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342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docx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人教版生物学(七下)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1、人类祖母“露西”的年龄和性别是如何测定的?

 

(1)“露西”简介  

 

1974年美国D。

C。

约翰森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的哈达发现的一具成年女性南方古猿类化石骨架的绰号。

因为发现这具骨架的那天晚上,发掘队全体成员高兴得放送着美国流行的硬壳虫歌曲“天上带着宝石的露西”,于是便叫这具骨架为“露西”。

  

(2)“露西”年龄的测定

 

“露西”以其化石的完整和年代的久远而极受重视。

用钾氩法测定其年代为距今大约350万年(或不到320万年),是已发现、可以肯定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其完整性在于它包括同一个体的骨架的大约40%,在迄今已发现的早于距今1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样完整的材料。

  遗憾的是“露西”头骨的前部完全缺失,只保存有后部的小块,复原出来的头骨,不比一个垒球大多少,其脑量难于正确测定。

其智齿(第三臼齿)已完全萌出,并已磨耗达几年之久,可以肯定是成年人。

她死亡时的年龄推测在25~30岁之间。

从其脊椎骨的变形来判断,她已开始患有关节炎和其他的一些骨骼病症。

 

(3)“露西”性别的测定

 

“露西”身材细小,身高只有1米多一点。

从一块完整的髋骨来判断,确定为女性。

膝关节以及各肢骨的特征表明她已具有实质上现代的两足直立行走的步态,同时还保留有适应树居生活的重要解剖性状。

约翰森等对这具骨架研究后,把它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他们认为阿法种是南方古猿非洲种和的共同祖先。

 

(4)疑问

 

从上述可查的资料来看,普遍认为“露西”的化石年龄为300多万年,但这仅仅是个概数,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测定的方法是钾氩法,但是具体是怎么测定的呢,没有查到相应的资料,“露西”到目前为止,究竟是多少岁,又究竟是怎么测定出来的呢?

 

2、为什么叫“羊水”呢?

 

羊水是古名词,来源为中医阴阳理论。

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

阳、羊三者同音,代表人类生命之始,离不开阳,故称人类生命起始之源为「羊水」。

实际上应该为“阳水”。

人的寿命从正阳开始,到正阴而结束。

所以阳水成为生命开始的象征,孕育生命的起源之地。

现在说为羊水,实际上脱离了中医理论的说法。

理应纠正为“阳水”。

 

 

3、血为什么有血腥味

 

(1)为什么血有血腥味?

 

血中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Fe2+,二价的铁离子)。

几乎所有的含有二价的铁离子的物质都有接近血腥味的气味。

比如说生锈的铁(Fe2O3&Fe3O4的混合物)。

纯铁是没有太大的血腥味的。

 

(2)为什么有的人会晕血?

 

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是一种特殊处境中的精神障碍,此症与怕见蛇、怕见毛毛虫的“物体恐怖”,以及怕见陌生人、怕见异性的“交际恐怖”同属恐怖症,与胆小无必然联系。

晕血症与晕车晕船也不同,前者与恐高症类似,是心理问题;后者是内耳平衡器官的生理问题。

虽然目前尚未弄清晕血症的发病原因,但这种精神障碍肯定不是俗称“神经病”的那一类精神病。

除了不能见血以外,晕血者与常人无异。

晕血症非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

  

 

4、为什么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

 

人眼底的视网膜上有圆锥体细胞和细长形杆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同一种光感物质即视紫红质。

其中圆锥体细胞管白天观看物体,细长形杆状细胞管黑夜观看物体,这两种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实际上是由维生素A(视黄醇)参与的蛋白质,当光照射时,这种蛋白质发生结构的改变随之引发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形成影像,而视紫红质自身则“褪色”,若此时进入暗处,由于视紫红质消失,眼就对光不敏感了,这时就看不见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A,在视网膜和肝脏酶的作用下,促进视紫红质再生,恢复对光的敏感性,使人在暗处可以看见物体的形和色,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生不仅缓慢而且不完全,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很长时间看不见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能力下降(根据暗适应能力可以测一测自己的维生素A水平),往往由于维生素A的严重缺乏,视紫红质不能再生所引起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夜盲症”。

 

 

5、为什么发芽的土豆有毒?

