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剖析
1专业基础
1.1 产业基础与专业
1.1.1 行业、产业背景
渔业生产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渔业生产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己增至9.3%。
其次,水产品作为重要的肉类消费品,是我国城乡居民动物蛋白质获取的主要来源。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人类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动物蛋白质占25%左右。
再次,水产品同时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我国水产品连续12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而我国水产品出口额约占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4%,位居全球出口首位,成为全球水产品的出口大国。
此外,渔业比较效益高,增收效果显著,己经成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必须加强我国水产品的供给能力。
2011年,我国人工养殖水产品的数量达到了4023.2万t,占整个水产品的71.8%,成功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转变。
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海水产品产量稳定在3000万t左右,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在220万hm2左右,其中海上养殖面积控制在115万hm2以内”。
这个发展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产量增加的不能单纯依靠海水养殖面积的扩展,而应转化海水养殖的方式,将重心放在淡水养殖产量的增加上。
由此可见未来淡水养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1.2 人才需求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科技支撑保障力度不够。
据《中国渔业年鉴2012》报道,2010年我国渔业科技贡献率仅有55%,水产原(良)种覆盖率仅有55%,水产遗传改良率只有2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此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缺乏创新型人才。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很多市、县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大多与国家要求的“五有站”标准(有机构人员、工作场所、试验示范基地、信息和交通服务手段和经费保障)相去甚远。
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将缺口加大。
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渔业作为农业优势特色重点产业之一。
2012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实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打造高原粮仓,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山地牧业、淡水渔业。
再次强调渔业在我省特色农业中的地位,迎来我省渔业发展的机遇。
从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几年对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1.1.3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概况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为云南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招生,开创了云南水产养殖教育的先河。
八十年代扩大招生规模,三十四年来培养水产专业学生二十三个班,一千余人,占全省水产科技人员的80%以上。
为云南水产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成为云南水产业的核心力量。
2006年9月开始大专招生,专业代码510401,面向吉林、新疆、海南岛、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10多个省市招收水产养殖专业大专生,目前共毕业学生122名,初次就业率100%,在校生58名。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承继原云南省农业学校水产学科开办,经过两代教师,历经近60年的建设和积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设施完善的实习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专业特点显著,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职业特征明显的教学体系;同时发挥高职技术学院的特点,积极参与我省水产行业的各项工作,成为产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该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具有高级、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硕士学位6人,高级考评员5人,中级考评员3人。
多位教师前往美国、瑞士、韩国、泰国研修、考察;并参与国家“863”课题,承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昆明市科技局、学院等基金课题。
教学经验丰富,生产实践能力强,在云南水产类教学中是最具实力的团队。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完善和优越,建设有水产养殖技术校内实训中心,拥有水产养殖技术综合实验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保存有500多号标本的水产生物资源标本室和5个实训室(养殖水环境监测技术、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鱼类育种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校内顶岗养殖场拥有大宗水产品流水养殖区(2000m3)、鱼种养殖池(3个、360m3)、鱼苗培育池(9个、30m3)、观赏鱼养殖区等。
同时积极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得到昆明市渔业行政执法局和官渡区水生动物检疫所捐赠水生动物检疫实验室全套设备,共计60万元人民币,提升了实验实训条件。
近年来,陆续与广东利洋水产科技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公司、通威集团昆明饲料公司、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丰泽源植物园、昆明云兴鱼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平海丰渔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云锦观赏鱼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市西山区观赏鱼协会、弥渡鱼种站等单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了实训体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开拓了就业渠道。
1.2 师资基础
1.2.1 专任教师
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见附件1。
1.2.2 兼职教师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新海丰集团、昆明云锦公司、观赏鱼协会等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
校外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见附件2。
1.3 实训条件
1.3.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012年3月,在学院领导重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系领导努力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中心顺利建成。
中心位于小哨校区风景如画的花桩河旁,紧邻中水处理站,占地五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流水鱼池1250平方米,实验池50平方米,鱼苗培育池380平方米,鱼种培育池500平方米。
按功能分为实训区和养殖场。
见附件3。
实训区的功能为满足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和职业资格技能的要求。
分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实训室、水产养殖技术实训室、养殖水环境控制技术实训室、鱼类繁殖与育种技术实训室、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实训室、水产动物资源标本室、水产养殖综合实验室。
水产动物资源标本室拥有292种鱼类标本,占云南鱼类资源的54.9%,有“丝尾鱯、滇池高背鲫、金线鲃、大头鲤、云南裂腹鱼、抗浪白鱼”云南六大名鱼,双孔鱼、斑腰单孔魨、山黄鳝等云南特有土著鱼类标本。
养殖场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仿真的顶岗实训,培养养殖生产技能和锻炼生产管理能力。
分为实验区、名特优养殖区、大宗水产养殖区、苗种培育区。
实验区主要开展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疾病防治实验,共有9个实验池。
名优养殖区分为3个养殖池,360平方米的流水鱼池。
开展鲟鱼、脆肉鲩、鲶鱼、星州鱼、锦鲤和草金鱼等的养殖。
大宗养殖区900平方米,养殖水体2000立方米,采取85:
10:
5的比例,以草鱼为主,搭配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鲶鱼的多品种立体养殖模式,具备养殖产量4000千克。
苗种培育区分为鱼苗培育池和鱼种培育池,鱼苗培育池承担水花鱼苗到夏花的培育;鱼种培育池承担夏花鱼苗到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1.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以大宗水产品四大家鱼、建鲤和异育银鲫等苗种生产为主弥渡鱼种站;以单性罗非鱼、苏氏圆腹(鱼芒)(淡水鲨鱼)、罗氏沼虾等热带水产品为主的元江鱼种站;以锦鲤、金鱼等观赏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昆明云锦公司、昆明友谊观赏鱼公司;以虹鳟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昆明倘浩水产养殖公司;以罗非鱼加工出口为主的云南新海丰食品公司。
依托饲料和水产动物药品销售的顶岗实习为利洋、恒兴和通威等公司;以科研和增殖放流为主的云南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
构建了岗位齐全的实训基地,满足顶岗实训的要求。
详见附件4。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结构示意图)
2 专业建设
2.1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
2.1.1 调研、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很多市、县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缺乏创新型人才、渔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渔业科技基础设施不完善、原创性技术缺乏、可转化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先进成果少。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而全国系统全面地培养水产养殖技术专门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较少。
