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99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docx

天台山桐柏宫国清寺和合文化园最新导游词讲解词

桐柏宫(解说时间:

40分钟)

一、桐柏宫解说词:

道教南宗祖庭

桐柏宫在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成立于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

此地九峰环抱、碧溪前流、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恒青、高道踵至、仙真云集。

桐柏宫在古代又称金庭洞天,北宋邑人张伯端把修炼的过程写成《悟真篇》,他提出的性命双修理论影响到北宗全真派及宋元以后道教的发展,故而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清雍正帝敕令重修桐柏观,并敕封桐柏观为“桐柏崇道观”。

【桐柏宫历史】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

桐柏宫始建于三国吴时期(公元239年),也就是说在天台县立县前桐柏宫就已经存在了,是孙权授意葛玄所建。

在宋代时,达到鼎盛,曾有36宫72院围绕在桐柏山头,元末毁于大火,清雍正帝敕造桐柏观,赐名:

桐柏崇道观。

1959年,为造桐柏水库,桐柏宫被淹在了水库底,众道士就暂时栖居在鸣鹤观,没想到一居就是半个多世纪。

但是,半个多世纪来,桐柏宫的道长们从未放弃过重建新宫的愿望。

2008年,新桐柏宫终于完成奠基,开始兴建,目前,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道教南宗也将随着新宫的建设完工而翻开新的篇章。

【道教历史】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其思想渊源于西汉时的黄老道。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间),张道陵创立天师教(俗称五斗米道),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就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道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主张神仙信仰。

千百年来来,道教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历史的传统性之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佛教的来生轮回理论不同,道教崇尚神仙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目标,(太极、八卦、乾坤、两仪都是一种平衡、和谐的表现形式)。

提倡的是个人的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在日常的修为中,道教不仅尊道而且贵德,认为“道”是体,是事物运转的规律性;“德”是用,是遵行这个规律的标尺。

故道教主张出世不忘众生疾苦,入世不计个人得失,体道修德,功德成仙。

在道教的发展史中,随着时代与地域发展的变化,道教也产生了诸多流派。

12世纪以后(宋代),道教逐渐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派系。

两大派系的区别是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全真教王重阳、全真七子这些人物,往往都穿道袍),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lù),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消灾)。

桐柏宫属全真教,所谓的南宗就是全真教在地域上分南北两宗,就像佛教禅宗也分南北两宗一样,总的修行宗旨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修炼方式、理论参习中会有所不同。

南宗期间,紫阳真人张伯端创立了道教南宗,代表作《悟真篇》结合儒释道三大典籍之精髓,为道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支派。

【新宫介绍】

自从桐柏宫被淹水底后,道士们就一直四方奔走,募集善款,修建新宫。

2008年,新桐柏宫完成奠基,现在我们看到新宫已经完成主体建筑,依山傍水,风水奇好,随着新宫的落成,道教南宗也将更清晰地走入人们的视线,发扬光大。

桐柏新宫占地约300亩,中轴线四个大殿:

灵官殿、紫阳殿、玉皇殿、三清殿。

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的一位护法神,叫王灵官,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

道教中的神仙一般都是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相传王灵官就是北宋时期人,原名王善,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后被玉帝封为火神,因此我们看到的王灵官都是红色的脸。

他除邪祛恶,不遗余力,被百姓称赞为“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两旁分别供奉的是道教里四大护法元帅,马(马灵耀)、赵(赵公明)、温(温琼)、岳(岳飞)四元帅,有的地方也供奉关羽,相当于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唯一区别是这四大元帅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

马元帅生得白如雪,赵元帅黑如铁,关元帅赤如血,温元帅青如靛,四大元帅是道教里用来驱邪避灾的四大神将,在民间颇受人们的信仰。

这位是桐柏真人,本为周代灵王太子,姓王,名为晋,字子乔。

生而神异,幼年时即好道学。

通音律,善吹笙,后远游,遇天台山道士浮丘生,接引其上嵩山,传授大道、金石之法。

二十年,终于得道成仙,受封为“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

因为他成仙时是跨鹤而去的,故有后世就流传下“跨鹤西去”一说,寓意故人仙游。

紫阳殿——供奉的南宗创立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这座神像是由一整段花梨木精雕而成,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右手拿丹代表的是南宗修炼的内丹;左手捧书,拿的正是他的代表作《悟真篇》。

左脚旁边跪卧这一只山羊,代表道教中修炼的阳气。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的创始人,南宋时期为天台平桥人,出家前官任台州府吏,后因一桩偷鱼案而火烧文书被革职发配。

