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子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776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若飞子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若飞子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若飞子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若飞子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若飞子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若飞子女.docx

《王若飞子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若飞子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若飞子女.docx

王若飞子女

王若飞子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丹心一片王若飞

  王若飞在飞机离重庆的前一夜,曾与周恩来交谈,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落魄的幼年生活

  1896年10月11日,王若飞诞生于贵州省安顺城北街故宅,在安顺度过了七年半的幼年生活。

由于曾祖父去世,庶祖母心狠,父亲在家中失宠,又不务正业染上鸦片,潦倒终日,遂被逐出家门,流浪在外至死,若飞和母亲、妹妹失去了依靠,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他们的遭遇,引起了外婆和两个舅舅极大的不安。

为了若飞的前途,1904年2月,黄齐生两次到安顺,终于将王若飞接到贵阳,让他就读于达德学校。

第一次,若飞的庶祖母和叔父百般拒绝,声称王家无儿,需留身边,所以未能接走。

然而继母和叔父仍百般虐待,不使读书。

这样,黄齐生又二赴安顺,反复说明带若飞出去读书,是为了使他成人立业,且再三指出:

“一切费用不累及你们,将来成人亦王家之荣,我尽母舅之责,愿负担一切”。

王家最终同意放行。

据说,黄齐生欣喜异常“王家如去一草,我却如获一宝。

”由此可见,黄齐生对若飞早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若飞初到贵阳时,“满头癞疮,状类白痴”,身体贫弱,读书吃力,因此在达德预备班留级。

黄齐生十分理解侄儿暂时的劣绩,不仅没有抛弃,反而倍加关心,由于黄齐生的照顾,若飞的病很快就治愈了,学业也逐渐长进,特别是读到小学二年级时,进步尤为显著,被学校奖为“最优等生”,连跳两级进入高等小学。

黄齐生在《王若飞引述》一文中记述:

“既而察其有异,家藏书,恣窥览。

时校例奖天才,卒超越三级而入高等”。

另外黄齐生还十分欣喜地作了一首五言诗记叙若飞的学习情况:

“……十岁心花放。

行业坐卧间,书卷手不让。

曰或千言记,使我惊奇创。

十二躐高等,胆粗气益壮。

  达德的革命教育

  王若飞对达德学校十分有感情,他写过一篇《对于过去所受母校教育的印象》,文中回忆说:

“我从九岁到十五岁七年的长时间,不但读书于这个学校内,而且是长年和舅父住宿于这个学校中……随着学校的天天发展,这古庙菩萨的宝殿,逐渐都变成了青年儿童的讲堂。

从前一片阴森鬼神的气象,完全为光明智慧的现实所替代,我在这里面天天与同学们竞读游戏,整整过了七年。

这七年中所受的教育,是极活泼生动、富于变化的教育,是非常值得回忆的。

  达德的教师们以史为鉴,宣传民族革命思想,王若飞总是积极参加聆听,为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何腾蛟的爱国行动慷慨悲歌。

他还在学校“通俗演剧会”参加过演出《大埠桥》《意大利的统一》《维新梦》等。

在心中铭刻下“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思想。

他还常常秘密阅读当时禁阅的激进书报杂志,例如《民报》、《新民丛报》、《黄帝魂》、《革命军》等,主动追索民主、立宪、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

  王若飞在达德时期,正是辛亥革命前夜,它的创办者们,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当时革命思潮的影响,不满封建专制,极力追求新的出路,这也不难解释王若飞后来走上革命之路的原因。

  自觉的共产主义者

  王若飞从达德学校毕业后,曾在“群明社”、“崇文书店”当过店员,一面做事,一面读书。

1914年随大舅黄干夫到铜仁矿务局工作,当文牍员。

1915年封建军阀袁世凯称帝,王若飞持黄齐生信函,与黄干夫一起,说服铜仁驻军团长彭公武举义讨袁。

同年底,滇黔讨袁军起,黄齐生代表贵州省政府出外联络,要若飞携款从铜仁赶住上海。

赶到上海后,遂与黄齐生一道在江苏、山东、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宣传反袁,开阔眼界,直至1916年冬返回贵阳。

一年后王若飞考取黔中道留学日本公费生,次年与黄齐生一起离贵阳赶赴日本东京。

这时,若飞多方搜读社会主义书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日本人排挤中国留学生,王若飞于8月7日愤然回国,在上海参加反日宣传,接着与黄齐生等赴法国勤工俭学,王若飞在法国巴黎生活了近4年时间。

