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8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7260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学类文本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学类文本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学类文本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学类文本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8篇.docx

《文学类文本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8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8篇.docx

文学类文本8篇

一、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开小差

[美]斯坦贝克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没精打采地消磨着他们48小时的假期。

阿尔及利亚的酒吧间8点钟打烊,可他们在打烊前就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他们带了一瓶酒,来到海滩上躺下。

夜晚的气候温暖宜人,两个人喝完了第二瓶酒后,就脱去衣服,趟入平静的海水,蹲下身子,坐进水里,仅留脑袋露在水面。

“嗳,老弟,真够美气的。

”斯莱戈说,“有些家伙花了很多钱来这里,就是为了这玩意,可我们没花一个子儿就来这里了。

“我倒宁愿呆在10号街自己家中。

”朋友说,“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赛。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

”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6个鸡蛋。

”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①。

“那儿尽是游人。

”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

”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

”斯莱戈说,“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逃跑。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

无处可去呀!

“我要回家,”斯莱戈说,“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1940年那样。

“你不可能回家。

”朋友说,“没有法子回家。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

“我有钱,我能回去。

”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20块。

“你不会有钱的。

”朋友说。

“你要打赌?

“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

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

这时,从高地上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100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

一些俘虏衣衫褴褛,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

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

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

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

【甲】

“看他们,”朋友说,“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

你在干什么,斯莱戈?

为什么你把油一个劲地往裤子上擦呢?

“20块,”斯莱戈说,“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

”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给他的朋友,“老弟,就送给你吧。

“你要干什么,斯莱戈?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

20块,不要忘了。

再会,在10号街再跟你见面。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

斯莱戈穿着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虏越来越近。

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

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

“我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

”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②住了16年。

上跳板!

”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

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到他尖叫着。

“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

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朋友独自咕哝着,“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

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20块钱哩。

”【乙】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地方。

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

他沮丧地跑到城里,买了一瓶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

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48小时的假期。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陈许译)

[注]①科尼:

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

②布鲁克林:

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11.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

(6分)

答:

12.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4分)

答:

13.请分析【乙】段中复杂的人物心理。

(4分)

答: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朋友”这一角色的作用。

(6分)

答:

11.乐观、机智、果敢的开小差的美国士兵。

(6分,每点1分)

12.交待小说的战争背景,为下文斯莱戈开小差的情节做铺垫。

(4分,每点2分)

13.对斯莱戈成功逃跑的羡慕,对斯莱戈谋划周密的赞叹。

(4分,每点2分)

14.以朋友的空想衬托斯莱戈的敢想敢做,以朋友的迟钝衬托斯莱戈的机智;通过朋友和斯莱戈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以朋友的沮丧深化小说厌战的主旨。

(6分,每点2分)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母亲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

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

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

原载《人民日报》。

有删改。

11.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

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4分)

【答案解析】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

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分)

12.请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人性最低的标准

(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答案解析】

(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2分)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2分)

13.请说说⑤节写以色列老太太一节的作用。

(6分)

【答案解析】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分)1、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3分)2、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

(2分)

14.“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

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

(6分)

【答案解析】一是孕育作用:

①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

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

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2分)

②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分)

二是激励、推动作用。

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

2分)。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l~14题。

苔藓

李汉荣

苔藓。

苔藓。

苔藓……

  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

  苔藓。

苔藓。

苔藓……

  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

  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

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故事。

踩着柔软而潮润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

  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

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会儿肩,改变一下姿势,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

那薄薄厚厚的苔藓,收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珍贵的水分。

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

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

  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

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

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

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

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密幽径。

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

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

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

  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

“苔藓上阶绿,草色入帘清”、“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好像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的阡陌、小径和古道!

