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175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docx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游戏环境创设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

一般来说,幼儿园可根据空间大小或课程需要将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区角。

有时这些区角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供多个班级的幼儿共同使用。

很多幼儿园还会根据课程的特色,将某个功能区扩展为专门的功能室,组织各班幼儿轮流活动。

有些幼儿园会把功能交叉的活动区合并,有些幼儿园会把某种功能区的材料分散到各个区域。

但是,无论如何安排空间,按功能分,活动区不外乎四大类型,即表现性活动区、探索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欣赏性活动区。

本文阐述的是表现性活动区。

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它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幼儿在这类活动区中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

这类活动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装扮区

装扮区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场所。

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活动,其主题和情节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该区域应当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

创设的环境和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幼儿越能充分表现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巩固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游戏情节的展开水平也就越高。

吸引孩子到装扮区进行角色游戏的两大要素是主题情景和模拟物。

装扮区预设的情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比如所有幼儿都会经历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医院、超市等,布置主题标识并加上与主题相应的模拟物,如餐具、听诊器、收银机等,就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

同时,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是有差异的,具体经历的事件和生活印象也是很不相同的。

因此,要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必须投放替代物,以便给幼儿留下自我表现的空间,使幼儿通过“以物代物”,表现更多教师预设以外的主题,展开更加丰富的情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对替代物的自发使用频率和使用质量是衡量幼儿角色游戏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它预示着幼儿表征思维的发展和行为目的性的增强以及创造力的发挥。

可见,装扮区是幼儿最能自由表达意愿以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即教师创设的环境足以使他们自由表现。

由此,他们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以及叙事能力的发展,都将得到实现。

2.表演区

在表演区可以开展两类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

一类是表现故事情节的,另一类是表现已经学会的歌舞的。

“表演”和“表演游戏”的区别在于:

“表演”是幼儿按照导演(教师)的要求,严格按照剧本的台词展开剧情的,每次再现时,台词和动作基本一样:

而“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通过想象自由、创造性地即兴再现作品。

作为活动区活动出现的幼儿表演主要还是属于表演游戏。

以故事情节展开的表演游戏虽然也是以扮演角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与角色游戏是有区别的,它创造性地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是现实生活经验。

幼儿熟悉而有趣的作品容易引发幼儿对故事表演游戏的兴趣。

以歌舞形式展开的表演游戏与舞台上的正式表演不同,它是幼儿对音乐活动中已经学会的歌曲和舞蹈的自发性再现。

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动作,所以是幼儿的一种自娱自乐。

幼儿熟悉的歌曲越多,越容易引发歌舞表演游戏。

由于故事表演游戏和歌舞表演游戏都具有表现的特点,表演的空间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同,所以这两类游戏往往是分开设置的。

就故事表演游戏而言,由幼儿装扮角色时,需要的主要道具是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头饰或面具等,或者根本不用道具,仅以角色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

幼儿通过手偶、指偶、木偶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时,需要一个简单的小舞台架。

就歌舞表演游戏而言,幼儿只是自娱自乐时除了需要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外,有时需要一些表演服装和装点性的服饰、头饰,还可以有一面立镜。

但无论是哪种表演游戏,都必须投放替代物,比如纱巾、飘带、床单、被面及其他废旧物品等,因为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替代物来进行表演游戏,也是体现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指标。

这两种游戏如果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出现,有演员、有观众,那么表演游戏实际上已经与角色游戏合二为一了。

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有助于幼儿充分发挥再造性想象和增强表现力,也有助于幼儿开朗、自信、合作品质的发展。

3.建构区

建构区是幼儿通过各种基本材料进行结构造型游戏的场所。

根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幼儿可以在不同的空间里进行结构造型活动,如果是小型的材料,则可在桌面进行,如果是较大的材料,则可在地面上展开。

然而,无论是进行大件造型还是小件造型,对幼儿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但其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

因此,目前建构区空间划分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幼儿园倾向于投放哪一类建构材料所决定的。

