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177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docx

李苓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与行为原则

1.为什么说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答:

出版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传统认知体系中,有“编、印、发一条龙”的说法,这就是系统论。

它不仅界定了出版产业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还揭示了出版产业动态的流程秩序。

即使在今天,出版业已经历并完成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编辑在书籍的出版传播行为中的施控权极大地受到来自于读者需求的挑战,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内容被不断细分或延伸,但系统思想仍然制约着编辑行为。

在传统的编辑出版工艺流程中,在“编”的行为层面,如今新增了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等环节;在“发”的行为层面,延伸了营销推广、广告宣传等整合手段,这种双向的结构性扩张,事实上让我们见证了当代编辑出版工作的一种功能性扩张。

所以,当我们在观察与分析出版业的生存现状、在思考与预测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探索其理论创新时,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脱离客观实际的研究态度,而应以整体的、动态的科学精神去研究编辑出版工作。

我们需要宏观的视野,以概括当代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也需要微观的探究,以监测变动中的书业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因此,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2.如何理解系统和系统论?

答:

(1)系统

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只要人们能够具备主动地适应或控制生存环境的意识,实际地去“决定”一件事情或“管理”一项工作,就已经是在“系统”地思考和分析处理问题了。

人们所面对的客体总是由多种元素有机联系和组构的整体,而非被割裂开来的、孤立的个体。

(2)系统论

系统论是指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以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①系统论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整体与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有效控制其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该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性质。

③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3.出版产业的系统性特征是什么?

答:

出版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产业的系统性特征有:

(1)整体性——整体应大于部分之和

出版产业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因而在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必然产生一种特定的整体性功能:

一方面要具有各个部分(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具有的新质;另一方面,新质的出现使系统整体在特定量度上的功能增大。

所以,一个良性运转的出版产业系统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一定是“整体大于其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2)等级观点——编辑要与作者、读者紧密链接

在编辑出版系统中,作者作为信源提供者是编辑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性要素,但不是关键要素。

他们可能生动而准确地表达着个体或小团体的观念和审美倾向,或者是一个地区的现实生活,并形成某些特色,甚至一方民俗。

可是,当他们试图对这些信息作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创新、融合……由个体文化变为社会文化、由亚文化系统进入到主流文化系统时,却只有依靠出版机构的职业编辑人员在一个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高度层次上,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综合性的概括理解与鉴别,对个体产品的社会推广价值进行了充分评估和优化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编辑出版系统是由若干个层面的子系统组成的。

系统中的这些子系统不仅有一种时间上的逻辑排序,而且,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还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关性。

(3)变动性——出版需要不断创新

一切有机体都处于积极的运动之中,都是一个开放的鲜活的系统,并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出版系统作为媒体传播总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子系统,不仅与总系统内的其他各子系统进行着积极的互动,也与周围的环境系统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出版产业始终是以系统工程的整体性运动着的。

系统如果发生“质”变,就必然伴随着系统结构的创新。

4.编辑出版工作有哪些专业属性?

答:

要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属性,我们应该在认识纸介质媒体(书、刊、报)和电介质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编辑行为的共性基础上,去分析其个性。

(1)编辑行为的共性问题

①角色的双重性

大众传播是一个两级传播过程,从作者、记者、摄影师的原始文稿和声像磁带到编辑,这是第一级传播。

在这一过程中,编辑是信源的第一个受传者。

这时,他接受传播的目的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生存和发展为第一需要。

原始文稿、磁带、胶片由编辑加工物化为媒体产品后,通过大众媒介再传递给视听者的传播过程,是第二级传播。

这时,把关人——编辑不再是受传者,而是由受传者转化为传播者。

②文化的再创造性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使信源得以“优化”和“突破”的再创造的过程。

要使编辑手上的资料成为为社会所接受的精神财富,这就需要编辑从全社会广大公众的角度,对它们进行鉴别、选择、加工、物化,使之进入大众传播渠道,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最优化财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最终实现社会系统的稳步发展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有序化程度。

