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89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泥水式顶管规程.docx

泥水式顶管规程

泥水式顶管规程

1本章适用于管道穿越施工时采用泥水式施工的工程。

2泥水式顶管施工概述:

在顶管施工分类中,我们把用水力切削泥土以及虽然采用机械切削泥土而采用水力输送弃土,同时有的利用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的这一类顶管形式都称为泥水式顶管施工。

这样,从有无平衡的角度出发,又可把他们细分为具有泥水平衡功能和不具有泥水平衡功能的两在类。

如常用的网格式水力切割土体的,是属于没有泥水平衡功能的一类。

即使它采用了局部气压——向泥土仓内加上一定压力的空气,也只能属气压平衡而非泥水平衡。

然而,现今生产的比较先进这类顶管掘进机大多具有泥水平衡功能。

另外,如果从输土泥浆的浓度来区,又可把泥水式顶管分为普通泥水顶管、浓泥水顶管和泥浆式顶管三种。

普通泥水顶管的输土泥水相对密度在1.03~1.30之间,而且完全呈液体状态。

浓泥水顶管泥水的相对密度在1.30~1.80之间,多呈泥浆状态,流动性好。

这种浓泥水式施工亦称超高浓度的泥水式顶管,有其独特的优点。

而泥浆式顶管施工则是介于泥水式和土压式顶管施工之间。

是由泥水式向土压式过渡的一种顶管施工。

又由于它大多数采用螺旋输送机排土,多被列入土压式顶管施工的范畴。

9.1.设备、材料要求

9.1.1推进用管及接口:

推进用管分为多管节和单一管节两大类。

多管节的推进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管,管节长度有2m~3m不等。

这类管都必须采用可靠的管接口,该接口必须在施工时和施工完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都不渗漏。

这种管接口形式有企口型、T型和F型等多种形式。

单一管节的是钢管,它的接口都是焊接成的,施工完以后变成一根刚性较大的管子,它的优点是焊接接口不易渗漏,缺点只是只能用于直线顶管,而不能用于曲线顶管。

除此之外,也有些PVC管可用于顶管,但一般顶距都比较短。

铸铁管在经过改造后也可用于顶管。

9.1.2掘进机:

泥水式顶管采用的掘进机有切削刀盘可浮动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具有破碎功能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浓泥水式顶管掘进机。

9.1.3洞口止水圈:

洞口止水圈是安装在工作坑的出洞洞口和接收坑的进洞洞口,具有制止地下水和泥砂流到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功能。

9.1.4主顶装置:

1主顶装置是由主顶油缸、主顶油泵和操纵台及油管等四部分构成。

主顶油缸是管子推进的动力,它多呈对称布置在管壁周围。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成双数,且左右对称。

2主顶油缸的压力油由主顶油泵通过高压油管供给。

常用的压力在32MPa~42MPa之间,高的可达50MPa。

3主顶油的推进和回缩是通过操纵台控制的。

操纵方式有电动和手动两种,前者使用电磁阀或电液阀,后者使用手动换向阀。

9.1.5顶铁:

1顶铁有环形顶铁和弧形或马蹄形顶铁之分。

环形顶铁的主要作用是把主顶油缸的推力较均匀地分布在所顶管子的端面上。

2弧形或马蹄形顶铁是为了弥补主顶油缸行程与管节长度之间的不足。

弧形顶铁用于手掘式、土压平衡式等许多方式的顶管中,它的开口是向上的,便于管道内出土。

而马蹄形顶铁则是倒扣在基坑导轨上的,开口方向与弧形顶伯相反。

它只用于泥水平衡式顶管中。

9.1.6基坑导轨:

基坑导轨是由两根平行的箱形钢结构焊接在轨枕上制成的,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一是使推进管在工作坑中有一个稳定的导向,并使推进管沿该导向进入土中;二是让环形、弧形顶铁工作时能有一个可靠的托架。

9.1.7后座墙:

1后座墙是把主顶油缸推力的反力传递到工作坑后部土体中去的墙体。

它的构造会因工作坑的构造方式不同而不同。

在沉井工作坑中,后座墙一般就是工作井的后方井壁。

在钢板桩工作坑中,必须在工作坑内的后方与钢板桩之间浇注一座与工作坑宽度相等厚度为0.5m~1m的钢筋混凝土墙,目的是使推力的反力能比较均匀地作用到土体中去,尽可能地使主顶油缸的总推力的作用面积大些。

