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0079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钱塘江资料文档.docx

钱塘江资料文档

钱塘江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

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江,英文作Ch'ien-t'angChiang或QiantangRiver,自源头始,全称,又名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之一,浙江省最大河流,杭州着名旅游景点(特别注意:

今人误以为钱塘江即浙江,其实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称钱塘江)。

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闸口以下注入。

上游发源于浙江省莲花尖,汇后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有(婺港)、新安江、桐溪、等。

干流各段随地异名.干流自区以上称常山港,衢江区至兰溪间称衢江(江),兰溪至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

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

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吸引大批游人。

达米。

钱塘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4亿m3,含沙量甚少,平均每平方米为5‰。

在和上已建成大型水库和水电站。

杭州至间可通航150吨级轮船。

  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着名的钱塘江大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宽米,高71米。

由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60万美元(当年价格)。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

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

主要支流有、、新安江、、浦阳江、曹娥江等。

乌溪江

  源出福建省东部山区。

东流经浙江省县西北部,于樟潭镇入衢江。

径流全长150km,流域面积2590km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

自然落差802m。

水能理沦蕴藏量18.38万kW。

河道发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新安江

  源出安徽省西南麓。

西南流经歙县、二县,在黄山市临溪镇汇合率水之后始名新安江。

曲折东南流折向东流。

经安徽省南部边界.浙江省淳安等县境,穿行,经建德市城西南,在梅城镇东汇合兰江水系后,东流称富春江。

干流全长261km,流域面积11772km2。

安徽省境多年平均流量166m3/s。

总自然落差1240m。

水能理论蕴藏量55.2万kW。

主要支流有寿昌江、东源江、丰乐河、武强溪、昌溪、休宁河等。

新安江属山溪性常年河,含沙量少,清澈见底。

未建前,河床比降大,沿江多峡谷险滩。

电站建成后,紫金滩以下形成一个面积为580km2的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

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后,富春江水库回水已达洋溪。

梅城水位稳定在22-23,5m之间。

紫金滩以下的急流已消失,50t货轮和200客位客轮自梅城可达白沙。

洪水受新安江水电站调蓄控制,最大流量为13200m3/s。

浦阳江

  源出自大园湾,流经渚暨市城绍兴市北,在杭州市萧山区附近注入钱塘江。

全长50km。

流域面积3431km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

上游河宽22—75m,下游河宽80~120m。

主要支流有大陈江、开化江、枫桥江等。

上游建有安华、青山、石壁等中小水库1037座。

总库容3.1亿m3;中游建有高湖分洪闸;下游截弯取直,开挖新河,灌溉面积23万亩。

婺江

  又名金华江,又溪。

上源由、流至金华市汇合而成。

干流沿金华市与边界(界河)东北流、至西北郊人兰江。

于流全长33kin。

河源起全长179km,流域面积6551km2,多年平均流量153.4m3/s。

年径流量53亿m3。

自然落差458m,水能理论蕴藏量2.37万kW。

可能开发装机容量3.75万kW。

分水江

  正源为天目溪,源出安徽省荆州附近山区,东流穿经峡谷入浙江省临安县境。

主河道折向南流称旦溪。

南汇颊口溪,过昌化镇称天日溪。

至桐庐县境始名分水江。

南流汇入富春江,全长174km,其中安徽省境长11.6km,总流域面积3430km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3亿m3。

自然落差1142m。

水能理论蕴藏量)0.07万kW。

流域已建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0.75万kW。

主要支流有八都溪、十一都溪等。

曹娥江

  源出东部天台山脉大盘山东南麓,经西北至嵊县,接纳左右岸支流又经县至绍兴市东入杭州湾。

全长192km,流域面积5922km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3亿m3。

自然落差515m。

水能理论蕴藏量19.6万kW。

流域多山,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新昌江、长乐江、小舜江、黄泽江等。

  钱塘江流域邻近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温度17C,天

气干燥;夏季多东南风,气温高,光照强,空气湿润;春秋两季气旋活动频繁,冷暖变化大。

春季及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际多台风,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主要山脉走向基本正交,山脉起着阻滞北方寒流和台风的作用。

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其中4—6月多雨,占50%,易发洪、涝灾害;7~9月占20%,旱灾频繁。

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

如富春江芦茨埠站(控制面积31700km2)实测丰枯年径流之比为5:

1。

治理开发

  钱塘江海塘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古建筑。

据推测,8世纪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筑有土质海塘御潮.10世纪初,杭州附近筑扞海塘,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进一步发展为鱼鳞大石塘,沿用至今。

钱塘江整治始于1X世纪。

1747年曾在河口赭山和河庄山之间开挖中小门,试图以此为中泓,稳定河势于两山之间,但不久复淤。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治理钱塘江水旱灾害,并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先后修筑江堤319KM,海塘403KM,建成库容大于1000万m3的大中型水库42座,总库容285亿立方米。

建成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镇、黄坛口、枫树岭、青山殿等大、中型水电站以及小型水电站1000多座,总装机130多万千瓦时。

