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852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精品.docx

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精品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冬则温

  夏则凊

  冬则温,夏则凊这句话字面上解,是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

  冬天要给父母温暖床被,让父母晚间休息的时候比较暖和。

  夏天天气炎热,儿女应该给父母扇扇凉,让父母生活在一个清凉的环境里。

  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纯孝之心。

  久久能养成了对父母爱护、关怀的习惯,我们的心地也就变得非常的善良。

  当这个纯善的心养成以后,不论待人、处事、接物都自然而然地生起,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做事都是为他人著想,而不是为自己求名求利,自然就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

  「冬则温,夏则凊」,这是有个典故,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黄香温席的故事。

  东汉年间,有一个孩子叫黄香。

  黄香九岁的时候,他母亲就病故了,只有他父亲跟他在一起。

  他深深懂得孝道,黄香日夜思念自己过世的母亲,於是就把这种哀痛的心,转成对父亲的孝顺。

  家里无论大小事情,他都主动去做,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侍奉父亲确是无微不至。

  盛暑,天气酷热,黄香吃完晚饭,就会到父亲住的屋子里,把席子扇凉,当父亲要入睡的时候,黄香就在床边给父亲扇扇子,左手扇完,用右手扇,一直扇到他父亲入睡。

  这时候黄香的双手都已经又酸又累了。

  但是黄香年复一年,为他父亲这麼做,乡里的人都非常赞叹这位孝子。

  长大以后,他的这个孝行传遍了四乡八里。

  当时的太守听说有这样一位孝子,也非常的赞叹,特别推荐黄香出来做官。

  古人称之为‘举孝廉’。

  为官者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推荐栋梁之材。

  推荐人才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孝,一个是廉。

  当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一定会忠诚於国家。

  他能够廉洁,他就不会贪污,他能够奉公守法,他为官能就能做到刚正不阿。

  太守把黄香推举出来,后来黄香官拜尚书,现在讲的尚书令。

  为官一生的也是处处为民众著想。

  那时候的皇上给黄香一个很好的赞叹,说「江夏黄香,举世无双」,黄香的典范流传千古。

  相信皇上做出这个动作,对人民有没有影响?

他所带动的是全国人民效法黄香,所以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带动整个国家风气。

  像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你所强调的、你所爱好的是什麼,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小孩跟你的学生。

  所以,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

  《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黄香孝行是最好的写照。

  从东汉起,孝子黄香温席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确确实实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样可以忠於国家,忠於人民。

  「忠臣出於孝子之门」,确实不错,因为孝子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广之,去爱一切人的父母、一切人的子女。

  此外,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还有一位孝子,二十四孝之《恣蚊饱血》

  晋[1]吴猛。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贫。

  榻[à睡觉的地方]无帷帐。

  每夏夜。

  蚊多攒肤[很多蚊子咬人]。

  恣[ì肆意,随意,放纵]渠血[血多]之饱。

  虽多。

  不驱[驱赶,轰走]之。

  恐去己[自己]而噬[咬]其亲[父母]也。

  爱亲之心至矣。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浓血,血多的意思]饱,免使入亲帏[帐子]。

  我们学习这句,不是也学著黄香、吴猛,机械地去做。

  我们从黄香、吴猛这个例子,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黄香的存心,一颗致诚的关爱父母之心。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我们有哪几个人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

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

  这实际上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我想就算是有这类事情,恐怕还是父母为儿女做得多。

  肯定是子女回来,发现房间里空调已经开好了。

  也许有的父母为了节省一点电费,自己的房间不开,先给子女开,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情况。

  冬天,特别是北方天气寒冷,我们可以为父母添置一台暖气机,让父母能在温暖的环境里生活。

  不管怎麼做,原则是身为子女的我们要处处体贴关怀父母。

  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们要常常想到,如何能够让老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

  从冬温夏凊我们就体会到,我们要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

  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就要常常去关怀?

