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540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物质溶解性实验,知道溶液和浊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溶液的

基本特征。

2.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会判断溶质和溶剂。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溶解过程伴随能量变化。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的乳化现象。

5.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溶解的过程,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知识点

重点:

①建立溶液概念

②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难点:

①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②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实验准备:

演示实验:

药匙、小烧杯、玻璃棒、食盐、蒸馏水

分组实验(七个小组):

小试管3只、小烧杯3只、药匙、温度计、玻璃棒、试管架、废液缸、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植物油、粉笔末、蔗糖、蒸馏水、纸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变魔术】食盐的“消失”。

把食盐放入烧杯,向烧杯内注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

学生观察:

白色固体在水中“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启发思考】食盐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呢?

【引入新课】

食盐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3.1.1溶液的形成

【出示目标】

1.通过物质溶解性实验,知道溶液和浊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2.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会判断溶质和溶剂。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溶解过程伴随能量变化。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的乳化现象。

5.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溶解的过程,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利用“魔术”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

 

让学生学有目标、做有方向。

【问题提出】

师:

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吗?

生:

思考…

【分组实验一】

取少量的粉笔末、食用油、蔗糖于试管中,然后加入蒸馏水震荡,观察并记录现象。

 

加入水后的现象

粉笔末

 震荡后浑浊,静置后固体逐渐沉降

食用油

 震荡后浑浊,静置后分层

蔗糖

 蔗糖溶解

【讨论总结归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不同点

分散的微粒

 一般分散的是分子或离子

 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

 分散的是液体小液滴

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问题提出】

师:

什么是溶液呢?

生:

回答.

【多媒体展示】

【问题提出】

师: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生:

思考,讨论,总结。

【学以致用】

根据下列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填写下表。

(1)100mL水和200mL酒精的混合物

(2)碘和酒精的混合物

(3)氯化氢气体和水的混合物

(4)100mL汽油和200mL酒精的混合物

 

(1)

(2)

(3)

(4)

溶质

 

 

 

 

溶剂

 

 

 

 

【问题提出】

师:

如何称呼上述溶液?

生:

思考…

【多媒体展示】

溶液的命名:

【读一读】

生:

有一男孩在超市买了一罐“摇摇冰”。

他吸了几口就没了,但罐子里却明显还有不少水和冰在晃动。

于是,他用筷子戳破隔离层吸食,结果味道不对,他马上吐了出来,但一直恶心。

后来,家人发现他嘴唇、手脚逐渐发紫,便立即将他送至医院。

医生向厂方查询才知他误食的是制冷剂硝酸铵。

在医生的指点下对症下药,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师:

硝酸铵为什么可以做制冷剂?

生: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在三只烧小杯中分别加入约20ml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2.在每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两药匙氢氧化钠(注意,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硝酸铵、氯化钠,搅拌溶解后,分别测出温度。

 

水+氢氧化钠

水+硝酸铵

水+氯化钠

温度

 

 

 

 

能量变化

 

 

 

 

并获得结论:

(1)氢氧化钠--放热--温度升高

(2)硝酸铵--吸热--温度降低

(3)氯化钠----温度变化不明显

【启发思考】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师:

播放食盐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动画。

生:

观看

师:

讲解、投影展示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氢氧化钠溶于水)升温

(吸热)

溶解过程吸热=放热

(氯化钠溶于水)不变

水合过程吸热〉放热

(放热)(硝酸铵溶于水)降温

【问题提出】

师:

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生:

分组讨论交流。

师:

总结展示:

①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问题提出】

师:

如何洗净满是油污的盘子?

生:

用洗洁精洗涤。

师:

为什么洗洁精可以清洗油污?

【分组实验三】乳化现象

向分组实验一的滴有食用油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交流归纳】

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具有乳化作用。

师:

讲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总结收获】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可以用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

生:

总结、板演。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引入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通过分组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总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本质上认识溶解的实质。

 

通过概念的分析,学生明确认识到溶液的基本特征,和溶液的组成。

 

通过讨论总结并加以练习,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感受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更加深刻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并且清晰的看到溶解过程中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的原因。

 

通过图片总结溶液的用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对溶液的认识。

 

有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出发引出洗洁精去污原理。

 

让学生感受溶解作用与乳化作用的不同。

 

让学生明确溶液与乳浊液的不同之处。

 

通过总结让知识更系统化。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B.香油C.蔗糖D.冰块

2.一杯氯化钠溶液,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M,下层溶液的密度为N,则A和B的关系是()

A.M=NB.M>NC.M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使U型管内液面右侧升高的物质是使U型管内液面左侧升高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硝酸铵晶体

C.氯化钠晶体D.活性炭

5.在实验室里同学们发现了一支满是油污的试管,小明同学提出可以用洗洁精洗涤,小亮提出也可以用汽油洗涤。

他们所用的化学原理相同吗?

为什么?

 

通过检测了解学情,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

1.D2.A3.D4.B

5.不同。

小明同学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小亮同学是利用汽油的溶解作用。

布置作业:

助学第一节第一课时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学情的研究

溶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在在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溶液。

生活中,学生们经常接触到溶液,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学情分析:

学生从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对物质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即从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使物质的应用对于社会发展朝着有利的一面进行。

在本课题复习中,关键是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线,让学生的思路清晰。

,难点是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到密度体积等多量的关系换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教师讲解点拨等方法使他们掌握解题要领,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效果分析

1.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现“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理念,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引领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展开小组合作,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主线,让学生在分组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材内容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使

学生的化学知识更成体系,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本课题也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之一。

本节的重点放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念以及简单计算上。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熟悉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本节在具体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地含义(难点);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及稀释问题地计算

3、学会利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通过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内容:

形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念。

 能对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之一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有关的计算。

四.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巩固练习:

1.将50g20%氯化钾熔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B.5%C.10%D.20%

分析:

答对率100%。

得益于课上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突出强调。

2.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A.20%B.22.5%C.25%D.30%

分析:

答对率90%。

个别同学思考不深入。

3.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的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g,需要20%的NaOH溶液(  )

 

A.95gB.50gC.100gD.10g

4.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