室内建构区的操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积木,一类是插塑,两种材料各有其价值。

积木易倒易建,因此要求幼儿有较高的拼搭技能,需要幼儿在垒高、架空的搭建中对平衡点、支撑力等有较好的把控。

就插塑而言,幼儿可以通过插塑材料之间的接插来造型,其作品的稳固性主要通过手眼协调的小肌肉操作技能来实现,且成型后不容易毁坏,有利于作品的保留。

但也正因为插塑具有接插相扣、不易毁坏的特点,所以要求不如积木那么高。

同时,积木游戏中,每个作品的搭建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不能移动,这往往需要较大的空间,也容易引发更多幼儿的联合搭建;而在插塑游戏中,幼儿在接插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自己的作品,且容易引发幼儿之间的平行游戏,所以对空间的要求不像积木游戏那么高。

结构造型游戏对材料投放的要求很高,材料的尺寸、数量、颜色、种类以及摆放的方式,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

比如,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单色比彩色更有利于幼儿搭出造型复杂的作品,但审美规则在彩色搭建中更早出现。

对插塑而言,种类多但同一种材料的数量少,不如种类少同一种材料的数量多,更容易使幼儿接插出复杂而高水平的作品。

无论是积木还是插塑,分类摆放比混合摆放更有助于幼儿搭建,所以提供插塑筐和积木柜就显得很重要。

另外,单元积木的尺寸大小一致且构成比例,更有利于幼儿获得搭建经验。

可见,建构区的材料投放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较强的专业性。

经常玩建构游戏的幼儿能获得大量数、形、空间方面的核心经验,主要表现在搭建和接插各种作品的过程中对审美规则的运用上,比如对称、有序排列、均衡等形式美的体现,需要运用到许多数学经验。

可见,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幼儿园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4.美工区

在美工区中,由教师投放材料所诱发的是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中,这两类活动属于艺术范畴的活动。

但对幼儿来说艺术的初级形式就是游戏。

因此,美工区也应当是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场所。

涂鸦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幼儿只要有笔就会涂,只要会涂,就会产生表征,因为在幼儿形象表征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手和手指控制笔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思维和动作的同步发展,成就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当然,能力和机会是相关的,这是在幼儿大量涂鸦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为了支持并推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保证各种涂鸦工具和材料是重要的。

只要工具和材料得到保证,幼儿就会自发地在各种纸上用笔和颜料进行探索,幼儿一方面在尝试表征世界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工具和材料的特性,从而学会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来表现;另一方面在掌握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表征水平,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体验和情感。

手工包括了泥工、纸工和多种材料的综合手工。

粘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可任意变形,特别能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随着幼儿手指日益变得灵巧,搓、揉、捏、压等技能逐渐熟练起来,幼儿可越来越随心所欲地进行多种造型,因此泥工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

而纸工对幼儿精细动作的要求更高,幼儿通过折、剪、粘贴等基本动作进行多种创作,从中获得对作品的丰富的审美体验。

至于多种材料的综合手工,则是在泥工、纸工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的手工技巧,比如穿、编,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组合性创作,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手工,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材料,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有机会在充分练习精细动作的同时,探索不同颜色、形状、材质的材料所具有的不同表现力。

可见,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练习精细动作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幼儿通过美工区的活动,会从简单创作逐步走向复杂创作,其创造性将日益充分地展现出来。

扩展阅读幼儿园英语区角环境创设初探

摘要:

近年来英语在幼儿园开展得轰轰烈烈,英语区角也作为一种深化,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出现,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创设了英语区,是否真正起到了加强英语的作用呢?