一是身体,二是心灵,三是志向。

  圣人言孝。

  皆不是小可的事。

  礼记云。

  小孝用力。

  中孝用劳。

  大孝不匮孝有三种情形小孝奉献气力,中孝建立功劳,大孝无私无穷无尽。

  慈幼爱长,忘记劳苦,可以算是小孝的用力;尊重仁者,安顿义者,可以算是中孝的建立功劳;广泛施惠,备其物用,可以算是大孝的无穷无尽。

  夫子说舜之大孝。

  便说德为圣人。

  大德受命。

  分明是完天之所生。

  以天事亲了。

  须晓得亲是何物。

  不是一团血肉之亲。

  我生於亲者是何物。

  不是一团血肉之我。

  原是圆陀陀。

  光亮亮。

  大家作一块的。

  亲亦是这个。

  天地万物。

  亦是这个。

  父母生我一身。

  便要把身所有者。

  毕罗而献之父母。

  方是聚顺。

  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身」,所以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都应该去关怀。

  假如我们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者住得很近,在食物方面,我们就可以回去的时候带些水果、带些蔬菜回去。

  常常回去,就能够在食物当中去观察到,可能米快没有了,油快没有了,我们都主动帮父母去买,父母一定会觉得非常开心。

  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到父母家一般是不买什麼东西的,因为他的工资比我要高好多,吃的、穿的一样都不缺,根本就不需要我买……这样的想法一直到我学习传统文化才改变,现在到父母家我几乎都要买点东西,花钱不多,可父母真的很高兴。

  又有四等父母。

  待孝尤切。

  而不孝之罪。

  特甚他人焉。

  一曰老。

  二曰病。

  三曰鳏寡。

  四曰贫乏。

  父母当少壮时。

  食息起居。

  犹能自理。

  至龙钟鹄立úì如鹄延颈而立,形容盼望等待。

  扶杖易仆跌倒。

  寒夜苦寂。

  铁骨难挨。

  又如偏风久病。

  坐卧不适。

  遗溲ō大小便丛秽óì1犹荒芜。

  2丛生的恶草。

  席荐席子和草荐,亦泛指铺

  垫物。

  可憎令人厌恶憎恨。

  子所难奉惟此时。

  亲所赖子亦惟此时。

  又如老境失耦ǒ老伴。

  寒暖谁问。

  形影相对。

  心话莫提。

  丈夫犹自可。

  嫠妇í寡妇可奈何。

  就使儿孙满前,耦者耦,稚者稚各人疼爱各人的伴侣,各人疼爱各人的孩子,人人鼾睡去,个个乐事归。

  漏声长处不堪闻,枕边泪湿与谁语。

  有孝儿孙,颇能顾养。

  犹将冷意,暂托热肠。

  不幸而母我者,乘惯撒泼。

  姑我者,横面阻绝,只护半点骨血,空博一生凄楚。

  又有抚字扶持,保护抚养成人财匮缺乏。

  婚娶力竭,健少年,经营肥暖,老穷人。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踌蹰óú犹豫。

  望一味以垂涎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贪婪或十分羡慕。

  丐乞求三餐而忍气。

  夜爨à烧火做饭晨炊,犹骂闲食消闲的食品。

  纺绩ǎì纺指纺丝,绩指缉麻抱孙,尚咒速死。

  此数等父母,怨气尤足动天。

  为子孙者,行孝益当倍于常儿。

  劝化者,亦於斯为吃紧重要;要紧这事吃紧,马虎不得也。

  这点我做的非常不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於我父亲的。

  父亲因工作原因住我们家,去年的冬天,我们已经在父亲的床上放了很厚的褥子,和我们床上的差不多,可是父亲还是说冷,我很是不解,已经这样厚了,怎麼可能冷?

