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92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缤纷四季

第一课时春华秋实

【教学内容】

欣赏《春》,完成听赏思考

(1)

音乐知识:

和声、音程

吹奏《春游》

欣赏《秋的喁语》

【教学目标】

在欣赏、吹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的大自然的美感与生活的乐趣,领悟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与统一。

在欣赏《春》、《秋的喁语》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色彩变化与旋律特点,想象音乐中所描绘的意境,了解用音乐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方法。

初步了解作曲家维瓦尔迪的生平与代表作。

初步知道“和声”这一音乐要素,体会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知道“音程”概念及计算方法,感受不同音程的不同色彩;

【教学重点】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领悟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接触音乐概念“和声”、“音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

问题:

有同学知道这首乐曲的曲名吗?

能说出是谁的作品吗?

学生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开始于1600年,1750年巴赫之死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结束。

这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个伟大时期。

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以鼓励为主)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春》的主题旋律共出现了6次,其中3次是转调的;小鸟的叫声、潺潺地流水声、雷声。

配乐朗诵

教师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春天来了,鸟儿欢唱,欣喜若狂,来把春报。

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

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简单介绍标题音乐

介绍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迪及其代表

再次完整欣赏

听到与课本第三页的听赏思考1的文字情景相对应的片段请举手表示。

说明:

引导学生多次聆听、熟悉《春》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欣赏全曲,借助诗歌的提示、图片的引导,在音乐声中感受春天的美景,领悟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的美是和谐与统一的。

教师也可以将课本上的文字情景图扫描后,用大屏幕展示。

吹奏《春游》

教师在钢琴上弹唱二声部歌曲《春游》,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

一、二组吹奏第一声部;三、四组吹奏第二声部

请吹奏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学生代表分别吹奏各自的声部

请两位同学合奏(引导学生比较单旋律与二声部的不同效果,引出和声、音程这一知识点)

说明:

用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吹奏的热情。

两位同学在合奏时,要特别强调倾听、比较,帮助学生用耳朵感受音程的效果,对“音程”建立起感性的认识。

四、和声、音程

(一)介绍“和声”、“音程”两个概念

和声:

在音乐进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重叠、组合,同时发出音响称为和声。

2.音程:

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叫做音程。

两音先后发声为旋律音程,两音同时发声为和声音程。

3.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三种不同类型的音程,学生比较协和与不协和听觉差异。

4.介绍:

音程有协和、比较协和与不协和听觉差异。

协和音程听起来谐和、悦耳(如四、五、八度),比较协和的音程听起来丰满、悦耳(如三、六度),不协和音程听起来紧张刺激(如二、七度),音程是构成旋律、和弦与和声的基础。

(二)分组写出《春游》四个乐句二声部的音程的度数,并感受其协和性。

全曲四个乐句,分别由四个组完成。

归纳这首二声部的歌曲以几度音程为主?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度音程听起来丰满、悦耳)

(三)合奏二声部,仔细聆听自己吹奏的效果。

一、二组吹奏第一声部;三、四组吹奏第二声部。

教师指挥。

(四)加上打击乐、也可以请几位同学做律动

说明:

在学习吹奏二声部乐曲《春游》的过程中,初步知道“和声”这一音乐要素,体会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知道“音程”概念及计算方法,感受不同音程的不同色彩;对和声的色彩有初步的认识。

四、欣赏《秋的喁语》

教师弹奏《秋的喁语》全曲。

启发学生随着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

请同学谈谈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如果用季节来作标题,那么最适合的是哪个季节?

为什么?

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对比欣赏《春》和《秋的喁语》思考:

这两首乐曲的调式有什么不同?

和声色彩哪个明亮?

哪个暗淡?

从总体上看,《春》是大调式,色彩较明亮,情绪较活跃、畅快。

《秋的喁语》是小调式,色彩较暗淡,情绪则缠绵,略带忧伤。

说明:

聆听、感受《春》、《秋的喁语》的调式差异时,建议教师亲自弹奏几句让学生进行听辨、比较。

先分辨两首作品的调式和声色彩,然后再与音乐的情绪相联系,这样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和声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夏的旋律

【教学内容】

学唱《夏天》、复习切分节奏

欣赏《船歌》

音响探索

【教学目标】

能在欣赏、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夏天的意境,从音乐中领略自然与音乐艺术的和谐、统一。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好二声部歌曲《夏天》,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

在欣赏《船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色彩变化与旋律特点。

在《音响探索》活动中,巩固已学的节奏知识,逐步提高即兴创作能力。

知道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教学重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夏天》,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唱二声部歌曲《夏天》

完整听赏一遍,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思考:

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歌曲的情绪怎样?

随钢琴轻声哼唱主旋律(在哼唱的过程中,注意声音的位置与歌曲的节奏特点)

对比两种不同的节奏,对歌曲情绪的影响,引入切分节奏练习

12345?

?

665?

?

12345665

加上歌词演唱,对比两种不同的节奏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更能表达出儿童对愉快夏天的到来,欢欣雀跃的心情。

你还知道其它的切分节奏吗?

哪些歌曲用的较多?

说明:

这首歌的切分音与一般的切分形态不同(XX?

?

