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513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docx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

学号:

2010021031

 

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

 

院别:

文学院

学科:

文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贵州●铜仁

2014年5月

TongrenUnivers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贵州●铜仁

2014年5月

 

摘要Ι

ABSTRACTΠ

一、前言1

(一)苗族简介1

(一)松桃简介1

二、松桃苗族头饰的起源1

三、松桃苗族女子头饰分类3

(一)头帕4

(二)银簪5

(三)银凤冠5

(四)银褡披6

(五)银摇花7

(六)银耳环8

四、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文化内涵9

五、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美学价值10

六、结语11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浅析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之美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XXX

【摘要】苗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松桃苗族女子的服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汉服饰的特色,唯有头饰上松桃苗族女子依旧保存了苗族的完整特色。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主要由头帕、银簪、银凤冠、银摇花、银褡披和银耳环组成。

本文从松桃苗族的头饰的构造、材质、样式以及文化内涵着手展示了松桃这一支苗族的美,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也反映了苗族的民族变迁,更反映勤劳的苗族同胞精湛的银制工艺。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美和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松桃;苗族;苗帕;头银;形态美

OnthebeautySongtaoMiaowoman'sheaddress

Speciality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choolofLiterature

LONGYu-xi

Abstract:

Hmongisaconstantmigrationofpeoples,SongtaoMiaowomen'sclothinghasbeenlargelyintegratedinto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clothing,theonlywomanontheheaddressisstillpreservedSongtaoMiaoMiaofullfeatured.SongtaoMiaowomenheaddressmainlybyToupa,Yinzan,silvercoronet,shakingsilverflowers,silverpursePhi,andsilverearringcomponents.Fromthestructure,material,styleandculturalconnotationsSongtaoMiaoheaddressstartedthisoneshowsSongtaoMiaobeauty,women'sheaddressSongtaoMiaoMiaopeoplenotonlyreflectstheworshipofancestors,butalsoreflectstheMiaoethnicchangesmoreindustriousfellowHmongreflectexquisitesilvercraft.SongtaoMiaowomen'sheaddresstoshowtheworldtheuniquebeautyandrichconnotation.

Keywords:

Songtao;Miao;MiaoPa;headshape;beautyinform

一、前言

(一)苗族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将蚩尤尊崇为自己的先祖。

五千多年前,蚩尤带领着他的部落联盟“九黎”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代。

在逐鹿大战中,黄帝将蚩尤打败,“九黎”退出中原向长江中下游迁移。

这场战争作为一个起点,苗族先民开始一场几千年的民族大迁移。

这场迁徙的幅度大、距离远、时间长。

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乱和朝廷的追杀,苗族的迁徙方向由最初的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最后迁徙到贵州、云南等地的山区,有的甚至进入越南、泰国等,可以说苗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

如今,迁徙的征程已经结束,苗族有了自己的栖息地,中国的苗族人口有942.6万,散居于全国各地,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三个省份,苗族人民有着自己的语言、着装、风俗习惯。

(二)松桃简介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由铜仁市直接管辖。

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山脉地带,连接黔、湘、渝三省。

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众多,在苗族聚居地区中位于第四位,全县人口73万,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是40%。

据汉籍的记载,曾按服饰色彩将苗族分为红苗、花苗、白苗、青苗、黑苗五种,这种对纯苗族的划分,沿用至今。

《黔书》记载:

“红苗在铜仁府。

”[1]《百苗图疏证》中记载:

“红苗,在铜仁府属……<百苗图>中关于湘西支系苗族的记载仅此一条,……本支系苗族在贵州最大的聚居区为松桃直隶厅”[2]。

《中国苗族服饰》中:

“将全国苗族服饰划分湘西、黔东、川黔滇、海南等五个类型,型下又分为二十余式。

”[3]《百苗图》中画了100种苗族服饰,松桃苗族服饰属于湘西型,与其他苗族服饰不同,服饰具有自己的特点,展现了自身风格。

二、松桃苗族头饰的起源

苗族头饰是苗族图腾的一种象征,它是苗族人民佩戴在头部上装饰的总称。

对于苗族图腾的记载《中国苗族服饰研究》中写:

“苗族对图腾的崇拜……及其强烈,其崇拜的对象有龙、凤、蝴蝶、鱼、鸟等。

对图腾崇拜的这种精神文化习俗,也反映在苗族服饰文化上。

”[4]特别是在头饰上,对图腾的崇拜更加明显。

苗族女子头饰的种类多样、花样繁多、美观大方,在材料的运用上,除了头帕使用麻和丝之外,几乎每样头饰都是离不开银的。

苗族人对头饰是很讲究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会给她穿耳洞,戴耳环,制作一套头饰。

