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807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docx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译文:

做为晚辈,没有比保全自己正直行事更重要的,凭此来显扬父亲母亲。

(保全自己、

成就事业、显扬父亲母亲)这三样的好大家都知道,但是总有人身陷危难家庭幻灭,

沦落在身故家亡的灾害中,为何会这样呢?

由于他所遵行效法的准则不对。

孝敬、恭顺、博爱、道义,是行事的指南,按这些正确的准则行事才能站得稳,

是立身的要本。

孝敬、谨敬的对待尊长,宗族中就站得稳,博爱、守义的对待

他人,乡邻就会看重这样的人;这样在宗族乡邻之间行事就能够成就自己,也

会在宗族老乡以外传出美誉。

人假如不固守这正道行事,反而背叛这立身之本

追求眼前利益,就会使自己陷于短浅的浮华之中,就会使自己沉迷于酒肉朋友

之中;陷于浮华就失于虚伪,溺于朋党就得相互防范、相互诬陷。

这二者的祸

害,了如指掌,所以受害的人却愈来愈多,追求眼前私利的人愈来愈多,都是

由于人被当时的夸赞迷了眼,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

荣华名望,本是人人都喜

欢的,但是君子有时却获得了也不要,为何?

由于憎恶这些荣华名望不是遵

循正道得来的。

担忧大家只知道向前殊不知道退后,只知道追求殊不知道满足,

所以才会有窘迫、恼恨。

话说:

“假如不知道满足,就会失掉你想要的。

”所

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长久的满足。

看旧事的成败,看以后的吉凶演变,没有

追求名利,不知满足,却能家世连绵,长保福禄的。

就是想要孩子们行事立身,

能按照儒家、道家的教育行事,所以用玄、默、冲、虚这样的字给你们起名字,

也就是想让你们想起自己的名字就思想此中的含义,不敢违反正道啊。

古时候

人们在常用的盘盂、几杖上边都刻上铭文诫训,不时查察提示自己,不要做错

 

;..

.'

 

事;更况且现在你们的名字中使有教训,怎么能不戒备呢!

事物成就的快消亡

的也就快,成就的晚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清晨开的花,夜晚就调零了;松柏的

茂盛,经隆冬也不会衰灭。

所以懂大道的君子憎恶速成的徢径,戒绝利益之交

的朋友。

像范文子答秦国使者却被范武子打了一顿,连发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

就是憎恶他出风头。

 

有优点的人常不免自夸,有才华的人罕有能不自负的;炫耀自己就简单看轻别

人,自负自傲就简单咄咄逼人。

不懂礼让的人,他人也不会对他礼让;盛气凌

人的人,他人也对他咄咄逼人。

所以三郄在晋国被杀,王叔在周代获罪,不就

是自夸自负、争强好胜犯下的错吗?

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由于礼让他人,

而是不喜爱遮蔽他人。

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罕有不行事的。

诽谤与赞叹,正是爱恨的出处、祸福的起色,所以贤人都慎重地对待。

孔子说:

“我关于人,诽谤过谁?

赞叹过谁?

若有所赞叹的,他必然经受了考验。

”又

说:

“子贡好谈论他人。

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良吗?

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

论人家的不是。

”凭贤人的品德,还尚且这样说,更况且平凡之辈却随意论人

长短呢?

 

昔年伏波将军马援劝戒他的侄儿,说:

“听到他人的不是,应当像听到父亲母亲的

名字同样;耳朵能够听,口中却不能够再评说、传论。

”这诫命真是对极了。

有人非议你,应当让步而后从自己找问题。

假如自己确有让人谴责的行为,那

他人的话就是适合的;假如自己没有让人谴责的行为,那他人的非议就是乱说

了。

对适合的谴责就不用恼恨,妄语乱说对自己本没有伤害,又何须报复回去

 

;..

.'

 

呢?

并且听闻他人谴责自己就愤慨的人,应当憎恶再把丑陋的话语加到他人身

上。

要报复回去只会更加滋长谴责、非议,不如静静地拘束自己、涵养自己德

行。

谚语说:

“挽救严寒都不如厚重衣裳,阻挡诋毁都不如自我涵养。

”这话

的确有理啊。

假如和论人是非的人、心胸邪恶的人靠近都是不能够做的事,那

更况且和这样的人唇枪舌剑呢?

