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1012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docx

中班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

体育游戏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

——板凳游戏(中班)

张翠红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时尚玩具(价格高、科技含量高、对幼儿教育意义与发展功能不高)占据了幼儿有限的游戏空间。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普通用具都富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迪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协调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材料与环境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塑料椅凳(四条腿,无靠背)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 进行曲音乐、动物模仿操音乐。

4、 活动得到本班其他配班老师的支持。

活动过程实录:

引题部分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

行进中自然成体操队形。

2、组织幼儿复习小动物模仿操。

师:

小动物模仿操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

记得。

幼:

老师,我想站在小板凳上做动物模仿操!

幼:

噢,我也想。

师:

大家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

幼:

噢,可以站在凳子上了,太好了……

师:

好,我们轻轻站上来,大家可要注意掌握好平衡。

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呢?

幼:

可以再站上来。

幼:

不能太紧张要不也会掉下来的……

幼:

一只脚站的时候很容易摔倒的,最好两只脚都站在凳子上。

(教师倾听、微笑、默许……)

师: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操吧,动作可以稍轻一点。

(幼儿听音乐做模仿操一遍)

师:

刚才我们在凳子上做操了,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

我很高兴的!

幼:

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

幼:

感觉腿有点酸酸的。

幼:

开始有一点点的害怕,后来不害怕了。

幼:

我觉得自己比以前高了……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师:

刚才小朋友在板凳上做操了。

其实还有许多可以和板凳一起做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玩。

有新的玩法要记得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

我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我就是大老鹰了。

幼:

我让小凳子当我的小舞台。

幼:

我绕着小凳子转圈玩。

幼:

我可以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

幼:

我的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

幼:

我把小椅凳放到头上练习平衡。

幼:

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师:

小朋友们玩的太好了,以后发现还有别的新玩法也要记得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2、 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

幼儿排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2)过段桥。

幼儿排一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幼:

老师我不敢走。

师:

没关系,勇敢一点,看看别人是怎样走的。

来,我们一起走过去。

(3)乌龟爬。

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

师:

爬的时候感觉一下,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幼:

身体要收拢,要不就会掉下来。

幼:

动作要轻,要不小凳子会翻过来的。

幼:

眼睛要看着前面,往前爬才能走的快……

(4)小伞兵。

(幼儿练习从50——100公分的高度往下跳。

师:

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小凳子变的高一点呢?

幼:

可以把凳子插起来,就慢慢变高了。

幼:

我们来试一试。

幼:

好。

大家快搬椅子过来。

师:

呀,这么高了,我们来做小伞兵好吗?

幼:

好的。

(教师帮助幼儿从50公分的高度跳到体育垫上)

师:

我们的小伞兵还可以从更高的地方往下跳吗?

幼:

好。

幼:

老师我们想试一试。

师:

那我们动手把跳伞台加高吧。

(幼儿从80公分高度和100公分高

度跳下)

幼:

好高呀。

幼:

感觉今天我也很勇敢的

 幼:

呜(哭声)……老师我害怕了。

师:

快过来在这边休息,让其他小朋友跳。

结束部分:

师:

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活动反思:

幼儿活动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

   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

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

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

如:

双膝双手着地爬,双手扶壳蹲走,滚动前进、葡匐前进等。

(三)、探索快速前进的方法

1、大海污染很严重,海洋里的甲壳类动物如果不尽快搬到新家,就会有生命危险,这可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分散探索快速前进的方法。

3、请方法好,速度快的幼儿演示、交流,幼儿再次相互学习。

4、带领幼儿按各自的动作向指定目标快速前进。

5、借助“动物搬家”的情景,引导幼儿练习在壳中快速前进。

期间,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鲨鱼音乐,引导幼儿思考一旦鲨鱼来了怎么应付,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达到快速前进的目的。

(四)、放松身体

1、小动物终于搬家成功了,我们一起来庆祝吧!