在苗族人民看来,头饰是非常重要的,女子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头发弄好,平常的日子会简单的裹上头帕,特殊的日子便会在头部戴上银饰。

可见,苗族人民很重视头饰。

苗族头饰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对头饰的注重来源悠久,早在上古时期,苗族先民就已经在追求头饰的雄壮大气,以此来彰显个人的独特和力量的强大。

《山海经·大南荒经》记载:

“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触人,人不能向”。

蚩尤头上的角饰是至今为止最早的苗族头饰的记录,这种头饰象征了力量的强大和人物的威武雄健。

传说蚩尤面如牛首,《苗族简史》里对苗族人对蚩尤的崇拜是这样写的:

“苗族人民较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祖先。

湘西、黔东北的苗族祭祀时,须杀猪供奉‘剖尤’,并传说‘剖尤’是远古时代一位骁勇善战的领袖。

‘剖’,按湘西苗族意思是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

”[5]于是苗族把对蚩尤的崇拜运用到头饰上,形成了最初的苗族头饰,至今为止,在贵州西北部等苗族地区角冠仍然盛行。

图1汉代石刻蚩尤

松桃苗族在迁徙的过程中,居住的环境是相当复杂的,与汉族、侗族、土家十几个民族杂居或毗邻,文化间的交往促使了头饰发生了变化。

李黔滨的《苗族头饰概说》写:

“北宋的妇女花冠,用漆纱及金银珠翠制成,冠上插数把长梳,簪以鲜花或假花。

北宋流行的花冠历时不久便日渐衰微。

但这一头饰却在清水流域得到苗族女性的青睐,流传至今。

而且还衍生出不同的造型。

”[6]松桃苗族女性的头饰的银凤冠、插摇花、银簪和银褡披便是经过民族文化的结合衍变而成的,在吸收的同时加入了苗族龙、凤、蝴蝶、鱼、鸟等图腾图案,并在造型上进行了改良。

“依据现存的考古资料。

冠巾的现象出现在商代,当时的巾帽比较简单,通常作帽箍式,其基本形制,同早期的束发器相同。

沿至周代,巾帽的形式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两边翻卷形等。

当时普通人著巾低而平,贵族阶层高而尖。

历史上,明代的巾帽种类最多。

当时,唐宋以来的旧式样依然保持,新的样式又应时推出。

自明代贵州建省后,苗族同其他民族的交流最是频繁,文化生活关系也日渐趋紧密。

明代盛行巾帽之风传入苗疆,及播及开来,‘蛮类既不巾'的头饰习俗开始改观。

”[7]但在头巾传入苗族后,苗族人民吸收了文化却又很快的脱离出来,在头帕的造型上添加了自己的苗族风格。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是松桃苗族女子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桃苗族服饰最早的记载见于《松桃厅志·校注本》记载:

“苗人服饰……靑布裹头,衣尚青短,仅蔽膝。

男著裤,女著群,群多至数匝,百褶翩跹,甚风。

不举盛饰时用斑丝,常服靑布。

近则壮妇女多用浅蓝,亦名‘月蓝’。

绾髻以簪,博可七八分,富者以银丝作假髻,两旁副以银笏,形仿雁翎,然冠于首。

平常堕耳之环,大几及肩。

”[8]在松桃苗族和满族的融合中,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裙装已经渐渐的变成了裤装。

《苗族简史》记载:

“苗族妇女改裙为裤,要以鄂西、川东、湖南城步,贵州天柱等地为最早;其次为湘西、黔东北一带;再次是贵州的一些局部地区。

湘西苗族妇女易裙为裤,始于清道光以后,普及于清末。

”[9]松桃苗族和湘西苗族是同一时期易裙为裤的,由此可见,松桃苗族女子的裤装也是始于道光以后的,而唯有头饰依旧保存最原始的风貌,体现了松桃这一支苗族最原始的形态。

可以说,松桃苗族女子的头饰是完整的保留了苗族的特点,头饰中反映了苗族的历史,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无限的崇拜和怀念,更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勇敢。

三、松桃苗族女子头饰分类

苗族女子头饰在整个服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套完整的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重量约两公斤,主要由头帕、银簪、银凤冠、银插花、银褡披和银耳环构成。

(一)头帕

头帕是松桃苗族人民生活中使用得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头饰,《苗族服饰:

符号与象征》记载:

