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472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docx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总14页)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文章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问题提出了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改善的途径。

通过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来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煤矿井下生产的特殊环境对机电、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而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煤矿机电事故也开始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煤矿机电事故大致可分为机械事故与电气事故两大类。

两类事故既有相互独立的部分,又有相互联系的部分,可互为诱因,造成事故的连锁反应。

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机电事故的发生率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共占死亡总人数的%,电气火源是引爆瓦斯的第一火源。

且2010年由于机电事故引发的矿井火灾占火灾事故总数的80%,机电事故多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2010年1月5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立胜煤矿井下电缆短路着火,引燃木支护等,产生大量的CO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34名矿工中毒窒息死亡;2010年1月8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庙上煤矿井下移动空气压缩机着火,引燃木支护等,产生大量的CO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12名矿工中毒窒息死亡;2010年3月15日,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电缆着火,引燃木支护等,产生大量CO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25名矿工中毒窒息死。

因此,分析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

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煤矿不够重视机电设备管理是造成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高效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起步较晚,作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并重的基层单位,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

一方面表现为机电管理部门身兼生产与管理双重职能,将时间和精力重点投入到完成生产任务上,往往忽视了常规的设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矿井没有完全按照煤矿质量标准化规定,没有设置应有的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配件、设备、油脂等专业化管理小组以及相关的制度。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机电设备管理的相关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表现为机电设备运行环境、设备摆放、管线吊挂、安全间距、安全设施等不符合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普遍。

首先机电设备使用很不规范,有些机电设备安装使用不正确,有些机电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维护检修不到位,设备保养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得不到保证。

其实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设备的账卡物、图牌板不齐全;技术档案、图纸资料残缺不全;固定设备、流动设备管理不平衡,往往以固定设备为重点,忽视面广、量大、隐患多的流动设备。

据统计,实际生产中犹豫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约占总事故的30%到40%。

根据2005年国家最新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煤矿矿井都应至少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

而目前的煤矿,或是不理会这一标准,根本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落实考核;或是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只是敷衍了事。

而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监察、监督人员自身的认知和素质上也有待提高,煤矿机电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所以不仅对相关监察、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相当高,而且还要求对相关的行业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2、机电设备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

随着矿井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机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机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和牢固的安全意识。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要全面提高,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大多从基层而来,深知基层之甘苦,有时一下难以完全放下情面。

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设备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缺乏岗位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无疑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井下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运输、存放、运输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封存和保养,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但是,由于许多煤矿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导致因设备损坏而引发的事故时常发生。

同时,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3、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

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

由于产量逐年提高,致使大部分设备均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下。

我国大型国有煤矿许多主要设备均处于服役期限的后半段甚至超期服役状态。

经济效益至上思想是生产管理者忽视安全生产主要动因。

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到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药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督总局发布的数据,煤炭企业40%的井下事故是由于失爆电气的电火花引起的,而这些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其社会负面影响往往更为巨大。

4、机电设备升级投入不足

部分矿井重产出轻投入,装备投入不足,改造力度不大,设备新度系数低、隐患多。

甚至有的煤矿主系统设备不可靠,安全设施不全、保护不全,系统不优化、能力不匹配。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

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

这就必须从中要注意保护,防止被水淋。

设备到达现场后要正确安装,并再次测定绝缘和进行试运转,再次确认设备是否完好,电缆或接线盒吊挂等必须符合安规要求,接线工艺要符合安装质量标准,特别要做好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装置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采区低压电缆严禁使用三芯电缆、铝芯电缆、可延燃电缆及其它不合格的替代品,电缆破损严重的必须更换。

对人为将防爆开关、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内的交流接触器顶住,造成在发生供电危害时不能自动分断而导致不良后果发生的责任人,必须严处。

对手持式电气设备要加强其外壳的绝缘防护,如加装绝缘防护套、隔离层、绝缘支架等。

有些矿井井下供电设备“三大保护”不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未装,采掘设备老化,机械化程度低,安全可靠性差,制约了生产能力发挥。

5、机电专业人才欠缺

煤矿是高危行业,工作环境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对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足够的择业吸引力,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几点维护工属于辅助工种,不加重视,待遇不高,造成机电工纷纷跳槽,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队伍不稳定。

随着机电专业人才的不断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岗人员技术不成熟、知识储备不充足、相关操作经验缺乏,致使企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生产效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和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有调查表明,现在乡镇煤矿中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大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

6、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根据2005年国家最新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煤矿矿井都应至少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

而目前的煤矿,或是不理会这一标准,根本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落实考核;或是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

表现为设备运行环境、设备摆放、管线吊挂、安全间距、安全设施等不符合机电专业质量标准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普遍。

首先,机电设备使用很不规范,有些机电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维护检修不到位,设备保养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得不到保证。

其次,技术管理手段落后,机电设备基础管理的电子化程度不高,一些设备的账务卡、图牌卡不齐全,或者账实不符;技术档案、图纸资料残缺不全;固定设备、流动设备管理不平衡,以固定设备为重点,忽视面广、量大、隐患多的流动设备。

