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七年级上1.docx
《历史 七年级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 七年级上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1
参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D2.B3.C4.C5.D6.A7.C8.C9.B10.D
11.北京人——B、E元谋人——A山顶洞人——C、D、F、G
12.
(1)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
(2)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13.要点提示:
(1)一天中的劳动:
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
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
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
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
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2)喝过开水,根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没有喝过,根据:
那时没有器皿。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D2.D3.C4.D5.D6.B7.D8.D9.C10.A
11.
(1)半坡河姆渡;
(2)陕西浙江;(3)粟水稻;(4)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12.
(1)黑陶钵鱼纹彩陶盆;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2)黑陶彩陶。
(3)当时人们已经知道饲养家畜,原始畜牧业开始萌芽,另外还经常捕鱼以补充食物,同时也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13.略
14.提示:
(1)能种植农作物,自己生产食物。
(2)生产工具、农作物的种子。
(3)略。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C2.D3.B4.C5.D
6.炎帝华夏汉黄帝炎帝
7.尧舜禹战争禅让
8.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传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等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9.提示:
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10.参照8题,另补充:
黄帝领导了两次生存大战,炎帝臣服。
炎黄走向联合,世代联姻,占据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11.
(1)禅让制
(2)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即可。
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1.“人型陶罐”的造型优美,这是一个美丽清秀的小女孩儿,从小女孩儿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人型陶罐”可以装水,人型背部的小口可以灌水,小女孩儿的嘴巴用于出水。
“小口尖底瓶”造型奇特,瓶身两侧的小环好似人的两只耳朵,瓶口好似帽子,几何形的图案好似人的头发,再看“她”尖尖的下巴,多像人的头部造型啊!
“小口尖底瓶”可以用于从河中取水,瓶身两侧的小环可以系上绳子,便于提取。
“小口尖底瓶”放入水中时,会发生奇妙的现象:
瓶口会微微下沉,水会缓缓流入瓶口,再过一会儿,瓶底下沉,当瓶身垂直于水中时,“小口尖底瓶”就已经灌满了,用绳于提出水面后,就可以背在身上,带回住地。
“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盛食物、水或种子,这件陶器精彩之处是盆内的花纹,这是一些神秘的图案,盆内的图案都由几何图形构成,是否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
舞蹈纹彩陶盆为泥质红陶,整体造型为大口微敛,鼓腹,小平底,口沿及内外壁均施褐彩文饰,疑为大型容器。
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踏着节拍,偏偏起舞,有强烈的动态感和韵律感。
2.C
3.
(1)图A用途是蒸米饭,此题为想象题,只要能结合当时的生活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2)图B是鱼和鹿的图案。
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B2.A3.B4.B5.D6.B7.C8.B9.C10.D11.B12.C13.D14.A15.A16.B17.B18.D19.D20.B(每题2分,共40分)
21.(12分)A:
船形彩陶壶--半坡居民 B:
骨针--山顶洞人
C:
鱼纹彩陶盆--半坡居民 D:
猪纹黑陶钵--河姆渡居民
22.(10分)①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
②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23.(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
)此题为历史考证,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A-考古发现他们能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B-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C-缝制衣服,在遗址里发现了装饰品
D-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随葬品有多少、贵贱之分
E-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船形彩陶壶
24.(13分)洞穴里潮湿阴暗,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洞穴生活可能存在水淹、野兽侵扰等不安全因素;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养和纺织,决定了他们必须过稳定的定居生活。
25.(13分)
(1)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2)注意河流上游的水土植被保持;筑堤(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等等。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C2.A3.B4.D5.D6.C7.C8.A9.B10.B11.D12.C13.A14.A15.C16.B17.A18.B
19.夏:
AFGJ商:
CDHK西周:
BEIL
20.
(1)夏桀奢侈残暴,人民没有尊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导致民怨沸腾,起来反抗,国家灭亡;(3)从民心得失的角度来谈。
21.
(1)一个是原始社会的大同世界,一个是奴隶社会家天下。
(2)材料一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禅让制,如尧舜禹的更替。
(3)材料二中首领更替的办法是世袭制,禹传子,家天下。
(4)从禅让制的角度来说,侧重于选贤任能,从世袭制的角度说,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我国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前者盛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后者盛行是,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C2.D3.D4.D5.D6.B7.C8.B9.D
10.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1.
(1)殉葬制度奴隶
(2)地位悲惨,可以被随意杀害与买卖
12.
