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08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0917044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下册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明确指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2-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7-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准确,通俗易懂,清晰有序。

运用三个典型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课标表述】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够借助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

*能借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段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机械、玫瑰、领域、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借助拼音读准“漩涡、锲而不舍”;抓住关键字推想“见微知著、无独有偶”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微知著、司空见惯、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2.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

题,……找到了真理。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借助表格、小标题理清文章层次,梳理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

通过对比,发现三个故事在写法和内容上的相同点,从而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4.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发现三个故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从而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

学习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评价方案】

1.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一、二题“我会读”和“我会写”,落实学习目标1中字词的达成。

3的达成。

3.通过完成评价单第四题“理解句子”,检验目标2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达成。

4.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五大题“领会表达”,检验学习目标3中“体会三个故事在写法和内容上的相同点”以及目标4中“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的达成度。

5.通过完成评价单第六题“小练笔”,检验学习目标4中“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质疑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

二、字词入手,检查预习(目标1)

1.第一组词语诞生洗澡机械玫瑰漩涡逆时针(指名读,纠正读音,齐读。

2.接着看第二组词语: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指名读,纠正字音,齐读。

3•你们理解这些词语吗?

出示“见微知著”引导发现其中的一对反义词,学习抓关键字理解词义。

还有哪些词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说一说。

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解故事(目标3)

1.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

3.我们结合预习过程中大家填写的表格,会对故事的内容和层次有更清晰的了解。

人物

发现的现象

产生的疑问(?

发现的真理(!

谢皮罗教

洗澡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

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

向旋转?

漩旋涡的方向与地

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

紫罗兰的花瓣被滴上盐酸后变红了。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

么?

……

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还发明了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

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是什么关系呢?

睡觉的人眼珠转动

和做梦有关。

4.能不能进一步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呢?

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发现的现象”或联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来概括。

(板书: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睛转动)

5.小结:

用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或者是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文章,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4.对比分析,深入阅读

下面让我们深入三个故事。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

可以在文章旁边做一下标注。

(目标3)

1.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总结。

预设:

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偶然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再写反复研究,最后写得出结论。

不难发现,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偶然发现的现象

和问题,再写反复研究,最后写得出结论。

(板书:

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

2•三个故事中的人物,都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得到真理。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3.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第二、七自然段,对比分析,深入阅读。

(目

标2)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

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

(表达的意思一样,都是为了

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联系上一句回答。

(2)三个故事中,哪些句子讲的是三位科学家见微知著的内容?

找出来,指名读一读。

这些句子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他们的见微知著?

(敏锐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识到、发现)

(3)三个故事中,哪些句子讲的是三位科学家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过程?

(目标3)

1结合学生说,出示相关句子。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2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追根求源、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指名练读,读出人物精神。

3通过三处描写人物反复研究的句子,还有什么发现?

(都只有一句话。

)研究经过怎么写的这么简略?

(结合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侧重点是要讲述“真理”和“?

”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不是重点,体会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

4如果我想阐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观点,还是用这三个故事,

你觉得哪部分应该详写?

(4)再读第二自然这句话,想想问号和感叹号分别代表什么?

运用

标点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

”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样写形象直观,生

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这段话是对课题的具体阐述,而文中的三个故事就是围绕这段

话来讲的。

你理解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了吗?

(“

百个”是虚指,表示很多。

得到真理,既要有开始的疑问,又要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追根求源。

所以,我们应该说,谢皮罗教授一一(引读)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证明了一一(引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波义耳和奥地利医生都是一一(学生读)从细小的……证明了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

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6)再读第七自然段这句话,想想发现真理难不难?

从哪里看出

来?

(只要……就……)

(板书:

t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t!

与第二自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相比,这一句作为总

结更加简洁有力、直截了当。

(板书:

总结观点)

4•但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实现的一一“正如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的……”齐读。

(1)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都知道谁是这样的人?

能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吗?

(谁)因为,通过反复研究,最

终。

(2)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这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五、总结写法,练笔尝试(目标4)

1.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再用三个事例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又进一步总结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2•你能不能也像作者这样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呢?

出示小练笔,布置作业: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

2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出观点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具体事例

证明观点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评价单

评价标准:

★一般★★不错★★★很棒

一、我会读(同桌评价☆☆☆)

诞生洗澡漩涡机械玫瑰领域逆时针司空见惯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锅问到底

二、我会写(同桌评价☆☆☆)

司()()惯无()有()()()求源见()知()

()而不()打破()()问到底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同桌评价☆☆☆)

人物

发现的现象

产生的疑问(?

得到的真理(!

谢皮罗教

四、理解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评价☆☆☆)

最后把“?

”拉直成了“!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

”指,“!

”指。

这样写的好处

五、领会表达(小组评价☆☆☆)

1.课文中的三件个故事在写法上都是先

写。

再写,最后

写。

三个故事是为了证

明。

2.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六、小练笔(教师评价☆☆☆)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