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

想想这样的情境吧:

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茏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

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

  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

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

  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

  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

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

  苔藓是我们的老师。

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

苔藓。

苔藓。

苔藓……

(选自《散文》1997年8期,有删节)

11.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2.“苔藓。

苔藓。

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分)

13.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

(6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苔藓”,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有哪几层深意。

(6分)

11.(4分)①排比、比喻、夸张;(2分)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肆意扩张的后果,以及人纯真纯静品性的丧失。

(2分)

12.(4分)①抒情载体、线索,渲染、升华情感;(2分)②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分)

13.(6分)①让修道者寻觅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②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③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

(每点2分)

14.(6分)①在自然面前,懂得敬畏、谦卑,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守住世界纯真的记忆、天然的风骨和神韵;②在世俗文化颓靡之时,能够宁静淡远,明了人与世界最本源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③在物欲膨胀的当下,应该超然物外,寻求浑然纯静的精神家园,以及不为物役的生活方式。

(每点2分)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不跟年轻人说话邓笛

阿贝·罗斯滕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乘地铁上班,并且每次都与萨姆·斯坦同行。

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他们在车上并不怎么说话,一般是各人看各人的报纸。

一天,一个年轻人上了地铁,坐在靠近阿贝和萨姆的地方,他问阿贝: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

”阿贝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人,然后又低头看报纸,一句话也没说。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

”年轻人又问,“能告诉我时间吗?

我没有手表。

”阿贝这次连头也没抬,只顾看自己的报纸。

年轻人很尴尬,脸涨得通红。

“为什么你不肯告诉我时间呢?

”他说。

阿贝还是一声不吭。

一旁的萨姆看不下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说:

“九点一刻。

”年轻人在下一站下了车。

“你怎么了,阿贝?

”萨姆问,“为什么不告诉人家时间?

你有手表的呀!

阿贝放下报纸,看着他的朋友。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听完你就明白了。

“去年,”他讲了起来,“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

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打扰一下,请问银行怎么走?

’年轻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所以我说‘我正好顺路,我会指给你的’。

我们边走边谈。

他对我谈了他的生活,他说他喜欢乡村,喜欢花草和小鸟。

我对他产生了好感。

到了银行门口时,我说‘我家就在银行对面,星期天你可以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养的花草’。

“星期天他真的到了我家。

我给他看了我养的花草,我请他在客厅里喝咖啡。

就在这时,我的女儿罗丝来了,她很快和这个年轻人交谈起来。

后来,他告辞了。

下一个星期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我的,他要见我的女儿罗丝,想请她去乡下看风景。

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吧?

她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

“下一个星期天,她又和他出去了,再下一个星期天还是这样。

连续六个月,每个星期天都是如此。

再后来,他们结婚了。

这谁能料到呀!

萨姆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阿贝,多美好的事!

“好事?

”阿贝叫道,“这是好事?

你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那个年轻人没有钱,没有工作,他看上的不是我女儿,而是我,因为他知道我有钱。

我的女儿现在也后悔了,她说她的婚姻很不幸。

“哦,这的确是一件伤心的事。

”萨姆说,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阿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年轻人讲话,他不过是想知道时间。

“谁能料到他的真实目的。

”阿贝说,“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

我还有一个女儿琳娜。

如果我跟什么年轻人搭上话,我可能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能还会请他去我家做客。

可能他就会遇到琳娜,可能他们就相爱了,最后可能就成为夫妻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萨姆说,“你的女儿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年轻人,然后相爱,结为夫妻。

”“可是,”阿贝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家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11.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

”两次重复的作用。

(4分)

1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阿贝“现在不相信任何人”四点原因。

(4分)

13.故事套故事,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之一。

请简析阿贝讲述的故事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

(6分)

14.如何看待阿贝·罗斯滕“不跟年轻人说话”这个行为?

