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55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docx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

教师教学状态观察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

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教师表现

评分

1、教学情境创设

2、教师的组织教学

3、教师的班级管理

4、教师课程资源的运用

5、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采取的策略

6、教师的评价行为

5分制:

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

观课报告

观看了孙老师的课,下面就“教学策略是否合适”观测点的观察情况作一简单分析。

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

课的引入,创设了学生投沙包比赛的情境,抓住了学生喜欢参加活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猜一猜谁会赢,在猜测和推断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更具有诱惑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整个课堂达到了亲切、自然、和谐的效果。

在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环节。

采用了谈话法。

围绕“谁能根据找到的属性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采用谈话法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

由谁会赢,到求谁投中几个沙包,既突出了解决问题,又巧妙的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目的的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

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环节。

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15-9=?

怎么计算,借助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探索笔算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算法,通过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然后合作交流笔算方法,为学生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

每个学生不仅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梳理计算过程时,采取了讲解法。

为了突破难点,抓住算法和算理有效结合的关键问题,教师通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讲解,控制好教学时间和进度,保持了学习进程的流畅与连贯;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对总结疏理知识的主导作用。

每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

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思考角度的多元化。

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学生的交流、质疑以及教师的不失时机的点评,交相辉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应用新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环节。

让学生经历了明确探索目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内汇报交流——相互质疑问难——教师升华讲解——巩固拓展应用的几个重要环节,注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质疑问难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

在练习过程中,采取了发现法。

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错误案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发现问题。

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学生组内探索、学生独立探索这三步,不同层次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评价自己,激励学习热情环节。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别人,比如“大家认为怎么样?

”“你觉得你的表现怎么样?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比如“你最喜欢自己的什么?

”我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比如“你很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并有了自己的想法。

”“你听得很仔细!

”“这种把大困难变成一个个小困难并逐步解决的办法也挺有新意。

利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真的很不错。

”“你们真棒!

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热烈的掌声送给2号和2组的同学。

”“老师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这样的课堂学生还能不喜欢?

纵观全课。

一方面赋予计算以情感的成份,另一方面将数学放置于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下教与学的新观念,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处理,再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计算教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一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应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题目,但如果你问为什么这样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一般回答不了。

这是因为老师上课对计算的方法强调得多,对算理强调不够。

本节课将算理教学贯穿始终,从创设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问题解决情境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算理,如果这个地方给学生多一些独立理解算理的时间和空间,或者给学生一个与同桌或小组彼此交流对算理理解的机会,让学生感悟算理。

然后教师再进行系统讲解,总结梳理算理。

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

观课准备会

谷秋生、

会上确

黄巧玲、刘小香、刘洪田、谢甲安、耿红珍、王春红、任秀霞、刘秀芬、杨茹在多媒体教室一起召开了观课准备会议,定由姚立广执教本节课,其他教师分三个不同观测点重点进行观课。

在观课准备会上,姚立广老师还进行了详细的说课一一陈述了教学思路,指出了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困

惑。

详细情况如下表:

参加人员

姚立广张香菊王治蕊孔秀莲展衍平黄巧玲刘小香刘洪田谢甲安耿红珍王春红谷秋生任秀霞刘秀芬杨茹

1.确定观课点:

教学结构、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观察三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

2.观课分组:

教师方面:

张香菊王治蕊孔秀莲刘秀芬展衍平学生方面:

黄巧玲刘小香刘洪田谢甲安杨茹教学设计方面:

耿红珍王春红谷秋生任秀霞

3.课堂观察量表主要制定人:

刘小香(学生环节)、张香菊(教师环节)、

耿红珍(教学环节)

4.落实录像设备。

5.2012年3月27日发布观课准备会。

6.

确定录制时间:

2012年4月6日上午第三节。

7.下步工作:

2012年4月9--13日阅读上课实录、发布观课报告。

 

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

经过暑期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我产生了以下的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

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

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

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

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

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

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

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

“假如你来教……”

“假如我来教……”

“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

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

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钟启泉先生认为: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

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

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

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

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

“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

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

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杜威曾经说:

“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

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

就是说:

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火烫伤”,并因此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

在杜威那里,经验意味着经历和建立联系。

有效议课以认识联系中理解教学,发现可能,改进教学。

首先,议课要认识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系。

议课不是简单地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把参与者背后的价值观念、教育假设通过询问置于前台作为讨论对象,在对话中建立教师“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的联系,认识其间的关系。

它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其次,是通过议课发现新的可能,探讨教学创新。

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

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

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议课时,“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的话语结构是为了探讨新的可能,而“假如我来教……”的意义则在于:

你拿出了你的“煮鸡蛋”,我再说说怎么“煎鸡蛋”……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可能性的空间里,行走在多种可能的道路上。

人生可能性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人生自由的增加;拓展和控制可能性的过程是提升人的自由能力的过程。

在教师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可能的教学选择以后,教师将享有更大的专业创造自由,并由此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

分工观课

2012年11月7日,我们在西郊实验学校用经过多次修改第二次教案的最后一稿上课,参与观课的老师有:

孟凡艳、张宁、魏健、张侠、庄绪贵、王要峰、李振伟、姜彦

杰、张俊芹、田洁、胡秀芬、张志才、张信军17位老师。

、徐业田老师说课: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64、65页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直与平行。

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教学设计是经过各位老师打磨的,其中凝聚了大家的智慧。

在此衷心向大家表示感谢!

