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088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 日在东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东城区区长 陈 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2年工作回顾

   2002年,是新世纪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全面启动,为东城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

一年来,我们在区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市的总体部署,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全力推进“二三六三”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区人代会批准的各项任务和迎接

十六大的各项工作,东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果。

   一、东城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实施总部战略、环境战略和精品战略三大举措,东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按照调整后体制,财政收入实现27.2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7.7%;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全年新增“两业”企业677户,计算机应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房地产管理及经纪与代理行业增势明显,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企业改造扎实推进,区属商业企业连锁合作取得进展,吴裕泰、稻香村、永安堂三家老字号企业完成改造提升。

   经济功能区建设全面加快。

继续推进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建设。

国际著名商业街研讨会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王府井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府井升级战略正式启动,硬件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综合管理水平继续提高。

百货大楼北厦即将竣工,全套引进德国设备的大型机械式停车楼建成投入使用,会展经济成为新亮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王府井”光纤网络和电子触摸屏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王府井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模式。

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全年零售额占全区的三分之一。

   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快速启动。

初步完成了经济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商务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公建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电信、中铁物流公司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大型企业总部相继落户,展现了交通商务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东直门交通枢纽已开工,城市铁路东直门站将于1月底竣工通车。

   雍和宫传统文化旅游区规划基本完成。

根据旅游资源分布及特色,确定了以五大旅游街区和五条特色街为主要内容的格局,旅游资源整合逐步展开,地坛周边环境整治基本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组建了北京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为探索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体制奠定了基础。

区属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商业企业改制方案基本确定,集体经济、校办、工业与建筑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开发企业改革重组工作正在实施,完成改制企业的经营水平有所提高。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稳步推进,住宅发展中心模式日趋成熟。

以政事企分开为重点,国土房管局改革基本完成,组建了区房地经营管理中心。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2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6亿美元。

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际入资占总额的80.6%。

投资促进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金宝街国际影城等签约项目进展顺利。

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益康华贝公司顺利完成海外合资建厂。

   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方位营造良好经济环境,继续推进政府职能向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方向转变。

以假日经济和特色街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营造良好商势,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假维权工作,建立了统一的集贸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信誉服务体系。

继续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网式”办公,初步建立企业对政府部门评议制度,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区荣获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地税局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单位。

   二、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2002年是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一年。

全年实现开复工面积58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9万平方米;建筑业实现开复工面积54.7万平方米,完成产值7.5亿元,实现利税2800万元。

   以皇城保护为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取得重要成果。

经过半年艰苦努力,高标准建成了菖蒲河公园,恢复了封盖40余年的外金水河,新建绿地2.8公顷,建起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群,将一片危房区建成精品园林,成为保护皇城、恢复水系、美化环境的新亮点,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进行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按照积极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推进南池子修缮改建试点工程,拆迁居民1060户,按照北京传统风貌修建的住宅已基本实现结构封顶;普度寺文物修缮全面完成,建成了开放式的社区公园。

   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显著。

全年投资达到13.5亿元,改造新增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全面整治地坛周边环境,建成园外园绿色生态精品园林,自1751年坛墙修缮之后,251年来第一次对坛墙进行大规模修复,彻底解决了这一“都市里的村庄”,并探索了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进行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水利用取得成功经验,民安小区中水处理系统为近50万平方米住宅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奠定了基础,并利用中水对南馆公园进行改造,建成全市第一座科技环保型水景公园。

交东、东四危改小区也采用了中水处理系统。

结合朝内南小街市政工程,建成了汇集百种植物的花街,形成乔灌花草立体绿化效果,成为青少年“绿色实践基地”。

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城段、海运仓危改小区环境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都达到较高水平。

   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完成市政道路建设6.7公里,创历史最好水平。

50年代初开始规划的小街拓宽工程启动实施,仅用半年时间即竣工通车,成为中心城区重要交通干道;交道口至东直门市政道路改造全面实现,标志着我区东西向主要道路改造基本完成。

“金十字”市政交通干线的完成,不仅极大增强了我区道路通行能力,而且为沿线地区危改提供了保障。

金宝街东段拆迁已经完成,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路网加密工程有效推进,拓宽改造道路6.48公里;停车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新增停车位1万多个,为提高静态交通组织水平创造了条件。

按照全市部署,基本完成了地铁五号线东城段的拆迁任务。

   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

“房改加危改”模式日趋完善,朝内、建内、什锦花园危改相继平稳启动,全年共拆迁居民13000户,两年累计拆迁达到36000户,我区危改任务已完成过半。

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海运仓、交东等四片危改小区建设,施工速度、工程质量、环境设计均达到较高水平。