而信源一旦被物化,就在被物化的过程中受编辑的再创造劳动的催化,突破了原来的格局,从而具有了新的、更高级的意义。

③意识的超前性

意识的超前性即“超前意识”,它指编辑工作由被动到生动,由顺从到引导,由无意到有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编发工作,充分发挥传播媒介在当代社会中的前沿作用。

这种能力能让编辑工作顺应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把编辑工作的焦点集中在时代的迫切需要上,把握“时代精神”和作出发展趋势的预测绝非易事,社会发展趋势、文化发展趋势、大众接受性、信源提供者的动向是我们借以把握过去和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依据。

(2)编辑行为的个性问题

不同媒介的编辑,因其职业的基本性质同一而共存于编辑事业这一大家庭的事实,并未排除对他们各自相互独立的个性因素的承认。

不同的传播渠道导致了各种媒介编辑的行为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方面

出版社的编辑,往往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来确定是否采用一部书稿。

在他们决定予以出版以后,还可以再用几个月的时间对稿件进行优化。

日报的新闻编辑,必须要在做编辑工作的8小时以内完成他的工作,包括处理几万字的新闻;审阅挑选新华社发来的传真照片;翻阅和挑选一些记者、通讯员向报界散发的新闻稿;对某些稿件进行改写以及同记者和其他人交换意见。

电视节目的编辑,必须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三四个监测荧光,提示某个监测屏幕或者拨动某个开关,以便确定观众将在下一秒钟从荧光屏上看到什么,他必须在几分之一秒钟之内做出决定,根本没有向他人请教的时间。

②传播程序方面

编辑担当准传播者角色时,他的最初对象并非广大读者,而首先是作者,即他首先必须对信息制作者进行逆向传播(即反馈)。

编辑真正进入第二级传播,充当起传播者时,他往往会因书稿内容和作者观点的严密约束,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但这种被动性是绝对动摇不了编辑的主动性的。

杂志编辑和电视台的文艺节目编辑的工作与此类似。

电视台的新闻类、综合性专题类节目和广告的编辑,却是不需要逆向传播而直接进入顺向传播,并可以大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

报社、电台的编辑亦然。

③传播对象方面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日渐明确的分工,使不同的媒介有意识地侧重满足受传者某一方面的需求。

因此,不同媒介的编辑总是根据各自的传播对象,主动、积极和自觉地为他们挑选信息,过滤信息,放大信息。

5.编辑出版行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在首先保证信息的有效传播前提下,努力减少传播成本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风险”性质的工作。

因此,编辑出版行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坚持主旋律原则

在中国,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媒体传播主旋律必须做到:

“坚持党对传播事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对于编辑出版工作而言,这就是要高扬和唱响的主旋律。

坚持这一主旋律,媒体传播的生存空间就大,编辑出版活动就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反之,则会妨碍四化建设,甚至出现文化的大倒退。

(2)“双效益”原则

编辑出版行为的性质具有双重性。

从绝对意义上讲,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寻求商业利润的牟利行为,它生产的产品属于商品,需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其价值。

从相对意义上讲,编辑出版行为向人们提供的产品又不仅仅是一般商品,它具有影响、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作用,包含着很强的超越单纯牟利动机的文化属性,满足的是人的心智型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物欲。

前者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是媒介机构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后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媒介机构要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应该定期审查每项选题的投资情况和赢利前景,使销售收入预算和额外收入与预付金、版税、生产成本、推销费以及其他部分的支出相平衡。

媒介机构要追求其产品的社会效益,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媒介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不同属性,不能完全按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来确定所出版或传播的精神产品的价值,因为媒体传播还担负着舆论导向和培养公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的任务。

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受众心理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增强媒体传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文化选择原则

编辑工作者不仅是作者(记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中介,还是一个主动对文化进行选择的社会实体。

他不但要促成本文化群的多元化倾向,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公众提供可选择的丰富的精神产品、行为指南;还必须从各种外域文明中挑选出精华来,以激发本民族的创造性灵感。

为了确保文化选择的科学性,出版主体应参考如下选择原则:

①有关学术界公认的标准、难题以及对已确立理论的反驳的稿件。

②如无公认标准,力求推出多元化讨论的稿件。

③开辟新学科和填漏补缺,丰富和具体的现实描绘的稿件。

④具有独创性,属于沉思和灵感的产品。

⑤艰苦的经验主义调查研究总结。

⑥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与经过模拟测验的对策模式。

总之,有助于知识界、文化界独立自主,为社会贡献更客观有效的实践知识,贡献更有厚度和更有穿透力的智慧产品,是编辑出版活动在文化选择上的根本参照标准。

(4)遵纪守法原则

新闻出版传播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市场考验等因素的制约,还要受到来自于法律制度的约束。

而且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媒业运作会是例外。

编辑出版活动应遵守《宪法》《出版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刑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 选题策划

1.什么叫做选题?