刑满后出家为道,遍访名山,最终悟得真髓,开创南宗,著有《悟真篇》,为南宗经典。

玉皇殿——供奉着玉皇大帝和四大天师。

玉皇统御诸天,主掌36天36地善恶,是道教里面认为的宇宙最高统治者。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成“昊天同明宫玉皇大帝”。

两旁供奉的张道陵、许逊、葛洪、萨守坚都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天师。

三清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建筑,是宫殿建筑中的最高等级。

里面供奉着三尊神像:

高5.4米,香樟木精雕而成,外贴真金,可以说是金碧辉煌。

三尊: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代表天地万物演化的三个过程(洪元、混元、太初三个大世纪),即道教的宇宙观,也是将“道”神格化了的三个最高天神。

元始天尊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手持玉珪,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的第一个大世纪“洪元”时期。

灵宝天尊是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花,手持玉如意,象征“混沌始辨,阴阳初分”的第二个大世纪“混元”时期。

道德天尊,即台上老君,也就是历史上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天尊手持阴阳扇,俯视世间万事万物,象征万物化生的第三世纪“太初”时期。

道教南宗重养生修炼,在这里也提醒各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养生至关重要

要常微笑,要早睡早起,要情绪平稳,要正坐,多活动。

 

国清寺(解说时间:

50分钟)

国清寺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古刹,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窗口和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

寺院周围五峰环绕、双涧滢流、古木参天、风景怡人,千年隋梅生机盎然、九级隋塔巍然耸立,隋代古刹胜迹长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隋胜景。

王羲之的独笔鹅,柳公权的“大中国清之寺”、董其昌的“鱼乐国”都为这座古寺再增几份深厚的人文底蕴。

国清景区导游词

[游览路线]:

停车场—观景台--七佛塔---寒拾亭--教观总持--双涧回澜—一行到此水西流—隋代古刹---山门---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梅亭--法乳千秋亭--药师殿--观音殿--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经幢--三贤殿--妙法堂—文物室--罗汉堂--三圣殿--安养堂--独笔鹅字碑--伽蓝殿--鱼乐国

[检票口观景台]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做客,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台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区:

国清景区。

景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因一座国清寺而名扬中外。

这里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力。

众所周知,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开始广泛流传,拥有众多信徒,并衍生出了许多教派,而天台宗就是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所创出来的第一个教派。

创立者叫智顗,南朝人,因给晋王杨广授过菩萨戒而被尊称为智者大师。

智者擅长讲经说法,被佛学界公认为东方的释迦牟尼,地位崇高。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入天台山隐修,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场。

国清寺由杨广根据智者大师亲手绘制的蓝图,按照皇家寺院的规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千百年来,国清寺保持着最初的修行方式,强调农禅并重,也就是说修行和劳作都作为平时修行的必备功课。

像我们现在视线所触及的山林、良田都是属于国清寺的寺产。

[隋塔] 

眼前的这座古塔,高耸入云,在这一片苍翠中显得特别的雄伟,点点青苔斑驳更是记录了这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

这座塔叫隋塔,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建造的,因此又叫报恩塔。

此塔六面九级,高59.4米,在浙江省现存古塔中是最高的。

原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时日久远,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却愈发显得雄伟、壮观。

民国初整修时,从塔中取出7方隋代线刻佛像,艺术价值很高,现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

[七佛塔]

这七支小佛塔供奉过去七佛,俗称七佛塔,塔面上刻着过去七佛的名号。

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

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块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禅师的衣冠冢。

一行禅师曾入国清寺拜师学习算法,对国清寺留恋万分,希望常住于此,因此后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来纪念他,这也是全国目前仅存的一座一行禅师衣冠冢。

[寒拾亭]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路廊叫寒拾亭,是为纪念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而建的。

前后匾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景”和“万松源处”,点出了国清寺的地理环境和景观特色,

[教观总持] 

眼前这块照壁上书写着“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国画家王震先生在1935年题写的。

“教”指的是教理教义,即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

“观”,指的是观心观法,即天台宗的修持方法“止观”,也就是实践。

“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

这四个字通俗的解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是天台宗能经历千年,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

[丰干桥]

眼前这座单拱石桥叫丰干桥,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而建的,于清乾隆年间重修过。

走过石桥便可清晰地看到国清寺的照壁。

古人认为“山环水绕必有气”,国清寺所在的位置正好符合“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的选址标准,周围五峰围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俱全,西北方向的映霞峰能在冬季挡住凛冽的西北风,东南面又无山峰遮挡,刚好能使夏季东南风徐徐进入,冬暖夏凉,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一行到此水西流]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国清寺门前却是“今日东风起上游”。

