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840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黑河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黑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努力营造科技发展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力争在有特色的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黑河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市情,适度超前。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既要突出现实的可操作性,又要面向未来,主动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动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前瞻性和导向性。

2、统筹兼顾,局部突破。

既要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兼顾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平衡,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具有一定基础和相对优势的领域实现突破。

3、集成优势,体现特色。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各种优势资源的集成,推动产学研金政介合作,体现区域特色。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坚持科技发展尊重人、依靠人、服务人,强调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以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加强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及产业化,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发展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环保和生态建设等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为社会事业提供技术支持;改善科技发展条件,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

到2010年,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省中等程度,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和支撑力量。

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金融机构投入和风险投资为支撑、产学研金政介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50项,其中科技攻关8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20项,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成果50项;取得科技成果60项,获得专利授权100项。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40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效果,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80%以上企业部分或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80户,技工贸总收入13亿元,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

——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优势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及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者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

——全面提高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立对俄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协调顺畅的中俄科技合作工作机制。

——科技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科技资源配置逐步合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支持体系、投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引进、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工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壮大工业总体实力提供技术支撑。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电子信息

研究开发新一代数字传感器、机车感应器、查询应答器等敏感元器件;引进开发数据库技术,建设黑河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生态农业、森林资源以及中俄商贸、旅游等数据库等;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构建对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家庭娱乐服务为内容的数字多媒体技术。

(2)新材料

研究开发新型复合工程塑料;研究开发蛋白石页岩复合材料及超细微粉体材料;引进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硅合金、有机硅、多晶硅等新材料;引进钼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附加值高的钼精粉、钼酸铵等新材料;发展天然石墨产品及人造高性能石墨材料,开发高纯石墨电极;发展机电工业用的铍青铜、引线框架材料、变压器带材、专用管材和异型断面材料、电子工业用高档电解铜箔等铜异型材及铜合金;以动植物蛋白纤维为原料,开发多种保健功能的复合纺织材料。

(3)生物制药

加强满山红、沙棘、刺五加、龙胆草、五味子、水肥蓟、甘草、黄芪、平贝、板兰根等北药种植、加工以及产品开发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一批具有北药特色的系列天然保健品、复方制剂及复方天然药;研究开发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及中药浸膏工艺,引进超微粉碎技术、膜包衣技术、微型包囊技术、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等,促进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开发新型高效、长效、特效兽药;研究开发安全、无污染的绿色生物农药以及高效叶面肥和植物生长促进剂等生化肥料。

(4)精细化工

引进研发降低汽油含量的催化裂化新技术、混合芳烃分离技术、甲苯歧化技术、乙苯脱氢制苯乙烯技术等石油炼制技术,研究开发与炼油技术配套的催化剂、添加剂和助剂;研究利用火山矿泉水和矿泉泥中的生物活性成份及丰富的微量无机矿物质元素,开发无刺激性的天然功能保健型化妆品;发展新型农药中间体技术,开发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1)矿产冶金

引进研究开发深部及难采矿床强化开采综合技术、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原地浸出技术、多金属共生综合利用新技术、有色金属采选自动化技术、高效节能选矿和电化学控制浮选技术、脱水技术;引进开发矿山开采冶炼的清洁、安全生产技术,提升采矿技术水平;研究开发工业硅、铬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的节能环保冶炼技术、冶金炉自控技术,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水平。

(2)能源

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引进和开发利用俄罗斯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工业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发应用工业、建筑等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发展煤炭高效开采、转化、发电技术,开发低阶煤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以煤电联产、热电联产为主要内容的超临界发电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煤气化和煤液化等煤化工技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开发应用脱硫脱硝技术、超细粉尘和有害重金属控制技术,引进应用高效率的燃煤污染物一体化处理技术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引进生物质气化技术,利用丰富的秸秆、木屑、刨花、树皮等原材料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燃料。

(3)建材

发展可降低环境负荷和有益健康的生态建材技术,开发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增强制品、高性能内外墙涂料和环保型装饰材料、仿瓷墙地面装饰材料和保温、抗腐阻燃的多功能建材新产品;利用黄粘土开发涂料、油漆填料、釉面原料,利用沸石开发荧光屏材料、催化剂、分子筛、树脂添加剂、吸附剂及建筑材料,利用蛋白石页岩开发增强剂,脱色剂、助滤剂、添加剂;研究利用粉煤灰和废旧泡沫生产隔热、防火、防震的绿色墙体材料的技术;利用丰富的珍珠岩、膨润土、石材等资源,采用节能、节土等新技术,研制开发新型、轻质、高强、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及制品。

3、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加速信息技术在各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紧紧围绕电力、矿产冶金、建材、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应用CAD、CAPP、CAM、PDM、PLM等技术提升企业设计开发能力;应用过程控制自动化、管控一体化等技术提高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应用基于先进管理模式的ERP技术、协同资源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和重组建模技术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促进企业物流现代化。

加强各单元技术的集成,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加强硅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发展有机硅、硅合金、多晶硅等新材料,在新兴工业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培育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努力把园区建成国内最大的硅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和黑河市中俄合作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中俄信息产业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产品配套业、物流配送业,形成多梯次产业格局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

1、种植业

开展优质、高产、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太空育种等技术,选育专用型大豆新品种;开展大豆、马铃薯、亚麻等主要农作物丰产优质和清洁生产栽培技术攻关,研究、确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开展寒地耕作制度条件下的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农药、新型肥料及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开发大豆、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建立集试验、示范、培训、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农业园区,完善市县乡村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智能化农业科技服务系统。