这样的害处就更大了。

虚伪的人,说话不从正

道,行事与所言不一,他的虚肤浅陋一比较就能认清;但是世人被他们诱惑,

还不将他们所言所行相比较来查验、辩明。

近世的济阴人魏讽、山阳人曹伟都

由于邪僻不正而自取败亡,他们凭语言惑乱当世,心胸奸诈,挑动年轻人作乱。

固然他们被处死了,但他们张扬起来的恶劣作风,已经污染了好多人。

怎么能

不慎重啊!

 

至于那些甘愿于山林隐逸的人,像伯夷、叔齐等宁愿饿死首阳山;还有像介子

推等,宁愿烧死在绵山也不肯出仕。

固然他们的言行能够对那贪欲之徒有所警

诫,能够导向好的社会风俗,可是真实的贤人是不会像他们这样去做的,我也

不肯意你们去效法。

你们的前辈,世代作官,崇尚仁义,为人慎重,讲究孝悌

之道,宽泛向友人学习。

我和同事交往,虽各有不一样,但都会从不一样的人那边

学到一些东西。

颍川郭伯益(郭奕),喜爱灵巧通畅,脑筋聪敏,有智慧。

是他的为人稍嫌不够弘旷阔达,小看荣华,诚然可嘉,但也有些过分,对他认

可人,就十分恭敬,如同高峰一般仰慕着;对他不认同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

眼里,把他们视为小草。

我由于和他相知,所以和他来往亲密,但不希望你们

像他这样做。

北海徐伟长(徐干),不求声誉,不求财产,淡泊自守,一心追

求道德涵养。

他有所褒贬,也都假托先人之口说出,而对当世则从不谈论是非。

 

;..

.'

 

我很恭敬他,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

东平的刘公干(刘祯),学问渊博有出众

的才能,真挚有时令且有弘愿,但是他的性情和行为不太相等,极罕有拘束和

忌惮,得和失足能够相抵消。

我很喜爱他,看重他。

但不肯你们追慕他。

乐安

任昭先(任嘏),完整按照古道,心里敏锐,而表面宽厚,谦虚恭让,居处不

避开浑浊的洼地,平常仿佛胆寒,却能见义勇为,在朝当官则能够公忘私。

把他视为挚友而推重他,愿你们以他为楷模。

假如你们能引申开来,触类旁推,

你们就能够从我所推选的人物中获得启迪了。

至于用钱应以家族作为第一考虑

的对象,恩赐必定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进出乡里朝廷必定要慰劳老者先

辈,谈论时不要贬斥他人,作官时要效忠尽节,看人交友必定要取正道,处世

必定不要骄傲贪淫。

贫贱时万不行自轻自贱,进与退要想到能否适合,凡做事

要三思尔后行。

假如这样做了,我还有什么忧愁呢?

 

原文: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亲母亲。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

陷于消亡之祸者,何也?

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

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於内,名著于外者

矣。

人若不笃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

之累,朋党则有相互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

皆由惑当时之誉,昧当前之利故也。

夫荣华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

处,何也?

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从而不知退,知欲而不满足,故有困辱之累,

悔吝之咨。

语曰:

“如不满足,则失所欲。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览旧事之成

 

;..

.'

 

败,察未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

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

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散;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

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

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郄为戮于晋,王叔负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认为伸,让认为得,弱认为强,

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贤人慎之。

孔子曰:

“吾之

於人,谁毁谁誉;若有所誉,必有所试。

”又曰:

“子贡方人。

赐也贤乎哉,

我则不暇。

”以贤人之德,犹尚这样,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

“闻人之恶,当如闻父亲母亲之名;耳可得而闻,

口不行得而言也。

”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

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於身,

又何反报焉?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

脩己也。

谚曰: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

”斯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

凶险之人,近犹不行,况与对校乎?

其害深矣。

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

顾言,其为肤浅较可辨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近济阴魏讽、山

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於鈇钺,大为蜅

 

;..

.'

 

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於首阳,安赴火於绵山,虽能够激贪励俗,

然贤人不行为,吾亦不原也。

今汝祖先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

悌於闺门,务学於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一样,然各有所取。

颍川郭伯

益,好尚通畅,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馀;得其人重之如山,不

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原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

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讬先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

褒贬。

吾敬之重之,原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粗心,然

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原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

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

之善之,原儿子遵之。

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

财先九族,其恩赐务周急,其进出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

取人求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

这样而已。

吾复何忧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