所以有些不高兴,对父亲的话我也没有放在心上。

  有一次周末,父亲回家去了,突然想起父亲说他床上冷的事来,心想,今晚就在您床睡睡,看看到底是真冷还是假冷。

  这一躺我方才知,父亲的话是真的,他睡那床真的很凉,上面因为有衣服盖的厚,不冷。

  但是后背一直到天亮都是凉的。

  为什麼会是这样。

  父亲床上的褥子和我们的一样厚,为什麼我们的不觉得凉,而他的就凉呢?

后来我一想,是不是因为父亲的床就是个普通的小床,凉气从床底就进入了床上。

  而我们睡的床呢,床底是放东西箱子,凉气根本就进不来。

  那天的一睡,让我突然感觉对不起父亲来,是我对父亲关心太不够了,真的感到非常惭愧,第二天我就又给他加了层棉被。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侍父母的。

  杨乙,行乞养父母。

  所得食,虽极饥,不敢尝,必先以奉亲。

  得甘旨美味的食品,跪进。

  跳跃起舞,唱山歌以悦之。

  如是十年,乡人感其孝。

  与之金,雇为佣,不受。

  曰吾亲乌可一日离也?

亲俱死,乞得棺。

  脱己衣敛之。

  虽严寒,赤身弗恤给以精神上的安抚。

  葬于野,露宿棺傍,日夜哀号。

  岁时拜献,未尝缺失。

  他的这种做法像不像现今的孝子王希海?

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中风。

  中风以后,因为他正值年轻,发展事业的好时光,可是看到他的父亲中风,他很舍不得;本来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他把它辞掉了,之后就由他亲自照顾他中风的父亲。

  父亲基本上跟植物人已经没有两样,而他照顾他的父亲整整二十五年的岁月,每天半个小时就帮他父亲翻一次身;生怕父亲长褥疮,每天一定要把床单换洗。

  大家就问他你过几天再洗不就好了?

他告诉他人说我的父亲中风他已经很难受,我不愿意再看我的父亲多受一点罪。

  因为人身上有体温、有热气,一定会让床单潮湿,我不希望因为这个潮湿让我父亲难受。

  每天都洗一次床单,每天亲自用吸管帮他父亲吸痰,他的母亲在那里摇头说,连我都没有他这样的恒心。

  甚至于他在照顾父亲的过程都能跟父亲心心相印,有一次刚好他的父亲发烧,怎么查都查不到病因。

  后来他作梦,就梦到自己爬上楼梯,突然跌下来,他就醒过来。

  你看,他连作梦都时时想着要解决父亲的痛苦,所以他联想到从高处掉下来一定会伤到腿。

  他赶快仔细的检查父亲的腿,果不其然,他父亲的腿上已经长了一个瘤,是良性的,他赶快帮它处理掉。

  而要长期带着他的父亲去身体检查,刚好有一个老医生,也是学校里面资深的教授,就问他你父亲中风多久了?

他说已经二十多年了。

  当下这个老医师非常生气,因为他觉得他在骗他,马上回头就走了。

  走了以后是去拿王希海他父亲的病历,结果一拿,厚厚的一迭病历。

  这位老医师是抱着厚厚的病历掉着眼泪回来的,因为医生很难想象一个中风长期卧病二十五年的人,居然皮肤这样的柔嫩,原来就是他的儿子这么体贴入微的照顾。

  当下这位医师就把医院里面的这些护理人员叫过来,对他们讲你们的护理都要跟他学习,他才是我们护理系里面最优秀的老师。

  你看,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能够做护理做到这么细腻、这么精微?

