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411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宜城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湖北省宜城市二中高二年级2016-2017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42.0分)

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的通透性增加,C液增加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

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

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的量大约是体液总量的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4.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5.

已知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

6.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7.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神经调节过程中没有体液中物质的参与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9.科学家研究发现: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是通过影响靶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起作用的

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胰高血糖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减少

D.健康人进餐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

10.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

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11.如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

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12.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3.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

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

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           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

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14.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1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6.分析如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

A.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D.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17.如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花盆随圆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18.人工方法获得无籽番茄的措施是(  )

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19.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2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1.关于群落的结构,下列

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22.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24.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④计算种群密度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①④②③⑤

2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        D.M与N将呈现S型增长

26.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27.如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

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3%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2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6.5分)

3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  B.若丙增加1kg,则需要消耗甲41.6kg

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 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3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32.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33.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34.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

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36.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37.

鱼鳞藻和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

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可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富营养化水体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若该水体出现了“水华”现象,将对鱼鳞藻的影响最大

D.当水体达到中营养化时,可以利用脆杆藻控制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该被捕食者的10%--20%

的能量

39.莴苣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影响,表是交替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

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光处理

萌发率%

光处理

萌发率%

R

80

R-FR-R-FR

7

R-FR

7

R-FR-R-FR-R

78

R-FR-R

79

R-FR-R-FR-R-FR

7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40.体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是(  )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41.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42.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

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43.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

最多时曾达到______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____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______;②______.

(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

(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__只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_____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

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44.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甲种群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

①______;②______

(3)若图3中的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增重______kg.C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生物答案

1.A    2.D    3.A    4.C    5.A    6.C    7.C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A    15.B    16.C    17.A    18.D    19.A    20.D    21.A    22.D    23.D    24.C    25.B    26.C    27.D    28.C    29.ACD    30.B    31.B    32.D    33.D    34.B    35.C    36.A    37.B    38.C    39.C    40.A    

41.效应器;神经中枢;细胞间的传递(或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突触上的传递);由负变正;0;2

42.胰岛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①、②;③;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43.雪兔;140000;捕食;可食的食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60000;晚于

44.丁;甲;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增长型;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200;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