),其它几种常见的切分节奏XXX0XX切分节奏运用较多的音乐(爵士,通俗歌曲,新疆民歌等)。

要分别举例说明。

举例只要一两个乐句即可。

如爵士乐可以选择《娱乐者之歌》,这首乐曲被用在电子游戏上,学生很熟悉。

新疆民歌可以选择看一小段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

也可以学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感受活泼动感的切分节奏。

引导学生将《闪烁的小星星》改编成切分节奏演唱,一起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

(四)学唱二声部的部分

1.一二组唱高声部、三四组唱低声部

先唱唱名(注意歌唱的姿势与音准,学会调整自己的音量,切忌为突出自己的声部大声喊唱。

2.加入歌词演唱(感受两声部和谐的效果)

(五)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说明:

为了对比男女声音色,了解多种形式的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

可以第一乐段的第一段歌词由女生齐唱,第一乐段的第二段歌词由男生齐唱,第二乐段两声部按照学唱时所分的声部合唱。

欣赏《船歌》

教师弹奏《船歌》,学生欣赏

介绍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船歌》创作背景

弹奏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片段,比较两首《船歌》的拍号

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采用轻快的6/8拍子;柴可夫斯基则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体裁,写成了一首“俄罗斯船歌”。

乐曲用平衡的4/4拍子来表现俄罗斯平底船均匀划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着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生活在辽阔国土上的俄罗斯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哼唱乐曲1、2主题,思考:

两个主题在色彩上有何不同?

第一主题小调式,悠长的旋律带有淡淡忧郁。

第二主题大调式,好似那薄雾散开,显出蔚蓝的天空;六月的灿烂阳光,普照在宽阔的湖面上闪闪发光。

完整欣赏

三、音响探索

(一)活动要求

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及平时对大自然观察的积累,运用已有的技能及知识,作几组音响组合,表现四季中的风云变幻。

(二)音响探索尝试

教师将准备好的空瓶、塑料袋、枯树枝、石子、电子琴、钢琴提供给学生。

请学生利用以上道具进行音响探索尝试。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琴上的功能键,以及上下刮奏尝试风、土、水、火四大元素的音响探索。

(三)活动建议

全班自由组合成四组,编创某些情节,并冠以小品名字。

如“春雨沙沙”,“夏日海滩”,“硕果累累的秋季”,“寒风凛冽的冬日”等等。

可用有音高及无音高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也可用些其它能模拟风、雨之声的教具进行混合表演。

可选用一些音乐主题穿插其中,以加强音响创作中的音乐性。

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利用集体的智慧在课外完成,下次课进行交流。

说明:

在学生音响探索尝试之前,教师可以用吹空瓶,翻动大纸张来模拟风的声音。

也可以用打击乐钹、鼓合作模拟雷声。

给学生一些创作的提示,后期的音响探索的质量可能会高一点。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冬的神韵

【教学内容】

欣赏《冬日的篝火》

学唱《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感受音乐《冬日的篝火》表现的情绪,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并能在律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把握乐曲的内涵。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踏雪寻梅》,并能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编写。

知道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自。

复习音乐知识:

和声、音程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踏雪寻梅》,并能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编写。

【教学难点】

思考作曲家用什么手法来描绘飞扬的雪花和溜冰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的音响探索成果,导入新课

请四个小组的同学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示音响探索成果。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现在虽然是初秋,每到中午甚至能感受到夏的炎热,但今天表演“寒风凛冽的冬日”的小组真让我们体验冬天的寒冷。

要是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该多好啊!

请欣赏《冬日的篝火》。

二、欣赏《冬日的篝火》

(一)简要介绍作品及作曲家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SergeyProkofiev,1891―1953)作于1945―1950年间。

交响组曲。

1950年12月19日首次演出。

萨莫苏德指挥。

乐曲总谱配有苏联诗人马尔夏克(1897―1964)为提示乐曲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而作的朗诵词。

全曲由八首独立的标题性小曲组成,《窗外的雪花》是第二首,《冰上圆舞曲》是第三首。

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冬日郊游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二)完整欣赏,根据标题想象孩子们冬日郊游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思考:

作曲家用什么手法来描绘飞扬的雪花和溜冰的场景?

欣赏《窗外的雪花》

视唱谱例,加深对乐曲主题旋律的印象

教师在钢琴上按照谱例的,用柔和的行板,在高音区弹奏一遍,学生想象晶莹的雪花在寂静的松树林上空飞扬的场景。

学生视唱主题,熟悉其旋律

说明:

主题音域较高可以在低八度的音区用衬词哼唱。

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乐曲的速度怎样?

除了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外,还听到了那种乐器的音色?

它与晶莹的雪花有何联系?

柔和的行板,除了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外,还听到了钢片琴的音色,它与晶莹剔透的雪花音乐形象很相似。

欣赏《冰上圆舞曲》

聆听《冰上圆舞曲》片段,与《窗外的雪花》比较:

两首乐曲在速度、节奏上有何区别?

与作曲家所描绘的场景有联系何联系?

跟随音乐律动

教师跟随音乐跳起以华尔兹的基本舞步为主要动作的律动

学生模仿老师的基本步伐,学跳华尔兹

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以组为单位,每组两行,两人并肩同向出场,后面的同学依次晚一个小节进入。

随着音乐跳起优美的华尔兹,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场景。

说明:

学生在思考作曲家用什么手法来描绘飞扬的雪花和溜冰的场景时,教师启发学生从乐器的音色、旋律的音区、节奏、速度等方面去思考。

从而明白音乐表现的情绪与音乐的诸多要素有关。

二、学唱《踏雪寻梅》

完整听赏歌曲

播放小荧星合唱团演唱的合唱版的《踏雪寻梅》,学生感受歌曲活泼而欢愉的情绪与明亮的和声色彩。

介绍歌曲及词曲作者

这是一首短小玲珑的艺术歌曲,全曲由不规整的四乐句构成。

旋律风格基本属于中国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短促的节奏及偶尔出现的中跳,大跳的音程,使歌曲情绪活泼而欢愉。

黄自(1904-1938)上海川沙人,作曲家,音乐家。

1924年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美国学习心理学及音乐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