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850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docx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6单元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李时珍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主要是因为他(  )

A.医术高超,挽救了无数生命

B.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C.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采集良药

D.创造了针灸疗法

答案 B

解析 除了D项外,A、B、C三项都与李时珍有关,但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选B项。

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蘋、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

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

这说明李时珍(  )

A.性格比较执拗B.只信自身所见

C.治学态度严谨D.轻视前人经验

答案 C

解析 亲自了解药物的现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对待医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

故选C项。

3.《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答案 D

解析 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加人们对各种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000多幅图附在自己的书中。

故选D项。

4.下列各项,不属于李时珍所编写的《本草纲目》特点的是(  )

A.以应用科学的实用性为主

B.注重借鉴前人的成果

C.以医药学方面的理论为主

D.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

答案 C

解析 《本草纲目》缺乏理论方面的内容。

故选C项。

5.《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

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

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最大的价值”,《本草纲目》的最大价值应从其内容上进行分析,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对《本草纲目》地位的分析,且“最伟大”“最高水平”“集中……精华”表达不准确。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 

(1)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2)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李时珍的人生经历及其著书过程入手作答。

(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

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

其中,有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人。

中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也并列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与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画像一起被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舍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答案 李时珍编撰了《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史上是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

李时珍开创的药物分类新体系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史上的地位,以及李时珍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两方面作答。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詹天佑虽然了解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但他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要在中国进行制度变革的层次。

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排除含②的选项,故C项正确。

2.1882年秋天,詹天佑回国。

他在美国学习了四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  )

A.詹天佑没有完成相关学业

B.腐朽的清政府根本不重视铁路的作用

C.发展海军是中国当务之急

D.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发展不抱任何希望

答案 B

解析 回国时的詹天佑怀着满腔热忱,要把所学贡献给祖国,但腐败的清政府根本没有认识到近代铁路的重要性,把詹天佑派往福建学习海军驾驶。

故选B项。

3.1894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他是首位进入该学会的中国籍会员。

该学会吸纳詹天佑主要是因为他(  )

A.曾经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B.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并在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C.与在华的英国工程师建立了合作关系

D.在铁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詹天佑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包括滦河大桥在内的突出成就,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

故选D项。

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京张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在中国修筑的铁路

B.京张铁路是中国境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C.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D.京张铁路是中外合作修建的铁路干线

答案 C

解析 京张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通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故选C项。

5.1919年,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委员时,为争取国家利权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主要表现在(  )

A.取消了协约国对中东铁路的共管权

B.中国收回了对中东铁路的管理权

C.阻止了日本独享中东铁路权利的企图

D.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

答案 D

解析 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下,软弱无能,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利益。

经过詹天佑的努力,中国仅争回了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等微小权利。

故选D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天佑是下列合影中的一员

材料二 幼童们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辫子,既麻烦,又常遭到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

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不于1881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1)这张照片拍摄于什么时期?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幼童留美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清政府最后将他们撤回国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

答案 

(1)洋务运动期间。

当时中国向海外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被选中。

(2)变化:

留美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把辫子剪掉;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不大遵守封建礼节等。

根本原因:

与当初选拔学生留学“中体西用”的目的相违背。

(3)由于中学和西学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幼童出洋留学的失败,但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如詹天佑等一些人才。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海外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逐条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的自身发展偏离了清政府最初“中体西用”的目的。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客观评价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

……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11年以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

(3)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京张铁路。

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人自建……占总比率的14%”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的掠夺使得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归纳概括即可。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下表关于科学家李四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姓名

李四光

国籍

中国

经历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成就

地质力学的创建者

评价

为中国摘掉“贫油”帽子作出贡献

A.国籍B.经历

C.成就D.评价

答案 B

解析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李四光于1971年去世,而改革开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李四光领导的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为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曾经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所依据的理论是(  )

A.板块构造理论B.地质力学理论

C.地壳运动理论D.大陆漂移理论

答案 B

解析 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运用这一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他的研究成果饮誉海内外。

故选B项。

3.“

”这一汉字为李四光所创,并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至今。

李四光创立了

科化石鉴定的十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是他在地质力学之外的其他科研成就,其中还包括(  )

A.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B.寻找铀矿资源

C.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

D.大规模的石油勘探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地质力学之外的其他科研成就”,B、C、D三项都属于地质力学成就,冰川学研究不属于地质力学,故选A项。

4.1992年7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列馆。

假如某班同学参观该陈列馆的介绍和陈列品,他们可以了解(  )

