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27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docx

最新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生学情教师教法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都取决于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谈几点看法: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一是向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二是告诉学生他们这个年龄就是最适合学习知识的年龄,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会徒伤悲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着手.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文本内容、准备教学内容,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从心理学方面来考虑,我们要给学生自信心,当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时去表扬他,让他知道,我能学好这门功课,我有信心学好这门功课,这样他就会逐步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学生有了错误,不宜过多指责从而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

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再看各类教学参考书,在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前通过课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的学习获得知识.这样教师学生同时运用得来的知识会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除了对上课内容的准备,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学生,知道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答题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问题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他们有更多数的人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在教学中,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可以用上美术、音乐、电脑等.总之,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就要利用.

三、打好语文基础知识

1.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作为教师,我们应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应尊重学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凭借教材用中华民族文化的琼浆玉液浇灌学生纯洁美丽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寓学于乐,化难为易,既增添学生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养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对于汉语言的精髓,在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时,一开始就让他们接触这些精品,让他们熟读成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品位和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使其受用终身.

四、及时批改作业,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布置了作业以后,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让学生订正.对于不会订正的同学,教师要从旁指点,进行补差.做到日日清,当天清.学生就没有拖拉、偷懒的问题.这是一个补差的好办法.

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化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质.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反之,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

如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真正读懂,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自己不主动质疑.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现在教师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教学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实质上,指导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新旧知识之间发现矛盾,能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实质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通过读书、领悟,解决了这些疑问,就获得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是:

“自学——质疑——导读——释疑——悟读——练习(应用)一一存疑”.这样周而复始,螺旋上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力.

3.因材施教,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六、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要有书可读)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何况,多读多写就是学好语文的传统经验.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大大得益.高年级则要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所谓真正的阅读兴趣表现为:

喜欢读,集中注意地读.持久地读,有效地读;而阅读的方法可以有精读、略读.泛读……在阅读过程中作些读书笔记等.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我们要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课堂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入手,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探讨加强和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年级语文质量提升计划

(二)

---复习内容知识归类

一、复习目标:

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通过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给他们一个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在头脑中能清晰的闪现本册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2、通过复习,把好基础知识关、短文分析阅读关及写作关,努力做到在短期内砸牢语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具体如下:

                         

①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②复习掌握所学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③熟练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④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40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⑤复习辨析近义词和词语的归类练习,掌握部分词语的反义词.

⑥进行缩句和按要求改写句子的复习,能将“把”字句改写为“被”字句.

⑦复习扩写和修改病句,进一步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⑧熟练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片断.复习掌握分段的常见方法(自然段归并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法).

⑨进一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⑩

⑩复习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二、复习时间:

第19周到21周

三、复习内容:

1、本册200个生字,10个多音字及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课后有关词句练习方面的习题.

(1)组词: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同音字组词等

(2)修改病句:

用词重复、词语搭配不当、缺少成分、前后矛盾等

(3)填上恰当词语:

(形容词)的(名词)、(形容词)地(动词)、一(数量词)名词

(4)排列句序

(5)照样子改写句子:

把句子写具体、缩句、扩句等

(6)加标点(重点是冒号和引号、分号、顿号的用法)

(7)照样子写词语

(8)古诗背诵及解释

(9)填写关联词语等

3、短文阅读分析.

4、要求背诵并默写的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5、写作练习:

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会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书写工整.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

1、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修改教案,课前复备,课后小结,使其更有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到节节课有其重、难点,密切关注学生反映,有针对性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安排,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3、及时、细致地批改复习期间的作业及相关练习,对于错误,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做到错题不过夜.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学生随提,老师随解,让复习课上成以全体学生为主,同时又照顾到少部分学生的形式.

5、严把学生书写关,努力做到字迹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抹.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树立班内的书写小标兵,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多鼓励书写较差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6、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避免急躁情绪的产生,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轻松学习.

7、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8、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下多为他们补课,不断地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树立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课时安排:

1、单元复习(八个单元共16个课时)

2、基础知识归类复习(4大知识点每块2课时)

3、自由做题练习、测试(6课时)

 

第一单元主题:

“自然奇观”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第1课《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讲透教材》P2“奇观”指的是什么?

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4、造句:

依旧、犹如、好象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多音字:

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

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

(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

语文园地一

1、听写: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我的发现:

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

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要求背诵的.

趣味语文:

认识对联用字的精妙与回文.了解“好”在对联中的读音和意思.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1、浏览课文,记生字.咫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堪称是什么意思.多音字:

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第4课、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2、课文写了什么?