徐业田老师说教学过程

、【观课分工】

在上课前,群组召开观课准备会,对分工观课进行了讨论,共同商定了本节课的三

个观课维度。

观察维度一: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张宁、张俊芹老师)观课内容: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二:

问题的解决(魏健、姜彦杰、张信军老师)观察内容:

1.课堂中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哪里?

2.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3.解决问题的小结性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4.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5.学生学案中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问题的解决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三:

由田洁、张志才、孟凡艳、胡秀芬、王要峰、张侠、庄绪贵、李振伟老师进行跟踪评课

老师们经过商讨,结合自己的观察维度制订了观课量表。

如下:

观察维度一: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

执教老师

徐业田

单位

西郊实验学校

执教课题

垂直与平行

观课者

张宁、张

俊芹

单位

西郊实验学校

观课维度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

观察中心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简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拓展应用体验价值

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观察维度二:

问题的解决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一一问题的解决

观察内容:

1.课堂中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哪里?

2.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3•解决问题的小结性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4•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5•学生学案中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课题:

垂直与平行

执教教师:

徐业田

观课教师:

魏健、姜彦杰、张信军

时间:

地点:

班级:

序号

问题内容

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解决方式

结论的得出

分工观课会议报告

撰写时间:

2011/12/2

撰写人:

王海平

观摩了赵海燕老师执教的《数学与生活》,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自的观

课报告。

下面,我们进行课后研讨及评课。

首先,请邱前军老师评课。

、邱前军老师评课

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

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整理信息,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拓展生活应用,体验数学价值;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见下表:

通过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内容的提升,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价值。

本环节开门见山,有古诗引入,以趣题激发孩子兴趣,设置悬念。

3.迁移拓展运用,体验数学价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用时6分钟

赵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延伸练习。

将解题策略多样性和解题经验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4.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用时4分钟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再顺势引领将本节课的算术方法和方程解法进行了必要升华和提升。

本环节教师针对孩子汇报,有总结,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张兴莉老师评课:

下面,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构建”这个观察点我谈三点看法:

1、情境引入为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新课伊始,赵老师首先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

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洞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境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虑到“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赵老师第一次出示的尝试题把原题中的数据改小了,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动机,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

2、情境引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fH./

步分

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环节中,赵老师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猜测,然后把猜的过程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假设列表的过程,教师没有生硬的灌输,也没有过份的强调,而是让学生的体验中自然形成。

通过对答案唯一性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把表格填完整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对题目进一步分析,为后面的假设法和方程法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后,接着赵老师又举例当知道有200个头,602条腿时,让学生猜测,鸡兔各有几只。

使学生体会到虽然猜测、列表尝试法,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但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列表的方法就会很繁琐、复杂,这时列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部分的教学:

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其他解决方法的研究。

揭示进一步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必要性。

在此环节中赵老师适时启发“除了列表法,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算法把问题给予解决,并汇报各自的解题思路。

教师的适时引导,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亲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延伸建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总结。

思想指导方法,思想的影响胜过方法的掌握,方法的迁移胜过方法的学习。

在巩固环节,赵老师设计一道练习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计20张,一共135元,问5元和10元的各几张?

”,让学生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来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促使了“鸡兔同笼”这一模型的进一步内化。

学数学用数学,赵老师这节课引领学生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

三、吕凤珍老师评课

首先,观察了学生在自主整理信息时选择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解题策略

画图法

列表法

假设法i

II方程法

人数

8

16

4

10

占全班

的百分比,

25%

1

50%

12.5%1

1

0%

1

表中数据可知:

新知探索期间,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了四种策略整理信息。

其中,采用画图法的占25%采用列表法的占50%采用假设法的占12.5%;没人采用方程法。

表中数据可知:

学生对前两种方法应用比较好,说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解题策略掌握较好,而用“假设法”的方是本节课重点探究学习的解题策略。

其次,我们对学生使用“假设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后测。

后测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用自己喜欢的策略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是先思考假设法的方法再解决问题;第三层次是先整理信息,再解决问题。

后测结果如下:

第一个问题见下表:

解题策略

算术法

方程法

人数(人)

28

4

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

87.5%

12.5%

表中数据可知:

学生使用“假设法”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87.5%,

用方程法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12.5%。

对比发现: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喜欢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这说明:

“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模型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较为清晰的表象。

第三个问题后测结果,见下表:

学生理解情况

理解

不理解

人数(人)

32

0

表中数据可知:

有32人参加测试,规范假设法的和用用方程法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100%。

测试结果说明:

多数学生能够将“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

四、张玉美老师评课:

通过观察记录、量化分析,我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一观察点谈观察后的几点想法:

自主学习

、.r、

独立思考

自主整理信息

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自主解决问题

f式

次数

5次

3次

1次

11次

3次

时间

6分10

3分16秒

3分12秒

8分25

4分40秒

热烈

V

认真

V

V

V

V

V

积极

V

V

V

V

自信

V

V

V

V

消极

从《学生学习方式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出:

本节课共有五种自主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时间为24分20秒,这说明: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占据了整节课时间的约61%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自主构建“鸡兔同笼”问题模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五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对这一环节充满兴趣,学生们理解和参与程度都较高,通过展示,发现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次自主学习中,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了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11

个同学向全班一一展示,汇报的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3.3%,并且一步步解释了算理,在交流质疑中对模型“鸡兔同笼”问题得以深化理解,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将假设法理解的扎扎实实,从而也对列表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自主学习的时间虽长短不同,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和策略自主整理信息,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诱发了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