什么叫做选题策划?

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

(1)选题

选题,是指纸质媒体编辑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资源或来自于读者和社会的阅读需要而提出的书稿或文章的拟出版题目。

选题常常开始于编辑的某种意向或者愿望,再经过周密的调查和思考,发展成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真知灼见的对精神生产和知识传播发展有利的建议。

(2)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指围绕着选题展开的信息采集、市场调研、文本论证以及统筹性决策等劳动。

它包括选题的决策和计划两个步骤。

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

(3)二者的关系

选题工作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决定编辑出版工作质量与结构模式的前提,而好的选题必须经过好的选题策划才能得到。

选题策划是围绕选题展开的劳动。

2.选题策划的重要性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答:

(1)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选题不但是出版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选题一错,后续工作搞得再好,也难以挽回损失,甚至使得所做的其他工作也是劳而无功。

①选题工作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关键

出版社的任务始终是为读者多出好书,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出好书进行的。

要出好书,先要有好的选题。

好的选题是出好书的第一步,也是出好书的基础。

好书,自然是要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标准来衡量的,也是需要市场来检验的。

所以,如何选择取舍信源是选题工作的关键。

因此,编辑工作中的准确选题是一个出版社成败的关键,也是出版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②选题工作是决定编辑出版工作质量与结构模式的前提

编辑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之间都有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处于基础环节的选题工作及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各项后续工作的质量。

因为,组稿是根据选题意图落实的;审读和编辑加工是以选题设计思想和编写提纲为依据的;即使是装帧设计,是采用精装还是平装,封面设计是庄重一点还是活泼鲜明一点,也为选题所确定的书的性质所限定。

因此可以说,选题大致规定了出版物最终可能的效果。

选题还是出版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出版、发行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依据,不同的产品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商业行为模式。

(2)举例说明

姜戎用六年时间完成了《狼图腾》稿件的写作工作,他首先将该稿件投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却没受到编辑的足够重视。

后来他把书稿投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看后,写下了“一部少见的奇书”的评语。

之后,长江文艺出版社开始了《狼图腾》的选题策划,他们组成优秀的编辑出版队伍,开始《狼图腾》的编辑出版与宣传发行等工作。

该稿件以“狼”为题材,具有其特殊性。

出版社便以狼性精神为出发点,阐述市场竞争理念和团队精神,并通过目标明确的立体化市场营销将该书推向了市场。

2004年4月,《狼图腾》正式与读者见面,虽然其在前期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最终走进了畅销书的行列,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并成为了图书产品的佼佼者。

《狼图腾》的畅销不仅给长江文艺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销售码洋,而且带来了口碑,这是对该社的一种嘉奖,给出版社的生存发展输入了新的活力。

3.选题策划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

选题策划既要增强政治意识,又要遵循市场规律。

(1)选题的策划需要服从、服务于出版工作全局

选题的策划应避免短期行为,力戒“跑马书”“泡沫畅销书”的“出炉”。

作为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出版工作者,我们应当凝心静气,用“十年磨一剑”的工夫,抓出有生命力的“畅销书”“长效书”。

而这些“畅销书”“长效书”恰恰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2)选题的策划需要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

选题策划及出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策划图书,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人的猎奇心理,或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图书,应当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益图书。

从长远来看,图书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成为“长寿书”,就必须在内容上要经得起历史的选择和淘汰,要能够立足于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既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精神”,又高度反映了个性和创造性,并保持了跨时代跨文化审美高水平。

能给人以教益、启迪,使人受到教育、激励。

(3)选题的策划需要大胆引入市场观念

如今,中国图书市场已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作为图书生产方的出版社,必须按照图书市场的消费取向和那些潜在的读者口味来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随时参考社会投资回报率的变动情况,保持灵活的调整空间,在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结合点上确定选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出版物。

4.编辑如何才能具备选题创意的能力?

