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1895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docx

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明代丝织业的中心是()

A、苏州

B、景德镇

C、北京

D、南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右图中商店林立,有引人注目的商店招牌、熙熙攘攘的行人,是清朝前期北京前门商业区繁荣景象的再现。

这种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①积极吸收汉文化②勤于政事③奖励农桑

④兴修水利⑤严惩贪污⑥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限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B、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闭关政策从根本上防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

D、闭关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泉州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中期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

B、耕地面积增加

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重农抑商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这说明我国()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来的还有学者、僧侣、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

乾隆帝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认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夷互通有无。

”面对蜂拥而互的外国商船,宣布撤销沿海港口,仅留粤海一关口对外通商。

材料三: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专理商要事宜。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对外交往发生在哪一朝代?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个朝代吸引了外国人来华?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政策被称为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外交往的政策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对外开放的朝代?

举出各具体事例说明。

材料二中的“粤海一关口”指哪里?

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对外政策是一样吗?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

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

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推行这一事件目的?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

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方步入近代的时间远远早于东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

1793年,英国政府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朝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切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依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前对资本主义产生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举出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典型历史史实。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就该政策的利与弊,谈谈你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端的标志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和“文化心理”而发起的两次运动?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17世纪以后,英、美等国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当时,这些社会的统治者对西方的影响作出了回应,拒绝、改良或接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早期与西方的交往,实际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请指出其主要表现,(指出一点即可)但是,中国的闭关自守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西方的武力打破,请举出具体史实。

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的强势冲击,清朝的部分统治者试图把现代化同中国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和体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

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这次改良运动?

日本的拒绝主义立场出于在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面学习西方而告终。

请任举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的一项措施,并说明其在推动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比较中国的“改良”和日本的“接受”两种回应,他们的做法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