“‘红苗’的头巾用自织的青格子或青条花布做成。

男女都包靑布头巾。

中年妇女尤喜黑色丝帕和青格子花布头巾。

包头时,额头衬以三指宽的发勒子,再以花格子布作里,丝帕作表,长的头帕约3丈,短的不下2丈,盘缠于首,别致而独特。

……花帕、丝帕层层相叠,包在头上犹如秋菊盛开。

这种头饰可代表东部方言西部次方言凤凰、花垣、保靖、吉首西部至黔东通天、松桃一代‘红苗’的情况。

”[10]

图2“红苗”头帕

松桃苗族头帕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使用的材料也比较容易得到,以青和靑白相间的自织的土布为主,把土布织成宽尺许的布条。

在松桃,苗族的男女老少都会戴头帕,缠戴方法上男女却略有不同。

女性缠戴头帕一般要缠里外两层,里面一层作底,打底的一层一般是黑白相间格子,然后再缠外层,外层布料上颜色和花色图案也较为简单,多为青色、黑色或者黑白相间、黑青相间的格子图案。

头帕的佩戴以高大为美,缠戴两层头帕需要一圈一圈层层加高的缠绕在头上,要缠布二三丈,高达四五十公分。

缠成大而高的倒钵形置于头部,中间则为空心状。

带头帕要露出额头,不能露出头发和挡住耳朵,头帕要包的周正,不歪不斜。

《松桃苗族》记载:

“女子特别重视裹缠头帕。

头帕亦分棉帕和丝帕两种。

包缠方式不同于男子:

先将头发绾髻,插上银簪,以花格帕作垫底缠好后,外层再缠主帕。

女性头帕以环缠为特征,层层叠叠,不断加高。

缠好后,层次分明,中间留空,可放手绢等物,髻上插银摇花,头帕外贴戴银凤冠和后褡披。

”[11]男性缠戴头帕只是简单旋转包成一圈或者造型对称缠绕头帕正前方扎成“人”字形。

女性的缠戴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戴头帕的方法,来源于一个传说,苗族先祖的男人们由于忙于开荒播种,整天忙得没有时间吃饭,苗族妇女就把在家已经做好的饭盛到碗里,然后再放到这种头帕中,用头顶着送饭给地里干活的男人们。

久而久之,这种用来盛放饭菜的包法就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这种用来盛放饭菜的做法已经很少见到,但是这种包法的储物功能依旧没有完全消失,在松桃的大街上,特别是在赶集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苗族阿婆把一些小物品放在头帕里面,如毛巾、针线、镜子等等。

此时,头帕依旧成为了她们便携环保的储物袋。

对属于湘西型服饰的松桃苗族来说,头帕不光是重要的饰品,也和《湘西苗族服饰简考》中写的一样:

“苗族喜爱头帕有其丰富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

苗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

”[12]在松桃苗族人民看来,头帕同样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银簪

银簪的图案以凤、鸟、花、鱼为主要的题材,银簪片较大,图案较小,一个银簪上有多种图案,银制成的各种银片由一根根细银丝连接在一片光滑的银片上。

在整个头饰中,只会用一个银簪,在包好头帕以后插在头发上,固定住发髻。

图3银簪

(三)银凤冠

在头饰中,银凤冠用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头部银饰。

同样,银凤冠扣挂在头帕的正前方位置,用一块光滑的银片作底,上面用银丝连接着各种形状的银图案,有凤凰、蝴蝶、鸟、花等,下面一层是都头冠形的银状物吊坠着菱形方格银片,菱形方格银片由环形圈吊坠着银喇叭,触碰到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花鸟也会随之摇动起来。

图4银凤冠

(四)银褡披

银褡披悬挂于头帕后脑位置,从头帕的顶部一直超过头帕的1/2处,顶部的做法的银凤冠中间部分的做法基本一样,只是较小,由两块组成,每块的大小相当于银凤冠中间部分的1/6,在光滑银片的的两侧,一侧是做出银钗头放到头帕里固定银褡披,另一侧则挂了十根左右的银链条,银链条中间有中国结状的小银片点缀,尾部是圆锥形银饰。

银褡披在走动起来的时候链条也会发出碰撞的“叮叮”声。

图5银褡披

(五)银摇花

银摇花又称“桐子花”,桐子树是苗族先民重要的农作物,苗族人把对食物的重视用于头饰之中,用银饰打造成桐子花佩戴在头上,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美感。