一行,是唐代高僧,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

他在奉旨编写《大衍历》时曾不远千里到国清寺向达真和尚学习过算法。

当时他到达国清寺时,正逢北山大雨,东涧水流猛涨,因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向西涧倒灌回去,形成了水往西流的奇观。

后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虚心求学的这段佳话就在丰干桥畔立下此碑。

[山门] 

寺前照壁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大字,出自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手笔。

“陏”是个古字,相传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前朝的封号为“随国公”,立国后便沿用自己的封号,取国号为“随”,走字底有奔波一意,为保国运亨通,长治久安,隋文帝便在开皇九年,统一天下之后,将“随”字的走字底去掉,成了“陏”。

赵老在题字时用了隋代时期的写法,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这是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

在我国,一般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而国清寺的山门却是往东开的?

这里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在地形上,国清寺建在五峰之间,前面又有涧水相隔,建筑用地不多,设计规模大的建筑时要考虑人流集散,朝东开,就能够克服南面集散场地不足的缺点;第二,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在东北方向,且他当初建立的十二道场也基本上分布在东北方向,山门往东开,有拜谒祖师之意;第三,国清寺山门朝东开,夏季能接受东南风,消除暑热,冬季能防止西北寒风,使寺院常年保持舒适的气温环境,又应了“紫气东来”的祥瑞之意;另外,游客们来到这里后,先见照壁再见山门,就有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彰显江南园林建筑的含蓄之美。

站立山门前,我们能看到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讲”字说明该寺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寺院,重佛学研究,区别于重修禅的“禅寺”和重清规戒律的“律寺”。

国清寺建寺初始称“天台寺”,后因定光禅师的一句偈语“寺若成,国即清”而更名为“国清寺”,寓意国家清明,盛世太平。

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

概括了寺院悠久的历史,清幽的环境和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即将进寺参观,进入寺院后请各位务必遵守寺院的几个规矩:

一、佛门清修地,请勿大声喧哗;二、殿宇的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请勿踩踏;三、不要对着佛像拍照,以示恭敬之心。

不论您是不是佛教信徒,来到寺院,都请尊重寺院规矩,尊重僧人,文明游览。

[汉白玉石狮]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修缮过多次,现在我们看到的寺宇是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重建的。

文革期间,国清寺遭受劫难,寺内佛像、法器尽毁,但所幸寺宇佛殿依然保存下来。

因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为促进两国邦交和天台宗文化交流,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文,拨款30万,从北京选送了95件珍贵文物过来,重新整修了国清寺。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对汉白玉石狮就是当年这批文物中的一件,是清代珍贵文物。

11[弥勒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说的就是我们眼前这位弥勒佛。

这是国清寺的第一个殿,因此也叫山门殿,一般供奉的是弥勒佛。

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相传在五十六亿年七千万年之后将接替释迦牟尼统领娑婆世界,因此也叫未来佛。

现在我们看到这笑嘻嘻的弥勒佛,是在五代后,根据宁波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而塑造的。

因他在圆寂前遗下偈言,自称弥勒化身,说: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后人就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将他的形象塑于山门,沿用至今。

两旁的两位是密迹、威迹两大金刚,弥勒背后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他是佛殿中唯一一尊对着佛祖的佛像,他在菩萨中位列最后,是第一个发愿要永世守护佛祖舍利的菩萨,因此被奉为寺院的保护神。

这尊韦陀菩萨像是明代青铜器,重1.5吨,是国家一级文物。

韦陀菩萨手中金刚宝杵的位置表明了寺院的规格,我们眼前这尊韦陀双手合十,宝杵横架,表示该寺是十方丛林,可以接待四方云游僧侣。

在各地弥勒殿中,弥勒和韦驮总是一前一后,一个示欢喜相,一个示忿怒相,一善一怒,警示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钟鼓楼] 

出了弥勒殿,看到的是两旁的钟鼓楼,鼓楼下供奉观音菩萨,钟楼下供奉地藏王菩萨,一般在寺院举行重大佛教仪式、有重要宾客来寺才撞钟擂鼓。

佛界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撞一记钟可消除一种烦恼,因此在寺院中倾听钟声,可消除烦恼,增长智慧,远离地狱,早日成佛。

[雨花殿] 

雨花殿即“天王殿”。

“雨花”是法雨天花的意思,相传国清寺建成后,方丈灌顶曾开筵讲解《妙法莲华经》,讲到精妙之处,人们能感觉到天降法雨,落入心田,因此取名“雨花殿”。

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无弦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持无鳞龙;北方多闻天王,手持无骨伞。

