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43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x

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

10kV限流电抗器

技术规范书

工程名称:

广西电网公司

2007年8月

1.总则

2.使用环境条件

3.技术要求

4.技术参数

5.供货范围

6.供方在投标时提供的资料

7.技术资料和图纸交付进度

8.技术服务与设计与联络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10kV限流电抗器,它提出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

不允许直接修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而作为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应答。

1.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和供方在投标时提出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GB10229-1988电抗器

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

GB1094.3-200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实验

GB1094.5-2003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2/13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16927.1~2-1997高电压实验技术

GB/T4109-1999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GB7328-1987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

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实验规程

GB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ISO12944-1998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Q/GXD126.01-2006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实验规程<广西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上述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

本技术规范出版时,所列标准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供需双方应探讨使用上述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标准之间有矛盾时,按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6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需供双方协商确定。

1.7供方应获得ISO9000

提供的产品应有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对于新产品,必须经过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产品鉴定。

2.使用环境条件

2.1户外使用

2.2限流电抗器接入系统简况

系统标称电压:

10kV;

系统最高电压:

12kV;

系统额定频率:

50Hz;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不接地。

2.3环境温度

最高温度:

+50℃;

最低温度:

-5℃;

最大日温差:

25K;

平均温度:

+22℃;

日照强度:

0.1W/cm2<风速0.5m/s)。

2.4海拔高度:

≤1000m。

3/13

2.5最大风速:

35m/s<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

2.6环境相对湿度

日平均值:

≯95%;

月平均值:

≯90%。

2.7地震烈度:

8度。

水平加速度:

0.3g。

2.9环境污秽等级:

III级。

2.10覆冰厚度:

10mm。

3.技术参数和要求

3.1电抗器型式:

户外,单相,干式,空芯或半铁芯、磁屏蔽型。

3.2排列方式及进、出线端子夹角:

水平“品”字型排列,进出线端子夹角度为180°。

3.3额定单相损耗<额定电流、额定频率折算至75℃时):

见供货范围,偏差0或负值。

3.4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每相额定阻抗:

见供货范围,单相偏差0~4%,每三相电抗值互差<±2%。

3.5额定短时电流<有效值):

见供货范围。

为4s。

额定短时电流持续时间3.6额定动稳定电流<峰值):

倍。

不小于额定短时电流峰值的1.83.7。

>级绝缘耐热等级:

120℃(F3.8线圈最大平均温升<额定电流下):

≤70K。

3.9线圈最高热点温升<额定电流下):

≤80K。

3.10噪音水平:

≤60dB。

<距离2m)

3.11出线端子板为铝质立式,其截面能满足最大连续工作电流,并能承受下列机械荷载:

水平纵向:

2500N;

水平横向:

1000N;

垂直方向:

1500N;

安全系数:

>3.5。

3.12绝缘水平:

4/13

1min工频耐受电压<效值):

30/42kV(绕组内绝缘/外绝缘对地>;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

75kV

3.13外绝缘尺寸要求:

电气距离≥400mm。

3.14结构要求

3.14.1电抗器采用环氧玻璃钢包封的多层并联筒式绕组,层间有通风道。

3.14.2电抗器出线端子为铝材平板式。

3.14.3为防止紫外线辐射,表面涂防紫外线漆。

3.14.4制造厂提供配套的支柱绝缘子及支撑件。

3.14.5绝缘材料能承受如下要求:

电气应力作用;震动或变化的机械力;重复的膨胀和收缩;暴露在户外自然环境中。

3.14.6绕组用整根导线绕制,不允许有焊接点。

3.14.7支柱绝缘子满足如下要求:

a)支柱绝缘子为实芯棒状、户外型;

b)颜色为棕色;

c)抗弯强度不小于10kN;

d)爬电距离1015mm;

e)1min工频耐压<有效值)95kV,雷电冲击耐压<峰值)200kV。

3.14.8磁净空距离要求

在距离电抗器中心为2倍直径的周边及垂直位置内,不得有金属闭环存在。

电抗器中心与周围金属围栏及其它导电体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电抗器外径的1.1倍。

三相水平安装的电抗器间的最小中心距离应不小于电抗器外径的1.7倍。

3.14.9结构件应采用非导磁材料或低导磁材料。

防腐耐久性达到H级<15年以上。

至少达到M级中等水平,即10年以上)。

3.14.10采取防雨、防晒措施,一般应采用防护帽、假包封;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采用憎水性、憎水迁移性好的材料。

