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00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4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docx

道路工程毕业论文1道路勘测设计

毕业论文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工程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一、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

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

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

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

1:

2000。

 

二、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

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1

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

则要考虑加桩);

4、断面图设计;

5、编制《路基设计表》;

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三、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

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

×(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

 

2

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

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

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

2000,横向为1:

200。

4、挡土墙、涵洞各绘制一个。

5、设计后的成果必须整理装订好。

 

四、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计算说明部分

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

3、路基设计表;

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总说明书。

(二)图纸部分

1、平面设计图(含用地图);

2、纵断面设计图;

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路基横断面图;

5、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

 

3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道路勘测设计》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5、《小桥涵设计手册》

6、《路基路面工程》

 

4

设计总说明书

一、概述

(一)、任务依据

根据某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三)、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

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9380.000,

91030.000,67.70),终点B:

K0+623为所给地形图坐标

(79150.000,91980.000,75.10),全长0.623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

高海拔高为91.00米,河谷海拔高为65.50米,总体高差在

25.5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

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

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线

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

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

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0.623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如下:

平曲线个数(个)3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5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00/1

平曲线占路线长(%)52

直线最大长(米)467.439

变坡点个数(个)9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2.3

最大纵坡(%)4.15

最短坡长(米/处)20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3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2000三、横断面设计

1、路基横断面布置:

0.75+3.75+3.75+0.75=8.5米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

左路肩、行车道、行车道、右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

路肩为3%,行车道为

2%。

2、加宽、超高方式

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

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弃土场地。

取、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山地处,不得随意乱弃,堵塞河道,且要做好防护,绿化工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清淤,耕地填前夯实工作,做好填前排水。

(二)排水

1、排水:

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填方路

段路面雨水经坡面

散排至排水沟。

四、本次设计项目

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2、纸上定线

3、平面定线设计

4、路线纵断面设计

5、路线横断面设计

6、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

第1章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

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0.623km(起讫桩号为K0+000—K0+623),路基宽8.5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

1.2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1.2.1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1.2.2技术标准

(1)、控制要素:

<1>、服务水平:

三级

<2>、设计车速:

40km/小时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

①、一般值:

100m

②、极限值:

60m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600m

④、最大半径:

10000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35m

<3>、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24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80m)为宜。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m

(3)、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

7%

<2>、最小坡长:

120m

<3>、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表1-1

 

纵坡坡度

(%)

最大坡长

(m)

 

3—

41100

5900

6700

7500

注:

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

有限制。

<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1-2

 

凸形竖曲

线半径凹形竖曲

线半径

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

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35

<5>、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坡度最大值:

10%

(4)、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行车道宽度:

2×3.5m

<2>、土路肩宽度:

2×0.75m

<3>、路基总宽度:

8.5m

<4>、视距保证:

①、停车视距:

40m

②、会车视距:

80m

③、超车视距:

200m

<5>、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设计路段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宽值如下表:

 

圆曲线半径

加宽值

圆曲线半

加宽值

(m)

(m)

径(m)

(m)

250~200

0.8

100~70

2.0

200~150

1.0

70~50

2.5

150~100

1.5

 

<6>、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7>、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表1-3

 

圆曲线半径(m)

超高值(%)

600~3901

390~2702

270~2003

200~1504

150~1205

120~906

90~607

注: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

 

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

 

2.1平面选线

2.1.1平面选线的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

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

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1.2选线过程

(1)、控制点的选定:

在地形图范围内有三个村庄,本着设计路线应尽可能服务居民区的原则,初步选定靠近村庄的三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

(2)、加密控制点:

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

(3)、确定路线走向:

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顺着等高线,避免初定的路线尽量少的切割等高线,把各个控制点连结起来,定出路线的走向。

考虑到路线在各控制点间的不同连结方式,初步定出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

(4)、方案比选:

分别对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

得出各个方案的主要技经济指标,如表2-1所示:

 

各路线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表

2-1

指标单位方案甲方案乙方案丙

 