初到巴黎,他广交困苦华工和学友,不久便结识了蔡和森、赵世炎、陈延年等同志。

王若飞与蔡和森等继而在巴黎组织“工学互助社”,团结留法学生一边勤工俭学力求自救,一边从事社会主义研究。

  1921年初,周恩来到巴黎,很快结识了王若飞等工学互助社的同志,他们一起带领留法学生争取“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还号召组织学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政府贷款买军火打内战。

这年底,周恩来、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蔡和森、李富春、罗迈、聂荣臻等同志又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积极和国内建立联系。

1922年10月,中共中央通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同时,王若飞得到中共中央通知,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之一。

1923年春,王若飞等同志受党组织派遣,从巴黎经柏林,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4月回国后曾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和中共中央秘书长。

就在这年夏天,29岁的王王若飞在河南郑州结识了搞工人运动的李培芝同志,是年8月,王若飞与志同道合的李培芝同志结成伴侣。

次年王若飞在《向导》周报发表了《英日帝国主义在北方的阴谋与民众之反抗》、《国民军失败后帝国主义者向中国民众进攻的新战略》等多篇有重要价值的文章。

  牢狱之苦压不倒信仰

  1927年3月,周恩来与王若飞领导上海工人起义,王若飞负责指挥南市区,并首先取得了胜利。

1931年夏天,王若飞受党中央派遣,到内蒙开展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包头不幸被国民党拘捕。

当国民党军警闯进“泰安旅店”时,王若飞来不及销毁一张写有许多同志姓名和地址的纸片,急忙放进口中咬碎,敌人扼住他的喉咙,他将连纸带血的口沫吐了敌人一脸,保全了同志的性命。

其后,王若飞从包头被押解到归绥“第一模范监狱”,到了1936年6月又被软禁于“太原陆军监狱”。

王若飞在狱中受尽磨难,不仅没有屈服,还把敌人的法庭当宣传共产主义的讲台。

在狱中,他坚持写作,写下了《中国农民战争》、《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怎样做一个布尔什维克》等多篇文章,他在狱中团结教育狱中难友,领导他们与敌人展开斗争,他对当时被拘的人们说:

“我们政治犯一定要争取无条件出狱,敌人提出任何条件,我们都不能接受,这是我们革命者的气节。

  1937年初,山西军阀阎锡山迫于国内抗战形势的压力,同意让共产党人和他组织牺盟会,进行发动抗战的准备工作。

薄一波同志当时领导这一工作,受党的委托,由薄一波同志把王若飞营救出狱。

同年夏天,王若飞在李培芝伴随下一起离开太原,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

到延安的第二天,他就去见毛主席,回来后他对李培芝说: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活过。

  永存人民心中的王若飞

  1945年8月28日,王若飞同陪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王若飞是签字代表之一。

1946年初,王若飞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同志作为中共代表,参加第三次国共谈判,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在重庆达成“停战协定”。

王若飞在谈判桌上,言辞犀利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驳斥他们的反共谬论,同时广泛接触各界民主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扩大党的影响。

  1946年4月初,由于国民党严重阻挠破坏各项决议,王若飞、秦邦宪于4月8日冒恶劣天气从重庆乘飞机,赶往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飞机于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王若飞、秦邦宪及同机的叶挺夫妇、邓发、黄齐生等一行13人全部遇难。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八”事件。

王若飞在飞机离重庆的前一夜,曾与周恩来交谈,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1996年在纪念王若飞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宋平、张万年等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发表了讲话,以表达对王若飞这位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敬仰之情。

王逸飞

  保护水资源节约每滴水

  哈小  六年三班  王逸飞

  众所周知,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母亲河”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可是现在,长江在“哭泣”,黄河亮“黄牌”,“母亲河”的乳汁难以哺育6亿中华儿女。

  养育了全国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xx年污水排放总量达164亿立方米,平均每分钟吸纳的污水达3万吨。

  滋养着近2亿沿黄儿女的黄河流域xx年污水排放总量达44亿立方米,河道三分之一水生生物因污染绝迹。

  目前长江上运营的21万多艘船舶每年排放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3.6亿吨,排放生活垃圾7.5万吨。

另外,因事故而造成的油品、化学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长江水环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有专家预言,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以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和长江一样,黄河也有一本触目惊心的“污染账”。

  黄河干流40%的河段水质为劣五类,基本散失水体功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56亿元。

尤其是近年来,黄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

xx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变成‘一库污水’,水库泄水呈“酱油色”。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

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黄河流域污染已由集中的工业点源污染逐渐变化为工业点源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并重,沿黄很多农村出现了用黄河水浇地,作物减产、烧死庄稼的事件。

  污染加重的黄河,直接危及到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

随着黄河

  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初步估计到2016年,全流域年均废污水排放量将超过65亿立方米。

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谁应对每年208亿立方米的污水负责?