(1)血缘关系的亲疏。
(2)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
后来的宗庙祭祀是为了维护其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3)主要手段是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认识略。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C2.A3.B4.B5.C6.B7.D8.A9.C10.D11.B12.B13.C14.A15.D16.A17.D
18.
(1)
(2)(3)略
(4)原因:
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胜者成为霸主,这也是春秋争霸的实质。
实质:
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和特权。
19.晋文公——齐桓公保家卫国——尊王攘夷晋国——齐国东方——南方齐——晋
齐桓公——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C2.D3.A4.D5.D6.C7.B8.C9.A10.D11.B12.D
13.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铁农具结实耐用、价格便宜,劳动效率高。
(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地主阶级
(5)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
(1)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2)治理国家,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改革,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3)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C2.B3.D4.B5.C6.B7.C8.D
9.天气预报——占卜的结果;夏——商;夏——商;夏——商;夏——商
10.
(1)司母戊鼎:
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酒器,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青铜立人像:
1986年在四川三星堆出土,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采用分段浇铸法制成。
(2)马猴羊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
(3)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11
(1)大禹,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2)大有取代周天子的意图。
(3)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问鼎中原(解释略)。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C2.B3.A4.B5.D6.B7.A8.B9.C10.C11.D12.D
13.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应弘扬、学习他的那种好的思想、好的做法(能答出此意即可)。
(3)举例略;结合事例围绕各家思想来进行阐述方可。
14.
(1)作学问要实事求是。
(2)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3)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因材施教。
15.
(1)---D---b
(2)---A---c(3)---E---a(4)---C---a(5)---F---d(6)---B---c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C2.D 3.D 4.A 5.A 6.C 7.D
8.
(1)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2)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
9.
(1)无论赞同或反对,言这有理即可。
(2)答案是开放的,有创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
略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关:
打靶场(每题2分,共40分)
1.A2.C3.C4.C5.D6.B7.A8.C9.D10.B11.A12.C13.C14.D15.B16.D17.A18.D19.A20.B
第二关:
通讯站(每空1分,共15分)
21.(6分)
汤亳纣王
西周镐京周幽王
22.(9分)
战国儒家施仁政于民
韩非战国法治、中央集权
墨子战国墨家
第三关:
指挥部:
(22分)
23.(5分)
(1)从图
(一)到图(三)反映了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过程,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农具的出现,表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
(2分)
(2)会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将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1分)。
新兴地主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1分)。
24.(17分)
(1)略(7分)
(2)秦国(2分)
(3)商鞅变法是一次彻底的变法。
(2分)
(4)此题多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共6分)。
第一种:
对(1分)。
变法能够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统治政策,采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引导国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3分),使魏国和秦国分别成为战国初期和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分)
第二种:
不完全对(1分)。
变法能否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取决于变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统治者政策稳定性和持久性(3分),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而楚国的变法却失败了(2分)。
第四关:
参谋部:
(23分)
25.(9分)
(1)分封制与宗法制(2分)
(2)(7分)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多种绘图方式展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下面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种:
天子
诸侯诸侯诸侯贵族
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士士士士士
平民平民平民平民平民平民平民平民
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
第二种:
平民与奴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26.(6分)
(1)社会等级界限森严(1分),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了社会的统治阶层(1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1分),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1分)
(2)奴隶(2分)
27.(8分)
(1)(5分):
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1分);宋襄公(1分)秦穆公(1分)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或晋文公(1分)楚庄王(1分)吴王阖闾(1分)越王勾践(1分)。
(2)(3分):
注重发展经济(1分),改革内政(1分),提出“尊王攘夷”,积极开展对活动(1分)。
或是加强军事力量(1分)鼓励垦荒、大力发展鱼盐业(1分)尊王攘夷(1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
(一)参考答案
1.A2.A3.C4.B5.B6.C7.C8.B9.C10.D11.C12.C13.C14.D15.C(每题2分,共30分)
16.(14分)
楚
秦
齐
韩
魏
赵
燕
17.(18分)
(1)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春秋时期
(3)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4)韩赵魏
18.(21分)
(1)目的:
变法图强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公元前356年
(2)达到了。
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站在法家一边。
原因:
在他采取措施中,加强刑罚,以此维护统治秩序。
(4)战场立功
(5)统一度量衡
19.(8分)
(1)农耕文明
(2)文字还没有出现(3)龟甲、兽骨
20.(9分)途径:
文字、遗址、文物、古迹;主要途径:
文字,因为最丰富、最详实。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
(二)参考答案
1.C2.C3.D4.C5.C6.D7.B8.A9.A10.B11.C12.C13.B14.B15.B16.C17.C18.B 19.C20.C21.D22.B23.A24.A25.D26.D27.B28.C29.C30.C31.B32.D33.B34.D35.D
36.