就是因为他这颗至诚的孝心,本来一个门外汉却成为最专门的人。

  所以《孝经》里面说「孝悌之至」,孝悌的心达到了极处;「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悌可以感天动地,他的整个潜能会发挥出来。

  此他们相比,我真的感到自己不是人。

  此外对待其他长辈我们也要,真正生起对老人的孝顺心,恭敬心。

  伺候老人,如同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让老人在这里面不会感觉到孤独寂寞。

  因为每天照顾他生活的人,都是他的孝子贤孙。

  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他会感觉到越老越快乐,不仅是老有所养,也是老有所乐。

  这些对老人的照顾,要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的精神。

  这就是‘冬则温夏则凊’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能够爱护老人,恭敬老人,到我们老的时候,也能有年青人来爱护我们,恭敬我们。

  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以,真正以一颗孝心对待老人,就会结出丰硕的福德之果。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

  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

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

  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於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事亲者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也,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也。

  在丑不争。

  丑,众也。

  争,竞也。

  当和顺以从众也。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谓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三牲,三个不同的活牲畜。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

  哪九个?

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

  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

  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於是想念孙子。

  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

  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麼感觉?

怎麼老这麼多!

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

  这一点,我做的就更不好了,尤其是在我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

  为什麼?

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知道父亲年轻时喜欢二胡,后来因为工作就没时间再搞这种娱乐。

  后来因为二线,没事可做,怕他闷,我就劝他再把二胡拿出来练练,父亲这才花钱买了二胡,每天看他找几个音乐爱好者在一起,我也比较安慰。

  后来因为学习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了佛,了解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做人的真实意义。

  这时,我却又让他放下二胡,来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我说人这一生最最重要的事是学佛。

  当然,他是不接受的,惹得他很不高兴,说我学传统文化学迂了。

  现在想来,这真是我的错,错在我过于急切,以至现在他对我这样学习传统文化还很不理解。

  这就是我不懂得养父母之心所致。

  我最起码连孝顺的顺字都没有做到,只有做到顺,才可以养其心啊!

  再来要「养父母之志」,孝顺父母,不仅是供养父母一点钱,一点物质,给父母好吃好穿,那只能是供养父母之身。

  那不是尽孝,因为有好吃、有好穿未必快乐。

  特别是富裕人家的父母,越有钱他越苦恼。

  因此,真正让父母快乐的是帮助父母,在精神灵性上提升。

  这种让他心开意解的快乐,称之为孝养父母之心。

  再上一层,孝养父母之志。

  如果父母没志向,我们也应该帮助父母立志向。

  《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

是父母,还有老师。

  这是养父母之志。

  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

  可能父母并没有学过很多传统文化,我们学习了以后,也要启发父母立志。

  不仅自己立志做圣贤,还要启发父母也立志做圣贤。

  如果父母说,我都老了,还做什麼圣贤?

要劝说不能这样想,圣贤跟凡俗之人有什麼区别?

就在於存心不同,不是在年龄不同。

  圣贤的存心是为天下人著想,绝不为自己。

  凡俗之人都是自私自利,凡俗自私自利的结果,是患得患失,他就没有快乐。

  圣贤人没有得失,起心动念都是天下为公,他得大快乐。

  那种快乐绝对不是我们,凡俗私心能够体会得到的。

  我们自己做好榜样让父母看到,也应该帮助父母这样去做,那才是真正的欢喜。

  故才说大孝。

  便是顺亲养志。

  顺亲者,顺其灵妙之亲也,顺其先天未分之亲也。

  其汩没埋没情识情欲中者,伪亲也。

  养志者,养其大公之志也,养其彻地通天胞民与物之志也养成为法界一切众生尽忠尽孝服务之志。

  其躯壳形骸中者,伪志也。

  然要顺亲养志,又须诚身谓以至诚立身行事守身。

  守身者,守其明善之身也。

  守其以达德行达道之身也。

  不然,则竭力顾养,柔颜和悦的面色侍养,亦伪身也。

  能认真身,始能认得真亲,故曰不诚乎身,不顺乎亲矣。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用冷水洗脸、清醒自己;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现在人的志在什麼呢?

都志在赚钱,买大房,买豪车……每天都过著随心所欲、纸醉金迷的生活,都在想着如何享受,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的志。

  我们需要反省。

  那是养志吗?

那是欲,有欲就要造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