现有水利设施在—般干旱年份可灌溉农田41万平方千米。

修筑的江堤海塘已能抵御10一20年一遇洪水位和10级台风暴潮。

在河口区通过修建/顷堤,抛筑丁坝群结合围垦稳定河势。

30多年来共计围涂100万亩。

盐官以上河宽已固定在1~2.5km之间,河势已趋稳定,闸口至仓前段河底刷深1—1.5m,可候潮行驶100—200t级船舶。

此外,在杭州建成了可通300t级船舶的三堡船闸,沟通了钱塘江与的航运。

旅游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开辟了新安江一富春江风景游览区。

根据钱塘江自然条件、水能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干支流的开发均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给水、渔业效益。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力389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262.84万kW(包括安徽境内47.74万kW)。

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200.14万kW,年发电量60.38亿kW·h。

已建成的水电站(其中安徽境内1座),装机容量146.51引万kW,年发电量43.38亿kW·h,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湖南镇、峡口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0.17万kW,年发电量亿kW·h,均占82%、

  未开发的水电站大部分集中在高山区的支流上,这些水电站库容小,能量指标低,装机容量均小于5万kW今后钱塘江的开发,干流应建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在一级支流上选择一批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开发条件优越的水力枢纽;研究已建水电站如新安江等的扩建、安装抽水蓄能机组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充分发挥已建水电站的作用。

  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

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省西部开化县境内的莲花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

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

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正好是反“之”上的一

点,故称之江。

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盐官,仅为公里。

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

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

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

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东汉初年,王充最早论述了钱塘江涌潮形成的天文和地形条件。

为了抵御涌潮的侵袭,唐代以来,陆续修建了海塘工程,工程规模宏大。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河口区的水文泥沙,河槽演变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大规模围垦工程对涌潮河段的演变产生了显着影响。

  约6000年前,冰后期海侵,钱塘江河口成为沉溺谷,其后海面下降,经不断沉积,北岸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岸线在金山—王盘山—澉浦一线。

近2000年来,杭州湾南涨北坍,变化剧烈,南岸由绍兴、上虞、浒山一线外伸,乍浦、金山岸外大片陆地坍失,王盘山沦入湾中。

由于潮水势力远比河水大,泥沙被带入乍浦与闻家堰间堆积成长130公里,滩顶高出基线10米,体积达425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坎。

主体物质为均匀的粉沙。

  钱塘江径流变幅大,挟沙少。

来水和来沙季节性变化均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仅为全年的%。

多年平均流量1468米3/秒,芦茨埠站实测最大流量29000米3/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米3/秒。

全流域年径流总量463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米3,年输沙量703万吨。

潮汐为半日潮。

由于杭州湾宽度自口外向口内急剧收缩,潮差沿程递增。

湾口南岸镇海的平均潮差为米,湾顶澉浦平均潮差为米,最大潮差米。

进出澉浦断面的平均流量为14万米3/秒,远较流域来水为大。

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芦潮港比镇海大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剧缩狭抬高,潮波变形剧烈,在尖山附近产生举世闻名的钱江涌潮。

涌潮在盐官(过去称海宁)一带最高,潮头通常为1~2米,实测最高达3米,潮波传播速度8~10米/秒。

涌潮破坏力很强。

曾实测到涌潮压力达7吨/米2,安放在丁坝头重达25吨的混凝土块体有时也被冲走。

尖山、盐官一带最大垂线平均流速高达4~5米/秒。

盐官以上河段,涨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约大一倍。

潮流中挟带的泥沙量随流速大小发生变化。

尖山、盐官一带含沙量最大,实测最大含沙量高达51千克/米3,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为3~4千克/米3,平均每潮进出的沙量约为1000万吨。

长江冲淡水对杭州湾水体含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

金山以东水域,盐度横向分布南高北低。

由于潮流强,钱唐江河口的盐淡水混合属垂向均匀混合型,盐水入侵界随钱塘江径流大小而上下移动,枯季盐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响杭州市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宽又浅,低潮水深1~3米,潮间带十分宽广。

在强劲的、流路分岐的涨落潮流作用下,随着径流与潮流对比势力的消长,河床变形剧烈。

在径流弱,潮水强的秋季,主槽顺着涨潮流顶冲的方向摆动,在径流多的季节,主槽顺落潮主流方向摆动。

随着丰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摆动还有多年的变化。

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摆动幅度近20公里。

在主槽摆动过程中,受主流顶冲一侧的滩地迅速崩坍后退,曾测到高滩一天崩坍245米的纪录。

河床纵向冲淤变化也很强烈,盐官以上河段洪季冲、枯季淤,以下河段则反之。

河床平均冲淤幅度可达5米。

钱塘江大潮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他只要轻轻呼一口气,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扁担的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

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

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

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

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钱塘江风光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

“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

”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

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真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

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

“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

”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好像闷雷滚动。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

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

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

  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的壮观景象。

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

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

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

未见潮影,先闻潮声。

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

  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

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

  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

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

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

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

  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

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

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

  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

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

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

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

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

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

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

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

有人这样写道:

“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

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

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

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

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

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

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

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

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

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宋时,此风更盛。

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

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解惑钱塘潮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

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事有一个,吴王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

越王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

却,准备复国。

此事被吴国大臣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

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

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

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

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

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

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

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

到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

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

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

东汉思想家在《》中说: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

"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和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

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

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

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

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

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

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

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

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

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

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

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

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

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肖山县围垦十七工段。

  观潮①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