海运仓危改小区提前一个月开始回迁,1680户居民按期回迁,交东危改小区13个栋号已竣工验收,具备了提前回迁条件。

芍药居4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前期准备工作,303号楼正式开工建设。

   城市管理取得较好成绩。

以市容环境、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和集贸市场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继续狠抓城市环境整治,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1万平方米,撤除青年湖、工人体育馆早市,实现全区无露天市场,主要大街基本达到无暴露垃圾,治理非法户外广告、牌匾和小广告等痼疾顽症取得初步成果,继续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圆满完成控制大气污染各阶段工作,加大治理颗粒物污染力度,改造燃煤锅炉147台,东四平房区燃煤改造开始启动。

供暖、防汛、节水等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胡家园、清水苑、和平里3-6区被评为全市首批金牌小区。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推动市民教育向纵深发展,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千万市民齐参与,共建美好新家园"、创建文明行业和规范化达标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建设达到新水平。

十六大期间开展的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和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荣获全市优秀组织奖。

结合首都军(警)民共建2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再次获得北京市双拥模范区称号。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东城教育现代化战略思路。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区承办了全国基础道德教育研讨会和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国介绍了经验,我区学生在参加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继续加快教育资源调整和现代化学校建设,全年撤并中小学7所,涉及14所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万余人,二中示范校一期工程、六十五中、府学小学二期、回民小学等工程顺利完成,一七一中学综合教学楼和新史家小学开工建设。

依法实现教育经费稳步增长,保证了各级各类校均衡发展。

社区学院正式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居全市领先地位。

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取得良好成效。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完成了校长的新老交替,教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果,涌现出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为东城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我区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

第十一届市运会上,我区以174枚金牌的绝对优势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第一;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夺得8枚金牌,占北京籍选手获金牌总数的40%。

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三级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10个街道全部建立体育工作委员会,5个街道进入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行列。

地坛体育场改造完成,正式组建了地坛体育中心。

   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初步效果。

“数字东城”建设稳步推进,公用信息平台、宽带网铺设、中心机房建设等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市政府专网东城分节点开通,“数字东城”网站的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功能更为突出。

完成了“东城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市级科技项目,公安分局、卫生局、劳动保障局等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普工作深入开展。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重大工程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以迎接十六大为主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艺术节、夏日文化广场等传统活动以及商业、时尚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跃。

以治理网吧为重点,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文物保护与挖掘利用力度加大,全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文物修缮,超过“九五”期间投入总和的50%。

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卫生服务网络。

初步形成以隆福医院为龙头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结核病防治所和朝阳门医院改造完成,区妇幼保健院翻扩建工程正式立项,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计划生育、档案、老龄、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扶残助残工作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按计划完成,我区被确定为全国老龄工作试点区。

   四、社区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取得新进展

   继续按照“五个注重”思路推进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果。

编制了社区建设整体规划,社区规模调整基本完成,清水苑、皇北、安贞苑等31个重点社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海运仓现代化社区建设全面启动。

切实推进社区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政府扶持、多渠道投入的筹资机制,全年筹资达1亿多元。

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海运仓30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77%的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达到规定标准。

扎实开展“四进社区”活动,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服务均取得新发展,96个社区完成为老服务“星光计划”。

成功举办了王府井国际社区建设研讨会,我区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和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和平里街道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一批实事。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安排12853人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67.6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7820个。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发展,扩面征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42.2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证。

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援助工作,特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和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全面落实。

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拨专款解决低保、优抚及特困人员的生活困难。

切实抓好为群众拟办的20件实事,根据群众需要调整完善了全区菜市场建设规划,交道口、清水苑等菜市场建成开业,49个菜市场改造完成,便民早餐工程全面落实,开展放心食品工程取得初步效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575元,比上年增长12%,高于“十五”计划目标6个百分点。

   五、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东城稳定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认真落实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做好副区长首次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和政府组成人员述职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政协联系,大力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意见,依法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涉台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我区

获全国侨务信访先进单位。

674件全国和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复,人大、政协办公楼正抓紧

建设。

   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为核心,全面落实依法治区方针。

继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试行了巡查制,为实现执法监督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54项行政审批项目在第二批清理中被取消。

“四五”普法、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市场和法律援助工作健康发展,司法局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政权建设扎实推进,街道办事处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九道湾社区居委会直选产生强烈反响,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了全区安全稳定。

