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00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考点解读】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⑵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物质的要素。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一物质具体形态。

辨析: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⑵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3.什么是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事物在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指事物相对于一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

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

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

⑴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⑵规律具有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注意:

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⑴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⑵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1.(06政治江苏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06政治广东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7.(2004年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9.(07江苏政治)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1.(07广东大综合)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1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4.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5.2007年9月12日傍晚,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地区发生了8.4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16.(2006年上海文综)某化学工业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调整原有的产业布局,使得上游产业废料成为下游产业原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事例说明

①人是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的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③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只要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

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18.(07上海政治)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9.(文综全国卷Ⅱ)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1.北京新世纪饭店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每间客房排放的洗浴废水都集中在这里,经过微生物氧化、过滤、杀菌等一系列处理后,再返回到各个卫生间,用于冲马桶。

一年下来,能节约57亿多吨水。

新世纪饭店的再生水派上了大用场说明()

A.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B.人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D.决心、意志、干劲是人特有的精神状态

2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体现的哲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规律的惩罚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早在1600年前的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

近年来,我国运用人工繁殖法生产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昆虫,用来防治农作物的多种害虫,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表明()

A.人能够发行某些有害的规律

B.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而且能够利用规律,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人能够创造害虫与其天敌昆虫的联系

D.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或者改造、消灭仍然起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