据统计,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到40%。

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改善的途径

煤矿机电事故频发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引起机电事故的潜在因素不断增加,因此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专家、学者的讨论重点。

“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而明确事故高发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

现今的煤矿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设备维护不当;企业管理散漫等。

煤矿行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行业,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从这几点入手,可以让我们更快找到预防机电事故的措施。

1、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依照有关设备管理的要求,设置应有的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配件、设备、油脂等专业化管理小组,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工种岗位制度。

企业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制度编印成册,发至工作人员手中;或者制成宣传图板,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做到设备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特殊的环境限制,使煤矿机器设备的维护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定期的检修却能在最大范围内减少损失。

井下的供电、通风、排水和开采都离不开机器设备的维持这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煤矿顺利开采的前提条件。

而定期的设备检修能够保证设备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性能,增加开采数量,提升产品质量。

所以,应落实好机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切不可马虎大意,在检修时应当即时填写检修报告,明确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加大执行机电设备的监察力度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其次要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

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随着矿井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机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机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和牢固的安全意识。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要全面提高,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大多从基层而来,深知基层之甘苦,有时一下难以完全放下情面。

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缺乏岗位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无疑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合理使用机电设备

煤矿井下空气潮湿及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碰而使绝缘破坏,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故障。

由于漏电事故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电气设备的长期过载,容易引起火灾;漏电和短路故障又容易导致瓦斯、煤尘爆炸。

为此,矿井电气设备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人身和设备乃至矿井的安全,人身接触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所以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发生,装设并使用必要的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整定,均可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设备必须具有防爆性能。

隔爆原理可分为四类:

一是采用间隙隔爆技术。

在外壳内部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后产生的压力和冲击波,不会引起外壳变形,并且从结合面的间隙逸出壳外的火焰等因与外壳充分接触并吸收热量冷却,也不足以引燃外部混合气体。

二是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降低电火花能量。

三是采用超前切断电源和快速断电技术。

四是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

因此,煤矿必须使用防爆设备,并且设备外壳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设置机械闭锁装置,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爆炸现象的发生。

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严禁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及明火操作,加强电气设备的防锈处理,进行合理整定,充分发挥设备的容量,加强各类电气保护,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应合理使用已开发出的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减少故障率。

可靠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由于个别维修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思想,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识。

班班得过且过,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行认真观察,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或者更换一个螺母就能解决的问题到最后不得不更换一台电机,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加大机电设备升级投入

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坚决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的机电装备,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

要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

大力发展、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

要把好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的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5、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1)、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

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辨别真伪,把好质量关。

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

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

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2)、建立检修体系

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保证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要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

3)、加快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

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

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

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

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

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6、通过培训提升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生命,不论在何种企业中,好的员工必然带来好的效益。

煤矿行业作为一个转型的传统行业,面对着机器化生产的全面铺开,对其员工的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员工不仅要从事体力劳动,还需要进行脑力劳动即对机器设备的操控。

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煤矿机电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职工文化素质低下的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在员工上岗之前就应该开设各类职前培训课程,如机器设备操作技能、机器设备维护技能、突发事故处理方法以及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等等。

强化岗前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从员工自身出发,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职前培训中,不仅要让员工熟悉与煤矿相关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给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因为技术的稳定性来源于员工对职业责任的清晰认识。

而且,职前培训要有延续性,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要及时进行宣传,帮助职工更好的适应工作中的新变化。

1)改变原有的招工模式,对新招聘进入煤矿工作的机电专业工人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强化培训,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煤矿机电专业的从业资格。

2)加强在岗员工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知识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避免员工因从业时间较长而产生工作、学习惰性,要使员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正确理念。

3)完善煤矿专业、安全培训手段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煤矿企业员工参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实用性。

4)提高煤矿行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加强煤矿机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关爱,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三、事故预防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但是大部分事故发生的规律、原因是可知的。

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包括认识程序、设计、制造、疲劳、磨损、老化、检查和维护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及其他因素。

通过经验教训及事故的统计分析,大部分事故的规律是可知的。

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

煤矿井下的事故预防主要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知识技术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来预防事故发生。

因此企业应做到:

第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

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消除人事伤害的危险。

第二,设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和识别标志。

第三,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及事故原因的分析。

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是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即可防止事故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针对事故的每个原因,吸取相应的事故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管理。

处理机电事故过程中要坚持

“四个一”和“四不放过”原则:

即一事故、一追查、一处理、一通报及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没有责任者不放过、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拿出整改措施不放过。

准确掌握事故信息,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四、结束语

机电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对它进行经验总结之后便会发现事故的预防是具有存在的可能性。

在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我们从员工、设备、管理者三方入手,狠抓员工职前培训,规范设备定期检修,落实管理安全。

从根源上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更好的实现煤炭开采的自动化,不断提高煤矿产量,保障整体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煤炭企业要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是涉及矿山生产安全的大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扎扎实实搞好机电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才能使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双赢目标。

 

煤矿

机电安全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