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050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历史下册开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据载,周朝“酒礼”讲究按时、序、数、令进行,每一次献酒,宾主之间要互拜多次,一杯酒才能下肚。

这说明了周礼

A.体现繁文縟节,社会落后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哪一变化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4.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激化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智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7.“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织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8.黄宗羲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由此可知

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

C.黄宗羲肯定内阁制度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9.英国侵略者说:

“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段话表明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借口B.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C.“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D.战争后强迫清政府惩办林则徐

10.1840年——1949年中国百年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工业化B.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

C.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民主D.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祖国统一

11.“它产生于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D.《孔子改制考》

12.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

“伪干王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

”下列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原因不包括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B.读书和农民战争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13.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斗争的不同点是

A.以武力反抗外国侵略军B.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所镇压

C.发布文告反对西方侵略D.区别对待西方先进文化与列强的侵略

14.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一切国家权力。

3月《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法令须经国务总理副署才能有效。

第二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政府实行总统制。

这反映了

A.新政府难以产生             B.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C.孙中山是务实的政治家          D.帝国主义敌视新政府

15.有人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

”对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列强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C.革命阵营中的反动势力进攻革命派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16.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C.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D.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17.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18.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

这里的“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是指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它应是完成于下列哪一次会议?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9.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

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B.土地革命C.创建革命根据地D.开展游击战争

2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1.新中国成立后的某部法律文件指出“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该法律文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23.1985年6月,邓小平在均为扩大会议上指出:

“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

”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24.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

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该决议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25.“(在雅典)只要多数民众愿意,任何提议和判决,不管是出自个人偏见或一时冲动,还是源自阴谋家的蓄意蛊惑,也不管是否合理正当,都可能随时成为法律。

”此观点认为雅典()

A.民主制度存在局限性B.居民享有充分自由

C.民主缺乏公平和正义D.公民无视法律尊严

26.“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27.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

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28.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

它们都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29.《十二铜表》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

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深远D.崇尚秩序和平衡

30.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31.约公元前150年,《阿梯纽斯法》中规定:

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

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这反映出

A.罗马法不断完善   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   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32.古代雅典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实行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

这表明抽签选举制

A.使工商业奴隶主退出了政治舞台B.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C.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和平等性D.成为后来社会动荡的政治根源

33.古罗马万民法规定:

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D.是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工具

34.“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

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材料中的“其”指

A.英国的“光荣革命”B.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35.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36.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

“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

A.中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新贵族

3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

此语意在讽刺美国()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D.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8.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种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邦联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C.联邦制原则 D.民主选举原则

39.右图是一幅有关当今美国政府政治体制的漫画。

此漫画的寓意是 

A.邦联政府是软弱无能政府B.权力制衡保障了民主自由

C.分权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D.美国政体是个丑陋的怪物

40.《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41.英国人SirJohnTenniel所画1890年“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联邦议会D.帝国议会 

42.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4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B、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组织程度高

C、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

44.“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核心内容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5.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说:

“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

”他指的是

A.苏联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B.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C.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D.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46.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峙之后,苏联退却了。

……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做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

”这次危机反映出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47.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

“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

”这段话反映出的国际形势是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 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 

48.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

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

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4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随着形势变化而呈现出的趋势是

A.控制-竞争一扶植 B.控制一扶植-竞争

C.竞争-控制-扶植 D.扶植一竞争-控制

50.“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51.(11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图1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6分)

(2)图2及图3所反应的两种制度对你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分)图2、图3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1分)

52.(15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二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四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3分) 

(2)材料二反映出罗马法的哪些特点?

(2分)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获得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的政治根源。

(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

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5分) 

(4)材料四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想要了解孙中山关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精神,应该查阅他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

(6分)

5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

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

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7分)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和限制?

(3分)

(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二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6)

 

(2)三省六部制: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52.【答案】

(1)实行选举制、代表按比例分配、任期制(连仟不超过两届)。

(3分)

(2)特点:

重视法律程序、可操作性强。

(2分)政治根源:

罗马长期的对外扩张.(l分)

(3)演变:

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权力不断缩小,最终“统而不治”(2分):

议会权力不断扩大,逐渐高于王权,址终成为权力中心。

(2分)模式:

君主立宪制.(l分)

(4)制约与平衡。

(2分)美国1787年宪法(或关国联邦宪法)。

(l分)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

53.(l4分)

(l)(8分)原因:

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或文化习俗差异):

国家利益冲突:

国家实力相当,力量均势格局出现。

(3分)

对待:

实行冷战,遏制苏联,答山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4分)

(2)力量:

欧洲的联合(或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分)

(3)(6分)原因:

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