 

土豆,学名马铃薯。

不管西餐中餐,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炸土豆片也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零食。

 

把土豆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适宜,它就有可能发芽。

仔细看,土豆的顶部有个顶芽,身上还有许多芽眼,里面有腋芽。

当顶芽和腋芽开始萌发的时候,危害就来了。

 

发芽时,在出芽的部位就会产生许多酶,酶是细胞产生的一种胶状物质,这些酶能够分解土豆贮存在体内的物质,然后把它转变成供应小芽生长的物质。

 

就在这个过程里,土豆产生了一种毒素──—“龙葵精”。

如果不在意,吃了长了许多芽的土豆,人就会恶心、呕吐、头晕和腹泻,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器官麻痹而死亡。

这都是“龙葵精”在捣乱。

 

但是,也不必因为土豆发了一点芽就把它全部扔掉,那样太可惜了。

毒素是因为芽的萌发而形成的,所以毒素都聚集在芽眼周围,芽很小的时候,挖掉芽和芽眼就行了;芽大的土豆,毒素就已经扩散了,所以除芽、芽眼之外,再把它附近的土豆削去一块。

 

6、哪种静脉没有静脉瓣?

 

人体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汇合成静脉,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而入右心房。

全身除内脏、脑和头颈部的大多数器官的静脉没有静脉瓣膜外,其余各部的静脉都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称为静脉瓣。

 

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静脉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四肢静脉的瓣膜较多,尤其下肢更发达,其功能是在人直立时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胸腹部的血管大多没有静脉瓣膜。

静脉瓣在静脉内,呈两个半月形袋状,彼此相对,是由内膜向管腔内突出而形成的。

浅静脉位于皮下,由于表浅易见,是静脉注射或输液的部位。

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7、心脏真的不休息吗?

 

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倦,其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活动具有节律性。

心脏怎样有节律地活动呢?

这可以分析心脏每搏动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缩情况来说明。

心脏每搏动一次的具体过程,简单地说,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随后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全心舒张。

 

心脏就是这样有节律地搏动的。

如果心率是75次/min,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即为0.8s(60s/75=0。

8s)。

其中心房只“工作”(收缩)了0.1s,却“休息”(舒张)了0.7s;心室“工作”了0.3s,却“休息”了0.5s。

可见,心脏每搏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这样就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并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能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倦。

 

有的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活70年,心脏差不多要休息40年。

因为心脏即使在跳动最剧烈时也要休息,所以,心脏并不是永不休息,它在一动一静的动态平衡中工作,伴随人的一生。

 

 

8、血管内的血液为什么不会凝固呢?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化学过程,其中唯一能直接观察到的最基本的变化是原来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

这一过程一般在几分钟甚至十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随后纤维蛋白细丝逐渐回缩,经过18~24小时最后形成不再紧缩的血块。

参与这一过程的因素很多,血浆和组织中的主要凝血因子有十多种,正常情况下,这些因子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着。

  

据估计,10毫升血液中血小板所含的凝血酶原激活因子,足以使一个成人体内的凝血酶原被活化为凝血酶,10毫升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都转化为凝血酶就足以使一个成人的全部血液凝固,所以血液具有非常巨大的凝血潜力。

  血管内循环着的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而不凝固,这是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究其原因是,血管内膜光滑完整,血流速度较快,而不存在凝血因子与血管壁接触而激活凝血系统的条件,血小板也不容易在血管壁粘附和凝集。

同时在血液中存在一些生理性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肝素等。

肝素的分布较广,它能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并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血液的流动能将少量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加以稀释,肝脏等还能将一些凝血因子清除掉。

再就是血液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随时将血管中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溶解掉,从而有效地阻碍了血液的凝固。

尽管如此,由于血液凝血潜力的巨大,在进行外科手术或输血时,形成血栓和凝血的现象是较多的,甚至因此而引起死亡。

为此在外科手术时常使用肝素,输血时则常加适量的枸椽酸钠,以进一步防止凝血。

 

 

9、呼吸的主动与被动疑问

 

(1)为什么人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为什么?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

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

 

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

 

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

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

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

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因此,机体安静时的平静呼吸,吸气动作是通过肌肉收缩是主动的,而呼气动作则是通过肌肉舒张是被动的。

 

(2)深呼吸都是被动的,为什么?

 

深呼吸时都是主动的。

人体的肺有弹性回缩力,就是老是要把肺恢复原状的力。

所以平静呼吸吸气时呼吸肌就要使肺扩张,这是主动的。

当吸气结束呼气时,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肺自己就把气体给排出去了,此时是被动的。

当用力呼吸时,在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要始终做功,所以整个过程是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