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5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学号

……………………………………装……………………………订……………………………线…………………………………………………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语文2013.10.10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

同学们,这是你们进入初三以来的第一次检测,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积累运用(35分) 

请将1-5题的答案依次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怅惘(chàng)楹联(yíng)膝下(xī)汩汩(gǔ)

B.嘟哝(nong)惬意(qiè)萦绕(yín)褴褛(lán)

C.皎洁(jiǎo)铭刻(míng)呷酒(xiā)喷薄(bó)

D.汲水(jí)精髓(suǐ)迸裂(bèng)拮据(jié)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B.要进一步减少因为年龄、性别和资历的差别造成的不平等,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公

平的环境。

C.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应该支持呢?

还是应该批判呢?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时代广场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3、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A)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每天日益萎靡。

/(B)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多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C)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D)这些变化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对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吴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B.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C.学校档案室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

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

C.《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隆老爹》。

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的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D.《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选自《六朝文絜译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宋文学家。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也许是一处豪zhái(),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zhǐ()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bù()上的一个满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

也许是花团锦cù()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节选自毕淑敏《孝心无价》)

7、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1),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月黑雁飞高,。

(卢纶《塞下曲》)

(5),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6)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8)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8.学校开展“关注文化,阅读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9分)

(1)活动一:

保护文化遗产(3分)

6月9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

请从扬州地区文物古迹中任选一处,写一句宣传语。

文物古迹:

宣传语:

(2)活动二:

审视网络恶搞(3分)

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进行“肢解”。

班级就这个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正方支持网络恶搞,作为反方辩手,请你设计一段辩论词。

(要求:

观点明确,有比较强的论辨性,口语化表达,称呼等用语得体。

(3)活动三:

重视名著阅读(3分)

中外名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物画廊缤纷多彩。

在你阅读的体验中,你最欣赏谁?

说说欣赏的理由。

二、理解·感悟(52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5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9、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分)

(二)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完成10~14题。

(14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以尽吾齿()②日蹙()  

③观人风者()④执而鞭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D.醉翁之意不在酒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3.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

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1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5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

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

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

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

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

很多

学校班级姓名:

学号

……………………………………装……………………………订……………………………线…………………………………………………

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

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

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

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15、请概括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2分)

16、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3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7、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

(6分)

(1)

(2)

(3)

18、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18分)

风雪夜归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

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

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

她绕着墙走过去。

叫谁呢?

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

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

“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她招工回城。

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

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

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

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

声音该传不进吧?

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

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

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

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

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

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

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

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

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

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

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

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

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

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

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

喊吧!

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

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9、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4分)

答:

20、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2分)

答:

21、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其作用何在?

(4分)

答:

22、文章结尾虽然只有寥寥8个字,但却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含义,请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

(4分)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个人感受。

(4分)

答:

三、作文(60分+3分)

23、请以“送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补全题目,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

送你 

60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语文2013.10.10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C

D

D

6、宅咫簿簇

7、略。

(每空1分,错、漏、别字均不给分)

8、①答案略。

符合地区文物古迹特征,有宣传效果。

如赏水绘美景,品才子佳人。

②答案略。

(观点明确,有比较强的论辨性,口语化表达,称呼等用语得体。

如:

对方辩友,我反对你们的观点。

因为名著、历史、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名族源远流长历史的见证、代表。

我们应该尊敬历史,尊敬我们的祖国。

如今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网络,而不应该污染网络。

③答案略。

写出具体人物,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表述。

9、

(1)答:

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答: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10、①岁月   ②一天天  ③……的人   ④用鞭子打   

11、A(名词用作动词)(2分) 

12、①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②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4分。

每句2分)  

13、不是一时兴起,从他“聊取之耳”尤其是“聊”“耳”可以看出其人多么随便,任性,对庄稼毫不在乎,实乃游手好闲之徒。

(3分。

观点“不是”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14、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

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

(3分。

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15、我国的城市建设应该体现中华文化的传统或者是保卫城市的传统。

16、D(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的观念和思路不对头。

17、

(1)建筑无城乡差别

(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

18、

(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

(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

(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以上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但是至少写两点。

19、异:

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

同:

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20、“她”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21、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她”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她”的孤苦和凄凉。

22、结尾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更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个人感受一题,只要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即可。

23、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45--60分):

符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条理清楚。

二类卷(40—34分):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比较明确,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比较清楚。

三类卷(35--39分):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大致清楚。

四类卷(30--34分):

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

五类卷(29分以下):

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成篇)。

评分要求:

①须二人阅一卷,各自独立给分,若误差超出规定范围,由第三人(终审)重阅。

②基准分为42分,在此基础上根据评分类别进行评定。

③未写题目的扣2分;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酌情扣1--2分;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

④达到一类卷要求的作文,应给高分甚至给满分。

满分作文应占全部作文的适当比例。

⑤凡判为满分和五类卷的,原则上须经阅卷组长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