3.15铭牌

每台电抗器应提供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材料制成的铭牌,并安装在明显可见的位置。

铭牌上应标出下述各项,所示工程应该用耐久的方法刻出<如用蚀刻、雕刻和打印法)。

3.15.1电抗器名称,型号、产品代号。

5/13

3.15.2标准代号。

3.15.3制造厂名(包括国名>。

3.15.4出厂序号。

3.15.5制造年月。

3.15.6相数。

3.15.7额定容量。

3.15.8额定频率。

3.15.9额定端电压。

3.15.10电流:

额定持续电流;额定短时电流和时间。

3.15.11最高运行电压。

3.15.12额定电压时的电感、电抗或阻抗<实测值)。

3.15.13冷却方式。

3.15.15使用条件。

3.15.16绝缘的耐热等级。

3.15.17绝缘水平。

3.15.18损耗(实测值>。

3.15.20总重量。

3.15.21在某些情况下需列出的补充工程:

a.温升<当不是标准值时);

b.运输重量<总重量超过5t的电抗器);

c.器身重量<总重量超过5t的电抗器)。

3.16产品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应保证使用寿命不小于15年。

产品从交接验收合格之日起,如运行单位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运输、保管、安装和使用,当产品五年之内出现质量问题时,要求生产厂家免费更换新品或维修。

4.实验

4.1实验分类及一般要求

实验分为工厂实验和现场交接实验,工厂实验又分为例行实验、型式实验和特殊实验。

实验中能够影响电抗器性能的任何外部零件和附件,应安装于所在位置。

6/13

除绝缘实验以外的所有特性实验,均以额定条件为基础。

4.2例行实验工程

<1)外观检查

<2)绕组电阻测定

<3)绕组阻抗<限流电抗器)或电感<阻尼电抗器、调谐或滤波电抗器)的测量

<4)损耗测量

<5)品质因数测量<调谐或滤波电抗器)

<6)绝缘电阻测量

<7)外施耐压实验

<8)绕组匝间绝缘实验:

采用感应耐压实验、脉冲电压法匝间耐压实验或雷电冲击实验

<9)瓷瓶探伤实验

4.3型式实验工程

4.3.1温升实验

4.3.2雷电冲击实验

4.4特殊实验工程

4.4.1振动测量

4.4.2声级测量

4.4.3外表红外热像图谱检测

4.4.4短时电流实验和短时电流时的阻抗测量

4.4.5绕组线的焊头探伤(有实验条件时>

4.5现场交接实验工程

现场交接实验按照Q/GXD126.01-2006《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实验规程》<广西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进行。

主要实验工程如下:

4.5.1直流电阻

4.5.2绝缘电阻(对地;必要时测量径向绝缘电阻)

4.5.3交流耐压

4.5.4冲击合闸实验

4.5.5红外测温

7/13

4.5.6瓷瓶探伤实验

4.6实验方法

4.6.1绕组电阻测量

测量时应使线圈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基本相同,测定时的温度应取放于线圈表面的几个温度计(至少3个>读数的平均值,线圈的电阻和温度应同时记录。

4.6.2阻抗的测量

对于限流电抗器要求测量绕组阻抗。

<1)应在额定频率下测量。

<2)在额定端电压的10%~100%之间的任何电压下进行。

<3)三相电抗器应在对称三相电压施加在电抗器线端上时测量。

4.6.3损耗测量

损耗测量应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符合安装条件下进行。

电压应该采用平均值。

厂家应对采用方法的精度提供资料。

4.6.4三相电抗器间的互电抗测量

在其中一相线圈两端加电压V1,其它两相开路,测量该相的电流A1、其它两相的电压V2、V3,互电抗分别为V2/A1、V3/A1。

三相分别加压进行测量。

该测量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4.6.5绝缘耐压实验

<1)外施耐压实验

实验电压应符合绝缘水平的规定。

实验电压应加在被试线圈与地之间,其余所有线圈、铁芯、夹件、外壳等均连在一起接地。

频率为50Hz,实验电压施加时间为60秒。

<2)感应耐压实验

实验电压的频率小于或等于2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的施加时间应为60秒。

实验电压的频率大于2倍额定频率时,实验持续时间应为:

120×额定频率/实验频率<秒),但不少于15秒。

对于限流电抗器,实验电压为额定短时电流在绕组两端产生的电压的两倍。

本实验可用脉冲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