2由于主顶油缸较细,对于后座墙的混凝土结构来讲只相当于几个点,如果把主顶油缸直接抵在后座墙上,则后座墙极易损坏,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在后座墙与主顶油缸之间,我们再垫上一块厚度在200mm~300mm之间的钢结构件,称之为后背墙。

通过它把油缸的反力较均匀的传递到后座墙上,这样后座墙也就不太容易损坏。

9.1.8输土装置:

输土装置会因不同的推进方式而不同。

在手掘式顶管中,大多采用人力劳动车出土;在土压平衡式顶管中,有蓄电池拖车、土砂泵等方式出土;在泥水平衡式顶管中,都采用泥浆泵和管道输送泥水。

9.1.9地面起吊设备:

1地面起吊设备最常用的是门式行车,它操作简便、不同口径的管子应配不同吨位的行车。

它的缺点是转移过程中拆装比较困难。

2汽车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也是常用的地面起吊设备。

它们的优点是转移方便、灵活。

9.1.10测量装置:

1通常用得最普遍的测量装置就是置于基坑后部的经纬仪和水准仪。

使用经纬仪来测量管子的左右偏差,使用水准仪来测量管子高低偏差。

有时所顶管子的距离比较短,也可只用上述两种仪器的任何一种。

2在机械式顶管中,大多使用激光经纬仪,它是在普通经纬仪上加装一个激光发射器而构成的。

激光束打在掘进机的光靶上,观察光靶上光点的位置就可判断管子顶进的高低和左右偏差。

9.1.11注浆系统:

注浆系统由拌浆、注浆和管道三部分组成。

拌浆是把注浆材料兑水以后再搅拌成所需的浆液。

注浆是通过注浆泵来进行的,它可以控制注浆的压力和注浆量。

管道分为总管和支管,总管安装在管道内的一侧。

支管则把总管内压送过来的浆液输送到每个注浆孔去。

9.1.12中继站:

中继站亦称中继间,它是长距离顶管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中继站内均匀的安装有许多台油缸,这些油缸把它们前面的一段管子推进一定长度以后,如300mm,然后再让它后面的中继站或主顶油缸把该中继站缩回。

这样一只连一只。

一次连一次就可以把很长的一段管子分几段顶。

最终依次把由前到后的中继站油缸拆除,一个个中继站合拢即可。

9.2主要机具、设备

9.2.1推进管、运输车、扶梯、主顶油泵、行车、安全扶栏、润滑注浆系统、配电系统、操纵系统、后座墙、测量系统、主顶油缸、导轨、弧形顶铁、环形顶铁、掘进机、运土车、洞口止水圈、基坑导轨。

9.2.2设备的选择

1TM、MEP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比较适用于软土和土层变化比较大的土层,另外因其泥水压力是可调节的,具有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的功能。

用它施工后的地面沉降很小,一般在5mm以内。

2具有破碎功能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有多种形式,其有代表性的两种:

一种是:

主轴装有轧碎机的泥水顶管机。

左边是其刀盘的正面,刀盘的开口比较大,便于大块的卵石等能进入顶管机内。

上、下有两个泥土和石块的进口,其开口的面积约占顶管机全断面的15%~20%。

另一种是:

日本伊势机开发工机的专利产品——偏心破碎泥水式顶管机。

该机目前生产的最小口径为φ250mm,最大口径为φ1350mm,是中小口径掘进机中性能较为优良的一种顶管掘进机。

具有破碎功能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可以在N值从0~15的粘土地,N值1~50的砂土以及N值10~50的砾石层等所有土质中使用,而且推进速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

它几乎是全土质的掘进机。

第二个特点:

是破碎粒径大,可达口径的40%~50%。

可参见下表。

口径(mm)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50

最大粒径(mm)

110

130

150

180

190

210

250

280

320

360

400

440

480

54

最多个数(个/m3)

22

16

13

10

8

6

4.5

3

2

1.5

1.1

0.9

0.6

0.5

第三个特点:

是施工精度高,施工后的偏差极小。

第四个特点:

是由于有偏心运动,进土间隙又比较小,即使用普通的清水作为进水,也能保证挖掘面的稳定。

第五个特点:

是可以进行长距离顶进,也可用于曲率半径比较小的曲线顶进。

第六个特点:

是施工速度快,每分钟可进尺在100mm~160mm之间。

第七个特点:

是结构紧凑、维修保养简单、操作方便。

无论在工作坑中安装还是在接收坑中拆除都很方便。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所以此种挖掘机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3气压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大多用于直径比较大的场合,因而它即可以用于枯管施工,也可用于盾构施工。

气压式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泥水仓内的压力高低完全由压缩空气的压力所决定。

由于压缩空气的调节范围宽,调节又十分精确,可精确到0.1kPa的程度,所以使泥水仓内的压力始终处于一个极小的波动范围内稳定的工作。

这种平衡比较彻底,施工后的地沉降极小。

第二,辐条式刀盘的前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可变调节,因而可适用于不同的土质,适应性比较广。

第三,辐条式刀盘可前后伸缩,可减小刀盘驱动功率。

当刀盘起动时,把刀盘缩回,这就相当于空载起动。

因此,该刀盘的转矩经验系数可以小到α=1.3左右。

4浓泥水式顶管掘进机,它与普通的泥水式掘进机有较大的不同,普通泥水式掘进机的泥水查对密度在1.03~1.30之间,而浓泥水顶管掘进机施工时的泥水相对密度在1.40~1.80之间。

其实,它是介于泥水和泥浆之间的一种顶管形式。

但是,它的相对密度虽接近泥浆,可流动性要比泥浆的好得多,所以它仍属泥水式顶管施工的范畴。

另外,它还有一点与泥浆式和泥水式都不同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浓泥水的流动性更好些,必须加入许多种添式和泥水式都不同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泥水的流动性更好些,必须加入许多种添加剂。

9.3作业条件

9.3.1 应具有顶管的施工设计,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 洞口的封门设计;

7 测量、纠偏的方法;

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9 减阻措施;

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12 注浆加固措施;

13 安全技术措施。

9.3.2详细了解现场地上、地下情况,掌握顶进管线的水文、地质资料。

9.3.3确定工作开挖范围内的障碍物已经移走,并具备开挖条件。

9.3.4顶管穿过河流、铁路、公路等设施,须持相关部门批准文件。

9.3.5顶管施工应有批准、经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已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9.4操作工艺

9.4.1浓泥水式顶管掘进机顶管施工流程图

 

 

9.4.2泥水平衡顶管的基本原理:

1第一,在泥水式顶管施工中,要使挖掘面上保持稳定,就必须在泥水仓中充满一定压力的泥水,而不能充清水。

第二,因为泥水在挖掘面上可以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膜,它可以阻止泥水向挖掘面里渗透。

同时,该泥水本身又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它可以用来平衡地下压力和土压力。

这就是泥水平衡顶管的基本的原理。

6

3

1

2

5

7

4

4

9.4.3泥水顶管系统分八部分:

 

图8-1-2泥水顶管系统

1-掘进机;2-进排泥管路;3-泥水装置处理;4-主顶油泵;5-激光经纬仪;6-行车;7-配电间;8-洞口止水圈

1第一部分是掘进机。

它有各种形式,因而也就有区分各种泥水顶管施工主要依据。

第二部分为进排泥系统。

普通泥水顶管施工的进排泥系统大体上相同。

第三部分是泥水处理系统。

不同成份的泥水有不同处理方式:

含砂成份多的可以用自然沉淀法;含有粘土成分多的泥水处理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第四部分是主顶系统,它包括主顶油泵、油缸、顶铁等。

第五部分是测量系统。

第六部分是起吊系统。

第七部分是供电系统。

第八部分是洞口止水圈、基坑导轨等附属系统。

9.4.4泥水式顶管施工有以下优点:

1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及变化,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它也能适用。

2可有效的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因此采用泥水式顶管,特别是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也比较小。

3与其它类型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是在粘土层这表现的更为突出。

所以它适用于长距离顶管。

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也比较安全。

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

它可以在大气常压下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

5由于泥水输送弃土的作业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所以它作业的速度比较快。

9.4.5泥水式顶管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1弃土的运输和存放都比较困难。

如果采用泥浆式运输,则运输成本高,且用水量也会增加。

如果采用二次处理方法来把泥水分离,或让其自然沉淀、晾晒等,则处理起来不仅麻烦,而且处理周期也比较长。

2所需的作业场地大,设备成本高。

3口径越大,它的泥水处理量也就越多。

因此在闹市区进行大口径的泥水顶管施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而且泥水一旦流入下水道以后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