“母亲河”如何保障6亿中华儿女的饮水安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二00八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去年中国总用水量达五千五百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百分之三点四,全国七十九个城市缺水,超过二千三百万人口、一千三百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公报称,去年中国人均水资源二千余立方米,较上年下降百分之四,全年平均降水量亦有小幅下降。

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国度,去年中国总用水量达到五千五百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超过四百二十立方米,增长百分之三,其中农业用水增幅最大。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万亿立方米,受开发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态需要种种的制约,我们实际能利用的水资源大概是8000—9000多亿立方米。

从1949年到本世纪初,我们的实际用水量已经从1000亿立方米大约增加到5400亿立方米。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水量还会不断地有所增加,这说明我们整个的水资源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跟水资源短缺这个形势同时存在的是我们国家的用水方式很粗放,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节水的潜力也很大。

  一些城市参考了国内外先进地区的节水经验,总结出了城市农村都适用的“家庭节水16法”。

  这16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不要大开水龙头冲洗物品、洗油具应先擦后洗,收集雨水、用过的水擦地、浇花、冲厕等,用节水型马桶,游泳池溢水回收过滤再使用,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以花圃浇水、操场洒水等,庭园种植耐旱植物、用喷雾器施水,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澡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

  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那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总有一天会变成可怕的现实。

王岳飞:

“帅飞”班主任

    浙江大学有一位班主任,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规定学生每天跑步、晨读、写日记;一有时间会带学生外出游玩实践;每天都要和班上学生一对一联系……这些点滴都发生在浙大茶学系的王岳飞老师身上。

  好习惯从“三个一”做起

  王岳飞老师做了14年班主任,他班上的学生都知道一项很特别的规定,即每天“三个一”工程:

每天早起锻炼一次,晨读一小时,写日记一篇。

这三件普通的行为也是王老师自己上大学坚持做的事情,当年王老师不仅是班上学霸,还是系里的长跑高手,做了班主任后他也希望“锻炼身体、每天记忆、回顾反思”成为学生每天坚持的习惯!

  从第一项晨跑开始,就花了王老师不少心思。

浙大应用生物2001级0104班是王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全班一共13名学生。

那时候,王老师才30多岁,时间和精力都很充沛。

军训结束,王老师召开班会,提出“三个一”工程,当时大家异口同声答应得很响亮,王老师说:

“那明天早上6点半我们操场见!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王岳飞老师准时来到了华家池校区的操场,结果班上一个学生都没到。

于是王老师直接来去到男生宿舍,打开宿舍门发现大家睡得正酣:

“好啊,昨天晚上答应好好的,今天全偷懒!

”当时的学生徐侠钟假装没听见,继续蒙头大睡,结果王老师拿起身边的晾衣杆就捅他:

“快起来!

跑步去!

”接着用晾衣杆把其他的学生一一捅醒,大家只好跟着王老师一起去操场跑步。

第二天,王老师又准时出现在操场,发现还是没人来,他便又一次拿起晾衣杆捅学生起来晨跑。

第三天,王老师再次出现在操场,这次班上男生全部到齐,大家冲着王老师“嘿嘿”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王岳飞带着班上学生集体跑步成了浙大校园的一道晨景。

  王老师对晨跑要求男生不少于2000米,女生不少于1200米,这对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们来说真是个考验。

有学生直接对王老师说:

“跑不下来。

”王老师告诉他:

“先坚持一个月。

”一个月后,那位学生惊讶地发现,不跑反而觉得难受了。

王老师笑笑说:

“一件事情连续做21天,自然就成习惯了。

”01级那个班,王老师一直陪着学生跑了四年。

  王老师之所以如此看重晨练,一是希望学生能有好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坚持的意志。

除了跑步,他也要求学生晨读,大一时让学生们背诵《大学》,进入专业学习后,开始背《茶经》。

他认为:

“记忆力都需要锻炼的,且毫无疑问,四年下来坚持晨读收获会更多。

”01级班上的吕夏是晨读最用功的学生,后来他跨专业考上了浙大管理学院的研究生。

而写日记是王岳飞读书期间一直保持的习惯,他同样鼓励学生们每天总结下一天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管理好时间,有没有乱花父母的血汗钱。

  一位学生说:

“每天‘三个一’确实有挑战,但我相信这真的有效果。

所以,我会尽力去践行,21次定律,来吧!