答:

创意的诞生要经过人脑复杂的运作,其过程是高级的创造性劳动。

图书选题策划作为编辑人员的重要思维活动,它需要创意的力量,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选题创意的能力。

综合起来看,编辑可以利用以下创意诞生的思维状态生发出选题创意的能力。

(1)直映思维产生的创意(A—A)

事物本身是A,选题也就是A。

五官接触到某一事物,脑海中立刻出现某一事物的影像,如影随形,像一面镜子一样。

没有什么转弯抹角。

无数选题正是这样诞生的。

这类选题并没有什么复杂度,但要求反应迅速,要闻风而动,开风气之先,否则不能称之为创意。

一面能够正确而清楚地反映事物的镜子,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从本源上说,这种直映式的思维是产生图书选题的根本,一切图书只有适合社会需要才能诞生。

直映式要经过选择,不是样样事物都可以反映为好选题的。

直映式思维形成的选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生命力的。

(2)模仿和联想思维产生的创意(A—A;A—B—C)

模仿是一种原始思维,婴儿的思维便是从模仿开始的。

很多种艺术如舞蹈、音乐、美术等,它们的初始形式都是模仿,至今,仍然有大量采用模仿思维进行的创作。

大量出版物的选题也产生于模仿思维。

人们往往看轻这种模仿行为,这是对模仿思维的误解。

原始思维并不就是低级思维。

模仿得法,照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创造过程中永远离不开模仿,仿生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便是模仿。

联想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联想是以原有事物为根据,或者因类似而产生联想,或者因相异相反而产生联想,或者由因果关系而产生联想。

(3)繁化或简化思维产生的创意(A—AAA;AAA—A)

繁化是要求穷尽,穷究列举以尽其类;简化是要求典型,扼要提纯以得其旨。

繁化追求就是事物的量和外延。

(4)整合和分离思维产生的创意(B,C,D—A;A—A,B,C,D)

把几样事物(B,C,D…)整合、嫁接、移植、拼凑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事物(A),这种思维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很大进步。

与这种思维相反,在一个整体事物(A)中单独划分、剥离出某一部分来(B,或C,或D…),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专门加以研究,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

这种思维使人类对事物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科学上往往取得很大成就。

不少选题就是在这种思维下产生的。

(5)原创式思维产生的创意(O—A)

在图书领域中,设计构建出本来没有的品种、形式、体裁……这便是原创式思维的产物。

显然,这是最可贵的一种思维,它是汇集多种信息,经过多次分析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后的产物。

总之,编辑想策划出好的选题,就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去设计选题,并且努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追求原创型选题。

5.请在课后从7个案例中任选一个,并对该案例创意的成功之处作分析。

答:

选定案例七:

案例七:

新瓶旧酒

一些出版社运用“新瓶装旧酒”的策划思路,针对现代读者希望快速、便捷掌握知识、信息的阅读心理,以新的表现形式挖掘经典名著的价值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重放异彩。

20世纪80年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开先河推出22卷本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以连环画形式演绎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引发了出版界的改编热。

《孙子兵法连环画》《中国通史连环画》《史记故事连环画》《资治通鉴故事连环画》等纷纷推出。

20世纪90年代三联书店引进的《蔡志忠漫画系列丛书》(包括《庄子说》《老子说》《孔子说》等)。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对《牛虻》《红日》《红岩》《绞刑架下的报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革命历史名著进行缩写改编。

该社请原著(译)者进行缩写,每种缩写到8万字左右,以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

对案例七创意的成功之处分析如下:

(1)这个案例体现出了从“传统文化”中找创意的思路。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文化积淀相当丰厚,这就为深挖细筛精品选题提供了基础。

挖掘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注重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是此类精品图书的一大特色。

