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温度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974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温度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1温度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41温度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41温度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41温度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温度计.docx

《41温度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温度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温度计.docx

41温度计

课题

4.1温度计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概念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难点

温度计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仪器

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烧杯、冷、热、温水。

课件地址

课件17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巩固练习

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比如“下雪不冷化雪冷”我们大家都知道,雪融化是因为天晴了有了阳光的缘故,那为何“化雪”时却比阴天下雪还要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

好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温度与温度计。

一.烧红了的铁谁也不敢拿,冰天雪地里谁也不愿意光脚走路,这是为什么?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那么,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教师准备冷、热、温三杯水。

要求:

右手放入冷水中,左手放入热水中,然后左手放入温水中,右手再放入温水中,两手感觉相同吗?

同一杯水两手的感觉不同,为什么?

二、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温度的高低,我们应用了---温度计

演示自制温度计。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它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用挂图和实物来认识它的结构。

甲是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同学们能否说出他们的基本结构。

三、那温度计上的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下面阅读教材76页—77页,看一下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温度:

1、人的正常体温为37℃。

2、北京1月份的平均气温-4.7℃。

现在请同学阅读教材77页,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

四、阅读教材77页—78页,看一看温度计的使用及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除了知道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还需要知道什么?

 

阅读教材77页,说一说甲、乙、丙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为什么这样设计?

 

想一想:

如果所测温度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会有什么后果?

阅读教材78页,总结一下,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想一想、议一议:

说出教材78页4.1—4中几种常见的错误行为。

 

使用温度计还能发生什么错误?

 

五、在家中和医院中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体温计并回答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体温计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休读数,而实验室温度不可以离开待测液体读数,为什么?

4、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

 

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80页:

动脑筋学物理1、2、3、4

与温度有关。

 

一个太热、一个太冷。

 

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温度计

学生观察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将广口瓶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

 

学生观察总结。

温度计是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里面有红色或白色的液体)组成。

摄氏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分别用0℃和100℃表示,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表示1℃。

3℃读作37摄氏度。

-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首先看清它的量程,再看它的分度值。

 

测量体温只能用体温计,测量气温一般用寒暑表,测量水温用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甲:

-20℃---110℃,分度值为1℃,符合实验室的测量要求。

乙:

35℃---42℃,分度值为0.1℃,根据人的体温变化。

丙:

-30℃---50℃。

分度值为1℃,符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常年温度的特点。

一是测不出温度值;二是有可能损坏温度计。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液体中,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4、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图1温度计与器壁相接触。

图2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液体中。

图3正确。

图4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的是正确的,其他错误。

1、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2、没有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待测液体温度超过量程。

1、体温计的细管比实验室的温度计更细,而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2、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中的水银有微小膨胀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因此更精确。

3、读体温计时可以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指示原来的温度。

而实验室温度计没有缩口,离开待测液体读出的示数是实验室内的气温,而不是待测液体的温度。

4、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从新测体温时,必须用力往下甩,让水银柱退回玻璃泡里,否则测量的不准确。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熔化和凝固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

(2)、海波、石蜡、试管、烧杯、水、火柴、坐标纸

课件地址

课件18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巩固练习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块冰,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会儿水干了,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跑的无影无踪了。

同学们想了解着些现象的奥秘吗?

请大家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的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一、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有什么规律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求答案。

教师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

把一个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加热并搅拌。

装置如课本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

当温度达到4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

将方案一中的海波换成石蜡方法同一

实验前先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见教材82页请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宣布分组实验。

实验中注意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结合实验分析一下海波、石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本图4.2-2和图4.2-3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座标纸上描点,然后连成平滑曲线,看一看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教师提出问题:

根据你画得的图象,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

二、从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实验中,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1.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所以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然后回答问题。

1.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用钨丝?

2.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3.古代炼丹(金)炉的温度有现在的炼钢炉中的温度高吗?

 

想想议议

 

三、在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中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

 

同理,在凝固过程中,都需要放热。

也就是说,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都需要放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动手动脑学物理1.和3.