在创设英语区角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区角活动的功能作用,才能有意义地创设出真正符合孩子特征的区角环境。

关键词:

英语区角、区角环境

一、幼儿园英语区角环境的现状分析

在开展了英语教学的幼儿园随处可见各种类型、风格的英文卡通形象(不仅限于区角),并配上丰富的英语单词,有的还以较大篇幅的英文主题创设来渲染幼儿园的英语气氛,让人强烈地感受——这里充满了英语,而在英语区角内,更是有不同版本的英文书籍、单词图片供幼儿阅读,让幼儿浸泡在英语中。

可是一些创设者盲目地以展示英文为目标,以为有了大量的英文字母、单词便是英语环境创设,教师的精心制作只起到美化的作用,展示教师美工、英语方面有特长的作用于,而操作性低,失去区角的意义,让幼儿通过环境的教育来学习英语作用未得到发挥。

二、英语区角的功能作用

环境服务与教育,教育在环境中。

英语区角的最终目的便是通过创设有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发挥其教育性、学习性的功能。

1、可作为正式教学的延伸并丰富教学活动,为正式教学服务。

通常我们的英语不能以几节课就让幼儿掌握了内容,而是在非正式的活动中继续渗透。

区角便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教师可将课堂上的游戏请进区角中去,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材料,增添内容,加大难度。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旧知识,又习得了新内容。

2、有利于个体充分发展

课堂给予每个幼儿的空间、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区角很好地弥补了一点,给予每个幼儿练习、展示的机会,确保每位幼儿都得到发展,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轻松自主。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幼儿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教师即可给予具体个别的指导,又可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培优补差。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效率,规范幼儿行为

区角活动中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幼儿有更多的自由进行游戏。

在自由游戏的同时,通过规则来提高幼儿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还避免在自由活动时无所事事,无聊乏味的情况。

三、英语区角环境创设要点:

1、环境不止美观实用,有趣味性

目前幼儿园英语区角设计是一个个体分割的局面,教师将各个单词配以图片一个一个放在墙上,显得零碎且不美观。

幼儿每次认读一次单词或进行相关的对话便完成了“区角活动”练习。

如果能将这一相关的单词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增加一定的情景,就是一个有主题、有情节的区角,而不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区角。

如publicplace中,便可将其中各个场所设计成一个迷宫,小朋友通过游戏到达各场所,练习英语听说,比将这一些场所画成图片,一个一个贴出再配以单词有趣得多。

2、创设英语角“区中区”

目前,我们的英语区角仅是投放了单词图片和英语书籍供幼儿阅读,游戏性,趣味性低。

怎样使英语区角变得丰富多彩呢?

1)有效利用空间展开各个活动

有些幼儿园教室空间有限,英语区角小,教师可将墙面、地面结合利用。

在一些墙上布置一些平面的、相对操作较易的游戏材料;而在地面上铺上垫子,投放立体材料或实物,一些相对操作较难的游戏材料。

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故事插图,将故事的主要角色放在图旁,幼儿可选择角色,操作角色图片在大背景图中讲述,墙面为幼儿展示了一本美丽的故事书。

而在设置商店、医院等游戏区时,幼儿可以玩各种实物,就需要在地面进行,才能方便操作。

如果交换他们的位置,不仅浪费空间还会降低趣味性。

2)划分多个游戏小区

a)教师设置多个游戏情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区。

如:

教师展示厨房、洗手间、客厅等,幼儿根据意愿选择房间游戏,掌握不同类的知识。

b)同一目标的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平行水平活动区,丰富幼儿的游戏。

如衣服这一单元可以有服装店,为娃娃穿衣,绘制时装等不同形式。

c)同一目标的内容创设不同水平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儿个体水平提升,教师在做到巩固、复习知识的同时又可达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目的。

如学习形状可分为“找出图中对应的情况一一巩固基本单词,找出不同颜色的形状一一加强对形状的认识,加强英语听说,图形组合一一发展想象力,英语句式听说练习”这几种水平。

3、操作材料的投放

1)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是开展好英语区角活动的前提。

目前,英语区角的材料仅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具直接搬到区角中放上一些读物,让幼儿共同学习和游戏,显得僧多粥少。

教师可发动幼儿一起参与玩具的制作,收集废旧材料再加工、再利用等,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激励幼儿以更浓的兴趣参加活动。

