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常规范本.docx
《传染病护理常规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常规范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护理常规范本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
(五)霍乱护理常规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九)疟疾护理常规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
(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
(十四)麻疹护理常规
(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
(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
(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
(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
(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长期或多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四、急性肝炎早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进食量少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
病情及食欲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避免过多含糖高的饮食。
慢性肝炎可给病人乐于接受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浮肿者适当限制水和钠盐。
五、病情重,有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限制钠盐、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
恢复期病人,给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六、病情观察
1.注意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黄疸消长、排便情况、发热、浮肿及出血倾向等。
2.重症病人加强巡视,日夜监护,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肝臭、瞳孔、神志、精神、智能、性格、扑翼样震颤、胃肠症状、大小便、黄疸及腹水等情况。
意识不清、谵妄、烦躁者,应有专人护理,加床档或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淤斑、口腔黏膜渗血、鼻衄及柏油样大便等。
遇有消化道大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并稳定病人情绪,记录出血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消除口腔积血,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血和急救药品器材。
4.若病人意识状态急剧恶化,伴有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强、抽搐或瞳孔大小不等征象,提示严重脑水肿或脑疝形成。
应迅速通知医师,做好脱水治疗准备。
七、做好口腔护理。
八、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乳果糖,也可用乳果糖溶液或酸性液体灌肠。
腹胀严重时,用肛管排气或松节油腹部热敷。
九、食具、用具、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物,均需严格消毒。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
给病人讲解隔离知识,取得合作,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隔日送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
慢性菌痢适当休息。
四、急性期给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可给适量淡糖盐水或稀释的果汁水,保持尿量每日1000-1500ml。
病情好转后改为无渣获小渣半流质,不宜进刺激性食物。
慢性菌痢应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五、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及量。
按时留取大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培养。
注意必须采集新鲜标本并及时送检。
六、对症护理:
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剂。
腹痛可用热水袋置腹部、针刺或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保持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便后洗净。
如有脱肛现象,可用温水坐浴,盖以消毒纱布,轻柔局部,使其还纳。
七、中毒性菌痢病人需设特护。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面色、皮肤、手足颜色及温度等变化,记录出入量。
注意呼吸频率、深浅和节律,及时给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出现休克或脑水肿征象者,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八、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急性期应彻底治愈。
九、出院时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不吃F·B或不洁饮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
待临床症状消失后第五天起,间断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体温正常2周后,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发热期给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高热量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热退1周后给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热退2周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恢复期食欲亢进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量,并讲明道理,取得合作。
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并发症。
六、对重症及老年病人需做好皮肤护理。
七、发热期每4小时测体温1次,高热者宜给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而致虚脱。
有精神症状、谵妄或躁动者,加用床档,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八、腹胀时用松节油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避免按摩腹部。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可用盐水行低压灌肠,禁用泻药。
腹泻时应适当调节饮食,减少脂肪及乳糖类食物,按医嘱给予收敛剂。
九、若出现便血,伴有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应迅速通知医师。