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系列专项行动,打击和防范各类刑事犯罪,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和教育转化工作收到显著成效。

刑事案件发案率比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破获本区年内各类刑事案件1300余起,破案率比上年上升8.8个百分点;查破法轮功案件20余起。

特别是十六大期间,在全体公安干警、万名治保积极分子和全区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东城区的绝对安全。

认真落实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179件,按期结办率达99%,保持了市级集体访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工伤事故和非正常死亡人数大大低于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各位代表,2002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是充分展示皇城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一东城形象的一年。

特别值得载入东城史册的是,10月4日,江泽民同志到菖蒲河公园进行长达两小时的视察,并与我区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游园,这对我们是极大鼓舞,也使东城人民倍感自豪。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驻区各单位、各部队的艰苦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东城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2年,全区工作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始终把握了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抓机遇、求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

我们抓住入世的机遇,通过成功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展示了东城区全面开放的新形象;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抓住全市加快发展的机遇,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城市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东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抢抓机遇,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与时俱进,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思路。

在经营城市方面,完善了以高标准的科学规划为龙头,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城市要素优化整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方面,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动力,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风貌有效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思路更加清晰。

去年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再一次证明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心齐气顺,拼搏进取,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去年,通过深入开展“增三力、促发展、争先创优”等一系列活动,全区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进一步形成了以区委为核心的团结和谐工作氛围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区人大、政协、民主党派、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对政府工作开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政府系统各条战线配合默契,争创一流,整体运转效率和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

   四是深入调研,脚踏实地,进一步树立扎实、务实、朴实作风。

切实加强深层次问题研究,完成了王府井升级战略、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发展规划、雍和宫传统文化旅游区规划、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研究、城市现代化思考与实践等重大调研课题,为实现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针对全年繁重的工作任务,将31个政府工作会议合并召开,抢出了宝贵的工作

时间。

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扎实推动各项工作。

以关口前移和落实“三重一大”有关规定为重点,完善了重点工程全过程审计,实行了危改拆迁“六公开”制度,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水平继续提高。

   各位代表,在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全区经济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加强,营造良好经济环境任务仍很艰巨;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五年基本完成现有危房改造的压力还很大;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对一些痼疾顽症的治理还需继续努力;人民生活还有诸多不便,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困难问题,需要在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同时着力解决好。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03年工作安排

   2003年,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全面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北京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

做好全年工作,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是本届政府的重要职责。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加快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必然会出现一个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发展局面,为我们实现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首都北京面临的机遇更是十分难得。

“新北京、新奥运”的推进和“举办一届最出色奥运会”的目标,是我们发展最好的动力,是最好的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机遇。

首都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拓展了东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二三六三”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全区人民对东城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十六大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强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要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就必须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的全面实施,势必形成全市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同时,我们自身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难点,人才和资金问题仍是制约东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快速发展还要做大量艰苦而繁重的工作。

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新的发展形势,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和加倍努力的工作,不断开创东城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0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继续坚持“二三六三”发展战略,全面加快东城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力争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把东城区建设成为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强烈的现代化气息、美丽的城市形象、舒适欢乐的人文感受的现代化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新的一年,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统领全年工作的主线,围绕主题,抓住灵魂,把握精髓,狠抓落实。

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经济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东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两业,建设三区,实施三大举措,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安排是: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3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

   切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东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政策扶持与引导,大力实施总部战略,重点发展符合东城特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电信和其它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服务、房地产、计算机服务等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

二是继续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扶持传统企业特别是老字号企业运用高新技术、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进行改造。

三是结合资源调整和企业重组,以塑造品牌为核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实。

继续引导文化产业集团和稻香村食品集团快速发展,为上市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旅游、教育、体育、卫生等新兴产业,创造条件组建产业集团,壮大东城经济实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营造区域经济环境的各项政策,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网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综合经济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税源建设,确保财政收支的积极平衡。

地税大厦和政府服务经济大厅要开工建设。

五是按照公平竞争、市场准入原则,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完善东城经济所有制结构。

全面加快三个经济功能区和特色街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建设。

积极实施王府井升级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有项目启动建设。

完成并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划,抓好“数字王府井”建设,建立商业运营监测体系,编制“王府井指数”,强化对首都商业的牵引和辐射作用。

努力提高会展经济、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王府井的品牌效应,拓展王府井的经营领域。

积极参与“中法文化年”活动,认真组织“王府井文化周”,努力塑造国际品牌。

二是全力抓好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商务区规划,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东二环西侧经济项目开工,加快东直门交通枢纽及东华广场建设,开拓东城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

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