在云南“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招生、师资力量、实验备最强的、唯一的职业学院。
从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几年对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2.1.2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水产养殖相关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相应的人文和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水产经济动物(鱼类、虾、蟹、蛙等)健康养殖技术、苗种繁殖与培育技术、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水产品物流管理与加工技术、观赏鱼养殖技术,具有水产养殖企业、休闲渔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3 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要求
①能力要求:
(三大核心技术)
水产动物养殖技术
系统应用池塘养殖技术和天然水体人工增殖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及方法手段,开展水产动物养殖等工作的能力。
水产动物苗种繁育技术
系统应用水产动物繁殖和苗种培育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和手段,开展苗种繁殖和培育工作的能力。
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
系统应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和手段,开展水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能力。
②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
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水产养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掌握水产动物繁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基本理论及方法,熟悉开展各类水产养殖的方法和程序、基本规律和特点;了解本专业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
③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看问题、办事情;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理想,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公德;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豁达大度。
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诚实守信和认真工作的态度,有团结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处理公共关系,乐观进取,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和审美素养,言谈举止和衣着得当,谦和为人,真诚待人,爱好、兴趣广泛,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美的形体仪态,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能完成学习和工作。
④毕业要求:
完成所修课程的学习并合格,取得130分的规定学分;通过全国计算机水平测试、大学英语B级考试;取得普通话二级以上水平证书。
⑤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最少取得一个高级“水产苗种繁育工”、“水产养殖工”、“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1.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制定教学计划,以岗位能力为基点开展课程改革,以双师型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支撑点,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促进专业建设。
实行全日制培养,采取示范、综合实习、职业情景锻炼等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段炼相结合,完成三年内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图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结构图
以职业能力为本,实行理实一体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遵循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技术、职业规范,构建以真实工作过程为项目,学习方法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培养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动物养殖和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即:
“5+1”理论实践一体化、实境育人。
三年中与企业在真实的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培养具备水产养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年中5/6时间在校内完成专业学习领域(除顶岗实习)、基础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1/6时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校外顶岗实习。
2.2 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通过深入水产养殖企业调研,分析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信息,由教学团队和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行业、企业的水生动物养殖工、繁育工、疾病防治员岗位和相关职业标准,以实现企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工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并将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转化为专业拓展学习领域,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2.1 与企业共同构建“水产养殖技术”课程体系
通过对广东利洋水产、广东恒兴饲料、云南海丰集团、昆明云锦、昆明汇海等企业调研,分析2006-2210届毕业生的跟踪信息,以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水产养殖技术岗位养殖、繁育和疾病防治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见表1。
表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
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水化学、水产微生物学
专业核心课
池塘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水产动物营养饲料学、内陆水域增殖技术、观赏鱼养殖技术、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技术、鱼类育种技术
选修课
设施渔业、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捕捞技术、水产品加工、
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
职业资格
高级水产养殖养工、高级水产动物苗种繁育工、高级水产动物疾病防疫工
职业岗位
科研和技术员、养殖和疾病防治员、饲料渔药营销员、观赏水族管理和销售员
2.2.2 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建设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建设中,与企业共同开发了拓展学习领域的观赏鱼养殖技术、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等课程标准,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2.2.3 按照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库
2.3 建设成效
2.3.1 课程体系建设成效
图2课程结构体系图
2.3.2 课程和教学内容建设成效
2.3.2.1优化课程设置,增强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为本,实行理实一体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强调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水产动物养殖技术、苗种繁殖和培育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三大核心技术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锻炼。
2.3.2.2结合水产最新发展动态,建立资料库,丰富教学资源
针对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日新月异,品种不断增加,教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教学是要求。
采取研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分专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和养殖试验,将研究结果整理成专题资料,并收集整理,形成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资料库,供大家分享。
同时保证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2.3.3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课程建设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的设计思路,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任务设计、工学交替、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从课堂教学向重实践教学转变,从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变,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
课程考核从校内向企业延伸,校企共同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4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情况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为学院精品课程,正在建设中,准备申报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同时水产养殖技术和苗种繁育技术正在准备申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学院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逐步完善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质量。
2.3.5 实践教学建设成效
校内实训中心一期建设结束,构建了实训区和校内养殖场两大实训平台,基本满足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实习的要求,实现了仿真顶岗的实训要求,满足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三个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
2.3.6 强化教学制度管理,提高教学工作运行效率