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第二单元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第5课《古诗两首》

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缘”是什么意思.句意.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疑”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注意“虎、叠”.多音字:

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长出嫩叶,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又长出嫩叶,所以,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会枯萎,不留痕迹,所以……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蔽、搜、抛”.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

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介绍住宅的外部:

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教参》盖房子经过:

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

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

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

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

 

第三单元主题“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学写一篇童话故事.

第9课《巨人的花园》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明的道理.

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着村里的孩子们来花园玩耍,花园也因此充满生机.但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后,春天又回到了花园,巨人感到无比幸福.

2、以前的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性、冷酷等,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所以才唤来了寒冬.

任性表现在一次次赶走了孩子们,巨人的冷酷表现在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独享花园的一切,结果却是得到寒冷和荒凉.那么唤来春天的只有怎样的心?

后来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请你课文中找出没有孩子的花园是什么样的?

有孩子的花园又是怎样的?

体会到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体会到机遇别人帮助,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春天又会来到巨人的花园吗?

为什么?

因为巨人懂得了……

4、“提醒”什么意思,文中的“提醒”是指什么?

5、记生字.注意“添、拆”.多音字“禁、发”.

第11课《去年的树》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懂得的道理.

通过写鸟儿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到处寻找好朋友树的踪迹的故事,赞美了高尚、令人感动的友情,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无私奉献

2、找出小鸟许下诺言的句子.找出小鸟旅行诺言的句子.

3、两个“看了一会”分别说明了什么?

见《教参》

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

4、想对鸟儿说什么?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鸟儿,看到好朋友变成了灯火,你会说些什么

5、记生字.注意“融、伐”.

语文园地三

1、词语盘点:

听写

2、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3、我的发现:

认识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的想象都很风度,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

4、日积月累:

《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第10课、幸福是什么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讲三个牧童经过自己亲身劳动实践,终于弄清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回答了“幸福是什么”的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读生字

第12课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懂得的道理

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仅靠一种本领是不行的.遇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2、读生字:

注意“拽”

 

第四单元主题“作者笔下的动物”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徐徐儒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第13课《白鹅》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风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高傲得很.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高傲的印象.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饭中.它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不让人还咬人.它的吃饭表现在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见《教参》

2、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

3、为什么在鹅吃饭时作者要称它为“鹅老爷”?

4、记生字,注意“厉、侍、脾、餐”的写法.

第15课《猫》

1、读课文,说说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课文描述了“我们家”的猫的性格及刚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表现不一样.它既胆小又勇猛.这样古怪的性格,也正是猫惹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

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吗?

3、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用带点词语说话.课后第3题.

4、记生字,注意“凭、贪、痒、辟”等字.

语文园地四

1、口语交际与习作:

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我的发现:

这些句子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好象作者……这种方法叫做“先抑后扬”

3、日积月累:

关于动物的成语.

4、趣味语文:

一副对联的故事,讨论主持看了对联为什么苦笑不得?

〈〈课堂〉〉P32

第14课、白公鹅

1、浏览课文,说说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白公鹅极富情趣,它派头十足,完全是一副海军上将的派头.无论是它的姿态步态,还是与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都是十足的海军上将.它走路慢条斯理,在河中引人注目,过得无忧无虑,将河椐为己有,显得霸气十足.

课文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

2、记生字

第16课、母鸡

1、浏览课文,说课文大意,了解母鸡又是怎样的.

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为什么讨厌?

为什么又不讨厌?

2、记生字.

第五单元我们的“世界遗产”

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搜集有关的资料.

第17课《长城》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背诵第三小节.记生字,重点复习“旋、砖、隔、魄”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课后第三题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第18课《颐和园》

1、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4小节.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

第19课《秦兵马俑》

1、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多音字:

2、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一是用详尽的数据说明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有三幅插图.第一幅是一号坑的鸟瞰图;第二幅是铠甲武士图;第三幅是彩绘铜车图.课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读第三小节,了解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单元我们学了以“我们的世界遗产”为题材的文章,我知道了气魄雄伟的(),美丽的大公园(),知道了我国西安有震撼人心的(),除此以外,还知道了()等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六单元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第20课《古诗两首》

1、背诵2首古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之、辞、故人、烟花、使、更尽”多音字:

朝、舍.

2、重点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背诵其他送别的诗2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这首诗描写了与朋友告别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这首诗描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