  不让一位学生掉链子

  在王岳飞老师的班上,每个学生都会被看重。

“能进浙大的都是优秀学生,但很多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的,遇到挫折总是会怀疑自己,所以大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必须帮同学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每届新生一入学,王老师就给班上同学布置一个任务,写封信给他,介绍自己并分析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优缺点。

通过这点,王老师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文笔、性格特点等。

接着,他会拿起学生入学档案,仔细分析学生的学科成绩,找出每个人的优缺点、个人爱好、中学表现等信息。

“这样能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对学生大学期间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看完学生的高考成绩、王老师还会对成绩进行排序。

“我既会表扬总成绩高的,也会表扬每一门课程成绩的前10~15名,这样几乎每一名同学都会得到肯定,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

  以前,浙大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过大学英语四级,否则无法拿到毕业证。

虽然对某些学生来说这不是难事,但要保证全班都通过还是有些困难。

王老师担任0104班的班主任时,为了让全班学生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专门为他们报了辅导班,结果班上只有徐侠钟一人落榜。

王老师对这个学生很了解:

“徐侠钟是个很聪明的学生,高考物理考了满分,可见他是没下功夫。

”为了激励徐侠钟,王岳飞老师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并提出了“一对一”辅导计划,安排团支书王春梅监督辅导徐侠钟学英语,并要求他只有过了四级才能使用电脑娱乐。

从此,徐侠钟的电脑包就被王春梅没收,而且每天晚上都会被喊去自习室学英语。

直至半年后,徐侠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后才“重获自由”。

一直到现在,班上还流传着“阿虾被阿妹抓去自习室学习”的乐谈。

  王岳飞老师觉得这种一对一的辅导很有用,为了不让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成绩掉链子,王岳飞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把上学期期末的成绩排名加起来,算个总数,等到期末的时候再看看这个总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大家的成绩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学生总是有荣誉感的,这样组里的同学很自然地就互帮互助了。

”在王老师的管理下,他所带的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或先进团支部,54%的同学都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他同学毕业后也都表现优秀,潜力十足。

  当他的学生很幸福

  王老师在做班主任的14年时间里,把每一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朋友或家人。

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深深的幸福感。

  在01级学生陆文渊心里,一直都很感激王岳飞老师。

“想当初我能进入中国农科院茶叶所读研究生,真的感谢王老师!

”大四毕业那年,陆文渊想继续读研。

但因为填报志愿的失误没有被浙大录取,并且错过其他高校保研机会。

无奈之下,陆文渊找到了王老师。

王老师很了解陆文渊:

“他是一个为人正直,学习也十分认真的学生。

”为了让这位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他赶紧联系了茶叶所的相关熟人。

通过及时推荐和考核,陆文渊最后被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录取。

研究生期间陆文渊表现优秀,毕业后就去了湖州农业局工作。

“当初要不是王老师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为我争取到读研究生的机会,我现在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大不一样。

”尽管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但陆文渊一直很感激王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举办婚礼时,还特地请来王老师作为证婚人。

“王老师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我也愿意与王老师一起分享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一年四季,只要天气好,王老师还会带学生出去实践游玩。

xx年的暑假,07级的班委施梦南和王迅磊组织了一次赴浙江省丽水龙泉、景宁的暑期实践。

在为时一周的实践学习里,全班29名学生先后走访了丽水、绍兴、台州、宁波等了解当地茶叶种植生产情况。

每到一个地方,王老师都会提前联系好各个地方的茶厂负责人,让学生到达目的地之后都有人照顾。

那年实践最后,王老师还带班上学生前往自己的老家天台,跟学生分享自己成长的经历。

施梦南回忆:

“王老师是一个很亲切的人,在实践的途中与大家一起聊天做游戏,衣食住行都细微照顾,那次实践后,我觉得他就像我们的大哥。

  在做12级班主任的时候,王老师还推行了“一对一”学生联系制度。

他给班上31名学生编了号,1号学生就在每个月的1号交流,以此类推。

面谈、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不限。

只要收到学生的信息,王老师就会回复并给一些意见。

“有的学生比较偷懒,就一条短信说‘最近过得很好’。

但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近况梳理一下。

”收到学生的信息后,王岳飞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也是我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吧。

也许有时候学生没来跑步没来开班会,我见不到他们,但每个月总有那么一次的交流是逃不掉的。

  慢慢地,那些交流少的学生觉得自己“亏了”,幸福感明显比其他同学弱了一些:

“到了大学,还有人听你这么唠叨,还有人这么帮你分析,可不多。

现在想想,自己没有好好珍惜。

”到现在为止,王岳飞已经连续3年成为浙大集体婚礼上校友最想见的老师,有40多个毕业学生的孩子是他取的名字,至于给学生当证婚人的事,更是数都数不清了。

  责任编辑:

曹晓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