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93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1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云南省保山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1.5×10﹣4t所表示的质量,最有可能是(  )

A.一个人的质量B.一只鸡的质量

C.一个大头针的质量D.一个苹果的质量

 

2.一枝粗细均匀的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3.如图所示为观察量筒读数时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6.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B.

C.

D.

 

7.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8.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10.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B.遥控器

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1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

B.放在放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C.冬天,水结成冰

D.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二、填空题

13.1.2g/cm3=      kg/m3

7.2km/h=      m/s.

 

14.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15.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16.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17.如图是某次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移动的位置,被称物体的质量是      g.

 

18.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所示,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看到的是      的实像.

 

19.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选填:

“平面镜”、“凹面镜”).

 

20.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

 

 

三、(作图题6分,实验探究题28分,)

21.根据反射定律完成下列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

 

22.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3.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4.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如图2所示,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

 

25.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26.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78

78

78

81

84

87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在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

 

2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

(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调整后,当他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发现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调节光屏.

(5)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答:

      .

 

 

四、计算题

30.一列长200m的火车,行驶的速度是36km/h,求它匀速通过长6700m的南京长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时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3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32.有一个体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5×10﹣4t所表示的质量,最有可能是(  )

A.一个人的质量B.一只鸡的质量

C.一个大头针的质量D.一个苹果的质量

【考点】质量的估测;质量的单位换算.

【专题】估算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1.5×10﹣4t换算成我们比较熟悉的kg,然后可根据生活经验对四个选项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解:

1.5×10﹣4t=1.5×10﹣4×1000kg=0.15kg,

A、一个人的质量大约是50k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5k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几m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左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对一个人的质量、一只鸡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苹果质量有一个大体的估测,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2.一枝粗细均匀的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密度知识的应用,考点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

这支粗细均匀的蜡烛由于燃烧掉一半,它的体积和质量都会减少一半.

但是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改变.所以A,B,C这三个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对于密度,由于和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所以学生应该注意答题的物理语言规范,并正确的应用密度的公式.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3.如图所示为观察量筒读数时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量筒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之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上的刻线相垂直,液体体积以液面最凹处或者最凸处所对刻度为准.

【解答】解:

A、视线是俯视,所读数值会变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液面是凸形的,视线与凸形液面的顶部相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液面是凹形的,视线没有与凹形液面底部相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视线是仰视,所读数值会变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俯视读数,视线高于凹液面,读数大于实际液体体积;仰视读数,视线低于凹液面,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判断;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起发散作用.

【解答】解:

A、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A正确;

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B错;

C、过焦点的光线对于凹透镜不属于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更远离主光轴,故C错;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记住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A符合题意.

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而此时图中所示像距小于物距.B不符合题意.

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6.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解答】解:

图中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同学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D.

【点评】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7.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

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人看到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来决定的.

【解答】解:

(1)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暗.

(2)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而地面反射的是漫反射,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来较亮.

故选B.

【点评】

(1)此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看到物体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线的多少来决定的;

(3)通过水面和地面两种反射面对月光的不同反射,确定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即可得到此题的答案.

 

8.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A、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小狗的像和小狗的两条腿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小狗的像和小狗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问答和作图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A、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了,故A错;

B、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故C错;

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错.

故选B.

【点评】光由一种透明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时,注意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与入射在不同中介质中且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要学会作图和识别图解.

 

10.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B.遥控器

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考点】紫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了解紫外线与红外线的作用与特点,才能顺利解答此题:

(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答】解:

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控制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记忆效果比较好.

 

1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题.

【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

A、5m/s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每秒内要通过5m的路程,蜗牛显然达不到,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

B、步行人一秒大约为一步距离,因此人步行的速度约1m/s,则B选项错误;

C、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故C选项正确;

D、描述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作单位,单位换算可得5m/s=5×3.6km/h=18km/h,这与我们通常认识的汽车每小时行驶几十公里相差也比较远,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

B.放在放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C.冬天,水结成冰

D.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

A、湿衣服变干,是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放在放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冬天,水结成冰,是液态变化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D、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气态变化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物态形式及转化名称.

 

二、填空题

13.1.2g/cm3= 1.2×103 kg/m3

7.2km/h= 2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密度及其应用;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密度、速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

因为1g/cm3=103kg/m3,所以1.2g/cm3=1.2×103kg/m3;

因为1km/h=

m/s,所以7.2km/h=7.2×

m/s=2m/s.

故答案为:

1.2×103;2,

【点评】无论是质量单位换算、还是体积单位换算,思路都是相同的.都是要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然后即可计算.

 

14.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

【解答】解:

(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

故答案为:

热胀冷缩;37.8;0.1.

【点评】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固定的,读数时关键要把握视线要与体温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15.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声源处 和 传播过程中 控制了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

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隔音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点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

 

16.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

2.50;0.1.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如图是某次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移动的位置,被称物体的质量是 53.4 g.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实验题;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明确天平标尺的分度值,读出标尺上游码所指质量,再加上砝码质量即可.

【解答】解:

题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是3.4g,再加上砝码质量50g,故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