出版资源本质上是再生资源,可在深度开发中产生多重价值。

如在历史上起过文化传播、积累作用的中外经典名著,就是宝贵的再生历史文化资源。

新瓶旧酒的案例就是通过连环画、改编等形式深度开发选题资源,取得成功。

(2)这个案例也体现出了从“填补空白”中找创意的思路。

古典名著博大但一般都深邃晦涩难懂,经典名著在受众方面往往只是极为有限的人,经典名著大众需求这块成为了一个“盲点”,于是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以新的表现形式——连环画来改编名著,使传统的名著在通俗化、故事化中拥有了更多的大众读者,这种“精神快餐”式的策划思路,用诙谐幽默、简洁直白的漫画语言再现古典名著,使阅读古典名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享受。

同时出版资源在新包装中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升值。

第三章 组 稿

1.稿件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

出版单位的稿件,大致有以下四种来源:

(1)自投

作者把承载自己精神劳动成果的稿件,按照本人对出版部门的了解和判断,投寄给有关出版单位,既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也表示愿将对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相应的出版单位,这是作者对出版单位的支持和信任。

这类稿件通常称为“自投稿”或“自发来稿”。

出版单位应重视来稿,要认真登记并及时处理,这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条件。

图书出版单位对自投稿,无论接受授权与否,都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

(2)推荐

推荐是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其用意与作者自投是一样的。

推荐有三种情况:

①对作者、对稿件负责,希望引起出版单位的重视,如学术团体推荐会员的研究成果。

②奖励人才、提携后学,如当年鲁迅推荐青年作者的作品,高校教师推荐自己学生的毕业论文。

③受人之托、情面难却而代为说项的。

推荐来的稿件,与作者的自发来稿一样,同为出版单位的重要稿源。

出版单位应坚持统一的审稿原则和用稿标准。

这是编辑应该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

(3)引进

引进是通过版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源。

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出版界和国际出版界建立了广泛联系,版权贸易日益增多。

而出版交流是有关双方交换使用的出版权、翻译权等,是一种不以金钱而以相应权利作为交易条件的“贸易”,故实际上也可视为“版权贸易”。

目前,通过版权贸易而进行的书稿引进,已经成为出版单位的一项日常工作。

(4)组织

这是出版单位根据制订的选题计划,经过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源。

它是选题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质量得以保证的有力措施。

自投稿或推荐稿虽然数量丰富,但是由于作者并不真正了解出版单位的特点,特别是并不了解出版单位的出版需要,因此稿件的采用率一般都比较低;相比之下,组织的稿件有着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经过了解而选择的作者有着较强的写作能力,因此组织的稿件一般都能达到出版要求,成功的把握较大。

2.针对不同的组稿任务应采用何种策略?

答:

针对不同的组稿任务可采用以下策略:

(1)个别约稿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组稿方式。

编辑可以采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各种通讯手段与作者取得联系,提出约稿要求;也可以在征得作者同意后,选择适当的时机登门拜访,当面就稿件写作问题进行洽谈。

由于双方可以直接接触,因此可以谈得比较具体、深入。

在交往过程中,编辑要真诚、坦率,要尊重作者,体谅作者,不能凌驾于作者之上。

具体做法可视稿件的重要程度以及编辑与作者的交往程度而定。

(2)社会征稿

这是指出版单位为获取稿源,通过媒体或其他的传播手段,向社会公开征集稿件。

征稿一般要登征稿启事。

①征稿启事的内容要点包括:

a.征文对象;b.征文内容;c.征文体裁;d.文稿字数;e.截稿日期;f.稿酬标准;g.交稿方式。

②采用社会征稿方式,有两个原因:

a.组稿的对象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一时又无法确定具体人选;b.把社会征稿视为一种宣传手段,希望提高出版单位的知名度。

这种组稿方式,期刊编辑经常采用,图书编辑偶尔也可采用。

(3)群体集稿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组稿方式,出版单位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约请一批有实力的作者,采用聚会等活动的形式,把写作任务布置下去。

但以这种组稿方式产生的稿件容易出现因作者学识水平不一,而使书稿质量参差不齐、文字风格各异的问题,因此,编辑在组稿过程中要注意和作者共同研讨,统一思想,统一编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