2)材料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操作性。

区角中的材料应当围绕明确的目标进行投放,从而发挥起教育性的功能,有目的地发展幼儿英语水平。

其次,材料都应是具体可操作的,才能让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一目标的操作材料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让幼儿百玩不厌,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有层次、有顺序地投放,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样化,循序渐进的促使幼儿能力的发展。

3)积极,及时地更换、丰富材料。

在幼儿游戏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想法,那么教师要及时地配以相应的知识内容材料,扩大幼儿知识面。

而对于幼儿已经掌握得很好,失去了兴趣的材料应及时更换,以不断新鲜的材料吸引幼儿。

四、英语区角活动的指导

我们创设了好的区角环境,如何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和学习呢?

同开展其它区角活动一样,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价者。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去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的需要,观察材料是否合理,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在英语区角活动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以幼儿的自由游戏为主,切忌在游戏中盲目地纠正错误。

区角中的游戏都是为发展英语听说而服务的,过分强调语音、句式,反复纠错必然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自身的反复示范,提问帮助等指导幼儿游戏。

另外,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的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利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分享游戏经验,深化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常瑞芳

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指导方法黄琼

以怎样的方式指导区角活动张春华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

[摘要]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通过自主协商让墙面环境会说话;利用图示让游戏活动更自主;通过合理规划让材料摆放更有序;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配合让材料更生活化;通过付诸情感让材料更显互动性。

[关键词]区域游戏;区域环境;材料投放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的实践活动。

[1]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的、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是通过和游戏材料互动自发进行的无意性学习。

皮亚杰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即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2]因此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其教育功能。

[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使环境布置、材料等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让幼儿充分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通过自主协商让墙面环境会说话

皮亚杰提出,规则是儿童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即从规则的外部强制性走向规则的内在自觉性,因此也是规则内化的过程。

在区域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有益于幼儿自制力、坚持力、独立性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期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质量,同时也指出同伴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内化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为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墙面的教育功能,让幼儿自主协商制定规则,然后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粘贴在墙上,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如此实现让墙面说话的教育价值。

如经过协商,幼儿觉得要爱护好区域内的材料,保持游戏时安静的环境,于是他们用表示音量的符号画成规则图,贴在区角的墙壁上,以此提醒自己要轻轻拿、轻轻说。

另外,针对每个区角侧重的规则重点有所不同的实际情况,孩子们还设计了不同的区角规则图。

如科学区墙面上画的是小人的头、问号以及记录纸和笔,表示在科学区要动动脑,玩一玩,做记录;数学区墙面上画的是小人的头、小眼睛、记录笔和纸,表示在数学区要动动脑,发现秘密,做记录等。

由于这些规则都源于幼儿的自主协商,因此能够促进幼儿内化这些规则。

总之,通过协商,幼儿将制定的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画下来,并粘贴在相应的区域墙面上,能够很好地提醒和制约幼儿在相应区角中的行为,促进其规则意识与学习品质的良好发展。

二、利用图示让游戏活动更自主

陈鹤琴曾指出:

“儿童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或意想不到的效果”。

《指南》的“说明”也明确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

”这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做中玩、玩中学、生活中学。

幼儿对外界实物充满好奇与兴趣,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能够表现出很强的个体主动性。

[4]

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性,通过图示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玩中学的需要。

如在科学区提供自制风车、陀螺、降落伞等的制作步骤示意图,让幼儿看图自由探索制作方法;在数学区提供各种美丽序列的瓷砖、项链、手镯等图片,让幼儿自主设计序列,拼摆瓷砖、串项链等;在建构区展示生活中具有美感的建筑、桥梁、社区等图片,让幼儿自发地设计图纸,自主搭建;在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的创意作品图,如乒乓球小人,树叶贴,松果的创意,纸杯变身,梳子的舞会,鸡蛋壳大聚会等,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后,自主选择材料创作作品。

