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oc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元江县因远镇小学李加海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兴趣教给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
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2、激发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唤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烟台的海》,教师让学生对写作顺序质疑:
为什么作者先写冬天的海呢?
带着问题,学生们开始细细地品读文章,在文本中畅游一番,立刻发现冬天烟台的海有其独特的壮观之处,这正是作者如此安排的深刻用意,一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趁热打铁,及时让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一年四季的句子,此时,学生郎朗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妙的音符,或激昂、或轻柔、或平静……在不同的朗读中,学生们似乎真正走进了烟台海的四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突破了课文的教学难点。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流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夫子,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不能指望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探索。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世界”、“儿童乐园”,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我在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时用故事导入:
某大公司是当地最有实力且员工待遇很高的单位,因此该公司的人才招聘十分激烈,一次最后一场招聘测试是在一个雨天进行的,候选对象多端坐在公司的大厅内等待测试,大厅内准备好一半人的雨伞,测试时间快到了,主考官说:
“从这里到考场要穿过一个露天走廊,请大家抓紧时间进场。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
有的抢过一把雨伞就跑,有的两人共撑一把伞,有的索性冒着雨前往。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最后一场考试。
同学们猜一猜:
最终被聘用的是哪些人?
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古语有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
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
”就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教育引导者。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显然重要但是相对短暂,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却是长久受用的本领。
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要还是靠自学能力去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学生学习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
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
如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家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图画初步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
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古人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授新课前,复习旧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例如我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之后让他们说说:
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老人?
想知道在这篇文章了他是一个做什么的人吗?
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得热烈,议得积极,最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教学,这节课充满了情趣。
2、大胆质疑,乐于思考,独立自学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
巴班斯基指出:
“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
”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
“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
”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
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心理学告诉我们:
“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四、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开展合作探究性阅读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首先,可以以主题引导,这个主题可以是关于文章内容,可以是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考证,也可以是就某个思想观点进行争论,还可以小到对于某个字、某个词、某个句的研究。
如《半截蜡烛》中,“伯诺德夫人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一句中的“似乎”可以省去吗?
为什么?
其次,可以以问题引起学生探究。
这个问题可以是课本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导向性问题。
如一个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探究性的学习课题: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哪里通过自学探究,学生懂了诸葛亮因为识天文、知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机妙算。
此外,还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即在阅读前既不确定主题,也不提出问题,只给出阅读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去提自己的见解。
五、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就会使唤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
在小学阅读教材中,有些课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一本教学论著中看到一个教师教学《穷人》一课时,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的内心活动时,多处用了省略号。
这些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表示句子的停顿及语气和结构的强化,而且有助于传情,丰富形象和增添文字的魅力。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去挖掘这些“空白”的蕴含,体会桑娜美好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