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民间根据他们所执的四种法器剑、琴、伞、蜃连在一起,隐喻风、调、雨、顺,寄托“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出了雨花殿,我们看到的院子四周分别种植了两棵樟树和两棵柏树,都有四百年以上的树龄了。

13[大雄宝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

大殿九开间,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匾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原佛教协会赵朴初所题,字为竖写,说明了国清寺是皇家敕造的寺院。

“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为“如同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

眼前这尊青铜鼎是清代文物,于乾隆卅三年(1768)所铸,上书圣寿无疆,双耳三足,呈塔形,高3.8米,雕有日月和法轮、法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结八宝图,是文武百官为乾隆皇帝贺寿进献的寿礼。

青铜鼎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又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皇权至上的制度,是一件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宝。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青铜坐像,外贴真金,明代铸造,连底座高6.8米,重13吨。

佛像手结定印,双睑微合,正在坐禅思定。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是后人对其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童年时出宫巡游,看到民间的生老病死,逐渐萌生要跳出生死轮回的念头,19岁时舍弃王族富贵生活,出家修行。

经过11年,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此后弘扬佛法达49年之久。

两旁侍立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年长者为迦叶,擅长修禅,仅八天便修得罗汉果位,人称“头陀第一”,在佛祖涅槃后,承受遗钵,成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号召人。

年青者叫阿难,记忆超群,准确地记下了佛祖的一言一语,后人称之为“多闻第一”。

释迦牟尼生前并无留下法藏典籍,所述经文皆由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结集而成,因此我们翻开佛经,首句便是:

如是我闻,意思就是:

佛是这么说,我是如此听到的……

大殿两侧端坐着十八罗汉,是元代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外帖真金,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曾指定罗汉留在世间弘法并普度众生。

佛教传入中国后,罗汉的数量也不断地变化,由最先的十六尊者演化为十八罗汉。

在释迦牟尼的背后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两边是大智文殊和大行普贤两位菩萨。

观音有很多种应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岛观音,两旁是龙女和善财童子。

观音背后的影壁是他的道场普陀山全景。

左上角五峰环绕,一塔高耸的地方就是天台山。

普陀山是天台山脉向东北延伸入海后出露出的余脉,在地域上两座名山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观音代表的是慈悲之心,文殊代表的是智慧,普贤则是行动力的象征,他们三者在大殿中常以三角形式出现,这也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

做人做事首先得有怀一颗慈悲之心,然后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学习、去领悟,最后把学到的悟到的东西都付诸行动,创造价值。

大家细细体会其中的奥妙,确有几分道理。

现在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这一位呢就是降龙罗汉了,大名鼎鼎的活佛济公就是由这一位罗汉转世而来的。

其实济公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他是南宋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高僧,原名李修缘,法号道济,因行事疯癫,不拘一格,世人便称其为济颠和尚,他的出生地就是在我们天台县。

济公祖上都是达官显贵,其父李茂春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好善乐施。

相传李茂春四十岁还膝下无子,便携夫人来国清寺求子,回去之后夫人便有了身孕。

过了十月,济公出世了。

但是过来后,孩子大哭大闹,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无奈之下,李员外再次求助国清寺方丈,方丈看到孩子后,笑呵呵地在孩子的头上摸了三下,说道:

“不要哭,不要叫,你的来历我知道,既来之,则安之。

”说也奇怪,这孩子听了这句话后就破涕为笑了。

这就是济公出生的故事,此类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14[隋梅] 

国清寺是隋代古刹,但是中间曾多次整修,而眼前的这株青梅,则是自寺院建立以来一直生存至今的,千年来一直看着国清寺的荣辱兴衰,是名副其实的隋代古梅,由国清寺方丈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植。

人们都说古树也通灵性,文革中,隋梅濒临死亡,后来,周恩来总理关怀国清寺,拨款重修国清寺后,经过寺僧的精心呵护,枯木回春,花满枝头,重现生机,至今仍然硕果累累。

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国清寺视察,为隋梅的灵气所感动,作诗一首:

“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梅亭”二字也是他的笔迹。

在隋梅旁有天台同盟会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等所书的“隋梅”碑记及跋语。

国清寺常以1400多岁的梅果来款待嘉宾,被日本僧人称为“长生不老果”。

15[法乳千秋亭]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的是法乳千秋亭。

“法乳千秋”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天台宗的佛法教义如同母亲的乳汁一般千秋万代地惠泽天台宗的信徒。