2、一起做放松运动,自然结束。

二、分析

应该说这个活动目标确定比较恰当,活动内容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开始就创设了一个适合中班孩子喜欢的游戏情景,(老师做海龟妈妈,幼儿做海龟宝宝)。

同时教师也准备了能引发孩子参与活动的材料(环状器具,录音带)。

我是一位老老师,有一定的组织经验,在游戏组织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中班的年龄特点,(此时的孩子对游戏的自主能力较强,能分散自由探索,交流玩法),因此孩子对这游戏兴趣很高,游戏中孩子很投入。

三、反思:

根据新《纲要》提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指导》除了在各类教育活动设计中较普遍地采用游戏形式外,特别强调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和游戏时间的提供,保证儿童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条件,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和游戏伙伴开展真正的儿童游戏,获得游戏的体验和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满足。

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1、材料开放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媒介,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纸箱,既经济又实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纸箱可以想象成甲壳类动物的壳。

另一方面,材料的开放性使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宜的锻炼方式。

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己确定达成目标,每个都向自己挑战,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2、过程安排灵活

活动基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并根据幼儿实际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

何时探索,何时休息,视幼儿的需要而定,不作统一安排。

如在《壳中乐》中,教师灵活地用“出现鲨鱼、小动物们躲藏”等情景来调控幼儿的活动量。

3、教学情景化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动有趣的特定情景,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避免练习的枯燥、单一。

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无需对幼儿过多管理,活动规则源于活动本身。

场景布置,象征性标志、语言虚拟、音响虚拟等多种情景营造方式自然和谐地交识在一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如果教师相信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发现幼儿是天生的主动的学习者。

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交往,可以使他们在互学互教中积累经验,学习创新,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游戏行为的启发,使幼儿实现他们的游戏愿望。

中班体育游戏《快乐的小推车》带给我的思考

案例一:

活动场地出现四排小树林,让孩子用手中的小推车去绕树林,自由得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

师: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小推车轮子不能着地,而是腾空?

幼:

因为在推得时候把车子拎起来了,所以腾空。

幼:

因为他推的太快了。

师:

原来有这么多的原因,我们呀要双手拿住两根竹子,当做方向盘,然后将车子慢慢的向前推,不能将树林碰到,轮子要着地。

教师讲解动作。

师:

现在请你们再次尝试,看看能不能将轮子着地。

孩子游戏。

案例二:

师:

那我们要去采果子,怎么过去?

幼:

用推车绕过树林去采。

教师请孩子用手中的推车自由探索,教师旁边观察。

将问题及时提出,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幼:

用力太大。

师:

把手把当做方向盘,轻轻地将车放平,眼睛向前看,在看着小推车,慢慢的向前推。

教师边讲边进行动作示范。

孩子再次自由探索,教师旁边指导。

教师第二次讲解动作并示范。

孩子开始游戏。

分析:

在案例一这个片段中,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前,先让孩子自由的探索,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发现新的玩法,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中,没有很好的起到示范作用,只是在孩子操作时,教师在旁边进行讲解,没有深入的将自己所说的动作带到活动中,没有示范给孩子看,导致在孩子游戏时出现了多种问题,为什么第二次游戏时,孩子还是会将树木碰倒,小推车的轮子为什么还是腾空,没有着地等等。

以至于有很多的孩子在本节活动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游戏时所带来的快乐。

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成为引导型的教师,更要教师的“导”,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孩子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动作的发展则必须在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练习才能完成。

如在片段二中,孩子已有的经验不同,动作发展也是有差别的,为此,教师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出发,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

首先教师自己要掌握动作要领,对动作进行分解,指导孩子练习。

如在孩子推车时,教师告诉孩子怎样去推,树林不会倒,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每个孩子掌握动作要领,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

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过程,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活动、一个游戏就使孩子的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孩子的问题所在,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就本案例而言,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孩子提高推车保持平衡的能力上,注意围绕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注意指导的针对性。

尽管在上述案例中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再次示范、讲解,教孩子推车的正确方法,情况有所好转,原因是活动中老师的“教”,孩子主动的“学”。