因此,在小口径顶管中有杉泥水式是比较理想的。

4如果采用泥水处理设备则往往噪声很大,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5由于泥水顶管施工的设备比较复杂,一旦有哪个部分出现了故障,就得全面停止施工作业。

它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度比较高。

6如果遇到复土层过薄,或者遇到渗透系数特别大的砂砾、卵石层,作业就会因此受阻。

因为这样的土层中,泥水要么溢到地面上,要么很快渗透到地下水中去,致使泥水压力无法建立起来。

泥水的相对密度必须大于1.03,即必须是含有一定粘土成份的泥浆泥。

但是,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各种不同的土质条件,来控制不同的泥水。

详细情况可参见下表:

不同土质条件下的泥水相对密度

土质名称

渗透系数(cm/s)

颗粒含量(%)

相对密度

粘土及粉土

1×10-9~1×10-7

5~15

1.025~1.075

粉砂及细砂

1×10-7~1×10-5

15~25

1.075~1.175

1×10-5~1×10-3

25~35

1.125~1.175

粗砂及砂砾

1×10-3~1×10-1

35~45

1.175~1.225

砾石

1×10-1以上

45以上

1.225以上

在粘土层中,由于其渗透系数极小,无论采用的是泥水还是清水,在较短的时间内,都不会产生不良状况,这时在顶进中应考虑以土压作为基础。

在较硬的粘土层中,土层相对稳定,这时,即使采用清水而不是泥水,也不会造成挖掘面失稳的。

但实际上,即使在静止土压力的范围内,顶进停止时间过长时,也会使挖掘面失稳,从而导致地面下陷。

这时,我们应把泥水压力适当提高些。

在渗透系数较小,如K≤1×10-3cm/s的砂土中,泥浆相对密度应适当增加。

这样,在挖掘面上使泥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从而泥水压力就能有效地控制在挖掘面的失稳状态。

在渗透系数适中,如1×10-3cm/s≤K<1×10-2cm/s的砂性土中,挖掘面容易失稳。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必须保持泥水的稳定。

即进入挖掘机泥水仓的泥水中必须含有一定比例的粘土和保持足够的相对密度。

为此,在泥水中除了加入一定的粘土以外,再段加一定比例的膨润土用CWC作为增粘剂,以保持泥水性质的稳定,从而达到保持挖掘面稳定的目的。

在砂砾层是施工,泥水管理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使挖掘面失稳。

由于这种土层中一般自身的粘土成份含量极少,所以在泥水的反复循环利用中就会不断地损失一些粘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循环用泥水中加入一些粘土,才能保持泥水较高粘度和较大的相对密度,也唯有这样,才可使挖掘面不会产生失稳现象。

9.4.6在泥水顶管的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当掘进机停止工作时,一定要防止泥水从土层中或洞口及其他导方流失。

不然,挖掘面就会失稳,尤其是在出洞这一段时间内更应防止洞口止水圈漏水。

2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挖掘面的稳定。

3在顶进过程,随时要注意挖掘面是否稳定,要随时检查泥水的浓度和相对密度是否正常,还要注意进排泥泵的流量及压力是否正常。

应防止排泥泵的排量过小而造成排泥管的淤积和堵塞现象。

9.4.7基本原理

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泥水平衡式,即以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同时也平衡掘进机所处土层的土压力。

另一种是泥水仅起到平衡地下水的作用,而土压力则用机械方式来平衡。

图8-2-1是单一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在施工过程中的平衡的基本原理。

掘进机在地下水位h2的深度以下施工,掘进机的直径与h3相等,地下水的高度自掘进机底开始,其高度为h1。

当掘进机正常工作时,阀门1和2均打开,而阀门3则关闭。

这时,泥水从进泥管经过阀门1而进入掘进机的泥水仓里。

而泥水仓中的泥水则通过阀门2由排泥管道排出,我们只要调节好进、排泥水的流量,就可以使掘进机的泥水仓中建立起一定压力。

其中,p1为掘进机顶的地下水压力,p3为掘进机底部的地下水压力。

P2为掘进机顶进的泥水压力,p5为掘进机底的泥水压力。

由于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在施工过程中泥水仓的泥水压力必须比地下水高出一个Δp,即在图中高出Δh的水头部分,这个Δp一般取10kPa~20kPa之间。