(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
(2)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37.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他人。
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38.填图——参考教材38页。
39.
(1)ABC可以供展示。
(2)(3)符合题意即可
40.此为材料开放题,意在考察学生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回答出青铜器、奴隶地位低下可作商品交换专卖、社会等级森严等中的任两项即可。
41.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我们现在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结合自己畅所欲言,言之有据即可。
42.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古墓葬)、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网站;询问长辈(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亲历者)……
43.商战国汉南北朝
44.庄子——道家韩非子---法家孙武——兵家墨子——墨家孔子———儒家
道理说出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既可。
45.
(1)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3)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4)建立县制
46.本题只要求学生从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中选取一种观点进行发挥,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言之有理,语言完整。
(一等8分以上,二等5分以上,三等3分以上)
提示:
从以下角度考虑提出建议:
儒家——以德服人,对这些学生讲道理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启发其思考,从而缓解学生心
中的不服和反感情绪,让不讲卫生和破坏环境的学生从思想上根本转变。
法家——对于这些学生要给严厉惩罚,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给予适当惩罚……等。
道家——应该顺其自然,既不能采取严厉的惩罚,也不能采用软弱无力的说教,要让他们自己醒悟,
无为而治……
47.此题意在考察学生的史论结合,阐明观点,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事例:
三位暴君如夏桀、商汤、周幽王等任意一个进行简单描述即可。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检测题(三)参考答案
1.B2.B3.D4.A5.B6.C7.A8.B9.C10.A11.D12.B13.B14.C15.D16.A17.A18.C19.A20.B
21.C22.D23.A24.B25.D26.B27.A28.C29.D30.B(30分,每小题1分)
31.(10分)
晋文公--退避三舍、赏罚分明孙武--三令五申、知己知彼勾践--卧薪尝胆
楚庄王--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齐桓公--尊王攘夷、老马识途
32.(14分)
(1)略(6分)
(2)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3分)
(3)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因此,我们要关注生态效应,做到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
(5分)
33.(6分)
(1)说明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
(2分)
(2)铁制农具。
(1分)
(3)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个体生产取代了集体耕作,个体小农户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分)
34.(5分)
(1)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
(3分)
(2)使齐国强大,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2分)
35.(10分,每小题2分)
(1)半坡居民
(2)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3)黄帝与炎帝联合,炎帝归服黄帝
(4)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阳城
(5)晋国分裂而来,连横的策略。
36.(9分)
(1)《论语》(1分)
(2)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2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不唯一,只要说出三个就给3分)
(4)略(3分)。
37.(16分)
(1)齐、楚、燕、韩、赵、魏、秦(7分)
(2)合纵连横(2分)
(3)秦国的商鞅变法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7分)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1.B2.B3.D4.B5.C6.A7.D8.C9.B10.D11.D12.D13.C14.A
15.咸阳大泽乡秦朝的暴政
16.
(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2)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3)不对,暴政;(4)从农民战争变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说明:
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
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
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
17.《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作战骁勇,武力超群,英雄盖世,却不善于用人,在政治上屡屡失策,项羽对虞姬从一而终,以此可见其有情。
《大风歌》首句气象不凡,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为全篇交待了背景。
后句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
最后一句却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
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
这首歌正抒发了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图伟略和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
18.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19.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46天,已丧失战斗力,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的可能。
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20.条件:
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
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1.秦的暴政:
繁重的赋税,沉重兵役、徭役,残酷的刑法。
22.成语有:
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用语言或绘画介绍成语故事情节)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D2.B3.C4.D5.A6.C7.D8.C9.B10.B11.B12.B13.A14.C15.D16.C17.A
18.辨析改错
公元260——公元前260;巨鹿——长平;公元前230——公元前221;赵、魏、韩——韩赵魏;
宰相——丞相;上级——皇帝或朝廷直接;没有—去掉
19.
(1)“焚书坑儒”
(2)李斯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只有医药、种树的书不烧。
(3)评价:
“焚书坑儒”是在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
(1)C
(2)D
(3)好处:
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
(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21.你的回答必须符合当时历史实际,不以自己好恶评断。
22.
(1)复述的内容是: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