嘱病人绝对安静,测量并记录血压和大便次数、量、性状,按医嘱留取标本送检。
暂禁饮食,立即静脉输液,做好输血准备。
十、若出现右下腹突然剧痛,体温骤降后复升,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速等,提示肠穿孔。
立即通知医师,停止饮食及一切口服药物,进行胃肠减压,做好手术前准备。
十一、有严重毒血症时,注意心率、心律及脉搏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
十二、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药物热、药物疹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十三、出院时做好卫生常识宣传,如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五)霍乱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严密隔离。
病人的泻吐物、食具、用具、污染的衣物等均需随时消毒处理,收容霍乱的病区不允许探视和陪伴。
待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送大便培养,连续3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重症病人可卧于带排便孔的床,床下对孔处放置便盆,利于病人排便和处理。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四、给流质饮食,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后,可给口服补液或果汁、米汤等饮料。
恢复期给半流质或软食。
五、于泄吐期至少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
密切观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按医嘱及时取血查血清钾、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率及尿素氮等。
六、观察并记录泻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标本应放在密闭容器内,不得外溢。
七、轻型病人或重型病人病情好转后均可采用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用量根据腹泻量而定。
八、重症病人必须迅速静脉补液,输液种类、先后次序及剂量、速度等均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大剂量快速补液者,需将液体预先加温至37℃。
输液过程中应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脉搏、心率、血压及尿量变化,防止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九、腹痛者可局部热敷、按摩,剧吐者可按医嘱给予阿托品或氯丙嗪等。
肌肉痉挛者可行按摩、热敷或针刺。
如有腹胀、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低钾血症现象,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恢复期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禁食蛋白质。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透析治疗。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体表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隔离,室内防鼠、防螨灭螨。
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需消毒处理。
护理人员如皮肤破损,应加以防护或戴手套操作。
三、卧床休息,病情较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
四、发热期的护理
1.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
2.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皮肤粘膜出血现象及尿蛋白等。
3.高热者头部和体表大血管处冷敷或放置冰袋,不易用酒精擦浴,也不易给予退热剂,以免大汗虚脱。
4.液体疗法是本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备好常用平衡盐液、5%小苏打、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液体种类、数量、使用的先后次序和速度,都要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
加强输液护理,严防液体外漏、输液反应和肺水肿等。
5、遇有皮肤、粘膜或腔道出血,及时汇报医师,并进行止血、抗凝等治疗。
五、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1、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
2、 设专人护理,记特别护理单,每30分钟测1次血压、脉搏及心率,观察并记录尿量。
3、 缺氧征象者,给氧气吸入。
4、 备好扩容药、纠正酸中毒药、血管活性药及强心药物。
按医嘱给药,保证输液通畅,速度准确。
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应适当放慢。
六、少尿期护理
1、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者为少尿,不足50ml者为无尿。
严格限制进水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作为次日入量的依据。
输液速度要缓慢,当日的液体总入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供给。
2、限制摄入含蛋白质和钾盐丰富的食物,热量主要经补充葡萄糖供给。
3、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内氨味,防止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4、配合医师做好利尿或导泄的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反应。
注意有无抽搐、出血、高血容量综合症、肺水肿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5、及时采集尿液及血液标本,了解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做好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准备。
七、多尿期护理
1、多尿初期需继续观察有无出血、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现象。
至多尿后期可根据体力及饮食情况,逐渐下床活动。
2、 据尿量逐渐增加液体入量,同时增加蛋白质及钾盐含量高的饮食。
液体和钾盐以口服补充为宜,必要时静脉供给。
八、恢复期仍以休息为主,逐渐增加活动量。
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至症状消失,血、尿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均正常时允许出院。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昏迷病人执行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二、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室应有防蚊设备和灭蚊措施。
隔离期限至病人的体温正常为止。
三、病室应安静、阴凉、通风,利用各种方法降低室温,要求室温控制在28℃以下。
四、发热期间宜给清淡而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给足量水分,昏迷及吞咽障碍者可行鼻饲。