这时在掘进顶部被增加一个Δp后的地下水压应为p4,在机部的大小均为P2。

因为增加这个Δp是泥水压力,所以,它同地下水有不同的相对密度,因为当掘进顶的压力相同时,掘进机底的压力是不同的,此时,掘进机底的泥水压力为p5。

如果我们的γw为水的相对密度,以γm为泥水的相对密度,那么:

p1=γwh2

p2=γw(h2+Δh)

p3=γw(h1+Δh)

p4=γwh3

p5=γw(h3+Δh)+γwh3

实际上,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泥水仓内是BDEC"这个梯形压力区内工作的。

如果我们把BD作为理想的挖掘面,那么泥膜就在该面上形成。

这层泥膜可以防止泥水向地下渗透,同时也隔了地下水向泥水仓内渗透。

而泥水仓内的BDEC"的梯形压力同时也平衡了土压力,从而保持了挖掘面的稳定。

A"

A

A'

C'

C"

W.L

h3

h2

p2

p1

E

h1

h

G.L

1

2

3

排泥

P3

P4

P5

泥水

 

所以,我们在停止顶进前,不仅要关闭阀门1和2,同时还要保持BDEC"这个压力梯度。

 

图8-2-1泥水平衡的基本原理

如果停止顶进过程中,由于渗漏或其他原因使这个压力梯度起变化,那么挖掘面也就会失稳。

通常,我们在设定泥水压力pm时,一般都取其中间值,即取pm=1/2(p2+p5)。

另一种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是以泥土压力平衡地下水压力,以机械方式平衡土压力的具有双重平衡功能的顶管机,其构造将在下一节中介绍。

它的泥水平衡原理与前述相同,其机械平衡土压力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可参照图8-2-2。

当土压力p作用在刀盘上时,刀盘会往后缩。

然后刀盘的主轴是一个油缸的活塞杆,当刀盘后缩时,只要把油缸后腔的油压提高到一定的高度p',就能使油缸不至于后缩而达到平衡。

这样,当p>p'时,油缸就会往后缩,当p=p'时,油缸就会处于平衡状态;当p<p'时,油缸就会向前伸。

因此,只要我们把油缸的压力调到与土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能使其达到平衡土压力的作用。

而土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法计算出来。

第一种是假设有一个有效高度以内的土是对刀盘起作用的,超过这个高度以上由于土拱的作用,土压力就不会直接对刀盘起作用,超过这个高度以上由于土拱的作用,土压力就不会直接对刀盘起作用,这个有效高度可用h表示,而h为:

h=[1-e-()]

式中:

h——土拱高度;

K——太沙基侧向土压系数,一般取1;

μ——土的摩擦系数,一般取μ=tgφ;

φ——土的内摩擦角;

Be——顶管土的扰动宽度;

H——掘进机的覆土深度。

1+sin(45°-φ/2)

cos(45°-φ/2)

Be=Bt[]

式中:

Bt——隧洞的直径,一般取Bt=Be+0.1m;

Be——管子或掘进机外径。

而后,土压力p可由下式求出:

p=K0γth

式中:

K0——静止土压系数;

γt——土的容重。

第二种是以全部覆土深度的垂直土压力作为控制目标的,这时:

p=p1+p2

p——垂直土压力;

p1——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压力;

p2——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

h=[1-e-(2Katgφ)]

式中:

除了与前述各式相同的以外有:

c——土的内聚力;

Ka——主动土压系数;

Z1——地面至地下水位间深度。

Be(γs-)

2Katgφ

2Kap1tgφ

Be

Z2

Be

p2=(1-e-2Ka·tgφ)

式中:

γs——土的浮容重;

Z2——地下水位到掘进机中心的高度。

9.5质量标准

9.5.1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9.5.2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9.5.3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9.5.4 工作坑

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管道井室的位置;

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5) 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3 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4 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工作坑每侧

宽度

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

长度

装配式后背墙

垂直度

0.1%H

水平扭转度

0.1%L

  注:

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5 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

6 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

2) 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