通过这样的图示暗示,可以为幼儿创设一种自我学习的环境,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探究欲望,让幼儿游戏活动更自主。

三、通过合理规划让材料摆放更有序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因此十分强调教具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强调每一个教具的摆放都要有其固定的“位置”。

幼儿园应关注教室区域环境的规划与教具的摆放有序。

[5]《指南》也特别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生活自理的条件,让幼儿有机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在区域材料摆放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按照各区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类,以便幼儿有序收放。

如科学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实验类、观察类、测量类、制作类。

实验类包括沉浮、光、电、磁铁等小实验材料;观察类包括树叶、种子、标本等材料;测量类包括天平、称重量等材料;制作类包括风车、陀螺等材料。

数学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益智类、数学类。

益智类以棋类、迷宫材料为主;数学类以数的组成、排序、图形等材料为主。

通过这样合理的规划摆放,并图文并茂地贴上标识,如实验类画天平符号,观察类画放大镜,测量类画尺子,自然材料类画石头、树枝等,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设了条件,让其学会主动有序摆放材料,并清楚地看到自己都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该做哪些工作,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培养文明习惯和社会秩序感。

四、利用家园配合让材料更加生活化

《指南》提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6]同时大自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7]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目标隐蔽,但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和创作的空间更大,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

因此,幼儿园的材料选择应以低结构游戏材料为主,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自然。

这就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共同配合,收集并整理自然生活中原本可能丢弃的材料,然后将之投放到区域游戏环境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

如用枯枝可以制作美丽的树花;用小树叶可以变出可爱的小动物;捡来的小石头可以变成好看的图案等。

这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只要教师不限定游戏玩法,幼儿就可以用相同的材料玩出多种游戏,由此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五、通过付诸情感让材料更显互动性

《指南》倡导以幼儿的积极情绪去推动认知学习,这是因为快乐的情绪和记忆对幼儿学习至关重要。

[8]材料是幼儿活动的载体,新颖、丰富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9]因此教师将材料设置于背景之中时,应让物化的环境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

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生活材料,包括硬币、碎布、纽扣、螺丝、瓶盖、调羹、钥匙等,装饰在自制小船的船帆上,然后让幼儿进入乘坐小船的游戏情境中,手拿磁铁探索“谁吸得起来”的游戏,可以大大增添幼儿探索的兴趣。

又如在数学区,教师可以提供幼儿好朋友的照片,让幼儿进行比高矮、设计美丽项链的数学活动。

在生活区,教师可以提供班级小女生的大头像,让幼儿为好朋友编辫子,还可以摆放纸盒制作的机器人,让幼儿为机器人穿衣服、扣扣子等。

在美工区,教师更是可以赋予材料以生命,让幼儿用羽毛装饰作品,并通过与幼儿的潜心对话,让幼儿说出“天上下起了羽毛雨,真美”“纽扣做成的纽扣花,都在花园里,一朵一朵的,五颜六色真漂亮”等审美体验。

通过这样的情感刺激,愉悦幼儿情绪,促使其更好地和材料互动,有助于提升幼儿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语言表达、想象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都会对幼儿的自主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舞台”,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动机,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得身心发展。

创设幼儿园活动区的思考

一、科学创设活动区教育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进区氛围

(一)拓展进区活动空间,设置丰富的活动区域

我园改造了午睡室,购置了活动床,把书包柜改为悬挂式,拓展了幼儿进区活动的空间。

同时,巧妙地利用宽阔的走廊、午睡室与活动室之间的空间,按动静分开的原则,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了丰富多彩、功能性强、选择性强的自由活动区域,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建构区、音乐区等,为幼儿进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二)科学创设,共同装扮蕴涵教育要素的环境

我园要求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安排,使活动区环境的创设尽可能蕴涵丰富的教育要素。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既要考虑满足幼儿自由交谈的需要,使幼儿间能相互交流、合作,同时又要保证幼儿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按照动静分开的原则,我们把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