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893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鉴赏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熟悉鉴赏诗歌语言的几种类型(炼字型(诗眼型)、关键词句引领型、语言特色风格型)来熟知诗歌语言类答题术语

2.掌握每种类型的设题模式和答题步骤

【考点解读】

1.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

(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2.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

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3.最高考P84考点解读

第一课时炼字、诗眼型

【理解炼字】

炼字:

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杜甫说: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

贾岛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注意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理解诗眼】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所谓“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

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

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

 

一【典例引路】

[例1](2013年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纠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8年全国卷2)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纠偏

[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 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惟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

宫殿名。

问:

你认为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纠偏

[例4](200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纠偏

二【备考锦囊】

(1)炼字型常见设题方式:

(1)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2)诗眼类常见设题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三)答题步骤:

(1)炼字型

①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分析手法,如:

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句意。

③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也就是所谓的三步走:

1释含义2描景象3点情境)

(2)诗眼型

①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四)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解释的时候用描述的方式解释,不能用直译的手法。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诗眼要联系全诗的表现手法,还应注意在结构上的关键作用。

(3)鉴赏字词要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有的诗以抒情为主,那么分析诗眼就要联系全诗的感情。

三【当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纠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诗的诗眼,试作分析

答:

纠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纠偏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答:

纠偏

 

第二课时关键词句引领型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

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关键句。

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和炼字相似,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一【典例分析】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

这首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纠偏

[例2] 1。

(2013年南京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问: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纠偏

二【备考锦囊】

关键词(句)型诗歌鉴赏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统领全诗。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分析关键词必须紧扣关键词围绕全诗逐层赏析。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思考方向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

诗歌的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

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3.答题步骤

步骤一:

全诗紧扣该词每一层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

分析每一层,紧扣该词所写的内容和所起的作用:

领起什么内容、烘托什么气氛、营造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突出什么主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步骤也可以这样来安排: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当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分)

答:

纠偏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7四川)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哪个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答:

纠偏

 

第三课时语言特色风格型

【考向探究】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清新自然(淡雅)、朴实无华(平淡自然)、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浑厚雄壮)、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等,以便表达恰当,答题规范。

一【典例分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问:

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纠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纠偏

二【备考锦囊】

(一)语言特色风格型常见的设题方式: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式: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明特色)。

(叙)

步骤二: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列例证)。

(析)

步骤三:

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评感情)。

(评)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或者不同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古诗歌语言类考题,侧重的是字、词的含义及其特征。

我们在品读时,要关注作者的身世及其处境。

古人云:

“诗言志,歌言情。

”每一首诗歌,都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只有认真感受诗歌特征,体悟作者心境,才能很好地切入问题的关键,找到合适的答案。

(2)在欣赏评价时应紧扣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甚至最有表现力的虚词。

(3)注意结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来品味诗歌的语言。

(4)语言风格类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般可表述为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幽默讽刺、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悲壮苍凉、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婉约细腻、雄浑、旷达、豪放、幽怨、哀伤、凄凉……

三【当堂演练】

1.(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答:

纠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②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纠偏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纠偏

3.(200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纠偏

四【课后巩固】

1.(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

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问: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纠偏

【我的收获与疑问】

【考点链接】

一、鉴赏语言的前提:

了解特殊现象

要鉴赏诗歌语言,就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变形主要目的是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1.改变词性:

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1.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

【评析】“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

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

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

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2.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过香积寺》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

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

“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例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健《破山寺后禅院》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例4.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例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评析】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

想象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而是时日漫长,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这如同自己老。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再看“雨肥梅子”从又青又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不知经历了几场雨,既有动态,又有形态。

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小结:

以上各句中的“暗”、“咽”、“冷”、“悦”、“空”、“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颠倒语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中,典型的有苏轼《念奴娇》词: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例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评析】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例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评析】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

例3.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应为“门户生光彩”。

例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应为“林暗风惊草”。

例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评析】“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为什么要颠倒语序呢?

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其二、是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

‘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3.有意省略

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

尊师何处去?

答:

吾师采药去。

问:

何处采药去?

答:

只在此山中。

问:

山前抑山后?

答:

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不乏这样的例子。

例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评析】借用几个画面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例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评析】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诗人选了“桃李”、“春风”两个常见词勾画良辰美景,再用“一杯

酒”表现朋友相会之乐。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飘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

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再用“十年灯”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

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二、如何确定诗眼

诵读下列诗句,指出划线句子中的关键词(诗眼)。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满”和“压”是诗眼。

正由于千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