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279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x

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4月8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

总目标课概括为: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了解和鉴赏阅读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文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其中核心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健康个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

 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

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

具体的指标是:

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三、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实施阅读教学,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言语智慧,是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

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学习语、感悟情味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想,这些能力是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进行落实的。

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也是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从我们学生可能接受和到达程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对各个领域的级次目标进行称谓和界说。

摆正阅读教学的位置,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作业:

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4月22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词句篇章的教学

词句教学主要强调了“理解”与“积累和运用”两个方面的要求。

“理解”的要求主要是: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健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积累和运用”的要求是:

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乐于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在篇章教学方面,《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要求,只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整体,注意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言语,引导学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评优美的句式,剖析能读到的表现手法,领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

二、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可以分为朗读、默读和诵读,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这些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1、阅读感受能力2、阅读理解能力3、阅读欣赏能力4、阅读评价能力

5、探究性阅读能力6、创造性阅读能力

四、人文教育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应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有机渗透于词句篇章及阅读技能的教学中。

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让阅读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

词句篇章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1、凸显目标的学科性2、体现目标的三维性3、把握目标的法制性4、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方法选用的策略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师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情景,选择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

1、灵活处理语文教材

2、合理创设教学情景

(1)、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2)、创设活动情景,落实重点教学目标。

(3)、创设想象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创设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机智驾驭语文课堂

1、认真充分地备课,预设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注意调控语文课堂。

3、从容应对,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四、优化学生课堂活动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用学生个体的言语实践来取代教师的讲,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表达来取代教师的见解;在教学操作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涵泳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形成语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设计有意义的课堂实践活动,二是主要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三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作业:

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数学》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5月9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2001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

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2012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二)四个特点

1、从不成熟到成熟,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

2、从不断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力求形成自己特色。

3、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4、从算术到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范围都有较大的拓展。

(三)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与内容结构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差异点之一:

一般地,《教学大纲》只关心“教什么”(告知教学的内容)、“教到什么程度”。

与此相对应,《教学大纲》的考核关注“是否教了”、“教得是否到位、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程度”。

差异点之二:

《教学大纲》:

教育是传授知识;《课程标准》: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内容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差异点之三:

《教学大纲》:

双基、两种能力、个性品质;《课程标准》:

四基、四能、两种思维、多个核心词。

 

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数学》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5月24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二)新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图解

第一部分 前言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念

(一)总目标

 

(二)设计思路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有两层含义。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数学是一门“科学”,这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都是源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了宏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

其次,数学已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现代数学大致包括纯粹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及运筹学等几大分支。

数学理论体系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确定性。

最后,数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层含义: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数学尽管经确定的完全现实的材料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考察对象时完全舍弃其具体内容和质的特点,只取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二是研究在数学内部以已形成的数学的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定义出来的更为抽象的关系和形式,即“抽象基础上的再抽象”。

2、关于数学课程

(1)数学课程的内涵

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规定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

①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一方面表明数学课程对培养公民素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表明数学课程对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性。

②普及性:

《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学生、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数学课程当然具有普及性。

数学课程的普及性在于,“数学课程的对象要面向所有适龄学生、少年,使得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③发展性:

是指数学课程本身的发展。

数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必将间接或直接带来数学课程的变化和发展。

“课标”2011版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

原课标“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哪两层含义?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9月13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怎样培养习惯,自觉阅读

1、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2、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

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

如:

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

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

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

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

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

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4、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

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

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

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作业:

怎样培养习惯,自觉阅读?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9月28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三、教给方法,学会阅读

1、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是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独立阅读的主要方式。

它的特点是不出声,省去发音器官的活动;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局限,在时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方便,范围极广,平时不论是看书、看报,看其它文字材料,主要是默读。

我们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之前,先要让学生明确其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理解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速度等等。

不同的年级学生,默读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打好三个基础。

默读训练首先必须打好独立查字典和使用字典的基础,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扫清默读过程中的障碍。

其次,要全面打好朗读基础。

因为默读是在朗读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默读就无从着手,就年级说,低年级朗读多些,中高年级默读逐渐增多,朗读相对减少。

就文体来说,文艺作品朗读应多些,常识性文章默读要多些,就配合次序说,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先默读后朗读,不仅要从技能技巧上打基础,更要注意从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上打基础。

再就是要打好思维能力的基础,默读的既要能通过语言文字抓住思想内容,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边读边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要有全面的了解,是要重点深入,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必须同掌握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紧密联系。

2、诵读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

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

其次,可以声传情,指导感情朗读,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课件背景音乐《送战友》,以及范读中“孤帆”“尽”“唯见”等字词的语调变化使学生一下就融入到课文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透彻。

  

3、精读

精读的基本要求是:

探究词句,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略读与浏览

只求通览全篇,概览大意,汲取其精华,获得其旨趣。

作业:

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数学》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13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总目标(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何理解?

获得“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水平

增强能力(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水平

培养科学态度(价值、兴趣、信心、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是三维目标的具体表述。

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

这个三维目标表现在数学课程之中细化为四个方面,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课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1)如何理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①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如何理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数学思考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思考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①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

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统计与概率领域)

③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合与实践领域)

④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作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思考目标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新场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数学》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25日

辅导教师:

官顺

参培教师:

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空间观念

(1)内涵:

通过叙述和倾听在逻辑上对图形关系进行分析与操作,进行产生符号原形的直观想象,导致一些有规律的内容出现。

这就是空间观念。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②想象出物体的访问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③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④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①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实物和几何图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②加强实验操作,获得直观感知。

让小学生参与操作,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③关注儿童几何思维的发展。

范·希尔奖学生的几何思维的发展水平分为五个层次:

直观化、描述和分析、抽象和关联、形式推理、严密性和元数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观察、实验、测量、折叠、画图等思维实践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通过操作、观察、实验、演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④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

使凭空想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动起来。

让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抽象数学对象及其关系的变化,在动态中获取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效果。

4、几何直观这是新课标中新增的核心概念。

(1)内涵:

主要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2)价值:

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3)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①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作图的习惯。

以“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实现几何直观思维的提升。

②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几何直观。

③学会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数学;

④重视、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理解、感悟能力。

5、数据分析观念

(1)意义与内涵: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分析观念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③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2)价值: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学习统计与概率独特的思维方法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①明确数据分析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数据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②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

统计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所关心的问题寻求好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到必要的信息去解释实际背景。

③关注“数据分析观念”的实际背景。

数据分析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