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5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docx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27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仔细分析各选项的具体叙述,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刺激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感受器和效应器二者不一定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而不会反向传递

D

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和脑

答案:

A

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但不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完成兴奋的传递。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答案:

D

3.

下列关于反射弧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受刺激的部位膜外先变为正电位,接着又恢复负电位,形成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决定于神经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的部位

D.经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特定情况下也能直接激活肌肉和腺体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受到刺激时,电位反转,变为外负内正,故A错误。

答案:

A

4.

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予适宜刺激。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解析:

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故刺激b处,c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刺激b处,虽然肌肉能收缩,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答案:

D

5.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析:

题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

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此过程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

Ⅰ为传入神经,阻断Ⅰ处,则反射弧不完整,再敲击Ⅱ处,兴奋不能传入,小腿不会抬起。

Ⅲ为传出神经,刺激Ⅲ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Ⅰ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错误。

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项正确。

答案:

C

6.(2014·安徽名校第五次联考)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

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K+内流形成的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项错误;当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降低,会影响Na+内流的数量,导致动作电位变小,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绝缘性和不衰减性,C项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

B

7.(2014·济南练习)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到达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答案:

C

8.(2014·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

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Ⅱ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Ⅱ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C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正确。

答案:

A

9.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

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

(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

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

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解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

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答案:

B

10.

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

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解析:

该实验进行时不能将标本置于等渗的KCl溶液中。

直接刺激⑤,中肌肉和左肌肉都将收缩。

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相等。

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正变负。

答案:

B

11.(2014·北京东城二模)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的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解析:

神经元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仍有离子进出细胞,但此时离子的移动对膜电位的维持并不产生影响;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对突触后膜产生刺激,导致C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故膜外电位不能由正变负;若某种毒素阻止甘氨酸的释放,则突触后膜不能受到正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为持续兴奋,即肌肉痉挛。

答案:

D

12.科学家发现shake突变纯合子果蝇对二乙酯乙醚极其敏感,二乙酯乙醚能引起纯合子果蝇神经冲动传导异常而发生惊厥。

如图是shake突变纯合子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某神经纤维在A时刻受到刺激而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曲线。

参照该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果蝇因Na+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变成负

B.BC段表明突变纯合子比野生型果蝇恢复初始状态慢

C.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果蝇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相等

D.突变纯合子出现上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其神经纤维膜上与K+、Na+运输有关的蛋白质受到了二乙酯乙醚的作用

解析: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外Na+内流,膜内电位由负变成正;BC段所示,突变纯合子恢复静息电位所花的时间大于野生型果蝇;A点前和C点后两条曲线重合,即静息时电位差相等,神经冲动的传导与K+和Na+的运输有关,突变纯合子的通道蛋白可能受到二乙酯乙醚的作用而引起神经冲动传导异常。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

(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

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

(2)上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填①~⑦编号)。

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

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_。

解析:

(1)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从而导致钠离子内流,KCl溶液和等渗葡萄糖溶液中没有钠离子,因而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2)根据图示,肌肉受到刺激,可将电信号首先传给④、⑤,通过突触后可传给⑥(根据递质的释放方向,不可能传给⑦),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大脑感觉到刺激,电信号应上传,即先经过③、②,经过突触后传给①。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做抗原而进行攻击。

图中免疫细胞C2可以产生抗体,因此其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

答案:

(1)A'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2)④⑤⑥'③②① (3)抗原'浆细胞(效应B细胞)

14.(15分)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处受刺激后,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

(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解析:

(1)a处受刺激后,a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正电位。

(2)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兴奋可以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传递;刺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感受器(即皮肤细胞A)、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并没有参与该过程,故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4)a处受到刺激后,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而b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故a、b之间会产生b→a的电流。

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兴奋传至a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

(1)正 

(2)能 不属于

(3)突触 (4)b→a 相反

15.(15分)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

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

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

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的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肌肉)。

(2)若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

(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

(2)②1 1 2(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