在上述活动中。

我觉得教师要正确的示范,引导孩子,只有教师示范到位,动作讲解到位,让孩子明白,孩子才能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感。

课件教具:

好玩的袋子

活动目的:

利用袋子进行多种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布袋1个,装有适量重物的袋子若干个,小花袋子若干个,塑料袋人手1个。

2、音乐录音带、录音机。

3、鼓、铃鼓等打击乐器各1个。

4、活动前介绍“袋子王国”。

活动过程:

一、以“到袋子王国做游戏”引出活动内容,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

“小朋友,袋子王国里有很多袋子,今天,我们去和它们做游戏。

听音乐,踏步走到场地。

二、组织幼儿利用袋子开展多个游戏。

1、与花袋子握握手:

幼儿原地跳或助跑跳起触袋子。

指导语:

花袋子,真漂亮,我跳起来和你握握手。

2、钻山洞:

部分幼儿把袋子拿起,袋子变山洞,幼儿一个跟一个钻过去。

(分男女孩进行)。

指导语:

“长布袋变山洞,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钻进去”。

3、盲人走路:

幼儿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听声音向指定方向走。

指导语:

“请把袋子套头上,听清声音走过来。

”。

4、大力士:

袋中装适量重物,幼儿可搬、可扛,也可两两合作,将重物运到指定的地方。

指导语:

“我们来做大力士,比比谁的力气大”。

三、老师小结:

请小朋友去邀请幼儿园的其他小伙伴来“袋子王国”一块玩。

放音乐,踏步离开场地。

活动结束。

《好玩的布袋》活动反思

我进行了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布袋》,目标是幼儿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

幼儿掌握套袋后的各种爬,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

本次活动开始,我设置了一个打雷下雨的情景。

幼儿用布袋当雨衣,在雨中快步跑,慢步跑。

雨停后幼儿扮演抖雨,进行热身运动,极大激发幼儿的兴趣。

接下来我让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玩法,这一环节每个幼儿积极动脑,把布袋当成很多好玩的东西进行游戏,有一个幼儿把布袋当做澡巾,进行洗刷刷地游戏,还有个幼儿把布袋折起来当做大象的鼻子甩着玩等、、、、、、,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非常感叹孩子的想象力。

下面的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套袋后进行各种爬。

这一环节幼儿非常感兴趣,特别套袋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还不错,能够根据儿歌将布袋套上和脱下,套袋后幼儿能够进行各种爬(快爬、慢爬、转圈爬等),练习过爬,我让幼儿跟音乐进行《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让幼儿跟音乐做放松活动,整个活动幼儿热情高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不足的是,本次活动制定的目标不太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点过于简单,这是在下一个活动中要改进的地方

中班体育活动《滚球》

[目标]

1、对滚球感兴趣,充分体验在不同路线、不同质地的材料上花样滚球的乐趣。

2、能手眼协调控制球向指定方向滚动。

3、有带好球宝宝的责任感。

[过程]

   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都围绕“带球宝宝去旅行”的游戏情节展开。

根据活动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在提前和孩子们尝试球的各种玩法后:

(一)首先做热身运动。

老师和孩子一起伴随“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做简单的球操,这是热身也是个准备活动(哼唱着简单徒手示范)。

在舒展身体的时候,注意重点活动腰、手腕、膝盖、腿、脚腕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的活动和滚球的动作紧密相关,同时通过球操,孩子们和球自然地成为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在这个基础上,设置游戏情节并贯穿活动的始终。

一开始,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咱们要带着球宝宝去旅行啦”吸引孩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然后,准备多种材料,比如拱形小桥、垫子、爬坡、大纸箱子,并巧妙利用它们设计成难易不同的旅行路线,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花样滚球的乐趣并且自然地掌握怎样控制球向指定方向滚动。

路线主要分为四条,路面材料、设置的障碍物都不相同(结合路线图讲述):

左边的第一条路线有一条小河,孩子们把球滚到这里要及时接住球经过小桥到达目的地,不能让球掉到水里,这样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运球速度,同时锻炼孩子的控球能力;第二条路线中的垫子就是草地,孩子们可以体验在垫子上滚球的不同感受;第三条路线是爬坡、第四条中是纸箱组成的山洞……)。

(三)放松活动。

   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最后,旅行结束,带着球宝宝回家。

球妈妈非常高兴,她要感谢每一位小朋友。

怎么感谢呢?