路线总

km

623

715

654

通过村

0

0

0

回头弯

0

2

1

线形

土石方

较多

挡土墙

总造价

较低

较高

比较结

推荐

 

通过上表的比较发现,乙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都较平均,设置两个回头弯使得在该路段处的填方量有

一定减少,但是回头弯处由于取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使

得行车舒适性及迅速性有所降低,而且设置了回头弯却没有克服高差,没能充分发挥回头弯的作用。

丙方案虽然路线较短,联结的村庄只有两个,还要翻越一处地面标高较高的垭口,增加了开挖量,造价较高,还难以满足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要求。

相比之下,甲方案的综合指标比其他两个都好,所以推荐甲方案。

2.2纸上定线

设计路段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地形复杂,横坡陡峻,路线平、纵,横面所受的限制较严,定线时应尽可能的克服高程。

2.2.1定导向线:

(1)、首先在1:

2000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

(2)、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为10m,选用5.0%的平均

 

自然坡度,按式2-1算出等高线间平距:

ah

i均

(式2-1)

由式2-1得:

a10200m

0.05

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a(按图上的比例尺为10cm),从路线起点A开始,拟定的路线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各点,

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按近路线终点B为止。

(3)、连接各点,分析该折线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从而选出应穿应避让的特征点为中间控制点,并重新连接各点。

2.2.2确定路线位置

(1)、在前面定出的导向线的基础上,用不同半径的模板在路线平面可能出现的转点处描出路线平面位置,并标出其半径。

(2)、用直线连接各曲线,使各直线相交,初步定出路线交点。

(3)、初步分析各交点处所采用的线型,并大致量出各交点的转角值,概算出各交点处的平曲线切线长,结合交点间距概算出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判断各同向、反向及复合线型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4)、分析所定出的路线位置的工程量并进行调整,力

争定出线形好、工程量小的路线位置。

根据以上的方法,即可在地形图上定出路线的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的交点,并初步定出了各交战处所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以及各平曲线的线型组合方式。

 

第3章线路平面设计

3.1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3.1.1确定交点坐标

(1)、根据地形图上所定出的路线位置,通过地形上的等高线推算各交点的坐标。

方法如下:

<1>、推算坐标时,应在交点所在的坐标格内进行,先假定该坐标格四个脚点中的左下脚点为原点。

<2>、量出交点的到坐标横(纵)轴的距离l,再量取坐标格的垂直(水平)长度L。

<3>、计算坐标增量。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相邻坐标网格线间的距离为0.2,按式3-1:

 

(式3-1)

x(y)

l

0.2

L

 

即可得出在该坐标格内的坐标增量,再用此坐标增量

加上原点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即可得出该交点的

坐标。

(2)、按上述方法推算出的各交点坐标如表3-1。

 

交点坐标表表

3-1

 

交点X(N)Y(E)

X(N)Y(E)

 

79380.0

起点

00

91030.0

00

 

JD1JD2JD3

79150.0

终点

00

91980.0

00

 

3.1.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纸上定线时所初定的各交点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如表3-2。

半径及缓和曲线长表3-2

 

交点半径(m)

缓和曲线长(m)

JD196.33525

JD279.9025

JD330025

3.2平面设计计算

3.2.1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

JD0(X0,Y0)

,第i个交点坐标为

 

JDi(Xi,Yi),i

1,2,3,

n,则:

XXiXi1

坐标增量

:

(式3-2)

交点间距:

YYi

L(

Yi1

X)2(

Y)2

(式3-3)

象限角:

arctgY

X

(式3-4)

计算方位角:

当X0,Y当X0,Y当X0,Y当X0,Y

0时:

0时:

0时:

0时:

fw

fw180

fw180

fw360

(式3-5)

转角:

i

AiAi1

(式3-6)

当i为""

时路线右偏,当

i为""

时路线左偏

 

(2)、曲线要素计算:

qLsLs(m)(式3-7)

2240R2

L2L4

pss

(m)(式3-8)