恢复期应逐渐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
五、重症病人设专人护理,备齐抢救药品、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以备急需。
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惊厥先兆,如双目凝视、肢体发紫、口角抽动的,并及时通知医师。
七、每日做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
口唇粘膜干燥者,应涂石蜡油保护。
已有口腔炎者,于清洗洁净后,用1-2%龙胆紫或冰硼散、青黛散涂擦。
昏迷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2次。
眼睑不能闭合时,于清洗后涂以抗生素眼膏,并遮盖湿纱布,预防角膜溃疡。
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5%樟脑酒精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翻身,以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尿潴留者,可行膀胱部位按摩加压排尿。
九、高热者每2小时测体温1次。
凡体温超过39℃者,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包括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针刺、用退热剂及亚冬眠疗法等。
十、惊厥者及时加用床挡。
将缠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病人牙列之间,防止舌咬伤。
注意给氧和吸痰。
必要时拔除鼻饲管。
给予止惊药物,常用者如安定、水合氯醛或阿米妥钠等。
亦可采用针刺止惊或亚冬眠疗法。
颅内压增高者按医嘱给脱水剂。
十一、呼吸衰竭的护理
1、严密观察呼吸衰竭表现,如呼吸频率、节律、抽泣样呼吸、双吸气及呼吸暂停等,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氧气吸入。
因频繁惊厥或脑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应分别给予止惊剂或脱水剂。
2、病人头部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必要时抬高床***体位引流。
防止舌根后坠,随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加用祛痰剂。
有呼吸道感染者,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3、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并给呼吸兴奋剂。
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后,执行气管切开护理。
十二、恢复期应加强功能锻炼,运用针灸、按摩、推拿、理疗,并结合药物治疗,促进病人逐步恢复吞咽、语言及肢体等功能。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隔离期限一般为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
三、卧床休息,病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强光刺激。
四、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给充足的水分。
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昏迷者应用鼻饲。
五、急性期病人,特别是入院24小时内,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经常巡视。
下列情况提示病情在恶化,应及早发现并通知医师。
1、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迅速加深;
2、躁动不安或频繁呕吐
3、面色苍白或灰暗;
4、脉搏过速或过缓,与体温高度不成比例;
5、呼吸深慢或节律异常。
6、肢端发凉或皮肤发花;
7、自发性或于刺激后出现肢体发紫现象
8、淤点、淤斑继续增多、融合;
9、血压升高或降低
10、瞳孔形状改变、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
六、协助医师做腰椎穿刺,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脑脊液标本迅速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穿刺后让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搬动。
七、注意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涂液体石蜡。
如有口唇疱疹,涂以1%龙胆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淤斑被抓破感染。
八、高热时头部冷敷或放置冰袋,亦可用25%安乃近滴鼻或给予退热剂。
呕吐时宜取头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
九、头痛、烦躁、或惊厥者,加床档以防坠床,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脱水剂。
有尿潴留者采用腹部膀胱区按摩加压排尿,必要时导尿。
十、暴发型病人应由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详细记录。
病人取平卧位,氧气吸入。
按医嘱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抗凝及强心等抗休克治疗,或给予镇静、止惊及脱水等降低颅压治疗。
分别执行休克或昏迷护理常规。
十一、应用磺胺药者必须给足够水分和适量的碱性药物,每日检查尿液,如有磺胺结晶、血尿或尿少时,及时通知医师。
应用青霉素者应注意过敏反应,应有氯霉素者需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
(九)疟疾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室需有完善的防蚊设施,并彻底灭蚊。
待体温正常、血片检查已无疟原虫时解除隔离。
三、发作期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发作控制后宜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四、对重症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及尿色等。
如出血过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谵妄、抽搐等凶险发作征兆,迅速通知医师,尽快准备好抢救用物及用物及药品,详细作好记录。
五、寒战发冷期劝病人频服热饮料,并加盖棉被、放热水袋保温,必要时通知实验室涂片查疟原虫。
一旦寒战停止,迅速解除保暖措施,并测量体温。
六、发热期头部置冷敷或冰袋,用温水或温水酒精擦浴。
过高热者可给退热剂或用冷水灌肠,伴有躁动或谵妄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七、出汗期劝病人多饮水,避免风吹。
出汗后行温水擦浴,并更换床单、衣服。
出现口唇疱疹者,局部涂1%龙胆紫。
八、熟悉并观察各种抗疟药的毒性反应,并了解其中毒的急救方法。
如静脉滴注奎宁或氯喹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脏传导抑制等严重反应,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速度等。
服用伯氨喹啉除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副反应外,还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出现黄疸或血红蛋白尿等反应应立即通知医师。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三、急性期或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软食为宜,腮腺肿胀期内避免酸性食物,为防止诱发胰腺炎,饮食不宜过饱少食含淀粉与脂肪多的食物。
