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465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docx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

融“岗、课、证”于一体的高职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并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教育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目前,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全省各个职业院校的的课程紧限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课时,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来说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沿袭研究型本科学校,重学术、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

(2)缺乏具有工程和实践经历、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践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差距,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地方区域特色不强;

(4)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

(5)教学考核比较单一,不能对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需要。

因此,本课题瞄准浙江先进制造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用新思维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改革思路和改革目标改革思路:

贯彻落实《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浙江先进制造产业,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改革目标: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内外衔接、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融“岗、课、证“于一体。

2.瞄准浙江先进制造产业,建立产学研教学平台,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要相对接;

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开展生产

性实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5.深化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元考核格局,实行驾证式考核与产品化评价相衔接。

从而最终实现岗课证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三、改革内容与实践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课内外衔接、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融“岗、课、证”于一体,整合教学内容。

以数控技术专业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学之前,本课程组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根据社会对数控加工应用岗位的需求来提炼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整合为三大模块:

数控车削加工模块、数控铣削加工模块和特种加工模块,各个模块分成若干个基于企业产品加工的教学项目。

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高级证书。

2.依托我院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浙江拥有庞大的机电产业群,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如杭州联和工具制造XX公司等数百余家。

这些企业群为我浙江众多高职院校和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独特条件。

与这些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不仅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见习、生产实习,而且可聘请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聘请了浙江凯达机床集团XX公司技术部长边建力,技术员汤和平等为该课程的兼职教师,参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技能比赛指导。

他们把自己在企业积累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了教学效果。

企业也可提前招聘合适的人才进行岗前培训,从而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

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开展生产性实训;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推行半工半读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半天学习理论知识,半天进行集中专业技能训练。

整个流程围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展开。

从图纸的分析、工艺的分析与编制、程序的编制、材料毛坯的选择、刀具的刃磨与装夹、机床的操作与加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贯穿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讲授和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反复训练、思考和总结,最后实现对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积极引进企业的产品加工,开展

生产性实训

工学交替实现四个“衔接”:

即教学项目与企业产品相衔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相衔接,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相衔接,驾证式考核与产品化评价相衔接。

4.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开辟第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第一课堂)和课外教学(第二课堂),按教学场所可分为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缺乏有机联系,学校与企业缺乏教学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应用能力较低。

第一课堂是传输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受教师的主导甚至主体作用的约束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第二课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必须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合力;第二课堂需要第一课堂做基础,第一课堂需要将第二课堂深入系统地研究课内的实验内容。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1)将课内实验项目深入系统研究;

(2)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构思、设计与实施,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3)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4)自选题目,等等。

为了实现第二课堂与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给予“第二课堂”一定学分,学生只有取得相应的素质学分后才能毕业,才有评奖评优资格。

与企业合作办学,邀请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第一课堂或第一课堂教学,以提高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

5.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开放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维、锤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但是也存在一些危险,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够上机床进行实际操作,这就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加工以及在线网络教学等开放式教学平台才能够打好基础。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是我院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程网站将flash动画、设备操作录像、教学录像、课程教学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实际操作和理论考试题库,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高级工)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实践预习、网络答疑和实践创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和教学效果。

6.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废止“注入式”,实施“启发式”“参与式”,师生互动,课内外结合。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具体有一下一些教学方法和

手段:

(1)项目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工程案例,模拟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氛围与情境,以机电产品为项目载体,以CAD/CAM软件和数控机床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手段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获得机电产品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三维造型设计、CAM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职业资格。

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完成模块一的8个数控车削加工项目和模块二的9个数控铣削加工项目。

全面推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示范讲解法

通过“双师”的讲解与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三维造型、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各项操作的要领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各项工序的操作演练,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分组讨论法

在每个项目案例教学前,预先把图纸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讨论,有团队组织汇总小组成员的意见,最终制定一个造型设计或加工方案。

(4)分组操作练习法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大循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配、自动编程和真实加工相结合,交叉完成各项目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均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

(5)师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法: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者,把一个班级分成5个团队,每个团队完成一个目标任务。

各团队派代表上台讲授知识,主讲完成后,团内成员可以补充,听讲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提问。

学生讲完后,先由学生点评,然后老师再点评,指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首先是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学生喜欢,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6)现场操作演示法

教师和实训技师在实训车间或生产现场,亲自操作演示,让学生在现场掌握操作步骤与操作要领。

(7)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CAD/CAM技术

本课程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上课时,教师执行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通过显示器就能看到教师的每一步操作,学习效率高,形象生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实物等有效手段进行教学,能直观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也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

对于复杂零件的加工、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等,采用先进的

CAD/CAM技术,能够提高编程的速度、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8)利用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项目教学

对于手工编程的零件,先通过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然后对零件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到真实机床上进行加工

对于CAM自动编程加工的零件,首先运用数控仿真软件的仿

真功能对后处理程序进行模拟,然后用斐克数控仿真软件对加工过程进行仿真,检查加工工艺并进行优化,有效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的加工质量。

(9)网络学习在学期初即给学生推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相关的优秀专业

网站,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势。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天空教室里,实现网上模拟操作、网上教学、网上练习和网上答疑及在线练习与考核。

四、融“岗、课、证”于一体成效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展,是工学交替课程,是学生实习前的综合能力的训练的专业核心课程。

同学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尽快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他们顺利走向实习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学生进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一个过渡,是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一个过渡。

因此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效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08届毕业生中,取得双证书的占84.4%,

取得两种以上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占66.3%。

09届毕业生双证

书率97.8%,10届毕业生双证书率98%,11届毕业生双证书率100%,12级实习生双证书率100%。

我院2012届毕业生的过硬技术得到波江丰电子材料XX公司的青睐,已有11名成为工程师的助手。

2008届毕业生学生倪丰等同学已经成为总经理助理,且企业老板打算让其接管公司,企业对我院2010同学汤开凯担任企业生产经理,认为他一是能够立即顶岗工作,专业技能强,二是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管理。

另外,通过双师教学辅导,提升了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竞赛获奖,教师的科研成果也与日俱增,从论文到专利,都有很大的收获。

促进了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从根本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