一套银插花有三支,银插花用簪子作底,以纤细的银丝缠绕成花枝,钗头部分由龙、凤、花、鱼、鸟等银片构成花团。

从花团中伸出桐子花花朵。

三支银插花中,一支有五朵花,另外两支各有三朵花,一般在佩戴的时候,会把五朵的银插花放在中间,三朵的放在两边。

走路的时候,花枝和钗头会随着步履移动而微微颤动,不停摇摆,琮琮作响,银花惟妙惟肖,故名银摇花。

苗族女子带上银摇花,桐子花花朵的颤动把女性的婀娜娇态衬托得淋淋尽致。

图5银摇花

(六)银耳环

松桃苗族女孩子一般在六岁左右就开始穿耳洞。

早期母亲会用较原始的方法:

用花椒粒捻揉耳垂使之麻木或者用冰雪覆盖耳垂使之失去知觉,然后用带线的缝衣针扎穿,所以女孩子在幼年就开始佩戴耳环。

因此,银耳环的款式众多,但耳环用银量较少,相比其他配饰来说比较不受经济条件制约。

其它的头饰都有一定的款式规格,耳环没有固定的范式,近年来耳环的制作受民族融合及流行影响,出现了较多纹样款式。

女子的耳环分为耳环和耳坠两种,耳环的环形有大有小,会在环形银面上凿刻出几何、动物纹样。

耳坠更是花样繁多,不光坠着龙、凤、蝴蝶、花、鱼等苗族人民喜爱的图案,还增加了多种动、植物以及菱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款式,并添加银穗子增加耳环的灵动性及美观性。

图6银耳环

四、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文化内涵

松桃苗族的风俗习惯具有独特性。

首先从穿着的服饰来看,颜色多尚青兰或灰白,男女都穿长衣满襟。

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

民间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的说法。

《松桃厅志》记载苗族的装束是:

“……青布裹头,衣尚青短,仅齐膝.男著裤、女著裙。

裙多至数匝百褶,翩跹甚风。

富者以银丝作假髻,副以银笏,形仿雁翎,然冠于首”,[5]从这一段记载来看,早在170年前,松桃苗民就已经使用青布苗帕和头银了。

苗族是一个钟情于银饰的民族,在苗族的服饰中这一点得到很好的体现。

苗族服饰对银饰的需求用量可以说的中华所有民族中最大的,头部和身体的着装的用银可达几公斤,由此可见,苗族人民对银子的偏爱。

苗族银饰最早的记载出自《苗族史诗》,里面记载:

“运送金银来打造撑天的柱子,用金银来铸造日月”,这种夸张的写法表现了苗族对金、银的态度,反映了苗族先民对金、银的重视。

这对苗族人民用白银来装饰自身是影响深远的,由于金的贵重,贫穷的苗族人民无法拥有大量的金,于是选择了相对廉价的银来装饰自己。

《苗族古歌》中记载说“白天没有太阳,晚上没有月亮,公牛都不打架,姑娘也不出嫁,种在田里的稻谷不生长,种在地里的菜也不生长……运来金子铸造太阳,运来银子铸造月亮,这样一来公牛才打架,姑娘才出嫁,种在田里和种在地里的庄稼才得以生长”。

[11]从这些歌词中,可以看出苗族认为太阳、月亮都是苗族祖先用金银打造好以后安装到天上的。

金银生长在河水比较多而且也是日出之处的东方。

因此在苗族看来,银饰代表了光明和幸福。

松桃苗民把银饰佩戴在身上,就是把光明和幸福的希望寄于银饰之中。

松桃苗族属于红苗,衣装色彩以红色为主,在当今这种色彩并不明显较为多样自由。

在银饰的制作上运用的图案多为龙凤。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龙图案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龙有特别的喜欢,特别的封建帝王。

松桃的苗族是将“龙”打造成小小的图案,焊接在服装或者头饰上,苗族人民对龙的喜爱不仅仅局限于对服饰的运用也在于生活中,在春节的时候松桃苗族会“舞龙灯”,在端午的时候松桃苗族会“划龙船”。

除了龙作为松桃苗族的图腾之外,还有蝴蝶也占有相当大的地位,蝴蝶在整个苗族来说都是非常有地位的。

苗族人民对蝴蝶有崇拜之情,蝴蝶寄托着苗族人民对苗族先祖的怀念,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希望苗族的子孙能像蝴蝶一样生命力旺盛,壮大苗族,所有苗族人称蝴蝶为“蝴蝶妈妈”在《苗族古歌》中记载:

“蝴蝶妈妈与水泡谈情说爱,后来生下十二个蛋,孵化出人类祖先姜央与雷公、老虎、水牛、大象、龙等动物”。

[12]因此,松桃苗族的头饰有蝴蝶的银片,表示了对蝴蝶的崇拜,也希望得到蝴蝶妈妈的庇佑。

苗族自古就是一个爱美的民族,而银饰则是苗家的最爱,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中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它质地坚硬、纯净无瑕,象征吉祥、光明、美丽、富有,涌动着苗民的智慧、坚韧的精神,潜藏着苗家繁复神秘的文化密码。

相传,苗族先祖蚩尤发明冶炼技术时,苗族银饰就应运而生。

后来蚩尤部落因战败而被迫迁徙,为不忘先祖和故地,他们在银饰上打造苗族的图腾印记佩戴在身上,便于联络部落、寻根祭祖。

比如,凤冠就是苗族母系社会的图腾印记,苗族把母亲比作凤凰,把凤图腾银饰戴在头上,以表达对母亲至高无上的尊敬。

银饰纹饰造型粗细、动静、虚实对比恰到好处,纹饰图案视觉冲击力强,因而各种银饰部件既可以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单件佩戴也显得个性十足。

松桃苗族并没能用文字来传承自己的文化,而是把文化刻写服饰在上面。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松桃这一支系苗族厚重的历史,承载了松桃苗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五、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美学价值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具有观赏性,头帕的每根条线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每一件银器,都是一件制作精致的工艺品,引人关注,不仅体现了银饰的美,也充分体现了辛勤的松桃苗族银匠们精湛的制银工艺,每张银片都是银匠们通过传统的工艺制造而成,制作的龙,威风凛凛,若在空中翱翔;制作的蝴蝶,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制造的草木虫鱼,充满生气。

每一件银器都具有收藏价值,都体现了松桃苗族银匠的高超手艺,银器图案纹样中折射出松桃苗族人民古朴的民风,一件件头饰银器,反映了松桃苗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结合衍生,形成了松桃苗族人民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给当代服饰文化增添了绚丽的一笔,有句话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当今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松桃苗族女子的头饰可以为当今的服装界增色不少,为美学界关于苗族分支品美学的领域充实了内容。

六、结语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的造型优美,是形式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松桃苗民充分利用银饰的优美特征,把最美好的一面用来制作成头饰佩戴在头上,将既实用又美观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为我们研究古代人民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见证,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历史遗物,还是精神、智慧和潜在的经济财富,我们不仅应该很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更应该去和保护利用。

与此同时,它又为学术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

松桃苗族女子头饰不光形态上是美丽的,更体现出的精神文化的顽强坚持,头饰独特的形态美、造型美、自然美,不仅向我们展示出松桃苗民的曲折历史.同时又体现了松桃苗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惊人的银饰造诣。

松桃苗族头饰文化在百年来的岁月里,不仅充实了松桃苗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李宗昉.黔记[M].北京市:

中华书局,1985

[2]刘峰.百苗图疏证[M].北京市:

民族出版社,2004

[3]民族文化宫.中国苗族服饰[M].北京市:

民族出版社,1985

[4]张永发.中国苗族服饰研究[C].北京市:

民族出版社,2004.

[5]《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6]李黔滨.苗族头饰概说——兼苗族头饰的成因[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7](清)徐鋐.松桃厅志[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8]杨鵾国.苗族服饰:

符号与象征[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9]俞潦.松桃苗族[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10]周成华.湘西苗族服饰简考[N].北京市:

光明日报,2005-9-14.

[11]马学良.苗族史诗[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12]潘定智,杨培德,张寒梅.苗族古歌[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致谢

写完这篇论文,也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四年的时光在弹指间就消逝无踪。

论文历时两个学期和一个寒假完成,一是大三下学期的美学课,在董刚老师的指导下对松桃苗族的女子头饰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二是在大四的寒假和最后一个学期,作为正式的毕业论文在杨雪老师的指导下对松桃苗族的女子头饰进行了探索和深究。

论文的完成要感谢董刚老师让我发掘出论文的切入点,更要感谢论文指导的杨雪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完善,大到论文的文化内涵,小到字词的错误用法都给予了帮助。

杨老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亲和力以及丰厚的文学积淀都让我由衷佩服。

在此,要向杨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我的所有任课老师,使我在大学四年当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以及让感受到了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再次,我要感谢1318的室友们,相处的四年时光让我无比的快乐,感谢中文系2010级文本

(一)班同学们,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有了难忘的大学生活。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在生活中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写论文时帮我找头饰实物。

我会加倍的努力学习和考工作,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在论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

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