四、注意口腔卫生,以防止腮腺管口继发细菌感染。
要求病人每次饭后漱口,指导或协助病人使用生理盐水或多贝尔液清洁口腔。
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者应注意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并向病人说明一般不影响生育,消除病人顾虑。
六、腮腺肿大者,应指导使用外敷药的方法,注意观察病情,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可能并发脑膜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对确诊为脑膜脑炎者,应按脑炎常规进行护理。
并发睾丸炎者,可用丁子带托起阴囊,以减轻局部水肿。
坠痛、疼痛剧烈时局部予以冷敷或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
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限为病后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日,呼吸道分泌物应随时消毒。
三、注意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夜间睡眠充足,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病室应安静、温暖,空气新鲜,避免烟尘惊吓等一切不良刺激,减少探视,以防继发感染。
四、饮食以易消化、富营养的糊状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勿过冷或过热,呕吐后应再次进食,小儿喂食不宜过急。
五、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3-4次,食后或呕吐后及时漱口,舌系带溃疡可涂2%龙胆紫,及时拭去鼻、眼部分泌物。
眼结膜出血者,以消炎类眼药水滴眼,鼻衄者以无菌棉球填塞。
六、痉咳发作时,可用手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扣病人背部,协助分泌物咳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但动作应轻柔,痉咳过程发生呕吐,应注意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屏气、发绀,应及时拍背、吸痰、给氧,并进行人工呼吸。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
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或接触隔离,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疱疹浆液污染的被服和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三、发热及全身症状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体弱者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四、注意皮肤、口腔、鼻、眼及外阴清洁卫生,被褥要清洁干燥,衣服宜宽大、柔软,水痘较重者不宜洗澡或擦浴。
五、做好心理护理:
儿童自控力差,皮肤搔痒时常用手搔抓,不能耐受时常吵闹,应给予安慰,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为了防止继发感染,不要搔抓,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六、注意观察皮疹发展变化及有无继发感染等,保持双手清洁,修剪指甲,必要时可戴手套或用布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疱疹。
皮疹全部结痂后,可给予温水浴,皮肤搔痒可用抗组织胺药物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疱疹破裂者可涂1%龙胆紫,继发感染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体表传染病严密隔离。
1、病人住单间病室。
注意无菌操作,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各种物品单独使用,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否则所有用过的衣物以双层污物袋包好,贴上醒目标志统一处理。
2、污染物耐高温者行高压消毒,其他可用环氧乙烷、次氯酸钠或戊二醛处理,废弃物要焚化。
3、接触病人时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
解除病人的血、尿、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加戴防护镜和双层手套。
采集的各种标本均应有醒目标志,加盖并置于透明塑料袋中送检。
4、对不同病人的思想状况,如羞耻、悔恨、愤怒、恐惧、孤寂等,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说服病人的亲友,解除恐惧,避免歧视,为病人提供与家庭和社会的必要联系。
鼓励病人读报、听广播等,使病人能面对现实,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病室内注意安全措施,严防自杀行为。
三、无明显胃肠道症状者,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腹泻者宜给少渣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或静脉补液。
营养不良者可静脉给营养剂和脂肪制剂。
四、密切观察皮肤弹性、湿度以及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液体摄入量一般为2000-2500ml,并根据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输液内容。
五、患卡氏肺囊虫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者,取半卧位,给氧,鼓励深呼吸。
输液量宜少,速度宜慢,避免发生心衰和肺水肿。
六、每日用3%碳酸氢钠及朵贝尔液交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念珠菌等感染。
对长期卧床和极度消瘦者应多翻身、勤按摩,以免发生褥疮。
高热者宜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持续发热、身体虚弱及明显贫血病人可给予输血。
七、治疗期间感染常用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及抗原虫等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常用化疗或放疗;针对HIV常用叠氮胸苷(AZT)、双脱氧胞苷(ddC)、双脱氧肌苷(ddI)等。
熟悉各类药物的特点,及时采集有关标本检查,观察记录药物反应和化疗、放疗的副作用,病酌情予以对症处理。
(十四)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及探视制度。
2、良好的休息环境:
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饮食:
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降温和出疹。
4、发热的护理:
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使出疹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与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40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
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麻疹患者鼻腔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出鼻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