂时不予理睬,只要不发生安全上的问题,可以让他独处一下,先让他冷静下来,然后给他讲道理。

如果是在公共场所孩子发生任性行为,应严肃地予以制止,将孩子带离现场,并宣布中止活动,待

孩子平静下来后,再继续活动。

【案例3】依恋的“碗柜理论”与金属猴实验依恋是如何产生的?

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

这就是依恋的“碗柜理论”。

也就是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将刚出生的婴猴放在隔离的笼子里养育,用两个假母猴代替真母猴,其中一个是金属丝做的“金属母猴”(有橡皮奶头),另一个是用绒布做的“绒布母猴”(无奶),发现幼猴只有在饿的时候才到金属猴那里去,其余时间喜欢与绒布猴呆在一起,甚至“粘”在绒布猴身上,在受到陌生物体威胁时,会跑到绒布猴身边,抱住绒布猴。

依恋安全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奶便是娘”吗?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析要点:

实验说明绒布猴使幼猴产生了依恋安全感。

可见,母亲的爱比食物更重要。

(接触性安慰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4】孤儿院的孩子

20世纪初,人们发现在育婴院和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死亡率高,而且发育迟缓.当时有人认为是由于孤儿院的设施不好引起高死亡率和患病率,并被人们所注意.

当时有很多因感冒导致肺炎的事例,所以未来预防感冒,孤儿院采取了各种医药措施,但效果甚微.后来采用增加护士,多与孩子接触,并经常爱抚他们,发现患病率和死亡率开始降低.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对婴儿的教育有何启示?

分析要点:

积极稳定的情感支持不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而且影响生理健康。

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多与孩子接触,并经常爱抚他们。

【案例5】小白鼠实验

60年代,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将老鼠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笼子里.第一组老鼠(12只)被关在一个宽敞的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的笼子里,里面有秋千滑梯木梯及各种各样的玩具;第二组是在中等大小没有什么玩具的笼子里喂养了三只老鼠;第三组是在狭小的没有玩具的笼子里喂养了一只老鼠.

这些老鼠的健康状况大体相同,喂养的食物也是相同的.80天后,科学家们对老鼠的大脑进行解剖,发现第一组老鼠的大脑皮质的重量比第三组老鼠的重得多,而且树突的长度及个数也比第三组老鼠的多。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对婴儿的教育有何启示?

分析要点:

试验说明,宽敞的环境刺激丰富的环境可交往的环境促进大脑的发育.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和同伴交往机会。

【案例6】入园焦虑的应对

来园时,桐桐小朋友还没走进教室,就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从他爸爸手里接过他的小手,他没有反抗,但是还是哭着,当他爸爸离开后,他赶紧跑到后窗口,一边哭一边说:

“我在这里看我爸爸,爸爸从这里走过的。

”如何帮助桐桐尽早消除入园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分析要点:

从入园焦虑的成因说起,如环境的改变,依恋的打断等。

第七章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案例分析

【案例1】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

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

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

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

成熟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案例2】

分析以下案例,并谈谈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受哪些社会因素影响?

是怎样影响的?

1.一对双生子由于家庭的变故,其中一人被一对很有教养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夫妻收养,并耐心教育,而另一人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将来他们的个性会相同吗?

为什么?

2.印度狼孩的例子。

3.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了解少于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对

电脑的认识不如城市的孩子分析要点:

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案例3】

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俗话说:

“有其父,必有其子。

”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分析要点: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所起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