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考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一云南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试题.docx
《化学学考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一云南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考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一云南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学考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一云南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试题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云南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1、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浓硝酸常呈黄色的原因是( )
A.浓硝酸中混有碘化银B.浓硝酸中混有铁离子
C.浓硝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D.浓硝酸中混有单质硫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B.蒸馏水C.盐酸D.稀豆浆
3.用mol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长度B.质量C.物质的量D.时间
4.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镁、③硝酸钡、④硝酸铜、⑤硝酸钾,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
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5.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6.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 )
A.1∶2B.2∶1C.1∶3D.3∶1
7.下列物质中导电能力最差的是( )
A.(NH4)2CO3溶液B.铁丝
C.食盐晶体D.熔融的Na2SO4
8.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氢氧化钠溶于水B.将硫酸溶于水
C.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D.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
9.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NaOH与CO2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D.NaHCO3与Ca(OH)2
10.以硫酸铝溶液为原料之一,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氢氧化铝,并且容易分离,最好向溶液中加入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钡溶液C.稀盐酸D.氨水
11.为了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溴化钠,常用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发生反应:
2NaBr+Cl2===2NaCl+Br2,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经振荡、静置、分液,可得到氯化钠溶液。
下列分析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的操作叫萃取B.苯层在上层或四氯化碳层在下层
C.可以用酒精代替苯或四氯化碳D.氯单质置换了溴单质
12.已知金属钠的活泼性非常强,甚至在常温时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
现将9.2克钠、7.2克镁、8.1克铝分别放入100克10.95%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
A.1∶2∶3B.4∶3∶3C.8∶6∶9D.1∶1∶1
13.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100%B.
×100%
C.
×100%D.
×100%
14.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B.CuO→CuCl2C.CaCO3→CO2D.NaOH→Na2SO4
15.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苍白色火焰的是( )
A.铁在氯气中燃烧B.铜在氯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钠在氯气中燃烧
16.14C常用于测定生物遗骸的年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C含有14个中子B.14C与14N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C.14C与C60互为同位素D.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17.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18.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
A.ⅠB.ⅡC.ⅢD.Ⅳ
19.防止煤矿矿井内“瓦斯”爆炸,除进行通风、严禁烟火外,还要随时检查矿井内瓦斯的体积分数。
如果空气中含甲烷5%~15%,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发生最强烈爆炸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
A.5%B.9.1%C.10.5%D.15%
20.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②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③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④低聚糖就是二糖
⑤糖类的分子式不一定符合Cn(H2O)m
⑥葡萄糖是单糖,因为其结构简单,且分子中官能团个数少
⑦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2倍
⑧葡萄糖兼具有醛类和多元醇的性质
A.全正确B.①②④⑥⑦C.③⑤⑧D.①④⑤⑦⑧
21.在元素周期表中纵行的编排依据是( )
A.按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B.按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C.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依次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2.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之一,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器显示。
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
+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O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
23.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在相同条件下,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强;A,B单质均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单质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A,B,C,E四种单质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不放出氢气。
则五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D>B>A>C>EB.A>B>C>E>D
C.D>B>E>A>CD.D>E>B>A>C
24.A、B两种元素为某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2 ②x+8 ③x+18 ④x+3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26.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碳经济”是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低污染、低排放的模式
B.“低碳生活”倡导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所有垃圾都可以采用露天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处理
D.“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减小对空气的污染
27.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B.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
C.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D.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
28.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B.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C.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D.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同
29.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合理组成是( )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D.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大小不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小题,共55分)
3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气体制备型化学实验装置的设计,要将化学反应原理、气体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等结合起来。
①填写装置中试剂名称,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__。
②其中C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____________。
③该装置中收集氯气使用的是________,还可用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中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可用_______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_____________,则证明已集满。
32.聚乳酸(PLA)是一种无毒性、可再生、可分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塑料,PLA早期在医学上使用,作手术缝合线及骨钉等,现在则已较广泛应用于一些常见的物品,如:
包装袋、纺织纤维,PLA由植物中萃取出的淀粉(玉米、甜菜、小麦、甘薯等)或用纤维素(玉米秸秆、麦秆、甘蔗渣等木质的农业废弃物)经过下列过程制造而成: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乳酸
聚乳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mol葡萄糖
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他反应物、生成物,则乳酸的分子式为_
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小组为了研究乳酸(无色液体,与水混溶)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另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由实验数据推知乳酸分子含有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从以上条件推知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1)实验目的:
制取乙酸乙酯。
(2)实验原理: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设计: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我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按我选择的装置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2mL浓硫酸,缓缓加入3mL乙醇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
④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
⑤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你认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讨论:
①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向B的水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___色,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两性不溶物,B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A转变为C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4HNO3
4NO2↑+O2↑+2H2O,二氧化氮溶于浓硝酸使之呈黄色。