2.3.6.1 校内教学质量监控
①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
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指标及各种教学监控管理制度,以系级督导监控为主,院级督导宏观调控,实行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运行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教学结果质量的评价:
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开卷、闭卷、口试、技能操作(实训评价)等;采用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核;学习结果评价,将各个阶段的考核成绩和学习态度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做为课程的总成绩。
2.3.6.2 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1)企业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控与管理。
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实习管理流程,系及企业联合,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圆满完成。
校企共同制订应届毕业生实习安置计划,学院配合企业组织实施顶岗实习计划。
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带队、学生分组和实习过程的管理工作;企业针对岗位需求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入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岗位安排情况,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对口岗位并落实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带队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实习检查干事与系部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实习进展、专业问题、处理突发事件;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汇总信息及时反馈到专业教研室,作为修订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资料。
带队老师、实习专干配合企业做好实习生的岗位考核工作,适时整理相关资料、汇总考核成绩;专业指导老师、实习检查干事及时解答专业问题、生活、心理等问题;顶岗实习就业领导小组不定期的深入企业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习生毕业前夕,与业商议考核,并实行顶岗实习情况反馈与交流。
图3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图
2.3.7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2.3.7.1 招生
(1)录取前是辅导
录取新生时,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介绍水产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优越,就业情况,让考生较全面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和招生计划的顺利落实,稳定新生的录取人数。
2.3.7.2 就业
(1)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贯彻学院“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逐步形成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
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制定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充分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利用多种渠道及时传递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主动的寻找就业岗位,热情地介绍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有效地推荐学生就业。
积极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理论探讨,经验总结。
(2)认真细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
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教育,稳定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初步的规划。
第5学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和顶岗实习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毕业就业的转变。
(3)鼓励学生到水产发达的地区就业,扩大就业渠道。
通过加强与广东利洋水产科技公司、恒兴集团、通威集团、新海丰集团等水产大型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就业。
目前我专业在上述企业的就业学生占到了毕业生的50%。
对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技能、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新能力等方面,据调研统计分析,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满意度达到95%以上,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已成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为更好地为服务社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组织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
从2008、2009、2010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汇总情况来看,本专业毕业生工作表现好,适应能力强,工作有潜力。
单位评价:
业务知识扎实,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有上进心。
目前已有部分学生成为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人单位相当满意。
同时,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都体现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调整中。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毕业生成才典型调研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毕业生成才典型信息、资料、图片,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就业工作,为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供更为现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毕业生就业情况,见附件
2.3.8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开展科研工作,提高专业素质,服务社会,近年来科研情况,详见附件4.
3 专业特色与创新
3.1专业设置符合云南经济特色和行业需求,专业开设具有必要性。
云南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六大水系贯穿全省,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蕴藏了丰富的鱼类资源,目前已经建设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然而由于机构调整和改革,基层水产机构及技术人员严重补充,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设置为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是很必要的。
云南水产业虽然大,2013年水产产值为145亿元,但是为云南特色农业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部分,因此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为不可缺少的特色专业。
我专业经过两代教师,历经近60年的建设和积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设施完善的实习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专业特点显著,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职业特征明显的教学体系;同时发挥高职技术学院的特点,积极参与我省水产行业的各项工作,成为产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2专业建设成果丰硕,示范作用显著、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社会服务能力强,在同类院校中起到引领作用。
我教学团队8名专职教师,1名教授,6名副教授,1名讲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国家职业兽医师(水产类);7名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考评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为云南唯一的水产大专教学团队,在西部省区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我教学团队为云南省水产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并担任常务理事;多名教师为云南省科技厅水产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移民局水产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农业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专家、昆明市政府公共资源评标专家、昆明市科技局水产项目评审专家、安宁市科学技术局水产项目评审专家,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3创新实验室建设,争取社会捐赠,共建水生动物疾病检疫实验室。
充分利用教学团队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优势,积极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科研条件,在接受捐赠的基础上,与昆明市渔业执法局、官渡区水生动物检疫所合作,共建水生动物疾病检疫实验室,更好地为水产养殖服务。
4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
4.1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
4.1.1加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我教学团队目前为黄金发展期,从人员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年龄和身体状况来看,均处于顶峰时期,然而后备力量不足,我教学团队已经25年没有进专业教师,断层明显,亟需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补充教师队伍,完善梯队建设,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4.2课程建设和改革亟待深入
4.2.1实践性课程比例仍需提高
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比例,积极探索各种课程开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