这座碑亭是在1982年由日本天台宗信徒出资兴建的,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东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西为“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

三块石碑的正面文字均由赵朴初撰书,背面为日本天台宗本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长老题书。

当代日本天台宗有教派9种,信徒近300万人。

在唐贞观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最澄随遣唐使来到长安,后经水路来到宁波,在当时的宁波刺史陆淳的引荐下来到国清寺学习天台宗,先后跟随国清寺的道遂和佛陇寺的行满学习佛法。

一年后,最澄学成归国,在日本比叡山建立延历寺,开创了日本天台宗。

一千多年来,日本天台宗信徒一直奉这里为祖庭,每年都有大批信徒来此朝拜,国清寺也因此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

当年最澄带回日本的还有茶籽,这也为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5[锡杖泉] 

锡杖泉为一水井,水质清澈,常年不竭,旁刻“锡杖泉”三字。

据说国清寺初建时,寺僧用水十分不便,欲在此处掘井,又被岩层阻隔。

当时国清寺的普明禅师见状,即以锡杖叩石,说“此石出水,不亦乐乎!

”泉水即应声涌出。

故将此泉取名为“锡杖泉”。

16[药师殿] 

药师殿位于大雄宝殿的后上方,殿宇建筑富丽堂皇,重檐歇山式琉璃顶,光彩夺目,气度非凡。

这里是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的宝殿。

殿内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两手结定印,托一宝塔,象征功德。

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手持日轮)、月光菩萨(手持半月青莲)称为“东方三圣”,寓意为“日月升于东方,以其光明普照众生,使他们得到康乐幸福。

”佛教中有横三佛,竖三佛之说,药师佛就是横三佛中的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中间娑婆世界教主是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就是阿弥陀佛。

竖三佛是指时间上的三佛,分别是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弥勒佛。

17[观音殿]

观音殿是1986年由美籍华侨捐资兴建的。

观音又称“观世音”,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更名“观音”。

观音因发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深受百姓信仰。

现在我们熟知的观音都是女儿身,面相饱满,体态丰腴,其实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时,观音是男儿身,且留有两撇小胡子,因在唐代时,拥有了许多的女性信徒,为迎合众多女性信徒的需求,观音便逐渐演变成为了女儿身,体态丰腴也是符合唐代时的审美标准。

我们眼前的这尊千手千眼观音像,造型别致,手托日月,会十八般武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

该观音像有五级十一面,下面三级面相慈悲,称之为“善面”,第四级面相凶恶,称为“恶面”,最后一级是“佛面”,意思就是无论善人还是恶人,只要一心向佛,苦心修炼,就终能成佛。

观音背后是她为救世而变化的32化身。

18[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1995年,韩国佛教天台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在此修建了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间这位是智者大师,他左手边是韩国天台宗的开创者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右手边这位是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师上月圆觉大师。

佛像后面后三块石碑,分别记录了三位祖师的功绩,分别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韩国天台宗信徒正南大忠撰书。

天台宗自宋朝传入韩国后,一直延传至今,拥有百万信徒,他们也奉国清寺为祖庭,每年也会有大批韩国信徒来此朝拜。

国清寺历史上曾出过一位外籍方丈叫宝云义通,他就是韩国人,位列天台宗第十六祖,中韩两国在宗教文化交流上一直关系紧密,交流广泛。

19[法华经幢] 

上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九个大字,是日本日莲宗祖师日莲上人的笔迹。

经幢下面刻有“知恩报恩”四字,为赵朴初手笔,两个“恩”字,前大后小,意寓给的恩大,报的恩小,永远都报不尽。

经幢是日本天台宗支派日莲宗信徒于1986年捐立的。

该宗创始人日莲上人(1222—1282)曾在日本天台宗的祖山比叡山上学习天台教义十余年,信奉《妙法莲华经》。

日莲宗现在拥有14种教派5千多万信徒。

20[三贤殿] 

在三贤殿的门口墙壁上刻有现任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手书的寒山诗,与对面墙壁上的寒山子线刻石像形成对应。

三贤殿里供奉着丰干、拾得和寒山三位贤人。

丰干是唐代国清寺的高僧,因他的坐骑是一只老虎,因此这里原名也叫“虎啸堂”,这位手握扫帚的僧人叫“拾得”,拾得是丰干捡来的弃婴,后在国清寺出家为僧。

身后背着一个竹筒的这位就是寒山子,与拾得是好友,世人并称为“寒山拾得”。

当年,寒山在苏州“妙利普明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