球妈妈也就是一个大球在小朋友的肚子上滚一滚“亲亲小朋友的小肚皮”;在腰上、肩膀上滚一滚,小朋友呢可以躺在垫子上欣赏着音乐“享受”放松活动。

《滚球》反思:

球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孩子们从小班就开始玩球。

到了中班,已经掌握了球的很多玩法,自由地滚球对于他们来说也比较熟悉。

结合中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花样滚球上,难点则是朝指定方向滚球。

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走完一条路线可以接着尝试另外一条路线,活动密度加大了,避免了很多孩子等待的现象,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

当然,随着活动的深入,可以加长路程或者增多障碍物,也可以借助棍子、羽毛球拍等工具滚球提高难度,使活动具有挑战性,孩子才会对活动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及时帮助,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

当孩子比较累的时候可以用“打雷了,要下雨了,快送球宝宝回家吧”这样的情节,让孩子得到休息、恢复体力,同时也练习了向指定方向滚的技能,因为球宝宝的家在指定的方位。

然后“太阳出来了,球宝宝继续旅行”,孩子们可以继续探索。

整个活动,老师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教,每一个孩子就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滚球的基本技能,并且充分感受着花样玩球的快乐!

论文怎样让孩子喜欢玩球

张翠红

皮球在孩子们的手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而是与他们分不开的好朋友。

因为拍球不但给幼儿带来无穷乐趣;游戏“拍球比赛”,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拍球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意识到,将动作要领暗含在游戏化的语言中,更利于幼儿接受。

老师和幼儿一起体验带着皮球去旅行的快乐。

这一次,老师请幼儿带着自己的皮球到任意一个难度区域去“前行”,基本要求就是“好朋友”和自己不分开。

我们看到,孩子们兴奋穿梭于各个区域,拍球走动作还不是很灵活的幼儿也敢于尝试绕障碍物这个难度最大的区域。

但是与以往不后的是,他们有意识地在每次转弯的刚候,及时抱住球,与“好朋友”分开,然后再继续前进。

这样拍拍拖抱,停停走走,最终也来到了终点,同样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中,老师的言语鼓励也让孩子们的信心大增。

他们主动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拍球技能,有的还当起了小老9币,教同伴拍球。

尽管天气有些冷,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提升。

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我们关于中班幼儿拍球走的课例研究随着第四次活动的结束告一段落了,回顾研究过程中,从关注分层提供材料到关注教师的分层指导,再到关注幼儿,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老师们的进步。

    一方面,老师们对于体育活动中应该关注什么达成了共识,即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

分层提供材料也好,分层指导也罢,都是基于幼儿的表现,而不是材料本身;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探索和尝试的时间和空间。

以前我们总是把焦点放在教师怎么教上,而忽视了幼儿是怎么学的,导致活动中幼儿总是被教师牵着走,教师则成为活动计划的执行者,眼里看不到幼儿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师对体育活动中自身角色的认识也有了变化。

教师不是幼儿活动的指挥,而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孩子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这样才有助于营造轻松的“玩”的氛围。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类型之一。

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坚持、勇敢、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

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这里仅以中班幼儿拍球走活动为例,分析体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我们对中班幼儿拍球走动作的研究是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展开的。

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研讨,我们经历了从关注材料到关注指导,最后到关注幼儿的历程。

每一次转变,都是对我们固有教育理念的巨大冲击。

  

一、分层提供材料 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为了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我们对中班幼儿的拍球动作发展情况进行了前测。

综合幼儿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完全不会拍球;会原地拍球但动作不熟练,总是追着球跑;拍球熟练,并能尝试拍球走。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第一次活动的目标:

能上下肢协调地拍球走;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其中的乐趣。

  