①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分布情况 ②第四纪冰川的成因

③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④第四纪冰川对工农业生产的科学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作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陈列馆,①②④是必须介绍和涉及的。

李四光是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开创者,陈列馆一定会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寻找、研究第四纪冰川所作的贡献和体现的科学精神。

故选D项。

5.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

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  )

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

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

答案 C

解析 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质灾害预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和他的爱国精神,使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故选C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

中国贫油。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

“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1)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四光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

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史实: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二信息“1953年底”,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用自己所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勘探出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第(3)问,结合材料不难得出李四光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搞好地质构造工作,地震预报和其他工作就不好进行。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象……总之,这是地球表层一部分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有的地区在活动,有的地区则安静。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地质现象……但传统的习惯都是按物理的现象来处理,所以一般用物理的手段来了解地震。

——李四光《论地震》

(1)与传统的了解地震的手段相比,李四光提出用什么手段了解地震?

(2)概括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3)指出李四光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

答案 

(1)研究地质构造或用地质学的手段。

(2)为石油勘探提供理论指导,为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对寻找铀矿资源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核能事业作出贡献;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的研究,加强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3)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提倡用研究地质构造或用地质学的手段来了解地震。

(2)、(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1643年,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的一个名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此时的英国社会(  )

①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之中 ②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④已掌握了世界海上霸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因此,①②的叙述与史实是相符的。

故选A项。

2.勤奋和善于钻研是牛顿的性格,有人评价他在大学时代取得的某项成就时说:

“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

”该人所评价的牛顿的成就是(  )

A.提出二项式定理B.制成折射望远镜

C.发现天体运行规律D.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A

解析 大学时代的牛顿,提出了数学上的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解决方法。

故选A项。

3.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这样说过:

“不会产生两个牛顿,因为要发现的世界只有一个。

”牛顿所发现的“世界”是指(  )

A.微积分B.反射望远镜

C.光的色散原理D.三大运动定律

答案 D

解析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故选D项。

4.下图是《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书影。

此书出版的最重大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B.建立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

C.标志着近代物理学正式诞生

D.推翻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 B

解析 《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A、D两项涉及的是近代生物学的进步与发展,如达尔文进化论,排除;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说这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近代物理学整个体系的诞生,而不仅仅是近代物理学的诞生。

故选B项。

5.爱因斯坦说:

“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

A.重视经验积累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D.直接服务生活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可知选B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对牛顿的评价是:

艾萨克·牛顿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

他和其他院士的关系声名狼藉。

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激烈的争吵纠纷中度过。

随着那部肯定是物理学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书——《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出版,牛顿很快就成为名重一时的人物。

他被任命为皇家学会主席,并成为第一个被授予爵士的科学家。

材料二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块墓碑上,写着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出版,牛顿很快名重一时?

(2)根据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蒲伯的这句名言?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牛顿一生。

答案 

(1)《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以后天体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蒲伯这句话是对牛顿的高度评价,反映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冲击中世纪神学观念和解放人的思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创建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在光学、数学、天文学研究方面也作出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

尽管牛顿“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但他仍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答。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冲击中世纪神学观念和解放人的思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蒲伯给予牛顿高度评价的原因,也是这番话的背景。

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人们欢呼人类曾经诞生过一位堪称伟大作品的人物。

——牛顿墓碑题词

材料二 莱布尼茨曾说过:

“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为什么对牛顿有这样高的评价。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牛顿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答案 

(1)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和二项式定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

把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这一成就使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论的自然观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达200余年的统治地位。

(2)原因: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欧洲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较大的发展;欧洲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对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牛顿本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勤奋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借鉴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牛顿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两个方面归纳作答。

(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牛顿自身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概括。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

因为它(  )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答案 B

解析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之所以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是因为它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故选B项。

2.相对论的提出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依据是(  )

①相对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 ②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③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④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④是量子论的重大意义,排除。

故选A项。

3.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这一学说(  )

A.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B.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C.为原子能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D.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

答案 A

解析 所谓光电效应,是指光射在金属表面,能打出电子这一形象。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故选A项。

4.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

“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爱因斯坦的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关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答案 B

解析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关于宇宙之间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而提出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密切。

也就是说这一理论的提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故选B项。

5.1944年12月,爱因斯坦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1945年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他还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1946年5月,他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并担任主席。

爱因斯坦这些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

A.倡议各国科学家不要研制原子弹

B.宣扬自己反非正义战争的坚定立场

C.敦促美苏结束“冷战”对峙局面

D.促使社会认识到核战争的严重后果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爱因斯坦对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