2、养殖业

引进、繁育牛、羊等畜禽新品种和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推广西门塔尔肉牛、荷斯坦奶牛、德克塞尔和美利奴肉羊、辽宁绒山羊、大银鱼、杂交鲶鱼、彭泽鲫、高背鲫等;推广应用河蟹养殖、胚胎移植等一批适用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养殖新技术;建立健全疫病防御体系,推广应用疾病控制、计划免疫等养殖业安全生产新技术;引进紫花苜蓿、阿穆尔54号等优质牧草新品种,推广应用优质牧草种植、饲料青贮、黄贮、微贮等新技术;开展秸秆饲用技术、专用饲料配方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开发应用新型饲料、新型兽药等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发展绿色牛、绿色羊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林业

开展落叶松等林木种苗采集、加工、贮藏、繁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用保护地、生根粉等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生育速度和种苗质量;开展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成材质量。

研究开发蕨菜、木耳、蘑菇等特色山产品的采集、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新型食品及山产新品种;研究高效、采收期长的山产品人工种植技术。

积极引进和繁育沙棘、花楸、杨树等俄罗斯经济、绿化、观赏树种,建设中俄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4、农产品加工业

引进生物技术、酶改性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波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技术等开发研制专用型和功能性大豆蛋白、大豆核酸、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大豆磷脂和大豆异黄酮等产品;引进开发传统豆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马铃薯淀粉制品及甜菜、亚麻等主要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等相关技术。

研究开发畜禽产品保鲜技术及加工工艺;开发畜禽内脏、骨、皮及血液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高品质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功能性乳制品。

研究开发食用菌、野生浆果等系列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研究开发山野菜保鲜技术及发酵蔬菜产业化技术,开发天然色素、生物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研究开发五大连池矿泉水等黑河特色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引进研究开发木材功能性改良、纤维重组材料、复合材料、工程材料技术,开发环保高强度人造板、家俱、非木质材料人造板等绿色环保木制品,研究林木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

5、外向型农业

建设中俄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和推广基地,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农产品的对俄出口。

加强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农业龙头科技企业“走出去”提供示范和服务平台。

加强中俄农业科技生态园建设,建立集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精品农业生产、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三)积极开展社会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1、人口与健康

开展提高人口质量、重大疾病与地方病控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开展新发传染病控制及流行规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综合疗效分析、地方性疾病机理分析及控制、老妇幼保健、地道药材研发与临床、生物诊疗及生物制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与疾病监控网络,搭建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的卫生与保健技术平台,初步形成区域性人口与健康技术支撑体系框架。

2、公共安全

研究开发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及应急处置、救援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建立公共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农田与畜牧和水产养殖环境监测、食品高精尖超痕量检测、食品安全综合评估方法、加贮销过程防控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源头污染及加工、贮运、销售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城市与工业重大风险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探测、重大灾害发生机理、矿山瓦斯和冲击地压等区域性预测和动态连续监测及灾害的预测、预警、预防等关键技术,建立矿山瓦斯、水害、火灾、地震等事故灾害三预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会安全领域资源,形成立体交叉网络,初步建立起社会安全领域的打、防、控一体化平台。

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开展金、铜、煤等典型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界河黑龙江(区域段)水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控制、自然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水环境与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等一系列解决我市典型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支撑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技术体系,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

(四)国际科技合作

在农作物优良品种、经济绿化树种栽培、生物农药制剂、植物保护、畜牧养殖多胎繁育、果类作物收获机械等农业领域和非金属矿藏勘探冶炼及综合利用、褐煤精深加工、石油化工产品开发等工业领域以及重大疾病诊疗控制、激光医疗、地震预测预报和减灾、界河区域段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等社会发展领域开展俄罗斯适用技术引进与合作研发。

引进俄罗斯分子生物、高温超导、高分子化学、高能物理、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气象、核激光、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为促进我国原始性创新提供支持。

引导中俄双方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吸引俄罗斯高科技人才携技术、项目来我市合作创业,以合作带动技术开发,以产业发育深化科技合作。

推进科技兴贸行动,加强境内外科技合作产业化基地建设,扩大对俄电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以黑河市新兴工业基础原材料加工区、黑龙江大桥桥头区、黑河对俄木材加工区等园区及对俄蔬菜出口加工基地为重点,建设一批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五)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政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原始性创新能力、资源精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集成性创新能力、合作基础上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引导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之间建立形式多样的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服务和扶持作用,加强信贷、风险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中介服务,加快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融合优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产学研金政介紧密结合推进自主创新的机制。

加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成,培育一批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为主体的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筑以成果转化、技术扩散、创新决策、企业策划和咨询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环境、投资融资环境、人才环境、中介服务环境,打造以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

加强黑河市对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黑河市中俄科技合作创业中心、黑河远东科技信息网建设,建立以组织协调、信息咨询、技术人才引进、中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协调顺畅的国际科技合作协调协作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使创新技术和知识专利化。

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四、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把自主创新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地位,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形成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2、完善政策环境。

建立起科学、规范、民主的科技决策、评价和责任制度,健全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科技政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人才政策,形成科学有效的约束、评价、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环境。

3、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速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

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决策、管理和评估制度,推行科技项目招标制、专家评审制和绩效考评制,确保科研经费投入效益。

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强化企业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政府投入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健全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入机制和撤出机制,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4、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市场定位、利益驱动、有偿使用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起事业-待遇-感情三位一体的引进模式,探索推行人才共享和人才租赁模式,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终身化科技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

优化人才队伍的布局,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专业人才流向科研一线和产业一线创新创业,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完善科技奖励政策,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