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60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docx

河北省冀州市高一语文下册开学考试题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

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

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

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

“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

”书奏,不报。

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

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

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

“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

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

”因陈正名从谏之道。

升尚书刑部郎中。

上问群臣曰:

“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

”伯达对曰:

“布德流化,必自近始。

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

”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

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

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书奏,不报。

报:

上报

B.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

务:

专力从事

C.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

及:

奏及、奏报

D.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

绐:

哄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2分)

A.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D.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在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忧伤离去。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

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

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

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

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7.翻译文言文中加线句子。

(10分)

(1)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

(5分)

(2)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②。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②王孙:

指游子。

8.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

请简要赏析。

(5分)

9.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3)《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题。

(25分)

周有光:

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

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

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

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

他说了:

“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学,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

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

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

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

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

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

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

“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

来干吗?

来拼音。

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

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

联合国也要用它呢。

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

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

《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

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

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

这时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

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

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

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

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

周老说:

“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

”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

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2)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的哪些事迹?

请简要概括。

(6分)

(3)从全文来看,第二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周有光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批用正宗新疆和田玉籽料雕琢打磨出来的项链,串串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立马成为本届珠宝展的抢手货。

B.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

C.错失“三连冠”的丁俊晖仍放松地大开玩笑,冠军傅家俊也很默契地跟他一唱一和,俨然把发布会变成了现场“二人转”。

D.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虽然都在高调喊着要给学生减负,但在行动上却是更加变本加厉地给孩子们施加压力。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己。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让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

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B.“海归”中相当一部分人坚持回国创业的梦想,不愿意向优越的生活条件俯首低眉,他们摒弃周遭的闲言碎语,毅然回国发展。

C.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所以不能因噎废食,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D.石景山区开办的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第一年就招收了126名新生,但是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们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黄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

“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②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会场秩序良好。

③央视羊年春节晚会上,香港年轻魔术师周家宏表演了一段纸牌魔术,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他熟练而精湛的表演吸引住了。

A.①洗耳恭听②倾耳注目③倾耳而听B.①倾耳而听②洗耳恭听③倾耳注目

C.①洗耳恭听②倾耳而听③倾耳注目D.①倾耳注目②倾耳而听③洗耳恭听

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②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当时只听到一声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天崩地坼穿云裂石发聋振聩B.天崩地坼发聋振聩穿云裂石

C.发聋振聩穿云裂石天崩地坼D.发聋振聩天崩地坼穿云裂石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⑤D.②⑤①④③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

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②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

④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⑤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⑥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A.⑥①②④③⑤B.②④⑥①③⑤C.①③②④⑥⑤D.⑤①③②④⑥

2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清人项鸿祚说: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

应该是那么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为我的“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了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