固态、液态、气态

 

冰变成水是熔化

水变成冰是凝固

 

1、严禁用一盏灯去点另一盏灯。

2、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

3、用外焰加热。

4、万一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学生实验、观察讨论、总结归纳

1.给海波加热时,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后变成液态,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1.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学生画图

1.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2.石蜡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都上升。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钨的熔点高。

不能,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有些环境中会凝固。

没有,金的熔点是1064℃,钢的熔点是1515℃

1.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

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2.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可以改用酒精温度计。

学生讨论:

在熔化过程中,无论温度是否改变,都需要加热。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第四章物态变化

课题

4.3汽化和液化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卿中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

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仪器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修改栏

引课

 

新授

 

小结

 

巩固练习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一、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二.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探究:

水的沸腾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依照前面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三、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的空气中。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练习1:

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

四、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所以说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这是为什么?

练习2: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放热,所以100摄氏度的水蒸气比100摄氏度的水烫的更严重。

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上的收获。

学生完成目标检测。

课后练习1、2、3、4

 

实验

 

思考

猜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课件19

 

第四章物态变化

课题

4.4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卿中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仪器

可密封的玻璃瓶、碘、烧杯两个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

引课

 

二、

新授

 

三、小结

 

四、

巩固练习

 

课件20

思考、讨论。

 

回答

(甲)固态碘不

见了,玻璃瓶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丙)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

(丁)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冰升华为水蒸气。

(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同样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都是凝华现象。

(丙)灯丝变细是钨丝受热,升华为气态钨;灯泡内部变黑是气态钨遇冷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

(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冷水中了。

 

(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

(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了。

 

 

课题

第四章:

物态变化

课型

复习课

备课人

卿中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进一步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2、对本章概念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综合性运用。

过程与方法

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难点

1、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液体的沸点及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物态变化与“吸热”或“放热”的关系,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

教学

仪器

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利用投影片

(一)、温度及温度计

概念: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温度

单位:

摄氏度,符号:

℃。

作用:

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

构造:

(略)2、温度计:

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

量程和分度值。

 

注意:

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和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不能俯视和仰视,先读数后取出温度计。

量程:

35℃—42℃。

3、体温计:

分度值:

0.1℃。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晶体:

有固定熔点和凝固体固点。

非晶体:

没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

概念: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加热。

晶体熔化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记住: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

汽化态。

方式:

蒸发和沸腾。

概念: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特点:

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蒸发

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

3、液体的表面积。

 

概念:

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沸点:

液体沸腾时温度.

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加热。

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概念: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

液化态。

方式: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降低一定温度都能液化压缩体积。

注意: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用。

3、升华和凝华:

概念: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升华气态。

特点:

吸热。

概念: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凝华固态。

特点:

放热。

三、讲解讲解例题:

例1、

物理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量一下水的温度,以下是有关的几个实验步骤,请你合理排列顺序____CDABE_______________

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D、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

E、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例2、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D)A、固态B、液态

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分析:

萘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均为80℃,80℃的萘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原因是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热,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为液态。

例3、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仙境一般,给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C)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而形成的“雾”

例4、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CD)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37℃读作37摄氏度。

-15℃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摄氏度。

说出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说出估、选、放、读、取的步骤:

估:

估测被测物体温度。

选:

选择适当量程温度计。

放:

玻璃泡完全浸在液体中。

读:

视线与玻璃柱液面相平。

取:

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或放热情况:

 

 

 

填写下表:

汽化方式

沸腾

蒸发

产生条件

一定温度

任何温度

产生位置

内部和表面

液体表面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相同点

1、都吸热。

2、都是汽化现象。

 

说出所有“白气”、雾、露等现象都是液化。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1、冬天呼出的“白气”液化。

2、雾的形成液化。

3、露的形成液化。

4、霜的形成凝华。

5、用久的日光灯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6、冰镇啤酒瓶“冒汗”液化。

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升华。

8、天空中云的形成液化和凝华。

9、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先升华后液化。

10、冰棒冒“白气”液化。

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配合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