2.【答案】D
【解析】NaCl溶液、盐酸都是溶质的水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当光束通过时无此现象;稀豆浆是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D正确。
3.【答案】C
【解析】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长度(米或m)、质量(千克或kg)、时间(秒或s)、电流(安或A)、热力学温度(开或K)、物质的量(摩尔或mol)、发光强度(坎或cd)。
4.【答案】C
【解析】直接观察溶液的颜色可鉴别出④为硫酸铜溶液(蓝色);能与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为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②硫酸镁溶液;能与硫酸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③硝酸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为⑤硝酸钾溶液。
5.【答案】D
【解析】检验铵盐的方法:
将某固体(或其溶液)与强碱共热,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固体为铵盐(或其溶液)。
6.【答案】C
【解析】将比例看成具体物质的量,即Cl-、Br-、I-分别是1mol、2mol、3mol,还原性强弱顺序:
Cl-
7.【答案】C
【解析】 金属能导电;电解质溶液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食盐晶体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
8.【答案】D
【解析】电解质(酸、碱、盐等)溶于水时,都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强碱(如氢氧化钠)、大多数盐(如氯化钠)、金属氧化物(氧化钠)等受热熔化,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类电解质(如硫酸、醋酸、氯化氢等)纯液态时,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9.【答案】B
【解析】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故A不选;
二者无论如何混合,都生成硫酸钡和水,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B选;
少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C不选;
碳酸氢钠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和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D不选。
10.【答案】D
【解析】氢氧化铝都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能溶于氨水,因此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氢氧化铝,最好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11.【答案】C
【解析】 向含有少量溴化钠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水,发生了置换反应,氯气置换了溴,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反应后溶液中的溴,所以A项、D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苯层在上层或四氯化碳层在下层,B项正确;酒精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C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n(HCl)=
=0.3mol,n(Na)=
=0.4mol,n(Mg)=
=0.3mol,n(Al)=
=0.3mol。
钠不仅和盐酸反应还和水反应,金属钠全部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Mg、Al和水不反应,根据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知,0.3molMg、Al完全反应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6mol、0.9mol,都大于0.1mol,所以Mg、Al有剩余,以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Mg、A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都是0.15mol,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5mol∶0.15mol=4∶3∶3。
13.【答案】D
【解析】2.3g钠与100g水完全反应后生成4gNaOH,同时放出0.1gH2,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ω(NaOH)=
×100%。
14.【答案】B
【解析】锌能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氧化铜只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或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硫酸或硫酸镁等反应生成硫酸钠。
15.【答案】C
【解析】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褐色的烟,生成固体氯化铁,A不符合题意;铜与氯气反应发出棕黄色烟,生成固体氯化铜,B不符合题意;氢气和氯气反应,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成氯化氢,瓶口有白雾形成,C符合题意;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氯化钠,形成白色烟,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14C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14N质子数为7,14N与14C质子数不相同(元素不同);C60是一种单质,而不是原子,与14C不可能互为同位素;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17.【答案】B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选项A为乙酸与甘油形成的酯,选项C为高级脂肪酸与丙二醇形成的酯,选项D为硝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18.【答案】D
【解析】在这几种形式中,电子式只反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而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达出H、C的位置及所占比例,D项符合题意。
19.【答案】B
【解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事实上在这个浓度范围内爆炸强弱程度不同,其中有一个爆炸最强点,它所要满足的条件是:
在混合气体中,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的体积比恰好是完全反应时的比值。
根据反应CH4+2O2
CO2+2H2O,恰好完全反应时V(CH4)∶V(O2)=1∶2,
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比约为1/5,甲烷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1/(1+10)×100%=9.1%。
20.【答案】C
【解析】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是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H3CH3OH、CH3CHO等,二糖属于低聚糖,但低聚糖不一定是双糖,葡萄糖是单糖,但分子中的官能团个数不少,有5个—OH,一个—CHO,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加上一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才是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
21.【答案】D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行,并按电子层数依次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2.【答案】C
【解析】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甲烷的a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H4+5O2--8e-===CO
+2H2O;通入空气的b极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中只存在离子的定向移动,阴离子(O2-)向负极(a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a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b极)。
23.【答案】A
【解析】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金属活动顺序表,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③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
24.【答案】D
【解析】同一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如1号氢元素与3号锂元素),也可能为8(如19号钾元素与11号钠元素),还可能为18(如19号钾元素与37号铷元素)或32(如55号铯元素与87号钫元素)。
25.【答案】C
【解析】原子核内的核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时,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26.【答案】C
【解析】燃烧或深埋垃圾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7.【答案】B
【解析】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其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鸡蛋清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而变黄色;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28.【答案】D
【解析】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动态平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一定相同。
29.【答案】C
【解析】该原电池的总反应可分为两个电极反应,负极:
Zn-2e-===Zn2+,正极:
Cu2++2e-===Cu,因此锌为负极,活动性比锌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应含有铜离子。
30.【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其能量变化取决于旧键断裂吸收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能量的相对大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热能、光能、电能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1.【答案】
(1)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2)①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氢 水蒸气
③向上排空气法 饱和食盐水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
④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⑤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变蓝
【解析】
(1)实验室制备氯气:
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2)①从左往右: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除杂装置、气体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则C装置:
饱和食盐水,D装置:
浓硫酸,F装置:
氢氧化钠溶液。
②制备出的氯气含水蒸气、氯化氢,这些气体需分别除去。
先用饱和食盐水(C装置)除去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氯化氢在其中溶解度很大),后用浓硫酸(D装置)除水蒸气,如果顺序相反,会使得最终(E装置)收集的氯气仍含有水蒸气。
③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外,还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这种方法收集的氯气纯度较高,缺点是混有水蒸气。
④氯气有毒,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F装置)来吸收尾气。
⑤检验氯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因氯气可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试纸中的淀粉变成蓝色。
32.【答案】
(1)(C6H12O5)n+nH2O
nC5H12O6
(2)C3H6O3
(3)羟基、羧基 CH3CH(OH)COOH、CH2(OH)CH2COOH
【解析】
(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化学方程式:
(C6H10O6)n+nH2O
nC6H12O6。
(2)1mol葡萄糖
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他反应物、生成物,1mol葡萄糖(C6H12O6)含6molC,12molH,6molO,转化为2mol乳酸,所以1mol乳酸中含3molC,6molH,3molO,则乳酸的分子式为C3H6O3。
(3)1.8g乳酸的物质的量n=
=
=0.02mol,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说明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