    为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动作练习。

针对不会拍的幼儿,我们提供了练习原地拍球兼顾拍球走的材料,如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幼儿可以练习拍球砸点,也可以沿圆点的摆放轨迹向前拍球走;针对拍球不熟练的幼儿,我们提供了用两排椅子摆成的较宽的通道,以提高他们的控球能力;针对能拍球走的幼儿,我们准备了约五米长、一米宽的,用饮料盒制成的通道,帮助幼儿达到拍球走的目标要求。

  

    原本以为基于幼儿动作表现设计的材料和场地,应该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活动中,几乎所有幼儿都尝试了各种材料,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虽不熟练但会拍球的幼儿在我们提供的材料面前却不会拍、不敢拍了,拍球走动作回归到了拍拍抱抱的初始阶段。

  

二、 材料只是手段,指导才是关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难道分层提供材料出现了偏差?

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展开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按难易程度提供材料不足以支持幼儿的动作发展。

分层提供材料只是指导的策略之一,分层指导的范围应该更广。

一味强调分层提供材料,只会使教师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在材料上,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指导。

因此,如何进行分层指导,针对什么进行分层指导,便成了下一次活动应当关注的重点。

  

    老师们通过共同研究概括出了拍球和拍球走的动作关键点,即大臂带动小臂,手指、手腕放松,击球点在球的正上方或后上方。

此外,在新的活动设计中,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指导:

教师强调拍球和拍球走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针对幼儿的不同动作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以游戏情境加以引导。

第二次活动的目标也调整为练习向指定方向拍球走的动作,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怕寒冷。

为了不干扰幼儿的动作练习,新的活动中,我们去掉了砸点拍球练习和饮料盒通道,换成了贴在地上的宽宽的两条实线和用皱纹纸缠成的、稍粗的、有些立体的两条实线,椅子的通道没有改变。

 整个活动连贯流畅,一气呵成, 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活动中,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幼儿基本上达到了目标要求,能尝试拍球走;提供的材料体现了难易程度上的分层;教师的指导也更加有针对性了。

此外,活动前球操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让幼儿充分感知了球性;游戏情节的设置也更加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这也是我们的关注点从“分层提供材料”到“分层指导”转变所获得的一些有益经验。

三 、指导要基于幼儿的动作表现

    就当我们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行政干部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你们提供的材料是如何为分层指导服务的?

只要孩子能拍球走就算达成目标了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回放了活动录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有的孩子越拍越低,有的孩子拍拍抱抱,有的孩子弯着腰拍,只有四五个孩子能规范完成拍球走的动作……的确都到达了终点,但动作表现却大相径庭。

行政干部提出的问题再次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从关注材料的分层到关注教师指导的分层,却忽略了关注幼儿的动作表现。

那么,如何在一个活动中关注这么多孩子呢?

为此,我们请来了体育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球类活动中的分层指导,明确了指导的主要方面,即目标制定的分层;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在重点指导分层;提供材料、场地设置的分层。

    在明确了分层指导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第三次活动。

这一次,我们在场地布置上大做文章,将偌大的操场布置成了回形场地。

幼儿面对如此宏大的场地,非常兴奋。

然而,真正开始活动以后,问题出现了。

孩子们在这样的场地里竟然分不清楚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顿时乱作一团。

情急之下,老师只好请了两名助教做示范。

然而,幼儿的活动兴趣却渐行渐远。

活动结束后,我们重新观看了活动录像,才发现,原本想通过材料的提供来达到对不同水平幼儿的分层指导,但复杂的场地布置、过多的材料却干扰了幼儿的学习。

一时间,我们陷入了困顿。

四 、幼儿的需要才是根本所在

    第三次活动带给我们的冲击很大。

活动中,幼儿忙于体验游戏的形式,教师忙于关注教学的环节,师生之间似乎是两张皮。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与教研室专家的研讨中,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原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幼儿是怎么学习的”。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在材料分层上不停地打转,关注的核心还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认识到问题的症结以后,我们认真总结了幼儿原有的动作表现,探寻了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