24R2688R3

T(Rp)tg

2

q(m)(式3-9)

LyRLs

式(3-10)

LLy

2Ls

式(3-11)

E(Rp)secR2

J2TL

式(3-12)

(式3-13)

 

(3)、平面线形要素组合及计算:

<1>、S型曲线:

S型曲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用回旋线连接的

 

组合形式,其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

A1与

A2宜相

 

等。

如果采用不同的参数时,

A1与

A2之比应小于

 

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在两个回旋线间的插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l应符合式3-14:

 

(式3-14)

lA1A2m40

 

此外,S型曲线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

宜为:

 

(式3-15)

<2>、C型曲线:

R21~1

R13

其中R2R1

 

C型曲线为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

径相衔接的形式。

其计算要求与方法同S形曲线。

(4)、逐桩坐标计算:

<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JD(X

Y),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

 

为fw1和fw2,则:

 

ZH点坐标:

HZ点坐标:

XZH

YHZ

XTcos(fw1YTsin(fw1

180)(式3-16)

180)(式3-17)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ZH,HZ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

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XX(TZHL)cos(fw1

180)

(式3-18)

YY(TZHL)sin(fw1

180)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

 

XX(TLHZ)cosfw2

(式3-19)

YY(TLHZ)sinfw2

<2>、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

 

l5

22

xl

40RLs

式(3-20)

 

式中:

l——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ZH(或HZ)点的

 

曲线长;

 

Ls——缓和曲线长度。

 

①、第一缓和曲线(

ZHHY

)上任意点坐标:

 

XXZH

 

YYZH

cos

 

cos

x30l2

RLs

x30l2

RLs

cos

 

sin

fw1

 

fw1

30l2

RLs

30l2

RLs

 

式3-21)

 

式中:

——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HYYH):

 

XXHY

2Rsin

90l

cos

fw1

90lLs

RR(

YYHY

2Rsin

90l

sin

fw1

90lLs

RR

式3-22)

 

式中:

l——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点的曲

 

线长;

 

——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③、第二缓和曲线(

HZYH

)内任意点坐标:

 

XXHZ

cos

x

x30l2

RLs

cos

fw2

180

30l2

RLs

30l2

YYHZ

cos

30l2

RLs

sin

fw2

180

RLs

 

式3-23)

 

式中:

l——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3.2.2平面设计计算过程

(1)、根据平面设计的有关内容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要求,对初拟的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进行试算调整,使之满足各项要求,以最终确定各平曲线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

确定下来的圆曲线半径不应和初拟时的偏差过大,以免平曲线的位置偏离初拟位置过大而可能导致工程量的

增加。

(2)、根据上述原则以及相关公式,用Fortran90编程序计算,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调整在程序中执行。

程序见附录二《平面设计计算程序》。

(3)、用此程序计算所得结果如下:

一、起终点及交点坐标:

1:

79380.000

91030.000

2:

00000.000

00000.000

3:

00000.000

00000.000

4:

00000.000

00000.000

5:

79150.000

,91980.000

 

二、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2:

96.335

25.000

3:

79.900

25.000

4:

200.000

25.000

 

三、方位角和交点间距:

fw(1-2):

L(1-2):

 

fw(2-3):

L(2-3):

 

fw(3-4):

L(3-4):

 

fw(4-5):

L(4-5):

 

四、转角:

0

α

(2):

47030'00'α(3):

-5550'00'α(4):

21000'00'

五、曲线要素:

q

(2):

12.49298

P

(2):

0.27032

 

T

(2):

55.000

LY

(2):

17.464

L

(2):

67.464

J

(2):

42.536

E

(2):

9.2087

q(3):

12.4898

P(3):

0.3259

T(3):

54.9971

LY(3):

16.8260

L(3):

66.8260

J(3):

43.1682

E(3):

10.8913

q(4):

12.4984

P(4):

0.1302

T(4):

47.7868

LY(4):

15.3756

L(4):

6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