请探究分析。

(6分)

11.①内容上看,两次重复,有利于更好体现阿贝先生的不近人情;②结构上看,既引出下文中阿贝先生讲述的故事。

(每答对1点2分)

12.①曾有过因为轻易相信别人而给女儿带来痛苦婚姻的经历。

②对自己不自信,害怕自己再次上当;③对他人不信任,担心他人仍旧是别有用心;④因大女儿的婚姻而内疚,绝不希望小女儿再遭婚姻不幸。

(每答对1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①补充交代阿贝原有的热情好客的性格;②与后来的冷漠、无礼形成鲜明对比;③交代阿贝冷漠性格形成的原因,表现出对女儿的情感。

(答对1点2分)

14.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也可辩证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肯定:

①他本身不是冷漠的人,他有惨痛的经历。

②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女儿的保护,是父爱的父爱。

③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骗钱骗感情的年轻人,人心叵测,不得不防。

(每答对1点2分)

否定:

①是性格偏激的表现。

②把金钱与爱情、与幸福划等号,有失偏颇。

③一次经历就否定了所有,是对社会上虽贫穷,但不乏奋斗精神的年轻人不公。

(每答对1点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灵感忽至  冯骥才

①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这不安可不是什么焦虑与担心,而是有种兴致在暗暗鼓动,缘何如此兴奋我并不知道。

随后想到今天是元月元日。

这一日像时间的领头羊,带着一大群时光充裕的日子找我了。

②妻子还在睡觉,房间光线不明。

我披衣到书房。

平日随手堆满了书房的纸页和图书在迷离的晨色里充满了温暖和诗意。

我从中抽出一页素纸,要为今天写些什么。

拿起笔,坐了良久,心中却一片茫然。

一时人像浮在无际无涯的半空中,飘飘忽忽,空空荡荡。

我便放下笔,知道此时虽有情绪,却无灵感。

③写作是靠灵感启动的。

那灵感是什么,怎么就能得到灵感?

不知道。

似乎它想来就来,不请自来,但有时求也不来,甚至很久也不露一面,好似远在天外,冷漠又悭吝;没有灵感的艺术家心如荒漠,几近呆滞。

我起身打开音乐。

我从不在没有心灵欲望时还赖在桌前。

④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曲调浑厚而忧伤。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

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

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

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

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四十年间蛰居市廛中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然而在那冰天雪地的时代,惟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

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

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

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的小屋。

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斜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的挣扎。

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

⑤记得有一年,特大的雪下了一夜,我的矮屋门槛太低,早晨推不开门,门外挡着的积 雪足足有两尺厚。

我从这小窗户跳出去,用木板推开门外的雪才把门打开。

当时我们从家里走出,站在清冽的冻耳朵的空气里,多么像雪后从洞里钻出来的野兔……于是我把矮屋前大块没有落墨的纸当做白雪。

我用淡淡的水墨渲染地上厚厚而柔软的白雪时,还得记起那时常有的一种盼望——有朋友来串门和敲门。

支撑我们走过困境与苦难不是人间种种情与义吗?

我便用笔在雪地上点出一串深深的脚窝渐渐通进我的小屋。

这小屋的灯光顿时更亮,黄色的光影还透射到窗外的雪地上。

⑥没想到,就这样一幅画出来了。

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

画中的一切都是我心底的景象。

我写过这样一句话:

“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而心中的画多半是它们自己冒出来的。

这是一种长久的日积月累,等待着有朝一日的升华;就像冬日大地上的万物,等待着春风吹来,一切复活;又如高高一堆干枝干柴,等待着一个飞来的火种。

这意外出现的火种就是灵感。

⑦灵感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越与升腾。

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

那么,人们只有束手等待它吗?

当然不是。

正如无上的爱总是属于对它苦苦的追求者的。

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

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

⑧新年初至,灵感降临我的书房画室,这于我可是个好兆头。

当然,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及其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选自散文集《散花》,有删改)

19.“灵感是什么?

怎么就能得到灵感?

不知道。

”其实在后文中作者已经对这两个问题做了回答,请你简要概括。

(4分)

20.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来源:

Zxxk.Com]

21.第⑤段中,作者插入一段大雪封门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2.绘画也是一种创作,在作者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